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振民

(烈士)

鎖定
吳振民,又名志卿、吳毅,別號化赤,浙江省嵊縣城關鎮東圃村人,生於1898年。革命烈士,1927年犧牲。吳振民烈士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優秀軍事幹部,為海豐農軍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的光輝業績,將永遠為人民所懷念。
中文名
吳振民
出生日期
1898年
逝世日期
1927年
出生地
浙江嵊縣
人物生平
吳振民,又名志卿、吳毅,別號化赤,浙江省嵊縣城關鎮東圃村人,生於1898年。其父是一位小學教師,家境清貧。吳振民小時在家鄉念小學,長大後到紹興讀中學,他勤奮好學,課餘喜讀進步書刊,追求革命真理。畢業後,先後到蕭山、杭州等地進行革命活動。是年參加中國共產黨。
同年8月,到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輜重科學習。在校期間,勤奮學習革命理論和軍事知識,積極參加軍事訓練。是年冬,他和周逸羣、李勞工、吳明、王伯蒼等共產黨員在校秘密發起組織進步團體“火星社”,作為黨的外圍組織,並在軍校國民黨特別黨部改選中,積極發動羣眾,團結進步同學投入競選活動,使當選的執委和候補執委中,絕大部分是共產黨員或“火星社”成員。
1925年初,軍校一些進步同學公開發起組織“青年軍人社”,吳振民等首批加入。為廣泛團結各地革命青年軍人,吳振民等倡議以“青年軍人社”為核心,聯合在廣州的粵軍官學校、湘軍講武堂、滇軍幹部學校、桂軍軍官學校、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大元帥府衞隊團、海軍各軍艦以及軍閥統治下有志革命的青年軍人,組織“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並於2月1日在廣州文明路廣東大學廣場舉行成立大會,會員達2000餘人。青年軍人聯合會在宣傳革命理論,提高青年軍人的政治覺悟,團結革命力量,特別是與反共的孫文主義學會鬥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吳振民是該會的骨幹。
2月,廣州革命政府舉行第一次東征,討伐盤踞東江的軍閥陳炯明。吳振民參加了東征,被分配在國民黨特別黨部領導下的宣傳隊工作。他遵照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的指示,出入於槍林彈雨的前線,進行宣傳鼓動工作,並深入農村,發動農民積極支援前線。
東征軍在沿途羣眾的支援下,勢如破竹,於27日攻下了海豐。3月2日,吳振民被任命為國民黨黃埔軍校特別區黨部特派員,兼黃埔軍校政治部駐海豐代表,負責黨務、宣傳、農軍以及鎮壓反革命等工作。他上任後,和彭湃一起率領武裝到各處搜查陳炯明殘部,收繳槍支。16日,成立了海豐農民自衞軍,以李勞工為總隊長,吳振民、宛旦平、陳烈為分隊長;還成立農軍教練所,吳振民親任教官,訓練農軍。4月1日,中共海陸豐特別支部成立,吳振民當選為特支委員,負責軍事及農軍工作。
為了平定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叛亂,6月,東征軍回師廣州。特支考慮到海陸豐剛收復,情況複雜,決定把吳振民留在海豐。7月5日,海豐全縣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召開,吳振民當選為農會執行委員。他草擬了《各區鄉農軍章程》,提出了“武裝全縣農民,保衞家鄉”的口號,獲得大會一致擁護。不久,軍閥陳炯明部捲土重來,吳振民率領農軍迎擊,無奈孤軍無援,為避免造成重大犧牲,特支決定把農軍化整為零,分散隱蔽,吳振民則回廣州,請求援兵。
