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吐魯番博物館

(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鎖定
吐魯番博物館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高昌區木納爾路1268號,佔地17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3291.3平方米。吐魯番博物館始建於1989年12月,2006年9月吐魯番博物館新館開始籌建,在2009年9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 [1] 
吐魯番博物館藏品分為35種,包括石、陶、木、銅、鐵、金、銀器、錢幣、毛麻絲織品、皮質品、木雕、泥俑、繪畫、考古人類學標本、動植物化石標本、糧食、乾果及各類食品等。截至2019年末,吐魯番博物館藏品數量有20637件/套,其中珍貴文物892件/套。 [2-3]  [5] 
中文名
吐魯番博物館
外文名
Turfan Museum
地理位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高昌區木納爾路1268號
佔地面積
17000 m²
類    別
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投用時間
2009年9月26日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開放,夏季10:00—18:30,冬季10:30—18:00
門票價格
免費參觀
藏品數量
20637件/套(截至2019年末)

吐魯番博物館歷史沿革

1986年,吐魯番博物館開始籌建。 [1] 
1989年12月,吐魯番博物館落成正式對外開放。 [1] 
1996年下半年,吐魯番博物館開始籌建面積1000平方米的巨犀化石陳列廳。 [1] 
1997年8月,吐魯番博物館巨犀化石陳列廳落成正式對外開放。 [1] 
2006年9月12日,吐魯番博物館新館正式開建。 [4] 
2009年9月26日,吐魯番博物館第一批完成布展的陳列廳——吐魯番地區通史陳列廳、吐魯番地區古生物陳列廳——正式對外開放。 [4] 
2009年12月17日,吐魯番博物館出土文書陳列廳正式對外開放。 [4] 

吐魯番博物館建築佈局

吐魯番博物館綜述

吐魯番博物館佔地17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3291.3平方米,建築外觀為半圓形,頂部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空中俯瞰為月牙形,外牆從東南大門向西北門以弧形的形式設計了四塊巨型浮雕璧畫,館內建築地上為三層,局部地下室,框架結構。陳列展廳9個,建築面積4126平方米,其中一層設有專業展館一個(117.8平方米)、專題展館兩個(570.2平方米/個),二層設有吐魯番地區通史陳列館一個(923平方米)、巨犀化石陳列廳一個(472平方米)、吐魯番出土文書和錢幣陳列館一個(146.8平方米),三層設有吐魯番出土古屍陳列廳一個(530.2平方米)、旅遊資源廳一個(530.2平方米)、葡萄及吐魯番民俗廳各一個(266.14平方米)。 [1] 
吐魯番博物館

