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含嘉倉遺址

鎖定
位於今洛陽老城區的北側,是唐、宋時期大型官倉之一。含嘉倉始建於隋朝,從唐朝開始大規模存糧、開始成為國家的大型糧倉, [1]  東西寬約600米,南北長約700米,總面積42萬平方米。1971年開始對倉城遺址進行了發掘。在倉城內密集且有秩序地排列着400多座東西成行缸式地下糧窖,可儲糧580多萬石,佔當時全國主要糧食儲糧總數的一半。倉窖有大小之別,大窖口徑為18.5 米,小窖口徑約8米,最深的距地表12米。
根據遺址中所出銘磚記載,大窖儲糧一萬數千石,小窖可儲千石餘。糧入窖時,要將儲糧的時間、數量、品種、來源、倉窖位置及授領糧食的官員姓名,都要刻於磚上,放置窖中。含嘉倉城設有管理機構,且駐有軍隊,守護倉城。
中文名
含嘉倉遺址
地理位置
洛陽老城區的北側
佔地面積
總面積 42 萬平方米
朝    代
隋、唐時期

含嘉倉遺址簡介

含嘉倉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洛陽城之內的皇家糧倉,沿用至宋代。考古勘探結果顯示,完整的含嘉倉城南北長725米,東西寬615米,總面積約43萬平方米,有400餘座倉窖,每座倉窖儲糧約50萬斤,總儲糧量約2.5億斤。目前已探知倉窖287座。
倉窖 倉窖
如今展示的含嘉倉160號倉窖於1972年發掘清理,是含嘉倉迄今發現的最完整、儲量最大的倉窖遺存。該倉窖現存大半窖的黑色炭化穀子,還出土有一塊銘磚和少量灰瓦、鐵器、瓷器殘片等遺物。 [4] 

含嘉倉遺址發展歷史

含嘉倉遺址,對於含嘉倉的修建年代,專家們有分歧:有人認為含嘉倉與東都同時興建,也有人認為其為唐代增置。但專家們一致認為,含嘉倉開始大規模存糧、成為國家的大型糧倉是從唐朝開始的。 [1] 
含嘉倉160號窖遺址中出土的銘磚記載了儲糧的時間、數量、品種、來源、倉窖位置及授領糧食的官員姓名。從發掘情況來看,含嘉倉儲糧的主要時段為唐高宗、武則天和唐玄宗時期,而其來源有蘇州、徐州、楚州(屬現淮安市轄,位於江蘇省中部)、潤州(江蘇鎮江)、滁州(古州名,其1992年與滁縣地區合併,形成了現在的安徽省滁州市)、隋州(河北邢台)、冀州(河北冀縣)、德州、濮州(山東濮縣)、魏州(河北大名)等地,可見地域之廣,規模之大。 [2] 
1972年再次發掘時,發現一座倉窖內保存着大約50萬斤已炭化的小米,顆粒清晰可辨。含嘉倉的大小糧窖均為口大底小的圓缸形,其建造方法和結構較為科學。先從地面向下挖一口大底小的土窖,將窖底夯實,再用火燒硬,上面鋪一層灰渣,以防潮濕,在灰渣上鋪設木板,板上墊草,草上鋪席。窖壁周圍亦砌木板,在窖中分層堆放糧食,每層之間以席隔開,裝滿糧後,在窖口部位先蓋一層 40~60釐米厚的穀糠,其上蓋席,最後用泥土密封窖口。這種倉窖,既可防火防蟲,又能抗腐防盜。

含嘉倉遺址文物保護

2021年10月12日,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