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偉仁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鎖定
吳偉仁,男,漢族,1953年10月出生,四川省平昌縣人,中共黨員, [17]  工學博士,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研究員,航天測控通信與深空探測工程總體技術專家,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協常委。 [1-3] 
1978年11月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後在華中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分別獲工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學位;先後在航天工業部北京遙測技術研究所從事運載火箭、衞星測控通信科研工作,任工程組長、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副所長;任航天工業總公司建華儀器廠廠長;任國防科技工業委員會科技司副司長、司長,兼國家國防科技工業中長期科技規劃辦公室主任等;2008年起,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1-9] 
長期從事航天測控通信和深空探測工程總體技術研究與工程實踐。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一等獎2項,二、三等獎各1項;曾獲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國防科技工業傑出人才獎,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錢學森傑出貢獻獎,國際宇航聯合會(IAF)世界航天最高獎等。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專著10餘部 [10]  。鑑於他在航天領域的傑出貢獻,2020年6月,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批准,將國際編號281880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偉仁星” [1] 
中文名
吳偉仁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四川省平昌縣
出生日期
1953年10月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畢業院校
華中科技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職    業
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深空測控通信系統工程與技術
奔向月球
專業技術領域
航天測控通信,深空探測工程總體技術

吳偉仁人物經歷

吳偉仁和他的探月車 吳偉仁和他的探月車
1971年3月起,四川省平昌中學學習。
1975年09月至1978年11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線電系遙測遙控專業學習,工學學士學位。 [18] 
1978年11月至1989年10月,航天工業部北京遙測技術研究所 工程組長/工程師。
1989年10月至1991年10月,航天工業部北京遙測技術研究所 研究室副主任/高級工程師。
1991年10月至1994年12月,航天工業總公司北京遙測技術研究所 研究室主任/高級工程師。
1994年12月至1997年08月,航天工業總公司北京遙測技術研究所 副所長/研究員(期間,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習)。
1997年8月至1998年7月,航天工業總公司建華儀器廠 廠長/研究員。
1998年7月至2008年8月,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科技司副司長、司長,兼國防科技工業中長期科技規劃辦公室主任(先後在華中科技大學獲電子工程專業工學博士學位;西北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
2008年8月起,在國防科技工業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2011年起,兼任探月工程二期總設計師;2015年起,兼任嫦娥四號工程總設計師。
2013年11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2015年10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6年6月,當選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委。
2018年3月,當選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 [2]  [4]  [6]  [8] 
2021年7月 13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來空天技術學院正式成立,吳偉仁擔任首任院長 [20] 

