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天一

鎖定
吳天一,另名依斯瑪義·賽裏木江,塔吉克族,1935年6月25日出生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人,高原醫學事業的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青海民族大學“首席科學家”“雙聘院士”“終身教授”。 [28]  曾任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研究員、教授。 [1-2]  [10]  [17] 
吳天一長期在青藏高原從事高原醫學研究工作。 [2]  1956年,吳天一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醫療系;1957年至1958年,在中國人民志願軍512醫院工作;1958年至1970年,在解放軍516醫院工作;1970年至1978年,在青海西寧第一人民醫院擔任內科主任;1979年至1983年,在青海高原心臟病研究所擔任副所長;1984年至2010年,在青海高原醫學科學研究所先後擔任副所長、所長、院長;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0年,在青海高原醫學科學研究院工作,2019年,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1]  [10]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吳天一“七一勳章 [18]  ;2023年12月,被聘為青海省人民政府科技顧問。 [32] 
2022年3月3日,被評為“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26] 
中文名
吳天一
別    名
依斯瑪義·賽裏木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塔吉克族
出生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出生日期
1935年6月25日
畢業院校
中國醫科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9年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2021年獲“七一勳章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性    別

吳天一人物經歷

1935年6月25日,吳天一出生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一個塔吉克族知識分子家庭,取名依斯瑪義·賽裏木江,後隨父母去南京生活了9年,於是,他有了漢文名字吳天一。 [3] 
1951年至1956年,在中國醫科大學醫療系學習,畢業後獲得學士學位。
1957年1月至1958年9月,在中國人民志願軍512醫院(朝鮮平壤)工作。
1958年9月至1970年10月,在解放軍516醫院工作。
1970年11月至1978年12月,在青海西寧第一人民醫院擔任內科主任。
1979年1月至1983年2月,在青海高原心臟病研究所擔任副所長。
1984年1月至2010年3月,在青海高原醫學科學研究所(院)先後擔任副所長、所長、院長。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醫藥衞生學部)。
2010年3月,在青海高原醫學科學研究所(院)工作。 [1] 
2019年,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10] 
2022年3月,入選“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名單 [25] 
2022年6月20日,被聘任為青海民族大學“首席科學家”“雙聘院士”“終身教授”。 [27] 
吳天一院士

吳天一主要成就

吳天一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63年,吳天一在中國首次綜述報告了高原肺水腫。
1965年,吳天一在中國國內報道了“成人高原性心臟病”並指出肺動脈高壓是根本病理機制。
1979年,吳天一報道了青藏高原最常見的慢性高原病類型“高原紅細胞增多症”的概念。 [8] 
吳天一在人類高原適應學科領域,開拓了“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並從整體、器官、細胞和分子幾個水平上,提出了藏族已獲得了“最佳高原適應性”的論點,這是長期“自然選擇”遺傳適應的結果,為人類低氧適應建立起一個理想的生物學模式;吳天一對發生在青藏高原的各型急、慢性高原病從流行病學、病理生理學和臨牀學作了較系統的研究,吳天一所提出的慢性高山病量化診斷標準被國際高山醫學協會接納為國際標準並命名為“青海標準”並於2005年在國際上統一應用;吳天一在青藏鐵路修建期間,作為鐵道部高原醫學專家組組長制定了一系列勞動保護和高原病防治措施,對保證五年14萬築路大軍高原病零死亡起到了重要作用。 [2] 
  • 主持項目&主要論著
據2021年3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吳天一主持和參與國家重點、重大科研項目六項,省部級課題16項。發表SCI論文118篇,專著6部。 [2] 
  • 科研成果獎勵
據2021年3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吳天一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二等獎4項。 [2] 
獲獎年份
獎項名稱
獲獎項目
獲獎人員
2010年度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高原移居人羣高海拔作業低氧損傷的綜合防治
吳天一王曉勤褚以德馬四清,餘滿堂,胡全忠,祁生貴,張生林 [20] 
2007年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慢性高原病診斷學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
吳天一格日力張鑫生陳資全,張海明,賈乃鏞,許存和,陳秋紅,褚以德,靳國恩 [21] 
2010
青海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青藏鐵路建設中高原病的防治研究
吳天一、王曉勤、褚以德、張鑫生、陳資全、張雪飛、胡全忠、丁守全、劉金亮、温家林 [23] 
2006
青海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慢性高原病診斷學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
吳天一,格日力,陳資全,張鑫生,張海明,賈乃鏞,許存和,陳秋紅,褚以德,靳國恩 [22] 
1992年
青海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987年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86年
青海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982年
衞生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1] 