討平楊劉叛亂後,10月,國民革命軍舉行第二次東征。吳振民隨軍出發。22日,國民革命軍再次攻克海豐,彭湃根據中共廣東區委指示,把海陸豐特支改組為中共海陸豐地方委員會,吳振民被選為地委的軍事委員。他迅速把全縣的農民協會恢復起來,擴建農民自衞軍,以徐成章為農軍大隊長,自己任中隊長。不久,徐成章調回廣州,吳振民任大隊長。當時,農軍還受省港罷工委員會委託,兼負省港罷工糾察隊任務,在汕尾、馬宮、田、捷勝等地實行禁運,封鎖糧食和農副產品運銷香港。
為鞏固地方治安,吳振民領導農軍積極開展查緝殘敵,收繳槍支。當他到陸豐考察時,發現該縣縣長貪污受賄,羣眾怨聲載道,乃發動羣眾驅逐該縣長,另選共產黨員劉琴西擔任。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廣東後方革命力量比較薄弱,盤踞陸豐的楊作梅、羅覺庵、羅一東等陳炯明殘部以及國民黨右派、地主武裝乘機興風作浪,蠢蠢欲動。是年秋冬間,吳振民率領農軍攻打陸豐西山等地,消滅了該地的反動武裝;隨後,又粉碎了劍門坑、磨刀的反動武裝叛亂,圍攻黃塘、上砂莊的反動武裝,趕跑了南塘的反動頭目羅覺庵。農軍南征北戰,所向無敵,聲威震撼敵膽。吳振民的名望,也為海陸豐各地羣眾家喻户曉。
1927年春,正當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發展到長江和黃河流域,革命形勢一片大好之時,在帝國主義和江浙財團的支持下,蔣介石於上海製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4月15日,廣東的國民黨新軍閥也在廣州、汕頭進行反革命大屠殺。
在這革命與反革命的搏鬥中,海豐農軍大隊長、共產黨員吳振民以大無畏的革命英雄氣概,勇敢、沉着、機智地與反革命進行了不屈不撓鬥爭,直到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廣東的國民黨新軍閥在廣州、汕頭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羣眾後,又將黑手伸向農民運動如火如荼的海陸豐。一天,廣州的國民黨特別委員會向負責維持海豐治安的農軍大隊長吳振民發來電報,要他率領農軍在當地實行“清黨”屠殺,逮捕革命羣眾;還派了一位國民黨黨棍蘇民望來到海豐,名為“檢查黨務”,實為搞“清黨”調查,並企圖收買、拉攏農軍,以達到其鎮壓革命的目的。吳振民及時將情況報告了當地中共組織。為了以假象迷惑敵人,中共海陸豐地委決定各羣眾團體全部改掛國民黨招牌,同時將計就計,讓吳振民虛與委蛇。吳振民領導國民黨海豐縣黨部在紅宮舉行了一次全縣國民黨代表會議,並請蘇民望到會講話;會後又請他“檢閲”了槍支裝備不全的農軍。蘇民望果然上當,對吳振民説:“百聞不如一見,別人説,海豐已經赤化了,其實還是國民黨的天下。”隨後,吳振民又“陪同”蘇民望到汕尾“視察”,兩人同住中興旅社。談話間,蘇民望知道吳振民是浙江人、黃埔軍校的學生後,便向吳振民吐露了這次來搞“清黨”的真實意圖;又用花言巧語企圖收買他,要他率領農軍在海陸豐進行“清黨”。吳振民順水推舟,一口答應,但要求撥給槍支彈藥。蘇民望毫不懷疑,回到廣州後,立即用軍艦運來了300餘支槍和大批彈藥,充實了農軍的實力。
20日,廣州的國民黨特別委員會又給吳振民發來電報,要他立即率領農軍在海陸豐進行“清黨”。吳振民連夜把電報帶往中共海陸豐地委研究。地委鑑於東江各縣與廣州的中共廣東區委已斷絕了聯繫,為便於統一指揮東江各縣的鬥爭,決定把中共海陸豐地委改為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吳振民當選為特委的軍事委員。為贏得應變時間,特委示意他以海豐農軍大隊長名義,致電廣州及惠州國民黨當局,佯稱“擁護清黨”。與此同時,派農軍攻打當地豪紳地主。惠州國民黨當局以為這是彭湃回海豐指揮的,便發電要他迅速捉拿彭湃。吳電覆聲稱可立即將彭湃捉拿解到惠州去。反動派信以為真,原擬4月23日派兵到海陸豐“清黨”,也沒有去。東江特委則利用時間,積極進行備戰,成立了救黨委員會,作為公開的領導機關,並把4000多名農軍改編為工農救黨軍,準備與敵人搏鬥。