吐魯番博物館展廳

  • 基本陳列
吐魯番博物館的陳列已完成並對外開放的有《吐魯番地區通史陳列展》《巨犀化石陳列展》和《吐魯番出土文書、金銀幣精品展》三個部分。 [1] 
《吐魯番地區通史陳列展》主要展出吐魯番市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考古出土、徵集、採集、捐贈的文物精品。它在原博物館出土文物陳列展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調整,突破了以往固有的通史陳列平鋪直敍的樊籬,着重突出吐魯番盆地四千年曆史的亮點,所陳列的文物不僅豐富多彩,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而且眾多的文物還是最新出土首次展出的,採取了文物陳列與部分復原和多媒體觀看相結合的現代化形式,使整個陳列靜中有動,處處彰顯新意,頗受廣大遊客好評。整個展覽以時間為線索,從刀耕火種的遠古到經濟繁榮的西州再到清代的吐魯番郡王,共分為7個單元8個部分,在900多平方米的展廳裏向觀眾展示了吐魯番燦爛悠久的文化積澱。主要陳列吐魯番地區發掘的歷史文物精品323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6件,二級文物24件,三級文物18件。該館所展出的文物主要有以紅色彩陶和素陶為代表的、有着明顯地方特徵的早期文化遺存、大量的絲織品是絲綢之路上的典型文物,有石、陶、木、銅、鐵、錦、絹、紗、金、銀器和文書、毛麻絲織品、木雕、泥塑、繪畫、糧食、乾果及各類食品,上起石器時代,下至明清,其中大部分文物是古墓中的發掘品,少部分是民間徵集品。共展出文物323餘件,其中一級文物16件,二級文物24件,三級文物18件。十六國時期的共命鳥紋刺繡、唐代的花鳥紋錦等都是稀世之寶;舉世聞名的吐魯番出土文書有契約、籍帳、官府文書、私人信札等,是研究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史的重要資料,粟特文、回鶻文、梵文等古代少數民族文書是研究少數民族古文字的珍貴資料。 [1]  [4] 
  • 專題陳列
吐魯番博物館 吐魯番博物館
吐魯番博物館《巨犀化石陳列展》是在1997年陳展的基礎上重新設計陳列而成的一個具有現代化水準的大型展覽。館中所展吐魯番美麗巨犀化石,是1993年蘭新鐵路複線修築過程中在吐魯番東部的飛躍火車站發現的,是陸地上曾經生存過的最大的哺乳動物,屬奇蹄目超科的巨犀類,其主要特徵是它們的大,肩高4米,頭長加上體長約7.3米,體重15噸,它生活在距今2400萬年以前的漸新世,以植物(樹和灌木的葉與嫩枝等)為食。其餘化石為輔助陳列,共陳列198件文物,其中,天山副巨犀化石一具,鹿首一個。在展覽中運用了聲光電等高科技技術,通過實物、圖片、場景、模型、多媒體查詢、幻影成像等多種展示手段,全面地展示了館藏文物精品,增加了觀眾參觀的興趣。 [1]  [4] 
吐魯番博物館 吐魯番博物館
《吐魯番出土文書、金銀幣精品展》為吐魯番博物館專題陳展的一大特色。文書是一種記錄信息、表達意圖的文字材料。吐魯番由於氣候乾旱,降水量少,地下水位低,為地下有機質物的保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樣得天獨厚的環境使得古代文書得以在千百年後重見天日,吐魯番文書的歷史涵蓋十六國到宋元的各個時期,而文書的種類則包括信札、契約、佛經、衣物疏、藥方等幾十種,內容豐富,涉及古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為遊客瞭解古代吐魯番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提供了翔實的材料。此次展出的文書共100多件,其中有洋海古墓出土的11件文書,木納爾墓地出土的5件文書,巴達木墓地出土的18件文書,交河故城墓地出土的9件文書,阿斯塔那古墓地出土23件文書,台藏塔出土的3件文書,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的27件文書,徵集的8件文書。展出的金銀幣主要是吐魯番地區交河故城溝西墓地、巴達木墓地、木納爾墓地、阿斯塔那墓地等出土的一批古錢幣,還有2006年,錢幣收藏家杜維善又向該館捐贈的薩珊銀幣35枚。 [1] 
  • 臨時展覽
吐魯番博物館長期和短期的專題陳列(包括主辦、承辦、合辦):1992年,《龜茲壁畫藝術展覽》;1997年,《慶祝香港迴歸祖國展覽》;1998年,《反腐倡廉大型圖片展覽》;1999年,《親切的關懷——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吐魯番展》;2000年,《吐魯番地區書畫、書法作品展覽》;2005年,《吐魯番交河故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展覽》;2006年,《新疆文物精品展覽》;2007年,《吐魯番地區文物精品展覽》。 [1] 

吐魯番博物館館藏文物

吐魯番博物館綜述

吐魯番博物館藏品分為35種,包括石、陶、木、銅、鐵、金、銀器、錢幣、毛麻絲織品、皮質品、木雕、泥俑、繪畫、考古人類學標本、動植物化石標本、糧食、乾果及各類食品等。截至2019年末,吐魯番博物館有藏品數量20637件/套,其中珍貴文物892件/套。 [2-3] 

