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市吹簫

鎖定
吳市吹簫,漢語成語,拼音是 wú shì chuī xiāo ,意思是原指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逃至吳國,在市上吹簫乞食。比喻在街頭行乞。出自《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中文名
吳市吹簫
拼    音
wú shì chuī xiāo
出    處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注    音
ㄨˊ ㄕㄧˋ ㄔㄨㄟ ㄒㄧㄠ

吳市吹簫成語出處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簫,乞食於吳市。” [1-2] 

吳市吹簫成語故事

春秋時,楚平王聽信讒言,將太子建的師傅伍奢及其長子伍尚殺死,又派人去抓逃亡的伍奢的次子伍員(即伍子胥),並在各關口貼着伍員的畫像,以便捉拿歸案。在離昭關不遠的地方,伍子胥遇到了一個名叫東皋公的老人。他非常同情伍子胥的不幸遭遇,便讓伍子胥在他家住下,等待時機,設法混出昭關。幾天後。東皋公找了一個容貌與伍子胥差不多的人,讓他穿上伍子胥的服裝出關。過關口時,故意裝得慌慌張張,結果被守關將士抓住。關口士兵以為伍子胥已經抓住,放鬆了警惕。就在這時候,伍於胥扛着一隻裝載行李的大口袋,在東皋公的掩護下,混出了昭關。等守將發覺抓錯了人,伍子胥早已走得無影無蹤了。到吳國的都城時,他已沒有吃的東西。於是他披髮赤膊,裝成要飯的,在吳都熱鬧的街市上,鼓起腹吹簫唱曲,以引起人們對他的注意。他悲哀地唱道:“嗚,嗚,嗚天大的冤屈無處訴。宋國、鄭國一路跑;孤苦伶訂誰幫助?殺父大仇不能報,哪有臉面做大夫?到如今吹簫要飯淚紛紛,定要吹出有心人。” [1]  [3] 

吳市吹簫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2] 

吳市吹簫成語辨析

【近義詞】吳市之簫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