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吐峪溝石窟

鎖定
吐峪溝石窟,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部善縣西約40千米吐峪溝內,始建於公元5—7世紀。 [4] 
吐峪潤石窟是中國新疆地區的佛教石窟寺,也是吐魯番地區年代較早的石窟,最晚的建造年代約在回鶻高昌時期。現存有編號洞46個,有上下兩層,可分東南與西北兩區,大部分已坍毀。 [5] 
195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吐峪溝石窟為自治區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06年5月25日,木梯寺石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吐峪溝石窟
地理位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鄯善縣吐峪溝鄉吐峪溝村
所處時代
南北朝至唐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873-4-6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吐峪溝石窟歷史沿革

民國十七年(1928年),中國學者黃文弼考察過吐峪溝。
1949年以後,政府重視對吐峪溝石窟的保護和管理。
1952年,派出以武伯綸和常書鴻為首的西北文物調查組考察了這些洞窟。
1961年,北京大學閻文儒教授和通一法師受中國佛教協會的委託對吐峪溝石窟進行了測量、繪圖、拍照,並作了文字記錄,新疆博物館沙比提也參加了這一工作。 [2] 
1965年,吐魯番地區文物保護管理所成立後,對該石窟採取了維修、裝門、編號等一系列保護措施,並派專人看管 [2] 
1980年,設立兼職人員管理。
2004年,成立吐峪溝石窟管理所。
2003年,《吐魯番地區文物保護總體規劃》及其附件《吐峪溝片區文物保護詳細規劃》由國家文物局批准、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實施。
2006年,“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正式啓動,吐峪溝石窟被確定為新疆段申遺點之一。為配合申遺及石窟防護加固工作,自2009年起由社科院考古所、吐魯番研究院、龜茲石窟研究院共同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吐峪溝石窟進行了保護性考古發掘工作,並取得了重要成果,被評為“2010年度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3] 

吐峪溝石窟建築格局

吐峪酒石窟位於高昌故城以東約15公里的溝東岸半山腰上,開鑿有上下兩層的石窟,由於山崖的崩塌,變成了石窟羣東南與西北兩區。東南區4個窟,西北區21個窟。河西岸半山腰有16個窟,較完整的只有1個。
吐峪潤石窟是中國新疆地區的佛教石窟寺,也是吐魯番地區年代較早的石窟,最晚的建造年代約在回鶻高昌時期。現存有編號洞46個,有上下兩層,可分東南與西北兩區,大部分已坍毀。
開鑿較早、保存較好的東南區第四號窟,是一座有前室的中心柱窟。中心柱正面繪立佛和坐佛像。穹隆頂,正中繪蓮花,四周繪立佛和坐佛,再外是4排小坐佛,穹頂四角各繪一天王像。正壁和左右壁,上層用細墨線繪7排千佛,千佛中間各繪一鋪一佛、二菩薩。下層各繪一週橫幅排列的佛本生故事畫,每幅有漢文墨書隸體榜題。壁畫的內容有梵志焚身、屍毗王割肉飼鴿和慈力王施血等。後室窟門右側天王旁,繪三位頭戴進賢冠、身着大領寬袍的供養人。 [5] 
吐峪溝石窟 吐峪溝石窟
吐峪溝石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鑿巖修飾而成,只有溝西開闊地帶的前排洞窟和寺院遺址有用土塊壘砌的痕跡,可能是後來改建或擴建的遺蹟。現存的洞窟形制,有以下幾種:
(一)中心柱窟這種窟形與典型的龜茲窟相似,主室地面中央築一塔柱,塔柱四面開龕,其中正面龕較大。塔柱前面為主室,其左、右和後面有行道。這是供信徒禮佛,進行佛事活動的禮拜窟。
(二)方形窟這種窟主要分佈在溝東,平面基本呈方形,如第40、41和44窟。但它們的窟頂不完全相同:第40窟平頂中央有一凹入的小型穹窿。第44窟窟頂中心為穹窿式,四面是平頂,窟頂四角和壁面交界處鑿出帆拱。第41窟是復鬥頂窟,方框四面有坡。
(三)縱券頂長方形窟是該窟羣最多的一種形制,與吐魯番地區居民房屋建築相同。這種洞窟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象第1、20、42窟,主室後壁鑿一小屋。第1和42窟主室的兩側壁各鑿兩個小屋,平面約1米見方,僅能容一人,與庫車蘇巴什佛寺的禪窟相同。這種形制的洞窟在敦煌莫高窟也曾存在過,現在的第268和285窟仍保存有小禪屋,只是後代有人又在裏面彩繪了壁畫。
另一種是平面為長方形的縱券頂窟。這種窟數量最多,有的還有低矮的土炕,有的牆上築有存放衣物的壁龕,有的還有過道,但均沒有壁畫。這種洞窟大部分是僧房。
這些不同形制的洞窟當有各自不同的職能,但各種不同形制的洞窟又相錯而建,除第36、38是一組對窟外,其餘如緊緊相鄰的第40、41和42窟,第1和第2窟,第12和20窟等,都是各種形制的洞窟有規律地組合在一起,其中也有些僧房,和克孜爾一樣,一個組合可能就是一座寺院,可見昔日的吐峪溝是一處寺院林立的佛教聖地。 [2] 
吐峪溝石窟最大的特點,就是佛座下皆為胡牀,這是中國乃至世界上其他石窟所沒有的。吐峪溝壁畫最特殊的現象,是禪窟中大量出現的比丘禪觀圖,如第1號洞窟、第20號洞窟、第42號洞窟,這是中國和世界上的石窟都罕見的。 [7] 

