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君(拼音:jūn)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 [2]  ,古字形從口、從尹,尹代表掌握權力者,口表發號施令。古代帝王崇尚無為之治,具體的事都由手下人來辦理,這些主持辦理具體事務的人就是“君”。周代“君”主要指朝廷官員及諸侯國、方國的首領;戰國時又用做功臣或貴族的封號;後世便衍生成帝王之稱,指一國之國君,即最高統治者。後來,“君”也變成一種敬稱。
中文名
拼    音
jūn
部    首
五    筆
VTKD(86);VTKF(98)
倉    頡
SKR [3] 
鄭    碼
XMAJ [3] 
筆    順
橫折、橫、橫、撇、豎、橫折、橫
字    級
一級(0899) [1] 
平水韻
上平十二文 [4] 
筆畫數
3+4(部首+部首外)
造字法
會意字
四角號碼
1760₇
統一碼
CJK統一漢字-541B
UTF-8代碼
E5 90 9B
異體字
𠁈、𠱰、𠱩、𠱭、𠺞
區位碼
3093
注音字母
ㄐㄩㄣ
字形結構
合體字,半包圍-左上包圍結構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
會意字。甲骨文“君”上部是“”,下部是“口”(圖1)。尹像手執權杖形,一説像以手執筆形,本義是治理;口表發號施令。上下兩部分合而會意,表示古代大夫以上據有土地的各級統治者之通稱。《荀子·禮論》:“君者,治辨(通“辦”)之主也。”古代帝王崇尚無為之治,具體的事都由手下人來辦理,這些主持辦理具體事務的人就是“君”。“君”由“尹”字分化而出,但二字在甲骨文中用法並不完全等同,西周金文(圖2-4)中二字分化比較徹底,混用只有個別用例(如公臣簋有三件,兩件作“天尹”,一件作“天君”)。《説文解字》古文(圖9)“君”字形體發生了訛變,侯馬盟書中就產生了這種寫法,是由新附①、新附②形訛變而來的。篆書(圖8)以後,表示手杖的一豎變為一撇,又由此發展為漢隸(圖10-12)和楷書。 [5] 
“君”本王臣之稱。甲骨文中“君”字之義或與“尹”同用,如多君與多尹、多臣、多公均指人臣,西周仍承用此義。甲骨文、金文中商、周最高統治者稱“王”或“餘一人”,未有稱“君”者。整個兩週時期,“天子”始終是周王的特有稱呼。兩週金文中,周王以外之朝廷官員及諸侯國、方國之首領均可稱之為“君”。“君”或“天君”在金文中可用來指周王之後妃,如作冊瞏尊“君令餘作冊瞏安夷伯”之“君”;也可指宗婦,即宗子之妻,如五年琱生簋“以君氏令曰”之“君氏”。“君”還用於職官名,如“里君”、“邦君”等。金文中“君”也用於指丈夫,反映出當時君統與宗統的合一,夫妻關係如同君臣關係。春秋戰國時用為封君之稱,如樊君鬲之“樊君”、邛君壺之“邛君”、鄂君啓舟節之“鄂君”,文獻中孟嘗君、信陵君、春申君等。“君”還用為動詞,表統治、治理義(見晉姜鼎),也可以用為姓氏。戰國中山王方壺始見“君臣”對稱,曰“遂定君臣之位”,同時君又稱“主”,如“臣主易位”,這個意義是後世用為“天子”的“君”的一個重要演變鏈環。“君”後世便衍申成帝王之稱,指一國之國君,即最高統治者。 [5]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古代大夫以上、據有土地的各級統治者的通稱。包括天子、諸侯、卿大夫
sovereign;
ruler
《尚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詩經·大雅·假樂》:“宜君宜王。”孔穎達疏:“君則諸侯也。”
君主;君子;國君;暴君
〈文言〉主體;主宰。
master
《老子》:“言有宗,事有君。”王弼注:“君,萬物之主也。”
秦觀《浩氣傳》:“人以心為君,以志為主帥。”
〈文言〉主人。
master
《韓非子·説林上》:“田成子因負傳而隨之,至逆旅,逆旅之君,待之甚敬。”

〈文言〉稱天子、諸侯之妻。

《詩經·鄘風·鶉之奔奔》:“人之無良,我以為君。”
《穀梁傳·莊公二十二年》:“癸丑,葬我小君文姜。小君,非君也。其曰君何也?以其為公配,可以言小君也。”

古時對先祖或父母的敬稱。意為一家之主。

《易·家人卦》:“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後漢書·孔融傳》:“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

〈文言〉妾亦稱夫為君。

禮記·內則》:“君已食,徹焉。”鄭玄注:“凡妾稱夫曰君。”

對對方的尊稱,猶言您。亦用在人姓名後表示尊敬。
your
《尚書·君奭序》:“周公作《君奭》。”孔傳:“尊之曰君。奭,名。”
李商隱《夜雨寄北》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張君;諸君
古時對神的尊稱。

漢書·郊祀志上》:“晉巫祠五帝、東君、雲中君、巫社、巫祠、族人炊之屬。”

古代的一種封號。
lord
逸周書·諡法》:“賞慶刑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北齊書·綦連猛傳》:“皇建元年,(綦連猛)封石城郡開國伯,尋進爵為君。”
〈文言〉對動植物等的戲稱。

晉書·王徽之傳》:“徽之但嘯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邪!’”