吐魯番博物館藏品保護

吐魯番文物局、研究院在館藏文物延緩自然老化、防止損傷、物理生物因素的破壞等方面,主要採取保護有機質類文物為主,可分為紡織品類和紙張類,其中紡織品類又以毛織物為主,同時,還包括少量的絹、棉、絲等文物;而紙質品類幾乎為吐魯番出土文書,個別為紙鞋、紙帽。依照吐魯番文物局、研究院設施條件,對文物藏品的保護主要以清洗、加固為主要手段,其目的是有利於藏品的保存,延長藏品的保存時間,有利於今後對吐魯番的研究。主要做法是:清洗前的消毒回潮是除去生物、微生物對其影響,減少清洗時的機械損傷;清洗其污跡並進行加固是為了防止藏品的二次破壞,減少老化因素;清理完畢後,小塊以宣紙做底襯,放置於做好的硬紙盒內;較大塊以棉布為底襯,表面蓋上綿紙,這樣既有利於文物的拿取方便,更有助於防光、防塵,在內部放些樟腦球,更有助於防蟲,亦延緩外部因素對文物的老化;庫房設計配備了恆温恆濕裝置。 [1] 
傳統技術和現代科技的應用:吐魯番文物局、研究院在對館藏文物的修復中,以物理方法為主,加以傳統的修復技術,在文書及絲織品、絹畫的修復中,使用傳統方法進行清洗,然後再使用較為先進的絲網加固技術進行文書的加固;在進行織物分析時,除了基本數據的記錄外,用高像素的數碼相機進行織物的細部微距拍攝,轉換到計算機上用圖象處理軟件進行效果放大,方便對織物結構和文飾進行描繪。 [1] 

吐魯番博物館文化活動

吐魯番博物館學術研究

  • 科研隊伍
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吐魯番學研究院現有幹部職工100多人。中專以上學歷佔總人數的82%,其中有2名博士後,2名碩士生,1名研究生,36名本科生,31名大專生,14名中專生;具有專業技術職稱佔總人數的42%,其中有高級職稱的4人,中級職稱的10人,初級職稱的40餘人。為了能夠加快培養高級科研人員的速度,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吐魯番學研究院於2006年開始,與北京大學歷史系聯合舉辦文博專業研究生培訓班,通過考試,在全新疆招生22名學員,地區文物局、吐魯番學研究院有18人。 [1] 
  • 科研措施
1、引進和培養科研人才:自2004一2009年,根據不同崗位設置的需要,從全國各大中專院校招聘碩士研究生2人,本科生11人,專科生2人,中專生8人。同時,於2006年與北京大學歷史系共同舉辦研究生學習班,不斷加強對科研人員的繼續教育,提高科研人員的專業素質。2、採取與科研院校合作開展科研工作:與武漢大學三至九世紀研究所合作,對吐魯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出土的佛經文獻進行整理、定名,其成果《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吐魯番漢文佛教典籍》已由國家文物出版社出版印刷;與北京大學中古史研究中心合作,對近年吐魯番在搶救性發掘中出土的文獻以及徵集的文獻進行整理、定名、釋文件、和研究,其成果《新獲吐魯番文獻》已由中華書局出版印刷;與德國柏林印度藝術博物館合作開展勝金口區域佛寺遺址調查項目;與首都博物館合作開展吐魯番出土絲織品的保護與研究;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開展對吐魯番古生物化石的調查等相關項目;與蒙古國共同開展對回鶻民族在蒙古高原時期歷史調查。3、成立科研機構:2005年8月,成立了吐魯番學研究院,正處級別,全額事業單位,下設考古研究室、文獻研究室、技術保護室、資料信息中心、編輯部。4、建立科研平台:2006年6月,由國家人事部批准,成立吐魯番學研究院博士後工作站,先後招收了兩名博士進站開展研究工作,其中一名博士後研究成果顯著,提前出站,並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院聘為研究員。5、建立健全科研激勵機制:積極鼓勵和支持科研人員開展各項科研活動,經常性的召開國內或國際性的專題學術研究會,同時,積極組織科研人員出去參加在國內外舉行的國際學術會議。6、採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與國內外科研院校互相交流科研人員,積極開展科研活動。 [1] 
  • 科研成果
2007年,完成與武漢大學三至九世紀研究所合作的對吐魯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出土的佛經文獻進行整理、定名科研項目,其成果《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吐魯番漢文佛教典籍》已由國家文物出版社出版印刷;2007年,完成與北京大學中古史研究中心合作的對近年吐魯番在搶救性發掘中出土的文獻以及徵集的文獻進行整理、定名、釋文件、和研究的科研項目,其成果《新獲吐魯番文獻》已由中華書局出版印刷。 [1] 
吐魯番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柳洪亮博士先後發表吐魯番學方面的各類文章80餘篇,出版專著《吐魯番》《新出吐魯番文書及其研究》《吐魯番新出摩尼教文獻研究》,譯著《中亞探險》《橘瑞超西行記》等書。1994年8月獲日本“東洋哲學學術獎”。完成國家項目《中國新疆壁畫全集·吐魯番卷》的編撰工作,並榮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1997年,論文《吐魯番出土文書中“建平”、“承平”紀年索引》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四屆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1] 
吐魯番博物館館長、副研究館員李肖博士在國內外發表專業性論文有30餘篇。代表性專著有《交河故城的形制佈局》,主編出版大型畫冊《吐魯番文物精粹》、論文集《吐魯番學新論》、《第二屆吐魯番學國際學術研究會論文集》、譯著《中國新疆的建築遺址》、《中國新疆的土地和人民》;並擔任《吐魯番學研究》(漢文版)主編。2007—2008年,主持了吐魯番出土文獻的整理和出版工作,與武漢大學聯合整理出版了《吐魯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漢文佛教典籍》,與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聯合整理出版了《新獲吐魯番文獻》。其專著《交河故城的形制與佈局》,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會科學獎三等獎。 [1] 

