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乃憲

鎖定
吳乃憲(1899.11~1979.1.15),字勁夫,海口長流鎮傳桂村人。國民黨陸軍中將。1924年,經廖仲愷保薦,入黃埔軍校第一期 [2]  學習軍事,被選為黃埔軍校特別黨部第三區分部執行委員。畢業後留校,先後在政治部、教導第二團服務。1942年,調任軍事委員會中將高級參謀,抗戰勝利後獲“勝利”勳章。後赴重慶軍事大學深造。畢業後調任國防部中將部員。1972年,一屆“國民大會”選為主席團成員。 [1] 
中文名
吳乃憲
出生日期
1899年
逝世日期
1979年
出生地
海口長流鎮傳桂村
吳乃憲(1899.11~1979.1.15),字勁夫,海口長流鎮傳桂村人。國民黨陸軍中將。早年供職於廣東省財政廳,經廳長梅光培介紹,結識廖仲愷。1922年,在廣州加入中國國民黨。1924年,經廖仲愷保薦,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軍事,被選為黃埔軍校特別黨部第三區分部執行委員。畢業後留校,先後在政治部、教導第二團服務。參加兩次東征和回師討伐楊希閔、劉震寰叛亂。北伐時,調任第二師經理處中校黨代表,北伐勝利後,任廣全艦上校黨代表。在廣州常與共產黨員徐成章、徐天柄(北伐軍團長)來往,過從甚密。1927年春,在香港活動時,以第三黨身份加入中國共產黨。因在香港進行革命活動被港英當局逮捕,引渡廣州,押於廣州公安局。同年12月,張太雷、葉挺發動廣州起義,被劫出獄。出獄後,吳乃憲雖繼續投靠國民黨,但仍同情共產黨。國民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同村兄弟、共產黨員吳茂祥在澳門成立中共黨支部,借吳乃憲寓所進行革命活動。吳乃憲次弟乃愈、四弟乃敏(均系中共黨員)在乃憲的幫助下避難澳門,加入茂祥支部,繼續革命。
大革命時期,受其影響,長流地區十多人考入黃埔軍校,有的成為國民革命骨幹,有的成為國民黨高級將領。1931年2月,其被蔣介石任為華南區特派員,旋調華東特派員兼淞滬警備司令部偵查隊,上校隊長。加入軍統局,深得上海市長兼淞滬警備司令吳鐵城的器重,後任滬杭甬鐵路警察署少將署長。1936年6月,陳濟棠聯合李宗仁、白崇禧發動反蔣的“兩廣事變”,吳乃憲受命以“中間人”身份和程潛等人,遊説於粵桂高級將領之間。日軍攻佔上海前夕,吳乃憲逮捕處決了數名潛入上海北站的日方間諜。1937年,奉派廬山訓練團第一期受訓。“七七”事變後,奉派兼任兩路區司令部警務處處長。同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中國軍隊奮起抗擊,吳乃憲、蔡勁軍、吉章簡率部英勇抗敵而獲嘉獎,被稱為淞滬抗戰的“海南三傑”。同年11月12日,中國軍隊退出上海,鐵路警察撤至江西南昌,奉命改為交通警備第四支隊,任支隊司令。1938年,調任廣東保安處少將副處長。同年,經梅光培介紹,同在香港讀書的梁翹英女士(廣東恩平人)結婚。第二年,調升韶關警備中將司令。1940年,調任廣東保安中將處長兼全省保安團特別黨部特派員。旋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保安中將副司令。
1941年“皖南事變”中,廖承志被捕,適逢戴笠南下住其寓所,吳乃憲同廖仲愷乃舊交,為之説情,後經多方營救廖承志獲釋,何香凝特繪製一幅菊花贈之留念。1942年,調任軍事委員會中將高級參謀,抗戰勝利後獲“勝利”勳章。後赴重慶軍事大學深造。畢業後調任國防部中將部員。1948年,受命押運故宮國寶2972箱往台灣。1949年,被補選為瓊山縣“國大代表”。同年夏,被選派為黃埔軍校瓊崖同學會主任。不久,從香港攜眷赴台灣,仍任國防部中將高級參謀。1966年,一屆“國民大會”臨時會議遞補為主席團主席。1972年,一屆“國民大會”選為主席團成員。1979年1月15日,吳乃憲病死於台北市榮民總醫院,葬於樹林公墓。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