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向培良

鎖定
向培良(1901~1959),向培良,現代作家,筆名漱美、漱年、姜良,湖南省黔陽縣人。曾任任武漢政府機關報《革命軍日報》副刊編輯,國立戲劇學校研究實驗部主任。譯著有《逃亡》《死城》等。 [1] 
中文名
向培良
別    名
漱美
漱年
姜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59年
畢業院校
北京私立中國大學
職    業
作家
代表作品
《不忠實的愛情》《中國戲劇概評》《英雄與美人》《浣衣母》等。
籍    貫
湖南省黔陽縣

向培良人物生平

向培良(1901~1959),向培良,現代作家,筆名漱美、漱年、姜良,湖南省黔陽縣人。1923~1925年,先後在北京私立中國大學、北京世界語專門學校攻讀。1926年5月,與呂藴儒、高歌赴鄭州創辦《豫報》副刊北伐軍佔領武漢後,向離豫南下,任武漢政府機關報《革命軍日報》副刊編輯。“七一五”汪精衞叛變革命後,他南下出任《衡陽日報》編輯。翌年去長沙,先後在長沙中學、大麓中學任教。1929年,去上海南華書店任總編輯,與朱之倬、戴望舒等創辦《青春月刊》,一年後回長沙,先後在華中美術學校、育才中學任教。1934年,去武昌市立職業學校任教。1936年,經潘公展薦介,赴上海主辦上海大戲院,兼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抗戰時期,先後擔任國立戲劇學校研究實驗部主任,民國政府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第一戲院巡迴教育隊隊長,率隊在湖南,廣西等地巡迴演出。其後,在無錫國學專修學校、蘇州國立社會教育學院任教。1947年8月,任中國萬歲劇團團長,不久辭職回故里,在洪江洪達中學任教。 [1] 
1949年10月,黔陽解放後,向培良先後在洪江,黔陽等地中學任教,兩次當選為縣人民代表,並被選為模範教師。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79年12月,黔陽縣人民法院根據政策給予平反。向培良在大學讀書時,即從事文學創作,是“狂飈社”主要成員,後又參加魯迅主辦的“莽原社”。魯迅曾對他寄予希望,在他主持《豫報》副刊時,曾去信鼓勵:“從有着很古的歷史中州,傳來了青春的聲音,彷彿在預告這古國將要復活”(《華蓋集》)後因向培良寫的《終夜》獨幕劇《莽原》未予刊登,便對魯迅反唇相譏,諷之為“差不多已經是我們前一時期的人物”(《論孤獨者》),因而受到魯迅指責。 [1] 
20世紀30年代初,向培良主編《青春週刊》,後又在此基礎上組織“青春文藝社”。他提倡新文化,主張抗日救亡,贊成文藝反映生活,反對讀經復古,併為這些觀點發表了大量的文章與作品。但為潘公展所羅致後,對現實採取迴避態度,特別是在蔣介石悍然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時,還寫出了《彪炳千秋》一劇,為蔣介石唱讚歌。 [1] 

向培良主要作品

向培良一生著述頗多:戲劇主要有《光明的戲劇》《沉悶的戲劇》《不忠實的愛情》《離婚及其他》《黑暗的紅光》《紫歌劇集》《戲劇長征集》《繼母》《中國戲劇概評》《導演概論》《舞台色彩學》,《舞台服裝學》小説主要有《我離開十字街頭》《在堤上》等。散文主要有《英雄與美人》《浣衣母》《寂寞》等。譯著有《逃亡》《死城》等。 [1] 
參考資料
  • 1.    湖南省懷化地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懷化地區志 下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年07月,第2454-24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