為挽救大革命失敗,打擊敵人的反動氣焰,4月30日凌晨,中共東江特委領導海陸豐人民舉行了第一次武裝起義。普寧、潮陽各地也先後舉行了起義。吳振民指揮工農救黨軍襲擊縣公署,繳了保安隊的槍械,奪取了縣政權;5月1日,海豐、陸豐臨時人民政權分別成立。吳振民當選為海豐臨時人民政府委員。人民政權成立後,特委把工農救黨軍改編為工農革命軍,吳振民任大隊長。
7日和9日,惠州和汕頭的國民黨當局派出反動武裝,東西夾擊海陸豐,吳振民指揮工農革命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後因敵強我弱,工農革命軍被迫向山區退卻。
20日,吳振民率工農革命軍300餘人來到陸豐新田,與普寧、潮陽等地起義後撤到這裏的農軍200餘人會合。中共東江特委在此召開了東江各縣黨的負責人聯席會議,決定成立惠潮梅工農救黨軍總指揮部,由吳振民任總指揮,楊石魂任黨代表。下轄兩個團,第一團以海陸豐農軍為主,團長和黨代表由吳振民兼任;第二團以潮梅農軍為主,由鐘鼓任團長,李運昌任黨代表。還成立了前方委員會,以楊石魂、吳振民、林皚、餘創之、陳魁亞、李運昌等7人為前委委員。會議決定把惠潮梅工農救黨軍拉到五華去,在那裏進行整編,擴大隊伍,然後再行北上,到武漢尋找中共中央。
工農救黨軍向五華進軍途中,沿途遭反動武裝截擊,後面又有大隊敵人窮追不捨。前委當即決定改變方向,經興寧、梅縣、蕉嶺轉入江西尋烏,繞道信豐、南康,一路上,與敵人血戰不停。到達上饒時,農軍打着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軍旗號進城,受到當地豪紳宴請。席間,吳振民按照前委預定計劃,指揮農軍將反動縣長、“清黨”委員全部抓了起來,還抄了縣公署,打開監獄,釋放了一批政治犯。6月下旬,工農救黨軍經遂川到達湖南酃縣。得悉長沙正發生馬日事變,環境惡劣,工農救黨軍不敢輕率前進,後輾轉到達汝城。
當時集結汝城的除東江農軍四五百人外,還有高靜山帶領的宜章農軍近百人,加上汝城當地工農武裝合計近千人。前委認為東江農軍離粵已久,對當前千變萬化的時局缺乏瞭解,久住汝城終非善策。為探索農軍去向,前委決定派楊石魂、林皚、方達史等分水陸兩路前往武漢,向中共中央請示彙報。7月3日,兩路代表分別到達武漢,中共中央聽取了代表的報告後,派陳冬日、武文元兩人隨代表於7月9日來到汝城,準備把這支隊伍帶往武漢。農軍遵照中共中央指示離開汝城,經資興、永興等地,於18日到達衡陽,得知汪精衞已在武漢公開叛變革命。陳冬日接到中共中央緊急通知,要他們把隊伍帶回汝城,就地舉行暴動。陳冬日、吳振民當即把隊伍帶回汝城,當晚就舉行了暴動,佔據縣城,並與當地農軍合編為一個師,稱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由陳冬日任師長,吳振民任副師長,武文元任參謀長;下轄3個團,廣東農軍、汝城農軍、其他各地在汝城農軍各編一個團。同時,在師裏成立了黨的臨時特別委員會,歸中共湖南省委領導。吳振民是臨時特委成員之一。
駐粵北仁化的滇軍第十六軍範石生部探得汝城農軍虛實,勾結當地土匪頭子何其朗,乘工農革命軍不備,於8月7日以優勢兵力包圍了汝城。工農革命軍倉卒應戰,從拂曉激戰至中午,終因寡不敵眾,被迫撤出汝城。惠潮梅農軍由於地形不熟,損失最為慘重,吳振民在指揮作戰中身負重傷,被抬下火線後壯烈犧牲,時年僅29歲。
吳振民烈士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優秀軍事幹部,為海豐農軍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的光輝業績,將永遠為人民所懷念。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