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城鎮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轄鎮)

鎖定
吳城鎮,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地處永修縣東北部,鄱陽湖西岸贛江、修河交匯處,東隔鄱陽湖與都昌縣相望,南與南昌市新建區接壤,北瀕鄱陽湖與廬山市交界。 [3]  吳城鎮下轄3個社區、5個行政村和3個行政村, [4]  區域面積356.0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16062人。 [1-2]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屬新建縣。清末,吳城設二府衙,管轄吳城鎮“六坊”。民國元年(1912年)後,吳城設區公署,有“三十三聯保”。1949年10月,為新建縣第五區。1954年,恢復吳城鎮並劃歸永修縣。 [3] 
吳城鎮是江西曆史上的四大名鎮之一,也是世界A類候鳥保護區和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因集鎮位於吳山,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太史慈于山上築土城得名。吳城鎮自古就有“洪都門户”之稱,是永修旅遊金三角之一和著名的文化旅遊勝地,是贛商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該鎮有號稱“中國第二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觀”的鄱湖候鳥。 [5] 
2015年3月,吳城鎮被評為江西十大文化古鎮(村)。 [5]  2019年12月,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首個“中國候鳥小鎮”稱號。 [7] 
中文名
吳城鎮
別    名
中國候鳥小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
地理位置
永修縣東北部
面    積
356.05 km²
下轄地區
3個社區、5個行政村和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萬壽宮社區秀域路
電話區號
0792
郵政編碼
330325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吳城古鎮
雲居山
真如寺
望湖亭
車牌代碼
贛G
人    口
16062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吳城鎮小鎮概況

吳城鎮位於永修縣東北部,鄱陽湖西汊,東經115°55′至116°02′,北緯29°07′至29°14′。分別與星子、共青城、都昌、波陽、餘干、新建六縣區交界。距永修縣城33公里,距南昌市90公里,距九江市120公里。全鎮面積368平方公里,人口1.5萬,轄5個行政村、1個水產養殖場、1個漁業捕撈隊、1個移民小區和1個居委會,共9個村級單位。
鎮內設有銀行、郵電、税務、工商、糧食、公安、血防站、醫院、中小學、自來水、有線電視台、城管大隊、環衞所、縣屬矽砂礦、市屬航監站海事處、省屬漁政局、貯木場吳城分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單位。
全鎮是以平原為主的濱湖丘陵地區,河流、湖泊、洲地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丘陵山崗僅佔三分之一。最高點松門山海拔90.9米,最低點16.5米,一般海拔30米。
鎮內有二處江南罕見的獨特地貌,一是吉山、松門山兩座相互毗鄰、東西相連,各近10 平方公里的水中沙山。象一條盤旋的巨龍,將煙波浩淼的鄱陽湖分為南北兩段;二是一望無際的濕地草原,這也是世界六大重要濕地之一,有草地面積60餘萬畝,其中草洲面積近20萬畝,大小湖泊溪流星羅棋佈,鑲嵌在草洲濕地當中。
吳城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鎮,有耕地7700 畝,水面40餘萬畝,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傳統種植業、漁業和畜牧業。吳城是一個新興的旅遊熱鎮,近二千年的歷史孕育了她以會館文化、廟會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為代表的燦爛的文化,美麗而神秘的珍禽候鳥會八方遊客趨之若鶩,2006年,在江西最美的鄉村遊景點評選活動中,吳城入圍前十五強。吳城是一個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好地方,歷史上這裏富商巨賈雲集,造就了吳城人善賈的天才和百折不饒的闖勁。吳城商人遍天下,吳城人喜歡到外面闖天下。如今,僅在外從事糖果業生產的老闆就達300多家,遍佈廣東、福建、湖南、雲南、貴州、河南、陝西等幾個省。鍾靈毓秀、文采風流,古有曾任曾國藩幕僚的安徽巡撫吳竹章,近有與民國要人蔣經國有一段風流史話的才女章亞若 [6] 