吐魯番博物館宣傳教育

  • 編輯出版
1989年,出版大型畫冊《中國新疆·吐魯番》; 1990年,出版大型畫冊《吐魯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畫藝術》、出版《吐魯番學著作論文資料目錄》;1991年,出版論文集《中國吐魯番學學會第一次學術研究會論文集》;1992年,出版大型畫冊《吐魯番博物館》;1997年,出版柳洪亮專著《新出吐魯番文書及其研究》、出版大型畫冊《中國·吐魯番》;1999年,出版吐魯番學第六次學術研究會論文集《絲綢之路與文化開放》、出版柳洪亮譯著《橘瑞超西行記》;2000年,出版論文集《吐魯番新出摩尼教文獻研究》;2000—2007年,出版學術期刊《吐魯番學研究》總1一15期;2003年,出版李肖專著《交河故城的形制佈局》;2004年,出版《吐魯番史》;2006年,出版論文集《吐魯番學新論》、大型畫冊《吐魯番文物精萃》、論文集《第二屆吐魯番學國際學術研究會論文集》、譯著《中國新疆的建築遺址》。2007年,出版譯著《中國新疆的土地和人民》、《吐普番相投克里克石窟出土佛教典籍》;2008年,出版譯著《蒙古入侵時期的突厥斯坦》、《新獲吐魯番文獻》、出版國內外正式發行的學術期刊《吐魯番學研究》1一2期;2009年,出版發行學術期刊《吐魯番學研究》3期、譯著《吐峪溝石窟壁畫與禪觀》。 [1] 
  • 講座
2002年,吐魯番文物局局長柳洪亮《從吐魯番出土文書可見唐玄裝與高昌國王文泰的關係》;2005年,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陳國燦《吐魯番學》;2007年1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認證中心講師王玉峯《ISO9000質量認證知識》;四川師範大學教授王啓濤《吐魯番學及出土文書》《領導幹部語言藝術》;新疆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梁濤《中國文物古蹟保護準則》;新疆文物局文物保護處處長吾布里·買買提艾力《文化遺產與國際保護》;新疆考古所教授呂恩國《新疆史前考古研究概況》;吐魯番地區黨校副校長孫和成《文博職業道德和修養思考》;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局長李肖《“景教在東方”國際學術研究會概況》;吐魯番地區醫院副院長周琳《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的防治》;2008年,日本學者講座《關於博物館陳列的設計和藝術》、俄羅斯學者李福清教授講座《俄羅斯的古城遺址及保護》等。 [1] 
  • 影視錄像
《考古·中國》《探索·發現》《西遊記》《橫空出世》《絲綢之路》《新絲綢之路》《阿曼尼沙汗》《吐魯番》《交河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玄奘西行記》。 [1] 

