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君子不器赋

白居易所著文言文
《君子不器赋》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文言赋体作品,以《论语·为政》中孔子提出的“君子不器”理念为阐释核心,探讨儒家道德修养与经世致用的辩证关系 [1] [4]
全赋围绕“道”与“器”的内在关联展开,主张君子应兼具通理明道的修养与济时救物的实践能力。文中以“水随器方圆”“良工因材施艺”为喻,强调顺应时势变化,在通塞语默间保持德行 [1-2]。通过对比子贡、彦辅等历史人物的局限,揭示君子需超越单一才能,以虚静之心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行文融合《周易》《礼记》思想及道家处世智慧,采用骈赋形式构建儒家理想人格的哲学框架 [2-3] [5]
作品名称
《君子不器赋》
作    者
白居易(一说刘禹锡)
创作年代
唐朝
作品出处
《论语·为政》

作品背景

播报
编辑
“君子不器”出自孔子《论语·为政》,本文对“君子不器”进行了广泛、深刻的论述和阐发,厘清了道与器的关系。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君子哉!道本生知,德由天纵。抱乎不器之器,成乎有用之用。不器者通理而黄中,有用者致远而任重。盖由识包权变,理蕴通明。业非学致,拔犁辣器异琢成。审其全犁时,有道舒而无道卷;慎其德,舍之藏而用之几渗行。语其小,能立诚以修词;论其大,能救物而济时。以之理心,则一身独善;以之从政,则庶绩咸熙。既居家而必达,亦在邦而允厘。彼子贡虽贤,唯称瑚琏之器;彦辅信美,空标水镜之姿。是谓非求备者,有何足以多之。岂如我顺乎通塞,合乎语默。何用不臧?何狱桨驼向不克?施之乃伊吕事业,蓄之则庄老道德。虽应物而不滞,终饬躬而有则。若止水之在器,因器方圆。如良工之用材,随材曲直。原夫根纯精於妙有,完元和于虚受。内宏道而惟新,外济用而可久。鄙斗筲之奚算,哂挈瓶之固守。何器量之差殊,在性情之能不。岂不以神为元枢,智为心符。全其神则为而勿有,虚其心则用当其无。故动与时合,静与道俱。时或用之,必开臧武之智;道不行也,则守宁子之愚。
至乎哉!冥心在我,无可而无不可;应用不疲,无为而无不为。信大成而大企估受,非小慧而小知。故庶类由从,则轮辕适用;若一隅偏执,则凿枘难施。是驼嚷炒辨以《易》尚随时,《礼》贵从宜。
慨糠记盛矣哉!君子斯焉戏项体取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