姓氏用字。



動詞
〈文言〉主宰。統治。
dominate
《尚書·説命上》:“天子惟君萬邦,百官承式。”
韓愈《送齊皞下第序》:“烏呼,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勞乎!”
以上參考資料: [6-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二】【口部】舉雲切(jūn)
也。從尹。發號,故從口。
𠱭,古文象君坐形。
【註釋】①尊:此是聲訓。 [8] 

説文解字注

尊也。
注:此‘羊,祥也’,‘門,聞也’,‘户,護也’,‘發,拔也’之例。
從尹口,
注:尹,治也。
口㠯發號。
注:此依《韻會》,又補一口字。尹亦聲。舉雲切。十三部。
𠱭,古文象君坐形。
注:小徐本作?。 [9] 

廣韻

舉雲切,平文見 ‖君聲文2部(jūn)
君,《白虎通》曰:“君者,羣也,羣下之歸心也。”荀卿子曰:“君者,儀也;民者,影也。儀正則影正。君者,盤也;民者,水也。盤圓則水圓。”又:“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淸,源濁則流濁。”舉雲切。八。 [10]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部】 君
古文:𠱩、𠱭
《唐韻》舉雲切。《集韻》《韻會》拘雲切,竝音軍。《説文》: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注: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為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又子孫稱先世皆曰君。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於週末。
又兄稱弟曰君。杜牧《為弟墓誌》:君諱顗。
又妾稱夫曰君。《禮·內則》:君已食徹焉。注:此謂士大夫之妾也。《儀禮·喪服》:妾謂君。注:妾謂夫為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為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為君。
又婦稱夫亦曰君。《古樂府》:十七為君婦。
又夫稱婦曰細君。《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又上稱下亦曰君。《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又封號曰君。《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
又婦人封號亦曰君。《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為平原君。
又彼此通稱亦曰君。《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又《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又隱士就聘者曰徵君。《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又持節出使者曰使君。《後漢·寇恂傳》:非敢脅使君。
又《諡法》:慶賞刑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又君子,成德之稱。《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論語》:不亦君子乎。注:君子,成德之名。
又姓。《正字通》:明有君助。
又葉姑員切,音涓。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為中興君。 [11]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12]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13]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14]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提示

【規範提示】“尹”中橫兩端出頭。
【寫法】❶“尹”從上、左包圍“口”,底部“尹”“口”,齊平。❷“尹”,㇕(橫折)在上半格偏右;第三筆橫在橫中線;長撇從豎中線起筆。❸扁“口”首筆豎在豎中線左側;㇕(橫折)右側超出上部㇕(橫折)。 [15]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6]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i̯wən
先秦
王力系統
k
ǐwən
先秦
董同龢系統
k
juə̆n
先秦
周法高系統
k
jwən
先秦
李方桂系統
kw
jən
西漢



東漢





jən


jə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文欣

jwen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文欣

jwen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jwen
隋唐
高本漢系統

k
i̯uən
隋唐
王力系統

k
ǐuən
隋唐
董同龢系統

k
juən
隋唐
周法高系統

k
iuən
隋唐
李方桂系統

k
juən
隋唐
陳新雄系統

k
ǐuən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7] 

韻書集成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二十文

合口呼
全清
舉雲切
kjuən
集韻
平聲
上平二十文

合口呼
全清
拘雲切
kiuən
禮部韻略


平聲





拘雲切

增韻


平聲





拘雲切

中原音韻

陰平
真文

撮口呼

全清

kiuən
中州音韻


平聲
真文





居雲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八真


全清
規倫切
kyən
分韻撮要

陰平
第八賓稟嬪畢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7] 

方音集匯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標標註,僅作參考,可能與當地實際發音存在差異
方言類別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ɕyn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ɕyẽ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ɕyẽ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ɕyn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ɕyn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ɕyn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ɕyŋ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tɕyu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tɕyn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tɕyoŋ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tɕyn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tuan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tɕyn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kiun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kuɐn
53/55
陰平
粵語
陽江
kuɐn
33
陰平
閩語(閩南語)
廈門
kun
55
陰平
閩語(閩南語)
潮州
kuŋ
33
陰平
閩語(閩東語)
福州
kuŋ
44
陰平
閩語(閩北語)
建甌
kœyŋ
54
平聲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7]  、《漢語方音字彙》 [18]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9-01]
  • 2.    董蓮池編著.新金文編 上[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10:106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11]
  • 4.    平水韻 十二文  .搜韻[引用日期2019-09-01]
  • 5.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81-82
  • 6.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3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244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714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88
  • 9.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19-09-01]
  • 10.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111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04
  • 12.    《説文解字》書影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09-03]
  • 13.    《説文解字注》書影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09-03]
  • 14.    [清]張玉書 等 編纂.康熙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177
  • 1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80
  • 16.    各體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9-03]
  • 17.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19-09-01]
  • 18.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0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