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一龍

(美國外科學院院士、腫瘤循證醫學專家、肺癌靶向治療專家)

鎖定
吳一龍,1956年生,廣東汕頭人 [25]  ,腫瘤循證醫學專家,肺癌靶向治療專家 [4]  ,美國外科學院院士,廣東省人民醫院首席專家,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廣東省肺癌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3] 
吳一龍於1977年入讀於中山醫學院,畢業後任職於中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1988年,在德國西柏林肺科醫院做訪問學者;2003年任職於廣東省人民醫院 [25]  ;2005年當選為美國外科學院院士 [9]  ;2013年入選廣東省“百名南粵傑出人才培養工程”第三批培養對象 [18]  ;2014年獲評為“第五屆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17]  ;2018年入選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14]  ;2021年入選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12] 
吳一龍主要從事肺癌的轉化醫學和臨牀治療策略研究。 [6] 
中文名
吳一龍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6年
畢業院校
中山醫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的理論與實踐》
《現代肺癌病理與臨牀》
主要成就
2005年當選為美國外科學院院士
教學職稱
教授
籍    貫
廣東汕

吳一龍人物經歷

1956年,吳一龍出生。
1977年,入讀於中山醫學院,畢業後任職於中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1988年,在德國西柏林肺科醫院做訪問學者。
2003年,任職於廣東省人民醫院。 [25] 
2005年,當選為美國外科學院院士。 [9] 
2013年,入選廣東省“百名南粵傑出人才培養工程”第三批培養對象 [18] 
2014年,獲評為“第五屆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17] 
2018年,入選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14] 
2021年,入選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12] 

吳一龍主要成就

吳一龍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吳一龍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肺癌的精準治療。 [3] 
吳一龍領銜撰寫了中國的肺癌診療指南,創立了中國的肺部腫瘤臨牀試驗合作組織,推進分子靶向治療的應用,貫徹肺癌的單病種多學科管理和個體化治療措施。他提出了中國肺癌患者的基因變異特點,和國際同行聯合開展臨牀研究。 [4] 
吳一龍建立肺癌分型而治的精準醫療策略,從亞洲人羣最常見的EGFR靶向治療到其它少見的分子靶點;從首診首治到耐藥的檢測和克服;再從靶向治療推進到另一突破性的免疫治療等;把晚期肺癌的精準治療策略推進到早中期肺癌圍術期治療領域,在晚期患者追求“慢性病”的目標,在早中期的患者則專注於高治癒率。 [12] 
截至2021年11月,吳一龍作為全球主要研究者已牽頭了16個國際臨牀試驗,作為中國牽頭主要研究者的國內多中心臨牀試驗110項,部分研究成果被納入到美國、歐洲、日本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27個肺癌相關指南,成為國際肺癌治療的新標準。另開創了肺癌分子分型的技術,基於其領銜的研究有多達18個肺癌藥物獲批上市。 [13] 
  • 學術論著
據2023年5月廣東省人民醫院網站顯示,吳一龍以第一(共同)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主要包括《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 Engl J Med)》 3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柳葉刀(Lancet)》系列8篇和《臨牀腫瘤學雜誌(J Clin Oncol)》8篇 [3]  ,主編專著《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的理論與實踐》《現代肺癌病理與臨牀》等。 [9] 
吳一龍團隊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醫學頂刊 吳一龍團隊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醫學頂刊 [27]
2024年4月,國際醫學頂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影響因子158.5)在線發表了廣東省人民醫院首席專家、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吳一龍團隊的研究成果——ALINA研究。這是吳一龍團隊的研究成果第五次登上該雜誌。非小細胞肺癌中的ALK陽性人羣(存在ALK基因融合的人羣),本來是肺癌患者中發病年齡較低、惡性程度較高、預後較差的人羣。而ALINA研究表明,用阿來替尼輔助治療替代目前常用的化療,能讓這些患者的預後變好,有望最終“治癒”。 [27] 
刊發時間
論文名稱
期刊名稱
2014年
雌激素受體表達對肺癌預後的Meta分析
2014年
從最新研究看EGFR突變基因型指導的靶向治療價值 彙總分析示阿法替尼一線治療改善總生存
2014年
克服非小細胞肺癌EGFR-TKIs靶向治療耐藥機制的臨牀研究進展
2015年
精準癌醫學:走向未來的路
《循證醫學》
2015年
肺癌免疫哨卡治療的現狀和未來
《循證醫學》
2016年
2015年改變肺癌臨牀實踐的研究進展
《循證醫學》
2016年
肺癌的新治療靶點
2016年
埃克替尼在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中的作用
《循證醫學》
2017年
2016年肺癌臨牀研究重大進展與展望
《循證醫學》
2017年
中國PD-1/PD-L1抑制劑治療肺癌臨牀試驗概況
《循證醫學》
參考資 [25] 
  • 臨牀試驗
據2023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網站顯示,吳一龍已主持全球臨牀試驗8項。 [6] 
  • 制定標準
2002年,吳一龍負責起草了《局部晚期(III期)非小細胞肺癌診斷和治療共識》及衞生部主持制定了《全國肺癌診治指南》,已成為中國內肺癌診斷治療的標準參考書。 [9] 
  • 承擔項目
據2023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網站顯示,吳一龍已主持國家行業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等20餘項。 [6] 
  • 科研獎勵
據2023年5月廣東省人民醫院網站顯示,吳一龍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 [3]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2009年
可手術非小細胞肺癌系統性淋巴結清掃的基礎和臨牀研究 [24] 
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7年
肺癌分子靶向精準治療模式的建立與推廣應 [5]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7年
肺癌分子靶向精準治療模式的建立與推廣應用 [15] 
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吳一龍人才培養

