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易經》否卦)

鎖定
否卦:以個體為中心,來定義人的範疇,是違反了人類的本質意義的;所以,哲學家必須從整體生成的立場來闡明人的位格品質。而一旦失去哲學的整體概括,個人中心主義就會濫泛於世,引起無盡的爭鬥和仇殺。
中文名
拼    音
fǒu,pǐ
部    首
字    碼
5426
五    筆
dhkf
倉    頡
mfr
鄭    碼
gij
筆    順
1324251

現代釋義

否:pǐ。女人癃閉月經不通反流時性交拒絕是否之範式。
〈動〉
(1) 本義:閉塞、阻隔不通 [block]
否,隔也。——《廣雅》
否難知也。——《詩·小雅·何人斯》
否者,蔽固不通之稱。——《匡謬正俗》
否者,閉而亂也。——《漢書·劉向傳》
(2) 又如:否滯(停滯;阻塞);否塞(閉塞不通);否結(阻滯,鬱結。比喻運數不好);否隔(亦作“否鬲”。隔絕不通);否道(壅蔽之道);否閉(閉塞不通)
(3) 貶斥 [denounce;censure]
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世説新語》
(4) 變壞;滅絕 [become extinct]
若到天地昏曚而萬物否矣。——《西遊記》
不擇善否。——《莊子·漁父》
詞性變化
〈形〉
(1) 困厄;不順 [poverty-stricken]
執事順成為臧,逆為否。——《左傳·宣公十二年》
(2) 又如:否屈(困頓受挫);否敗(窮困;時運不好);否往泰來(壞運到了盡頭,好運就來了);否而末泰(時局動盪不安);否運(惡運,壞運)
(3) 惡 [evil]
未知臧否。——《詩·大雅·抑》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
(4) 又如:否心(邪惡之心);否德(卑劣的品德);否臧(善惡)
(5) 通“鄙”。鄙陋 [superficial;shallow]
不善少而否老。——《莊子·大宗師》
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論語·雍也》
(6) 又如:否婦(鄙陋的婦女)
〈名〉
(1) 通“痞”。病名,胸中滿悶結塊的病 [lump in the abdomen]
心下否痛。——《素問·五常政大論》
(2) 又如:否腫(痞塊腫脹)
(3) 另見fǒu
fǒu
〈副〉
(1)表示不然、不是這樣
(2) [古]∶不,不然,不如此 [nay;no]
否,不也。——《説文》
否臧兇。——《易·師》
否德黍帝位。——《書·堯典》。注:“皆訓不。”
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戰國策·魏策》
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這是妥當的辦法嗎?否
(4) 非,不是 [not]
大人否亨。——《易·否卦》
否則熟慮而從之。——《禮記·表記》。注:“謂非己志也。”
夫建國設都,乃作后王君公,否用泰也。——《墨子》
(5) ——用於“能否”、“可否”、“是否”中。如:明日能否出發,需視天氣而定
(6) 用在疑問句末,構成是非問句
是不必問其果解脱否也。——清·全祖望《梅花嶺記》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又如:汝知之否
(8) 另見pǐ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古文〕𠘶《唐韻》方九切《集韻》《韻會》《正韻》俯九切,𠀤音缶。《説文》不也。《徐鍇曰》不可之意見於言,故從口。《集韻》口不許也。《書·益稷》否則威之。《詩·周南》害澣害否。  又《小雅》嘗其旨否。《集韻》通作不。 又《廣韻》符鄙切《集韻》《韻會》部鄙切,𠀤音痞。《玉篇》閉不行也。《廣韻》塞也,易卦名。  又《集韻》《韻會》𠀤補美切,音鄙。《集韻》惡也。《正韻》穢也。《易·師卦》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疏》否為破敗,臧為有功. 又《鼎卦》初六,鼎顚趾,利出否。《注》否,謂不善之物也。《疏》寫出否穢之物也。《詩·大雅》未知臧否。《又》邦國若否。按《釋文》書益稷,詩烝民,否字俱兼缶鄙二音。  又葉府眉切,音𤰞。《楚辭·九章》心純尨而不泄兮,遭讒人而嫉之。君含怒以待臣兮,不淸徵其然否。   葉方矩切,音甫。《𨻰琳·大荒賦》覽六五之咎休兮,乃貧尼而富虎,嗣反覆其若茲兮,豈雲行之臧否。

概念

否(卦十二) ——提防物極必反的憂患意識

原文

(坤下乾上)[否]①:否之匪人(2),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上九:傾否(10)。先否,後喜。
九五:休否(7),大人吉。其亡其亡(8),繫於苞桑(9)。
九四:有命⑤,無咎。疇離祉(6)。
六三:包羞④。
六二:包承③,小人吉,大人否亨。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註釋

①本卦的標題是否(Pi)。原經文卦象後無“否”字。否的意思是閉塞, 不好,與“泰”的意思相反。卦象是表示天的“乾”和表示地的“坤”相疊 加,以示陰陽阻塞,不相通暢。全卦內容仍然是講對立面相互轉化的道理。②否:不好,這裏指做壞事。匪人:敗類,小人。③包:用作“庖”, 指庖廚。承:用作“普”,意思是肉。④羞:即“饈”的本字,意思是美 味。⑤有命:君王有賞賜的命令。(6)疇:誰。離:受到,得到。祉:福。(7)休否:不要幹壞事。(8)亡:危險,敗亡。其亡其亡:危險到了極點。(9)苞桑:苞草和桑樹枝。(10)傾:覆滅,倒下。傾否:幹壞事要倒黴。

譯文

(否卦):做壞事的是小人,這是對君子不利的徵兆。由大利 轉為小利。
上九:幹壞事要倒黴。先碰上惡運,最後還是可以交好運。
九五:不要幹壞事,王公貴族知道就好。多麼危險呵,國家命運就像系在苞草和桑枝上一樣。
九四:君王有賞賜的命令,沒有災禍,但不知得到賞賜的人是誰。
六三:庖廚中有美味。
六二;庖廚中有肉,這對平民百姓是好事,對王公貴族算不上好事。
初六:拔掉茅茹草,按它的種類特徵來分辨。徵兆吉利、亨通。

讀解

“泰”卦和“否”卦構成了相對應的一個組卦;泰是通順,好, 否是閉塞,不好,二者相反相成。先講好的一面,再講不好的一面,説明好、壞可以相互轉化,好中有壞,壞中有好,好到極點 可以變壞,壞到極點可以變好。由此,辯證的觀點就全面地表達 出來了。
不好的癥結在於阻隔,在於相互對立。明白好、壞相互轉化的道理,意在使人增強憂患意識,處世做人要時時小心謹慎,瞻前而顧後,居安而思危,然後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有了阻隔,產生了對立,就要想辦法疏通、消解,把不利變為有利,把壞事變成好事。
強烈的憂患意識,大概是中華民族積澱已久的心態結構。翻檢一下我們的俗語、成語中累積起來的這方面的智慧(如“晴帶雨傘,飽帶飢糧”,如 未雨綢繆”等等),就可以發現我們的祖先正是時刻懷揣着這種憂患意識從遠古走來;我們民族強大的生命力,也正在於在不斷變幻的宇宙天地人間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以內在的智慧來對付各種不利的挑戰。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