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堡黃河大橋

鎖定
吳堡黃河大橋,位於陝西黃河峽谷的吳堡縣宋家川鎮與山西柳林縣軍渡之間,其結構為10棟11孔,主跨為鋼椅梁,兩邊為水泥T型預製梁,設計荷載為軍坦車60噸,民用車輛13噸;橋高25米,長392·6米,
淨寬17·5米,自1969年12月15日建成通車以來,成為連接西北與華北的又一重要紐帶,為黃河兩岸人民脱貧致富,為祖國的各項建設及西部開發,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修建此橋的歷史背景卻鮮為人知 [1-2] 
中文名
吳堡黃河大橋
外文名
The Yellow River Wubao Bridge
橋樑類型
拱形
通車時期
1969年12月15日
意    義
連接西北與華北的又一重要紐帶
橋樑長度
392·6米
建設時間
1969年
地理位置
陝西榆林地區
所屬城市
陝西
所屬國家
中國

吳堡黃河大橋建設歷程

吳堡縣是陝西榆林地區東南端的一個最小縣城,它地處九曲黃河秦晉峽谷間,此處古渡由來己久,是大西北通往華北的一個重要咽喉地段,故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開創共和國的許多元老、幹部和東進大部隊也是從這裏渡過黃河,解放了全中國的大片土地。在中蘇邊界戰況緊張時,毛主席高度分析了國內外形勢,及時發出了"備戰、備荒、為人民"和"深挖洞,廣積糧"的指示。為防禦外國軍隊可能從北方入侵,解決西北邊淫之重要交通,加強我北方的戰備所需,中央決定把撤回援緬物資的一部分在陝西省吳堡與山西省軍渡間的黃河上,修建代號為0015的戰備工程,事後公開為吳堡黃河大橋。
1968年底,山西公路勘測設計院完成大橋勘測設計任務,1969年派工程技術人員來到吳堡,山西公路局工程三隊、六隊工程技術人員也陸續來到軍渡和吳堡,北京軍區舟橋部隊進駐山西柳林楊家坪,解放軍工程兵某部隊進駐吳堡,陝西吳堡、山西柳林兩縣調集幾十名幹部協助施工、動員幾百名基幹民兵配合施工,軍民組成一個強大的施工隊,於1969年3月12日正式開工。
經過軍民團結奮鬥、日夜緊張而艱辛的施工,大汛前就完成了大橋橋墩的澆鑄任務,為架設橋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被周總理親自指揮截回的這批物資也已運抵了吳堡對岸的軍渡施工地,每件塗有紅色防鏽漆、用白色印着"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緬使館XXX人收"字樣的鋼樑,被工人們一件件地安裝在大橋上。在即將完成整個鋼樑安裝時,山西公路工程三隊年僅27歲的劉魁元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就在這一天,黨中央、中央軍委、國務院委派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專程來吳堡慰問和視察0015工程。在軍民緊密合作下,僅用10個月的工夫就架通了這座黃河大橋,1969年12月15日正式通車。參加通車典禮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北京軍區、蘭州軍區、交通部以及秦晉兩省軍區、交通廳和榆林、呂梁地區黨政領導。

吳堡黃河大橋管理維護

吳堡黃河大橋於1969年建成通車,全長390米,橋面寬7米,其主跨為鋼桁梁,上部結構形式為T型預製梁,設計荷載為汽-13,拖-60。近年來,因大噸位車輛增多,大橋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壓力,大橋橋樑的部分支座及T梁支座位置混凝土破損嚴重,引橋過渡墩立柱出現多處裂縫,經省橋樑檢測中心鑑定為五類危橋。對此,榆林市、吳堡縣兩級公路管理部門高度重視,決定對大橋進行封閉改造。改造工程利用舊橋基礎,更換了受損的大梁,對受損的支座和引橋過渡墩進行了維修,重新鋪砌了橋面,對舊橋欄杆也進行了徹底更換。改造完成後,橋樑更加結實,車輛通行更加安全。 [1] 
吳堡黃河大橋是我國307國道連接東西的一座重要橋樑,車流量逐年增加,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日流量高達2000多輛。由於經費、管理、養護等手段跟不上,加之守橋部隊撤離後超速、超載嚴重,導致該大橋經歷了連續幾年的超負荷承載,到1999年發現部分橋面破損,直到2000年7月30日,主橋面嚴重斷裂,直接威脅着行車的安全。後主管部門下撥300萬元專款,委派西安通達公司於8~12月進行了該橋面的大修。

吳堡黃河大橋橋樑建築

吳堡黃河特大橋跨越黃河U形河谷和307國道,處於秦晉兩省交界管轄範圍內,是吳子項目的控制性工程,全長754.48米,由主橋、引橋兩部分組成,橫跨黃河,連接秦晉兩省。黃河特大橋為雙向四車道,寬24.5米,分為左右兩幅,建成通車後,將大大緩解307國道的運輸壓力。吳子高速公路是交通部國家高速公路網五縱七橫全面貫通的組成部分,也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我省高速公路建設三個階段戰略目標第一步的組成部分。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