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學顯

鎖定
吳學顯(1887~1931),字光宗。通海縣六村壩漢人屯(今高大鄉五街上村)人。出身富户,弟兄5人,排行第三,人稱吳三少爺,或老吳三。 [1] 
出生地
通海縣六村
出生日期
1887年
逝世日期
1931年
本    名
吳學顯
人物生平
民國初年,因與曲江壩的團首餘英爭霸水權,吳學顯組成一支武裝隊伍,在與餘家械鬥中獲得大量人槍,形成滇南一個強悍的地方武裝集團。1916~1917年,唐繼堯派王潔修團和譚少卿團對其清,卻無法制伏,反而越剿越多。
民國8年(1919),雲南督軍唐繼堯為擴張武裝實力,派副官金楚泉到通海招撫吳學顯,與吳學顯達成招撫協議。唐繼堯派唐繼虞到通海點驗吳的部隊,唐吳兩人在城西教場壩(今桑園)舉行招安宣督大會,喝生雞血酒為盟。
吳學顯被招安後,一面在漢人屯關聖宮舉辦升施會超度跟隨他征戰而死的亡靈;一面派人將曲溪餘英捕殺,以報家仇。唐繼堯委他為挺進軍第二支隊隊長,未經整訓即開赴貴州,參與軍閥爭奪地盤的混戰,大敗而回。
1920年末,顧品珍率駐川滇軍回滇倒唐。唐經越南出逃香港。吳學顯、楊天福部駐幹海子一帶。昆明人民久聞吳、楊部紀律不好,人心恐。吳、楊聯名發佈告示,曉諭各界各安生業,表示要嚴肅軍紀,保障昆明人民的安全。顧品珍執掌滇政後,深知吳、楊乃唐繼堯得力干將,意欲除掉吳、楊以絕後顧之憂。吳得知此情,在駐地集合隊伍,日夜兼程趕回通海。顧品珍派部隊在江川海哨坡截吳未成,又派金漢鼎率隊駐通海進,吳部化整為零,分散潛伏,伺機再起。
1922年1月,唐繼堯策動駐廣西的龍雲等滇軍回滇驅逐顧品珍,同時,又派劉鴻恩與吳學顯聯繫,要吳作唐回滇驅顧的內應。吳按唐部署,在臨安設伏,將顧品珍派駐臨安的第二混成旅擊敗,為唐繼堯入滇立了頭功,唐委吳為滇軍第八團團長。唐繼堯入滇時,顧品珍親自上陣,設指揮所於陸良天生關鵝毛寨阻擊唐軍入昆。3月底,吳學顯率部襲擊指揮所,顧品珍喪命,為唐二次上台執掌滇政再次立功,唐提升吳為討逆軍第三路總指揮,繼而又任命為元(謀)武(定)邊防司令。吳學顯名聲一時顯赫,在昆明端仕街際春巷(今慶雲街)設置吳公館,部下皮宗和等大小頭目同時得到晉升。
1924年11月,孫中山北上,唐繼堯勾結粵軍陳燜明、桂軍劉震寰進攻廣州,吳學顯隨唐繼禹、張汝驥率兵4萬,進逼柳州。1925年6月,廣州革命政府先發制人,擊潰滇桂軍,吳學顯敗回雲南。
1927年雲南“二·六”政變後,唐繼堯下台,吳只好退回六村壩盤。時唐繼虞由遮西率部逼近昆明,吳學顯率皮宗和等部千餘人,抵達高曉與唐部合力進攻昆明,連日大敗後,吳學顯退回滇南落草。當年8月,吳學顯部皮宗和、許家祥、王文光等率隊人居河西城,搶劫西鄉(今峨山小街鎮)、北鄉壩漢邑村,燒殺洗劫,民不聊生。同年11月,吳學顯遺倒吳傳璞率眾800多人圍攻河西城,提出奇刻條件。河西紳民一致齊心守城,對壘月餘,吳部始退。12月9日,吳又糾集匪眾攻河西城,並焚掠各村,城外鄉民均被搶光。
1928年9月,通海駐軍九九師(師長朱旭)調防,吳又率眾千餘人圍攻通海城5日,入城將縣長楊為模扶持至漢人屯,楊被逼自殺呢命。龍雲執掌滇政後,滇南土匪先後招安,最後剩江川蔣世英、通海吳學顯互相勾結頑抗。
1931年,省派張衝師來通海,吳學顯潛逃他縣。龍雨蒼旅長用連環計致函蔣世英,許以官職殺吳。1931年冬,蔣世英在通海水塘三家村與吳會晤,席間將吳學顯槍殺。 [1] 
參考資料
  • 1.    李景煜主編;雲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總纂;雲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人物誌編輯組編撰. 雲南省志 卷80 人物誌[M].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2.12:3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