吳天一人才培養

  • 教育理念
吳天一認為,科研的意義在於創新。 [15] 
  • 培養學生
據2021年3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吳天一培養博士12名,博士後一名,軍隊領軍人才5名。 [2] 

吳天一出版圖書

《高原與肥胖及糖尿病》 [30] 

吳天一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92年
高原醫學特殊貢獻獎(國際高山醫學學會授予) [2] 
2008年6月
中國第七屆光華工程獎 [3] 
2010年
玻利維亞國家高原醫學榮譽獎 [2] 
-
全國衞生文明先進工作者 [14] 
-
邊遠地區優秀醫學科技工作者 [14] 
-
全國僑界十傑出 [14] 
-
國務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貼 [14] 
2006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醫學藥學獎) [2] 
2010年8月
全國抗震救災模範(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 [14] 
2011年
“十一五”全軍後勤重大科技成果先進個人(中央軍委總後勤部授予) [14] 
2014年
吳階平醫學獎 [2] 
2017年5月
全國創新爭先獎 [1] 
2017年11月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4] 
2021年6月29日
七一勳章”(中共中央授予) [17-18] 
2022年3月3日

吳天一人物事蹟

吳天一推動高原醫學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他用漫長艱辛的奮鬥歷程,向世人展現出醫務工作者的“醫者仁心”。吳天一踐行着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他的名字,深深烙在青藏高原各族羣眾心中 [29] 

吳天一社會任職

吳天一 吳天一 [19]
吳天一曾任中華醫學會高原醫學分會第五屆、第六屆主委,還擔任榮譽主委;吳天一為中國低氧生理學與高原醫學專家,衞生部高原病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科技部省部共建高原醫學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973前期專項”專家組組長,美國科學進展學會會員,國際高山醫學協會科學顧問,國際病理生理協會理事,國際肺血管病研究所研究員,挪威奧斯陸大學客座博導,《中國高原醫學與生物學雜誌》主編,美國《High Alt. Med. Biol》編委,青海省政協委員、常委(1986年1月至2001年12月),青海省人大常委(2002年3月至2008年12月),青海省人民政府科技顧問(2023年12月)。 [1-2]  [32] 

吳天一人物評價

吳天一是中國低氧生理和高原醫學的主要學術帶頭人 [1] (中國工程院院士館評)
吳天一對高原疾病及人類對高原低氧環境的生理適應能力有很深的造詣,對人類如何適應高原及平原人進入高原後如何適應有獨到的見解和成熟的理論 [5]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評)
吳天一院士奮戰在青藏高原第一線,一生與缺氧打交道,不是深入高原現場,就是進入高低壓氧艙作實驗。他的獻身精神,堅定的理想信念鼓舞着我們每一個人 [6] (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主任董慶九評)
在青藏鐵路建設期間,人們稱讚吳天一是14萬“天路大軍”的“保護神”;藏族牧民親切地稱吳天一為“馬背上的好曼巴(好醫生)”;50多年來,這位塔吉克族學者正是憑藉矯健的步伐走遍了世界屋脊的每一座山巒,以敏捷的思維一生致力於低氧生理和高原醫學研究,填補世界高原醫學研究的空白,構建起高原生存安全的科學體系 [7]  [13] 新華社評)
吳天一在人類低氧適應生理、各型高原病的防治、青藏鐵路衞生保障和高原危重病等領域,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獲得重要創新性成果,對青藏高原人羣的健康保障作出了重大貢獻 [9] 青海新聞網評)
為高原醫學的研究,吳天一院士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半個世紀來,他始終堅守在青藏高原上,守護着高原人民的健康 [11] (《青海日報》評)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吳天一傾其一生的高原病學研究,為青藏鐵路的建設者指出了一條零死亡的健康之途,創造了14萬築路大軍在長達5年建設中無一例因急性高山病死亡的奇蹟 [12] 人民網評)
這位倍受人們敬重的老者(吳天一),在青藏高原可謂家喻户曉,他是雪域大地的赤子、青藏高原的驕子。他的精神,他的學説,他的研究,使他終於在低氧生理和高原醫學上取得了重大的、系統的、創造性的突破,成為高原醫學的開拓者和創始人,成為青藏高原醫學獨步於世界高原醫學研究領域的領頭羊。從熱血青年,到銀絲華髮的七旬老人,吳天一成為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的高原醫學科學家 [16] (《中國醫藥科學》評)
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親情,是因為心裏有放不下的夢。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闢了一條路。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組委會評) [2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