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含苞草

鎖定
含苞草(Symphyllocarpus exilis Maxim.)是夾竹桃科含苞草屬植物。產黑龍江和吉林的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生於淤泥地、湮沒地、淺灘或河岸。也分佈於蘇聯遠東地區。
中文名
含苞草
拉丁學名
Symphyllocarpus exilis Maxim.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含苞草屬
含苞草
保護級別
近危(NT)IUCN標準、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近危 )

含苞草形態特徵

含苞草線稿圖 含苞草線稿圖
一年生草本,無毛;根細弱。莖直立,有條紋,高6—30釐米,徑約1—2毫米,上部有花序枝,但在發育旺盛的植株常扭曲,並從基部起有多數分枝和花序枝;分枝二歧狀,有時四歧狀,弧曲或開展,在枝腋有2—4個密集稀單生的頭狀花序,節間長,下部在花期凋落。葉互生,在花序枝的上端常近對生或近輪生,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25毫米,寬2—4毫米,上端稍鈍,常有小尖頭,邊緣有1-3個疏齒,有時全緣,下部漸狹成柄狀,質薄,中脈細,在下面稍高起,在花序枝端的葉狹長。頭狀花序球形,無柄,淡黃色,徑3—5毫米。總苞長約3毫米,半球狀;總苞片2層,卵圓形,倒卵圓形,菱形或披針形,膜質,無毛,頂端尖,邊緣透明,有細齒。小花極多數,邊緣多層雌性,中央6—20個兩性;雌花花冠長2毫米,舌狀,有3個細小的裂片,花柱與花約等長,兩性花冠管形,上部鐘形,有4個卵圓披針形的裂片:花葯長圓線形,花絲與花冠約等長。雌花的子房附有宿存合着的託片,託片近披針形,約與花冠等長。瘦果長圓柱形,長約1毫米,在邊緣的瘦果稍彎曲,在中央的直立,有疏散的腺毛,上端和基部都有較長的毛。花期7—8月 [1]  [4] 

含苞草生長環境

生長於淤泥地、湮沒地、淺灘或河岸。

含苞草分佈範圍

分佈於產黑龍江和吉林的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蘇聯遠東地區亦有分佈。

含苞草本種提示

根據原始記載,此植物高僅數釐米至十餘釐米,分枝也較少。黑龍江的標本(哈爾濱水甸子旁濕地)是發育旺盛的植株,高達30釐米,主莖短,從下部起並在上部有重複的長分枝。花青黃色,花序為在枝端密集的葉所圍繞,形似火絨草屬的苞葉羣。

含苞草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