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吡洛芬

鎖定
吡洛芬(Pirprofen),是一種化學品。化學名稱為甲基(1,1'-二苯基)-4-乙酸,分子式為C15H14O2,分子量為226.27000。吡洛芬為解熱鎮痛抗炎藥,臨牀上主要適用於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也可用於軟組織病(如扭傷及勞損)以及輕中度疼痛(如痛經和手術後疼痛、牙痛等)的對症治療。
中文名
吡洛芬
外文名
Pirprofen
CAS號
6341-72-6 
分子式
C15H14O2

吡洛芬化合物簡介

吡洛芬基本信息

英文名稱:2-(4-phenylphenyl)propanoic acid
英文別名:2-(para-biphenyl)propanoic acid; (RS)-2-(4'-biphenylyl)propanoic acid; 2-(4-Biphenylyl)-propionic acid; p-Phenylhydratropic Acid; 2-(p-Biphenyl)propionic acid
CAS號:6341-72-6
分子式:C15H14O2
化學結構:
分子量:226.27000
精確質量:226.09900
PSA:37.30000
LogP:3.54170 [1] 

吡洛芬物化性質

密度:1.134g/cm3
沸點:388.3ºC at 760 mmHg
閃點:285.1ºC
折射率:1.582 [1] 

吡洛芬類別

化藥及生物製品 >> 解熱鎮痛抗炎藥 >> 有機酸類 >> 羧酸類 [2] 

吡洛芬劑型

片劑:每片200mg。

吡洛芬適應症

適用於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也可用於軟組織病(如扭傷及勞損)以及輕中度疼痛(如痛經和手術後疼痛、牙痛等)的對症治療。 [2] 

吡洛芬藥理作用

有消炎、鎮痛退熱作用,通過抑制 PG合成產生作用。可抑制體內由膠原、花生四烯酸誘發的血小板聚集第二相,此外還抑制人體白細胞的趨化性。 [2] 

吡洛芬藥動學

t 1/2 6~7小時,血漿蛋白結合率99.5%。24小時內,約80%由尿及糞便中排泄。 [3] 

吡洛芬用法用量

開始口服:每日800mg,1日2次分服。症狀改善後,每日600mg維持。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關節炎開始1000mg/日,分3次服,持續1~2周。 [3] 
鎮痛:每次200~400mg,每日1200mg。肌注每次400mg。數小時後可重複用。 [2] 

吡洛芬注意事項

(1)胃腸道反應,耳鳴較阿司匹林發生少。
(2)有報道可引起肝炎者。

吡洛芬臨牀應用

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關節炎,非關節性風濕病,急性疼痛,術後痛及癌性痛等。 [2]  [4] 
參考資料
  • 1.    吡洛芬  .摩貝[引用日期2017-05-29]
  • 2.    吡洛芬  .醫脈通-用藥參考[引用日期2017-05-29]
  • 3.    吡洛芬  .醫學百科[引用日期2017-05-30]
  • 4.    包建東.吡洛芬——一種新的苯基丙酸類抗炎鎮痛藥[J].中國新藥與臨牀雜誌,1988,(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