吳城鎮歷史沿革

“孫鍾種瓜,史慈築城,海昏淹沒,吳城鎮興”。
吳城,原名吳山。公元前,這裏不過是一簇小山嶽,山嶽的四周有大片沙洲地,不少瓜農在沙洲地種瓜為生。東漢末年,吳郡富春(今浙富陽)有一大富豪名叫孫鍾,僱了很多佃農在這裏種瓜收籽,不久他的兒子孫堅成為漢末割據一方的統領。孫堅的兒子孫策兼併江東後,派大將太史慈駐守海昏縣城,史慈以練水軍為名,在距海昏(今蘆潭)三里許,隔修河相望的吳山築起一座土城。又沿贛江向南威逼,迫使豫章(今南昌)太守華歆離去。太史慈走後土城逐毀。
據《新建縣誌·望湖亭記》載,吳山乃“漢海昏倉廒所也”,即糧食倉庫所在地。晉太康元年(公元280 年),三國統一,吳山北頭建“神慧廟”,廟前創“經堂寺”廟後築“望湖亭”,亭和廟的周圍逐步有些店面和民房出現。至南北朝宋元嘉二年,大水把海昏縣城淹沒,“廢海昏,移建昌居之”(《建昌縣誌》),縣城遷往修河中游的艾城,部分人家就近遷徙。於是吳山這邊居民驟然增加,商業也隨之繁榮起來,逐步發展成一個碼頭轉運及手工業加工的大集鎮,從此,吳山易名吳城。
南北朝時的吳城納入陳國西昌縣版圖。宋太平天國六年(公元981 年)政區變動,劃南昌城西北十四鄉設置新建縣,吳城隸屬新建(《新建縣誌》)。到了清末,南昌城設府,吳城設二府衙(現名二府套的由來),管轄吳城鎮“六坊”,即:濟川坊、來蘇坊、福尼坊、後顯坊、里仁坊、前顯坊。當時的南昌城也只有十個坊。民國時期在吳城設區公署,有“三十三聯保”。1954年吳城劃歸永修縣管轄。 [6] 

吳城鎮行政區劃

吳城鎮區劃沿革

2000年,吳城鎮轄3居民委員會、7村民委員會、1漁業大隊、1移民小區。
2011年末,吳城鎮轄宋家塘、樊家瓏、萬壽宮3個居民委員會,同興、丁山、荷溪、松門、松豐5個村民委員會,吉山養殖場,漁業隊;下設49個村民小組。 [3] 

吳城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吳城鎮下轄3個社區、5個行政村和3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萬壽宮社區秀域路。 [3]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360425101001
121
宋家巷社區
360425101002
121
樊家壟社區
360425101003
121
萬壽宮社區
360425101200
122
同興村
360425101201
122
丁山村
360425101202
220
荷溪村
360425101203
220
松門村
360425101204
220
松豐村
360425101500
220
吉山畜牧養殖場生活區
360425101501
122
河東小區生活區
360425101502
122
漁業大隊生活區

吳城鎮地理環境

吳城鎮位置境域

吳城鎮地處永修縣東北部,鄱陽湖西岸贛江、修河交匯處,東隔鄱陽湖與都昌縣相望,南與南昌市新建區接壤,西與三角、九合、江益等鄉鎮毗鄰,北瀕鄱陽湖與廬山市交界。 [3]  區域面積356.05平方千米。 [2] 

吳城鎮地形地貌

吳城鎮屬平原濱湖丘陵地貌,河流、湖泊、洲地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丘陵山崗佔三分之一。最高點松門山,海拔90.9米;最低點東風圩,海拔16.5米。 [3] 

吳城鎮氣候

吳城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春季温暖濕潤,夏季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乾燥。 [3] 

吳城鎮水文

贛江自東南入境,境內長18千米;修河由西入境,境內長7千米,兩水在望湖亭交匯注入鄱陽湖。饒河由都昌縣入境,在吳城與贛江匯合,境內長22千米,屬季節性河流。 [3] 

吳城鎮自然資源

吳城鎮境內石英砂礦儲量300億噸以上。自然災害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水、冰雹、旱澇、風災、低温、霜凍等。 [3] 

吳城鎮人口

2011年末,吳城鎮轄區總人口16736人,城鎮化率20.0%。總人口中,男性8703人,佔52.0%;女性8033人,佔48.0%;14歲以下4184人,佔25.0%;15~64歲10042人,佔60.0%; 65歲以上2510人,佔15.0%。總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3.4‰,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長率9.5‰。 [3] 
截至2019年末,吳城鎮户籍人口16062人。 [2] 

吳城鎮經濟

吳城鎮綜述

2011年,吳城鎮財政總收入1657萬元,比上年增長177.0%。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199.1萬元,增值税182.4萬元,企業所得税86.3萬元。 [3] 
2019年,吳城鎮有工業企業17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2] 