吐峪溝石窟文物遺存

吐峪溝石窟保留了早期的高昌壁畫,這些壁畫顯示出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互相影響和相互借鑑的特點。 [5] 
吐峪溝石窟殘存石窟題記皆為漢文,壁畫也是明顯的漢族風格。 [7] 

吐峪溝石窟歷史文化

吐峪溝石窟約開鑿於公元5—7世紀,回鶻高昌時期也有開鑿或改鑿。分東西2區,現存洞窟94個。窟型有中心柱窟、方形窟和禪窟。9個洞窟殘留有壁畫。題材有本生故事、因緣故事、立佛、千佛、七佛等。有點畫面附有漢文墨書榜題。早期壁畫受龜茲石窟影響,晚期受中原影響較深。該石窟是吐魯番地區開鑿年代最早的石窟寺,在佛教藝術傳播路徑中佔有突出地位。 [4] 
吐峪溝石窟的璧畫大部剝落嚴重,較能辨其內容的第44窟中.正壁和兩側壁上均繪一佛二菩薩。本生故事畫較為清晰,計每璧各有一組七幅畫,每幅畫旁有漢文題記。尚可辨認的璧畫內容有:“膦提婆利忍辱截割手足”、“摩鉗太子求法赴火”“慈力王施血飲五夜叉”、“薩捶那太子捨身飼虎”和“毗楞竭梨王身釘千釘”、“屍毗王割肉貿鴿”等。據《西州圖經》記載.吐峪溝石窟在唐代西州時稱“丁谷寺”。 [6] 

吐峪溝石窟保護措施

195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吐峪溝石窟為自治區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06年5月25日,木梯寺石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吐峪溝石窟旅遊信息

吐峪溝石窟地址

查拉路甫石窟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部善縣西約40千米吐峪溝內。 [4] 

吐峪溝石窟交通

從鄯善到吐峪溝約70公里,有班車往返。12:00、13:00、14:00從鄯善縣客運車站發車,也可在縣城打的前行。車滿發車,從吐魯番到吐峪溝60公里,也有班車往返。12:00~18:00之間,每2小時從客運站發一班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