  • 編著教材
2005年,吳一龍副主編《循證醫學》8年制教材。 [18] 
  • 指導學生
據2023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網站顯示,吳一龍已指導培養碩士、博士和博士後80餘名。 [6] 

吳一龍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9年
2004年
首屆“中國醫師獎” [9] 
中國醫師協會
2005年
美國外科學院院士 [9] 
美國外科學院
2005年
中央保健工作先進個人 [18] 

2011年
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18] 

2012年
我最喜愛的健康衞士 [21] 
廣東省衞生廳
2012年
衞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18] 
2012年
廣東省“丁穎科學技術獎” [18] 

2013年
2015年

2017年12月
第十一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傑出成就 [2] 

2021年
中國臨牀腫瘤學會年度成就獎 [3] 
中國臨牀腫瘤學會(CSCO)

國際肺癌研究學會傑出科學獎 [6] 
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C)

國家衞生計生委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吳一龍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11年5月
美國臨牀腫瘤協會國際事務部委員 [23] 
2011年6月
世界華人胸外科學會會 [22] 
2013年
《柳葉刀-腫瘤學(Lancet Oncology)》國際顧問 [20] 
2014年3月
廣東省醫師協會腫瘤科醫師分會主任委員 [19] 
2015年8月
中國臨牀腫瘤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1] 
2020年
世界肺癌大會(WCLC )主席 [3] 
2022年1月
廣東省醫師協會第五屆理事會會長 [11] 

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CTONG)主席 [3] 

廣東省臨牀試驗協會(GACT)會長 [3] 

廣東省醫學會肺部腫瘤學會第一屆主任委員 [3] 

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 [8]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8] 

中國抗癌協會臨牀腫瘤協作中心副主任委員 [8] 

中國抗癌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9] 

中德醫學會理事 [9] 

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理事 [9] 

廣東省醫學會腫瘤學會副主任委員 [9] 

廣東省循證醫學科研中心主任 [9] 

循證醫學》主編 [9] 

中國肺癌雜誌》副主編 [9] 

腫瘤防治研究》副主編 [9] 

腫瘤研究與臨牀》副主編 [9]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會委員 [8] 

中央保健委員會委員 [8] 
2024年1月--
中國醫師協會第五屆理事會副會長 [26] 

吳一龍人物評價

“吳一龍帶領中國肺癌臨牀研究躋身國際先進、為全球EGFR突變型肺癌‘精準治療’模式的建立做出主要貢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評) [6] 
“吳一龍是中國腫瘤循證醫學開拓者,在解決中國肺癌患者缺醫少藥和用得起藥上做出了傑出貢獻;為中國肺癌治療領域繁榮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為中國國家保健工作作出重要貢獻。”廣東省人民醫院評) [3] 
“吳一龍是中國肺癌靶向治療的領軍人物,使中國肺癌靶向治療一躍而成為國際上最重要的研究力量之一。”(《光明日報評) [4] 
“吳一龍代表着肺癌研究歷史上的中國貢獻,尤其是靶向治療為全世界樹立了榜樣,國際尤其亞太地區晚期肺癌治療原則、治療指南絕大部分出自中國。”(國際肺癌研究協會評) [7] 
“吳一龍在外科醫學做出了傑出成就和貢獻。”(美國外科學院評) [10] 
“他(吳一龍)是中國肺癌‘個體化’治療和轉化醫學領域的開拓者和學術帶頭人,他帶領中國肺癌臨牀研究躋身國際前列,對提高國際肺癌治療水平做出了貢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魏麗惠評)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