吳城鎮農業

2011年,吳城鎮有農業耕地面積115590畝,人均0.7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以油菜、棉花、西瓜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800噸;蔬菜種植面積2796.0畝,產量5033.0噸;生豬飼養量4100頭,家禽飼養量10.4萬羽。2011年,農業總產值1.1億元,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70.0%;漁業以人工捕撈為主,網箱養殖為輔;2011年,養殖面積1300.0公頃,產量3500.0噸,網箱養魚1100.0箱,產量800.0噸。各類捕撈漁船1240艘,捕撈水產1000.0噸;水產品總產量5000.0噸;漁業總產值1900.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70.0%。 [3] 

吳城鎮工業

吳城鎮工業有建築、建材、機械、印刷、食品加工、水產品加工、糖果加工等企業。2011年末,工業企業7家,工業生產總值120.0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67.0萬元。 [3] 

吳城鎮商業

2011年末,吳城鎮有商業網點155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2億元,比上年增長15.0%;新建600平方米鎮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8000.0萬元。 [3] 

吳城鎮金融

2011年末,吳城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60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8.0%;各項貸款餘額2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5.0%。 [3] 

吳城鎮社會事業

吳城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吳城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352人,專任教師11人;小學7所,在校生1252人,專任教師7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100%;初中1所,在校生482人,專任教師3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980.1萬元,比上年增長80%。 [3] 

吳城鎮文體事業

1995年7月,吳城鎮建成鎮廣播電視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1100户,入户率90.0%。 [3] 
2011年末,吳城鎮有鎮文化站、文化活動中心各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個;文化專業户2個;農家書屋、圖書室2個,藏書2000冊;羣眾文藝團體10個。 [3] 
2011年末,吳城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50.0%的街道社區和行政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80.0%。 [3] 

吳城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吳城鎮有醫療衞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8個;病牀1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張。專業衞生人員66名,其中職業醫師15人,執業助理醫師28人,註冊護士30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3.0萬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7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3] 

吳城鎮社會保障

2011年,吳城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12户,人數488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81户,人數519人;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8人;醫療救助282人次。敬老院1家,牀位24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7人。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0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000人,參保率79.0%。 [3] 

吳城鎮環境保護

2011年,吳城鎮環境衞生投入資金30萬元,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70.0%。 [3] 

吳城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吳城鎮有郵政支局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2.0千米,鄉村通郵率100%。電信電話用户1800户,電話用户普及率達到99.0%;移動電話用户4000户;寬帶接入用户300户。 [3] 
  • 給排水
2011年末,吳城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40.0千米,日供水500.0立方米。 [3] 
  • 供電
2011年末,吳城鎮區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高壓輸電線路3條,總長度85.0千米。 [3] 

吳城鎮交通

2011年末,吳城鎮境內有公路1條,長29.0千米。通航河道有贛江、修河。 [3] 

吳城鎮歷史文化

吳城鎮贛鄱名鎮

吳城地處江西五大水系交匯處。贛江、修河、饒河穿境而過,水陸十分暢通。沿內河直達全省各地,經鄱陽入長江。自漢晉以來,一直在中原南北官道(鄱湖——贛江——大庚嶺——北江)的水運碼頭。宋代以後,由於經濟的發展,客貨運量迅猛增加,使其成為江西鹽業、紙、麻、糖、木材、海產進出口貿易的主要商埠和交通紐帶。史稱為“西江巨鎮,拔起中流,蜿蜒數里,大江環其三面。民萃族而居,日中為市,商艘趨之。”乾隆到咸豐百餘年間,吳城進入鼎盛期,口岸轉輸的經濟功能已超過省府南昌,享有“裝不盡的吳城,卸不完的漢口”之讚譽。與景德鎮樟樹鎮、鉛山縣的河口鎮並稱江西四大名鎮。
發達的商運給吳城帶來了空前的繁榮。“嘉慶到道光,家家喝蜜糖,狗不吃紅米飯,十八年洪水沒上堪”。街區“一鎮六坊八碼頭九壠十八巷”的格局漸趨形成。著名的街道有上街頭、下街頭、豆豉街、後河街、萬壽宮等,其中以豆豉街最繁華,人們比之為南昌的“洗馬池”。全鎮有大小店鋪上千家。清晚期,吳城是江西木材外運的最大集散地,在“茶、木、鹽、紙、麻”五大行業中,木材轉運對吳城商業支撐的作用最大也是最長久,始終為“商品過境大宗”。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九江闢為對外開放的商埠,外國資本很快湧入吳城,“美孚”、“亞細亞”、“福豐”等諸家“洋油”公司先後在吳城開業,規模最大的福豐煤油公司還把分公司設在南昌。往來吳城與南京、上海、武漢及九江、南昌之間的大小輪船也很頻繁,最大的海船可裝三票監(每票監為二萬五千袋),計七萬五千袋。公元1925年,江西第三大火力發電廠(贛明電燈公司)在吳城落成,使吳城成為鄱陽湖畔最先亮起電燈的地方。 [6] 