吳偉仁主要成就

吳偉仁科研成就

長期從事航天遙測、測控通信和深空探測工程總體技術研究與實踐。
研製了第二代,推動建設了第三代航天測控通信系統。80年代,針對我國第一代航天測控系統碼率低、精度差,嚴重製約航天型號研製和定型的難題,負責研製了我國首套計算機遙測遙控系統,以靈活性為核心,總線制、模塊化、以事件驅動,系統可大、中、小靈活配置,成為90年代航天測控換代裝備,使我國由P頻段為主成功跨入以S頻段為代表的第二代航天測控系統,成功應用於載人航天工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多型衞星和航空領域等,使我國航天測控技術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9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針對遠程火箭飛行距離遠、測控參數多、飛行效果評估難的特點,提出並研製了一種新的測控系統,解決了我國固體遠程運載火箭測控通信難題,0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針對月球及深遠空間的測控通信難題,在國內率先開展深空測控通信研究,出版了該領域我國首部專著《深空通信系統》。牽頭制定月--地一體技術試驗方案,推動研製建設了中國深空測控網,成為世界三大深空網之一,實現從第二代S頻段近地空間到第三代X/Ka頻段深遠空間的技術跨越,為我國開展太陽系深遠空間探測奠定了重要基礎。
負責探月工程總體設計與實施,使我國無人月球探測從跟跑、並跑邁向領跑。
吳偉仁介紹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 吳偉仁介紹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
90年代中,國內率先開展深空探測研究,組建了首個深空探測研究團隊、學術組織,創辦了首份深空探測學術刊物《深空探測研究》,組織舉辦了我國首次國際月球探測學術大會,推動了探月工程立項。
作為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提出嫦娥二號“一探三”技術方案,實現國際首次對月球、日-地拉格朗日L2點和小行星等多目標探測,使我國成為第三個對日-地拉格朗日L2點和小行星探測的國家,同時嫦娥二號成為國際上唯一一個繞太陽運行的人造行星,開闢了深空探測新領域,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在嫦娥三號工程中,針對形貌複雜、落月過程地面無法實時控制和不可逆等難題,主持創新設計了“三自主”的月球避障着陸方案,實現控制精度優於1.5米的精確避障,創造了嫦娥三號首次實施即成功着陸的先例,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主持實現嫦娥四號工程首次月球背面着陸探測。針對月球背面與地球無法直接通信的難題,提出利用地-月拉格朗日L2點解決月背與地球中繼的技術實施方案,主持攻克了地-月拉格朗日L2點Halo使命軌道構型設計、多約束耦合條件下的曲面軌道控制等關鍵技術,實現國際首次月球背面着陸探測,創造了人類探月史上新的里程碑。使我國無人月球探測從跟跑、並跑邁向領跑,帶動了我國空間技術與空間科學的跨越發展。在國際上產生巨大影響,嫦娥四號工程先後獲英國皇家航空學會年度唯一團隊金獎,這也是該學會成立153年來首次為中國項目授獎;獲國際月球村協會首屆優秀任務獎,美國航天基金會年度唯一成就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他本人獲國際宇航聯合會(IAF)世界航天最高獎,成為該學會成立70年來首次獲得最高獎的中國科學家。
負責論證提出月球探測三期、四期工程實施方案,為後續深空探測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論證組長,立足當代水平,着眼長遠發展,提出既要實現採樣返回,又要面向載人登月,主持論證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六號)實施方案,實現我國首次無人月球採樣返回,也為未來載人登月工程實施而率先驗證了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地高速再入返回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奠定了重要基礎。
作為論證組長,針對國際月球探測最新態勢和技術發展,為主提出基於月球南極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八號)實施方案,擬在2030年前建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具備全月面到達、長時段工作、高智能操作能力;實現對月球地質構造、空間天文、月球環境與資源等科學問題的精細探測與深化研究,開展月球資源的開發利用獲得一系列原創性科學成果;為未來月球科研站建設與運營及載人探月奠定基礎。
他還率先提出我國開展日球層探測的技術路線,主持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將突破新型能源與推進、上百億公里超遠距離深空測控通信等關鍵技術,對太陽風控制的最遠區域開展行星際和恆星際空間環境、太陽系起源與演化等科學探測 [1] 

吳偉仁獲獎情況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91年
某遙測數據處理系統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5年
某實時計算機遙測系統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4年
某運載火箭工程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2007年
空間信息傳輸安全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年
嫦娥二號工程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2016年
嫦娥三號工程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20年
嫦娥四號工程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參考資料: [9] 

吳偉仁代表性著作

1. 《嫦娥四號工程》,吳偉仁,劉繼忠、唐玉華等著,中國宇航出版社,2019年;
2. 《深空測控通信系統工程與技術》,吳偉仁、董光亮、李海濤等著,科學出版社,2013年:
3.《嫦娥三號工程技術手冊》,吳偉仁,裴照宇、劉彤傑等編著,中國宇航出版社,2013年;
4.《繞月探測衞星飛行控制》吳偉仁,周建亮等著,中國字航出版社,2012年;
5.《深空探測器自主導航原理與技術》,吳偉仁、王大軼、寧曉琳等著,中國宇航出版社,2011年;
6.《嫦娥二號工程技術手冊》,吳偉仁,張榮橋、郝希凡等編著,中國宇航出版社,2010年;
7.《奔向月球》,吳偉仁主編,中國宇航出版社,2007年;
8.《軍工製造業數字化》,吳偉仁主編,原子能出版社,2005年;
9.《國防科技名詞大典》,欒恩傑總主編、吳偉仁常務副總主編,原子能出版社、航空工業出版社、兵器工業出版社聯合出版,2002年;
10.《深空通信系統》,吳偉仁編著,中國宇航出版社,1997年;
11.《計算機遙測系統》,吳偉仁編著,宇航出版社,1992年;
12.《深空遠程通信系統工程》吳偉仁編,《遙測遙控》編輯部,1988年。