吐魯番博物館交流合作

  • 國際、國內、館際交流合作
1983年,吐魯番的出土文物在安徽省的安慶市博物館、江西省的南昌起義博物館舉辦展覽;1987年,吐魯番的出土文物在北京市的自然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館舉辦展覽;1998年,吐魯番的出土文物在甘肅省嘉峪關長城博物館舉辦展覽;2001年,吐魯番的出土文物在山海關博物館舉辦展覽。 [1] 
  • 學術交流
1990年,成功召開了第一屆吐魯番學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的87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遞交論文45餘篇;1996年8月,成功召開了吐魯番學會第六屆學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的40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遞交論文30餘篇;2005年8月,成功召開了第二屆吐魯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9個國家的150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遞交論文60餘篇;2006年成功召開了聯合申報絲綢之路為世界文化遺產中亞五國協調會,並達成了《吐魯番共識》;全國十六屆書市高層論壇,來自國內各地的專家學者、出版屆人士50多人蔘加會議;唐史國際學術研究會,來自國內外4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2008年10月,成功召開了第三屆吐魯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19個國家的180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遞交論文90餘篇;2009年,與德國海德堡大學聯合舉辦暑期培訓班。 [1] 
  • 展覽交流
吐魯番博物館自建館以來,先後成功舉辦了《親切的關懷——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吐魯番展》《慶香港迴歸展》等各類書畫、攝影展及其它宣教活動。全館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100多萬人次,同時每年組織中小學生來館學習,並對現役軍人實行免票參觀,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先後被命名為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育實習基地、新疆藝術學院教育實習基地等,為繁榮新疆地方特色文化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的貢獻。 [1] 

吐魯番博物館所獲榮譽

2017年1月16日,吐魯番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 [5] 
2022年3月,被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6-9] 

吐魯番博物館機構設置

  • 單位性質
吐魯番博物館為國營事業單位。 [1] 
  • 經費來源
吐魯番博物館經濟來源於國家全額撥款管理。 [1] 
  • 隸屬關係
吐魯番博物館隸屬於地區文物局管轄。 [1] 
  • 人員編制
吐魯番博物館館長1人,常務副館長1人,館長助理1人,宣教部4人,陳列部3人,文物庫房保管員2人,警衞和保安10人,另加售票檢票6人。 [1] 
  • 人員組成
吐魯番博物館共28人,從事文博專業的工作人員18人,從事文物保護的工作人員10人。 [1] 
  • 服務項目
吐魯番博物館免費為廣大遊客提供講解服務;免費為廣大遊客提供瞭解吐魯番人文、地理、氣候、民俗風情、旅遊景區的情況的電腦觸摸屏設施;在博物館大廳,免費為廣大遊客提供有關介紹吐魯番人文、地理、氣候、民俗風情、旅遊景區的情況的大頻幕電視講解設施;免費為廣大遊客提供飲用開水設施;免費為廣大遊客提供存包服務;設立遊客參觀意見簿。 [1] 
  • 觀眾接待
吐魯番博物館年觀眾平均人數為3萬多人。 [1] 

吐魯番博物館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吐魯番博物館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高昌區木納爾路1268號。 [1] 
  • 門票價格
免費參觀。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開放,夏季10:00—18:30,冬季10:30—18:00。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