吳城鎮會館文化

隨着經濟的繁榮,來自全國各地的水客和商人為了集會、寄寓、聯繫業務、解決糾紛和儲存貨物的需要,紛紛在吳城大興土木,興建同鄉會館。最盛時,全鎮會館達48 座之多。較著名的有:全楚會館(湖南、湖北)、山西會館、廣東會館、浙寧會館、福建會館、徽州會館、麻城會館、吉安會館、撫州會館、武寧會館、奉新會館、都昌會館、龍南會館、建昌會館、江西會館(萬壽宮)。這些會館規模巨大、工藝精巧、雕樑畫棟、疊額飛檐,富有各地的建築風格和特色。如全楚會館縱深七進,前門在樊家壠街,後門延伸到黃土水運碼頭。會館大門前有一對威武的石獅,鑲嵌于吉安會館門前的“理學名臣”四個遒勁大字熠熠生輝。
各會館進行商業活動的同時,異地風俗民情也極大的豐富了吳城的本土文化。坐落於繁華地段豆豉街中部的徽州會館,每遇朱熹生日或午節之時,該會館均要張燈結綵,錦繡的桌幃及椅子排列整齊,大殿正中神龕上的朱熹神像前擺滿了燃着的大小香燭,照得屋內燈火通明,煙香裊繞。福建會館供有天后娘娘的神位,山西會館供有關羽神像,每逢這些神過生日,同鄉人聚集到會館中大祭和會宴數天,請外地戲班唱幾天大戲(管內建有戲台),屆時幾天幾夜燈火不熄。飲食文化方面,廣東會館的狗肉,福建會館的海菜也很有名氣。
但是,1939年3月,日軍的一把大火燒了七晝夜,街區70%房屋化為一片瓦礫。大多數會館也淪為廢墟。現僅存吉安會館、武寧會館二處。 [6] 

吳城鎮廟會文化

廟會是古老吳城一大特色。廟會在吳城由來已久,全鎮有廟、寺、庵、閣、宮40餘座。由於時代變遷,這些顯赫一時的寺廟已不復存在,但其地名仍沿襲至今。據老人回憶,廟會每年進行一次,三五天、十幾天不定。規模最大最熱鬧的首推聶公廟、武顯廟、令公廟三大廟會。時間從農曆四月二十四日“拜菩薩”開始,至端午節“遊過神”,送走“花船”才告結束。其過程大概是先朝香,即全鎮人家自帶拜香凳,懷抱小小的紙人(又叫陰兵),輪流去三大廟朝拜,到了廟門前,七步一拜地拜上廟前門,又上十八級石階拜進前殿,由前殿拜上大殿又要上三十三級石坡,名曰: “脱出十八層地獄,上三十三層天。”大殿前方是一個很大的露天場,擠滿了朝拜的人。爆竹聲聲,煙香嫋嫋,鐘鼓隆隆。晚上,廟前殿的戲台上都要演戲,殿中燈火通宵達旦。大殿前側停放那艘特製的大木船,名曰:“花船”,船上紮了很多彩綢。朝香的人羣朝拜上香後把小紙人捧上“花船”,廟會接近尾聲。
最後是“遊神”。廟旗領先,後面四人捧四管大長號吹得嗚嗚地響,八人抬八塊書有“肅靜”、“迴避”字樣的大紅匾,後面便是二十餘人用多根竹槓穿紮好抬的那艘“花船”。船後是兩人抬一面特大鼓,一人手持鼓槌專司打鼓,另一個用條較硬的竹鞭插在後腰向前彎曲地挑着一面大銅鑼,用布紮實的槌頭敲打,邊打邊唱。再後面是十餘副八人抬的大轎,轎中是各廟中的菩薩。一行遊遍全鎮主要街道,中途到大户門口“歇標”,户主用三牲祭禮敬奠一番,將菩薩抬回廟,“花船”則抬去江邊火化,叫做“送船”。三大廟會每年如此。
八月朝香是吳城由一大盛事。每年農曆八月初一到中秋,附近星子、都昌、鄱湖、永修等縣的民眾都要來吳城朝香,其熱鬧程度不亞於南昌西山萬壽宮。他(她)們每人胸前都圍上寫着“萬壽進香”字樣的黃紅錦緞,敲鑼打鼓結隊而來,隨身所帶的還有貢品(當地的特產)。每年都會給人一個意外的驚喜。如星子縣有一年貢來一個六十斤重的大紅薯,浮樑縣貢來整個萬壽宮牌樓上的大瓷畫磚,外國人看了讚不絕口。 [6] 

