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嘉善

鎖定
吳嘉善(生卒年不詳),字子登,南豐人。中國清代數學家、大臣。 [1] 
吳嘉善於咸豐二年(1852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 [1]  居京師結識徐有壬,同治算學。同治間又先後結識丁取忠、鄒伯奇、夏鸞翔,志同道合,相得益彰。 [2]  光緒五年(1879年),曾出使法國,回國後不久逝世。
吳嘉善是以丁取忠為首的白芙堂數學學術團體主要成員之一,著有《白芙堂算學初集》17種17卷,還與丁取忠、左潛、曾紀鴻、李善蘭合著《粟布演草》第1卷。 [1]  還撰有《筆算》《九章翼》《平三角術》等。 [2] 
子登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日期
1818年
逝世日期
1885年
本    名
吳嘉善
籍    貫
清南豐

吳嘉善人物生平

吳嘉善(1818~1885),字子登,清南豐人,算學家。咸豐二年(1852)中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授散館編修。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他深感要抵禦外敵入侵,必須知己知彼,乃刻苦地向英、法傳教士學習,能讀懂英、法原版書籍,博通西洋史地,旁及數理之學,熟悉洋務。
在京師任職時,與江蘇巡撫、算學家徐有壬經常切磋算學。同治元年(1862),在長沙結識精研數學的丁取忠。次年,客居廣州,又與精於天文歷算的鄒伯奇和精於幾何、方程之術的夏鸞翔結識。他們互相進行數理學問的探討,相得益彰。吳嘉善能演算術割圜八線綴術(即三角函數),並對化學、機械有所研究。繼徐有壬死後,續完數學著作《測圓密率》3卷。同治六年,又為算學家李善蘭校刊數學著作《尖錐變法解》1卷。撰成數學專著《算學二十一種》,被收入清大型數學論集《白芙堂算學叢書》。
光緒二年(1876),經駐美公使陳蘭彬推薦,任留美學生監督,為清政府中途撤回留美學生決定的始作俑者。他在任監督期間縷次上書總理衙門,謂留美學生行為放蕩,淫佚無管束,習洋教等,學生繼續留美非但無益而且有害云云。後政府以撤回留學生之事詢之,吳極力贊同,起推波助瀾作用。在吳等一再危言鼓動下,諭旨下,全體留學生遂於1881年悽然返國,學業中途而廢。吳身為留學生監督之職,對留學之舉非但不親力促成卻極力阻撓,其做法在現代人看來實在是匪夷所思,令人扼腕嘆息。此舉為中國近代謀進步的努力推倒車,唱反調,實為不智。吳在擔任監督期間還曾負責日斯巴尼亞(西班牙)、秘魯兩國事務參贊。五年,奉命出使法蘭西,駐巴黎。後因病辭職歸國。另有《翻譯小補》刊行。

吳嘉善史籍記載

所撰算書,首述筆算。次九章翼,曰今有術,曰分法,曰開方,曰平方平員各術。推演方田者,曰立方立員術,推演商功者,曰句股,曰衰分術,曰盈不足術,曰方程術。於句股術後,次附平三角、弧三角測量高遠之術。又次則專述天元四元之書,為天元一術釋例,為名式釋例,為天元一草,為天元問答,為方程天元合釋,為四元名式釋例並草,為四元淺釋。自序曰:“算學至今日,可謂盛矣。古義既彰,新法日出,前此所未有也。餘與丁君果臣皆癖此,既忘其癖,更欲以癖導人。嘗苦近世津逮初學之書無善本,梅文穆公所刪之算法統宗,今亦不傳。因商榷述此,取其淺近易曉,以為升高行遠之助雲。”
參考資料
  • 1.    《數學辭海》編輯委員會編.數學辭海 第六卷.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 2.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 上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14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