吳偉仁代表性論文

1. 吳偉仁,李海濤,李贊等, 中國深空測控網現狀與展望,中國科學:信息科學,50(01)(2020),87-108;
2. Weiren WU, Dengyun YU, Chi WANG,etc.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of the Chang'e-4 Project,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63(10)(2020),5-18;
3. 吳偉仁,於登雲,王赤等, 月球極區探測的主要科學與技術問題研究,深空探測學報,7(03)(2020),223-231;
4.吳偉仁,劉繼忠,唐玉華等, 中國探月工程,深空探測學報,6(05)(2019), 405-416;
5. Weiren WU, Chunlai LI,, Wei ZUO,etc. Lunar farside to be explored by Chang’e-4,Nature Geoscience,12(04)(2019),222-223;
6.吳偉仁,於登雲,黃江川等,太陽系邊際探測研究,中國科學:信息科學,49(01)(2019),1-16;
7.吳偉仁,劉繼忠,趙小津等,空間核反應堆電源研究,中國科學:技術科學,49(01)(2019),1-12;
8.Weiren WU, Ming CHEN,Zhe ZHANG, etc. Overview of deep space laser communication,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61(04)(2018),7-18;
9.Weiren WU, Yuhua TANG, Lihua ZHANG,etc. Design of communication relay mission for supporting lunar-farside soft landing,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61(04)(2018),73-86;
10.吳偉仁,王瓊,唐玉華等,“嫦娥4號”月球背面軟着陸任務設計,深空探測學報,4(02)(2017),111~117;
11.吳偉仁,李驥,黃翔宇等,慣導/測距/測速相結合的安全軟着陸自主導航方法,宇航學報,36(08)(2015),893~899;
12.吳偉仁,王大軼,黃翔宇等,月球軟着陸自主障礙識別與避障制導方法,中國科學:信息科學,45(08)(2015),1046~1059;
13.吳偉仁,於登雲,深空探測發展與未來關鍵技術,深空探測學報,1(01)(2014),5~17;
14.吳偉仁,王廣利,節德剛等,基於△DOR信號的高精度VLBI技術,中國科學:信息科學,43(02)(2013),185~196;
15.吳偉仁,崔平遠,喬棟等,嫦娥二號日地拉格朗日L2點探測軌道設計與實施,科學通報,57(21)(2012),1987~1991;
16.吳偉仁,黃磊,節德剛等,嫦娥二號工程X頻段測控通信系統設計與試驗,中國科學:信息科學,41(10)(2011),1171~1183;
17.吳偉仁,王大軼,李驥等,月球軟着陸避障段定點着陸導航方法研究,中國科學:信息科學,41(09)(2011),1054~1063;
18.吳偉仁,李華,基於網絡的實時計算機遙測數據處理系統,導彈與航天運載技術,03(1995),56~63;
19.Wei-Ren Wu、Hua Li,A network based distributed real time computer telementry system, 1994, International Telementering Conference, San Diego,California;
20.吳偉仁,通用數據壓縮方法,遙測遙控,02(1988),57~62。

吳偉仁榮譽表彰

2022年5月30日,榮獲第十四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21] 
202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將編號281880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偉仁星”。
2020年,國際宇航聯合會(IAF)授予世界航天最高獎。
2020年,被聘為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2019年,英國皇家航空學(RAeS)團隊金獎第一完成人。
201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2017年,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2015年,國防科技工業傑出人才獎。
2008年,國防科工委授予“首次月球探測工程二等功”。
1999年,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
1993年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7]  [11-13] 
2020年4月14日,榮獲2020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錢學森最高成就獎”。 [19] 

吳偉仁學術和社會任職

先後擔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8年3月,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教科衞體委員會委員。
2016年6月,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委。
2016年8月,中國宇航學會常務理事。
2013年8月,《深空探測學報》編委會主任、主編。
2012年12月,《中國科學:信息科學》、《科學通報》編委,《宇航學報》常務編委。
2012年11月,深空探測器着陸返回控制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2004年4月,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委員。
2003年10月,中國慣性技術學會常務理事 [7]  [14-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