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君士坦提烏斯三世

鎖定
羅馬帝國皇帝。生於摩埃西亞的奈蘇斯(時間不詳)。公元417年娶伽拉·普拉吉迪婭(狄奧多西一世之女,約公元388——450年)為妻;兒子是瓦倫提尼安三世(皇帝);女兒是尤斯塔·格拉塔·霍諾里婭(Justa Grata Honoria,公元417——454年)
本    名
羅馬帝國皇帝
出生地
摩埃西亞的奈蘇斯
逝世日期
421年
主要成就
在公元418年暫時恢復了西羅馬帝國的秩序
妻    子
伽拉·普拉吉迪婭
君士坦提烏斯三世(Flavius Constantius III)
君士坦提烏斯出生於巴爾幹半島伊利里亞的納伊蘇斯(尼什)——羅馬招募新兵的理想之地。其最初是在帝國東部的軍中服役,追隨狄奧多西一世參與了眾多戰役。
公元410年至411年,弗拉維烏斯·君士坦提烏斯接替斯提利科的職位,成為西羅馬的高級指揮官(主帥)。他調集意大利的軍隊,把矛頭首先指向君士坦丁三世,此時,君士坦丁三世同指揮官格隆提烏斯(Gerontius)鬧翻。格隆提烏斯推舉馬克西姆斯篡權,並向君士坦丁三世的總部阿爾勒進軍。因此,君士坦提烏斯率領的意大利軍隊到達阿爾勒時,他們首先要打敗的是格隆提烏斯的軍隊。意大利軍隊不負眾望。格隆提烏斯的殘餘人馬倒戈,格隆提烏斯自殺而亡。君士坦提烏斯在擊敗了君士坦丁三世的指揮官伊多比克烏斯(Edobichus)召集的增援部隊後。他以保全性命為條件誘使君士坦丁三世投降。但君士坦丁三世還是沒能倖免一死,在遣送拉文納的途中被殺。公元411年9月18日,他的頭顱被掛在一根柱子上抵達拉文納。
公元411年,位於阿爾勒北部的高盧地區的貴族約維努斯發動叛亂。其稱帝地點可能是在上日耳曼尼亞的美因茨。他的軍隊主要由高盧的羅馬叛軍和勃艮第人及阿蘭人構成。他還得到阿拉里克哥特部落的大力支持。哥特人的首領是阿拉里克的姻親阿薩爾夫。二者聯合起來的力量十分強大,但他們的聯盟並非堅不可摧。君士坦提烏斯從外交上攻破約維努斯和阿薩爾夫的聯盟,並在公元413年取得成效。哥特人改變立場,篡位者別無選擇,只能投降。約維努斯的命運和君士坦丁三世的一樣,在遣送拉文納的途中被處死。公元413年8月30日,他的頭顱也被掛在一根柱子上抵達拉文納。
三年後,羅馬曾經的頑敵西哥特人與羅馬重申結盟,和羅馬軍隊並肩在西班牙圍剿其他蠻族,羅馬則將部分西班牙和高盧西南部割讓給西哥特人。已經佔據西班牙的斯靈族汪達爾人消滅殆盡,阿蘭人也損失慘重。可憐的蘇維匯人躲到了伊比利亞半島西北部,只餘盤踞在西班牙西南部的哈斯丁汪達爾人逃得一劫。
伊達提烏在《編年史》(Chronicle)中記載了事情的經過:
貝提卡的斯靈族汪達爾人都被瓦利阿首領消滅殆盡。統治汪達爾人和蘇維匯人的阿蘭人遭受哥特人的攻擊,損失慘重。他們的首領阿達克斯(Addax)死後,為數不多的倖存者無法顧及自己的領地,投靠盤踞在加利西亞的[哈斯丁族]汪達爾首領貢德里克(Gunderic),尋求庇護。
公元418年,君士坦提烏斯的重建工作收尾,規定每年在阿爾勒召開高盧行省會議。不光是行省,阿爾勒附近的各城市也需要派貴族代表參加會議,討論公眾和私人事務,尤其是與地主階層(拉丁語是possessores,所有者階層)利益相關 [1]  的事務。此時,西羅馬已經除掉篡位者,安頓好哥特人,高盧的地主階層已經迴歸帝國的軌道,萊茵河入侵者的殘餘部落也已被鎮壓。
公元421年2月8日起與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為西部共治者,9月2日在拉文納自然死亡。
參考資料
  • 1.    彼得.希瑟.《羅馬帝國的隕落》:中信出版社,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