吳城鎮特色民俗

一年一度的龍舟賽,是水鄉吳城最隆重的節日之一。農曆五月初五那天,全鎮男女老少打扮漂亮吃過粽子糕點後,就不約而同地來到江邊興致勃勃地觀看各廟會的龍舟賽。望湖亭上下站滿了觀看的人羣,亭的周圍不少店家擺滿了桌椅做沏茶、飲水、吃食生意。優勝者由廟會主持人發給紅、黃龍旗插在船頭。
鬧花燈也是吳城特有的習俗。從農曆正月初十開始,每到傍晚時分,全鎮大街小巷裝燈結綵,大户人家紅燈籠高掛,圍堵觀看滾龍燈、蚌蛤燈、獅子燈、彩龍船、高腳燈(高蹺)的人流如潮水一般湧來湧去。以滾龍燈為例首先是“樣龍”向街燈主户“喝彩”,彩詞要根據不同對象,鮮明表達祝福、吉利的語意,以討得眾人歡喜。在舞龍過程中最耐看的是長時間追圍撐龍人往其赤背上燃放爆竹,噴射焰火。十三個撐龍者皆赤着上身,在急促的隆隆鼓聲中飛舞着手中燃着明燭的龍燈,街道兩邊有人拿着長竹杆專司燃放爆竹,眼前火化四濺,“噼啪”之聲噪耳,硝煙滾滾。隨後,主人家便將大量爆竹、硝焰筒對準撐龍人背上,因龍尾容易捕捉,挨的爆竹也最多,背部灼燒得青一塊紫一塊,仍振作精神堅持到底。有的商店和富户互相攀比,只圖熱鬧盡興,不問花錢多少。
小寶塔,西瓜燈,是吳城中秋賞月的又一景觀。中秋之夜,各家小孩在自己庭院中撿磚堆砌數尺高的小寶塔,塔內點燃蠟燭,光從磚的空隙中放射出來。有的小孩用西瓜殼刻上各種美麗的花紋,內有蠟燭,名曰:西瓜燈,小孩提着走街竄户,圖紋中通明透亮。 [6] 

吳城鎮珍禽王國

吳城鎮地處鄱陽湖候鳥保護區中心,附近汀渚棋佈。夏季汛期汪洋一片,吳城好似一座孤島。每當“寒露霜降水推車,魚奔深潭客回家”時,水位降至海拔12 米以下,廣袤無邊的湖灘、草洲皆顯露出來,“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壯觀景象立刻展現面前。《呂氏春秋》上説:“孟秋之月鴻雁來”, “孟春之月鴻雁歸”。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詩曰:“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大庚在江西南部,説明自古以來大雁等候鳥就在鄱陽湖越冬,至翌年三月北歸繁育後代。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狂捕濫殺候鳥現象十分猖獗,野生動物資源日益枯竭。1980 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專家來吳城考察,首次發現數以千計的大雁、野鵝、天鵝,還有瀕於滅絕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91只,佔當年全世界發現量總數的30%,白鶴種羣佔全球的98%以上。即宣佈鄱陽湖吳城周圍為世界珍禽鶴類越冬的最大棲息地。引起海內外轟動。1985年1月,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阿其波博士一行來到吳城,親眼目睹了成千上萬翱翔藍天,聲鳴長空的龐大鶴羣后,無不嘖嘖稱讚,激動萬分,驚呼:中國“第二長城”。
1988 年,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吳城掛牌成立,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和野生動物物種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珍禽候鳥的棲息環境和生存條件不斷改善。據最新調查資料顯示,每年來我鎮越冬的鴻雁達3萬隻,佔世界總數55%以上;白枕鶴超過2500只,佔世界總數50%以上;東方白鶴2000只,佔世界總數80%;白額雁3萬隻,佔世界總數60%以上。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白鶴、白頭鶴、大鴇、白鸛、黑鸛等10餘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天鵝、白枕鶴44種;有13種鳥類被國家鳥類保護組織列為瀕危鳥類;屬中日保護協定的鳥類有153種,佔該協定中鳥類總數227種的67.4%;屬中澳保護協定的鳥類有46種,佔該協定中鳥類總數56.8%。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