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戈,中華在線詞典註解為:兵器名·吳地所產,故稱· 亦泛指精良的戈·
- 中文名
- 吳戈
- 註 解
- 兵器名·吳地所產,故稱
- 拼 音
- wú gē
- 文獻記載
- 《楚辭.九歌.國殤》
- 泛 稱
- 精良的戈
- 所處時代
- 春秋
吳戈詞義解釋
編輯wú gē
吳戈 戈是平頭的戟,春秋時吳國所產,鋒利無比.古時多用來指鋒利的兵器.
吳戈文獻記載
編輯屈原《楚辭.九歌.國殤》中有云︰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參見《辭海1670頁》
吳地(古國名。今江蘇大部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建都於吳即今江蘇蘇州)製造的戈,以鋒利著稱。《國殤》:“操吳戈兮被犀甲”,指最鋭利的一種戈。
吳戈,其實就是麌戈,就是帶升支部的鹿下頜骨武器的名稱。麌音yu,亦音wu,與吳同音,原本非指吳地。麌者,牡鹿也,雄鹿比母鹿體大,其下頜骨比雌鹿的下頜骨更適合作武器,故曰麌戈。吳戈為同音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