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向量符號

鎖定
1806年,瑞士人阿爾岡以表示一個有向線段或向量(vectors)。麥比烏斯(1827年)則 以AB表示一起點為A而終點為B的向量,這用法為相當廣泛的數學家所接受。實際上,亦偶然用這表示方法。與他同時代的哈密頓、吉布斯等人則以一小寫希臘字母表示向量,現今還有這用法。1896年,沃依洛特區分了「極向量」及「 軸向量」;1912年,蘭格文以表示極向量,其後於字母上加箭嘴以表示向量的方法逐漸流行, 尤其在手寫稿中。一些作者為了方便印刷,以粗黑體小寫字母a,b等表示向量。這兩種符號一直沿用。
中文名
向量符號
外文名
vectors
創建時間
1806年
創建者
阿爾岡
向量符號
英文字母的上方加一個箭頭符號
效    果
向上提升5磅的效果

向量符號符號簡介

圖1 向量符號 圖1 向量符號
1806年,瑞士人阿爾岡以表示一個有向線段或向量(vectors)。麥比烏斯(1827年)則 以AB表示一起點為A而終點為B的向量,這用法為相當廣泛的數學家所接受。實際上,亦偶然用這表示方法。與他同時代的哈密頓、吉布斯等人則以一小寫希臘字母表示向量,現今還有這用法。1896年,沃依洛特區分了「極向量」及「 軸向量」;1912年,蘭格文以表示極向量,其後於字母上加箭嘴以表示向量的方法逐漸流行, 尤其在手寫稿中。一些作者為了方便印刷,以粗黑體小寫字母a,b等表示向量。這兩種符號一直沿用。
1853年,柯西把向徑記作,而它於座標軸上的分量則分別記作,及,且記=++ 。但早於1797年,韋塞爾已把向量以x+ηy+ez形式表達,其 中η2=-1,e2=-1。1878年,格拉斯曼給前二者之工作,以p=v1e1+v2e2+vee3 表示一具有座標x,y及z的點,其中e1,e2及e3 分別為三個座標軸方向的單位長度。此外,哈密頓則把向量記作ρ=iz+jy+kz,其中i,j,k為兩兩垂直的單位向量( unit vector),因而有i.j=-j.i=k,j.k=-k.j=i,k.i=-i.k=j 。這記法後來與上述向量之記法相結合:印刷時把i,j,k 印成小寫粗黑體字母,手寫時於字母上加箭嘴,並把係數( 座標)寫於前面,即ρ=xi+yj+zk 或(圖1) ,這就是現今之用法。

向量符號輸入符號

向量符號是在英文字母的上方加一個箭頭符號。用域功能也可以很容易實現這個要求。
在大括號中輸入域代碼“eq \o(→,a)”,其中,箭頭符號可以使用“插入→符號”的方法來實現。如果我們這時點擊右鍵菜單中的“切換域代碼”命令的話,您會發現,得到的結果只是箭頭與字母重疊在一起,並不是我們希望的結果。那麼,如何使箭頭向上移動呢?
選中域代碼中的箭頭,點擊右鍵,然後在彈出菜單中點擊“字體”命令,打開“字體”對話框。點擊“字符間距”選項卡,然後點擊“位置”下拉列表,選擇“提升”,並用其後的“磅值”微調按鈕設置提升值為“5磅。
確定後就可以使箭頭符號向上移動5磅的位置,這樣,就可以移動到字符的上方了。再選中域代碼,然後點擊“切換域代碼”命令,就可以得到預期的效果了。
如果您覺得這樣子操作比較麻煩的話 [1]  ,還可以直接在域符號中輸入代碼“eq \o (\s\up5(→),a)”,這樣,同樣可以實現將箭頭向上提升5磅的效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