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大纘

鎖定
吳大纘(1553—1616),字子孝,一字介石,為吳百朋之長子。史料評論他“為人動中繩尺,燕私無破倚容”,是一位為人稱道的正直君子。 [1] 
本    名
吳大纘
子孝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羣
漢人
主要作品
《抱膝居稿》

吳大纘人物簡歷

明萬曆十三年(1585),吳大纘33歲,以《戴記》得中順天鄉試第四名。皇上傳諭將吳大纘的應試文章列為範文,四處傳揚。冢宰楊魏、司馬王遴見了,也大為讚賞,其欽慕之情溢於言表。
吳大纘52歲時,曾赴京應試,結果名落孫山。宗伯馮有經曾勸吳大纘參加“中秘”之選,以便等待時機,謀個一官半職。吳大纘不為所動,以侍奉老母為由辭歸。返回故里後,吳大纘清心寡慾,閉門讀書,潛心學問。
吳大纘侍奉老母,殷勤不怠,被人譽為“純孝”。侍御左宗郢曾上疏向朝廷舉薦,稱之為“江南賢良第一”。
學使周延光在金華府任職時,與吳大纘相交甚厚,常與同僚們議論,並讚歎説:“義烏吳孝廉(大纘)實在難得,南州徐孺子也不過如此。”隨後親書“真孝廉”匾額,並親自送到吳大纘的家中,以示褒揚。吳大纘救人困厄,博得眾鄉鄰的讚譽。有一老者去世,家貧無資安葬。吳大纘聞訊後,既出資,又讓出一塊墳地,幫助死者人土奉安。又有暗中移動界碑,侵佔他家土地的,吳大纘泰然處之,並以德報怨,慷慨捐贈,讓對方慚愧不已,主動歸還侵佔的土地。
萬曆二十九年(1601),義烏發生災荒,餓殍遍野。吳大纘舍財賑濟災民,使方圓數十里的災民能夠化險為夷,度過難關。有一次,一股外地流竄盜賊到義烏搶劫,他們對吳大纘為善早有耳聞,相互告誡説:“這是吳公之鄉,不可犯也!”於是秋毫無犯,悄然遠遁,使這一帶百姓免受劫難。
萬曆四十一年(1613),吳大纘母命難違,赴京擔任府同知。三年後,因操勞過度,殉職於任上。是年64歲。

吳大纘主要著作

吳大纘所著有《抱膝居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