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名酒

鎖定
“名酒”是指獲得金質獎章的國家名酒;“國優”酒是指獲得銀質獎章的國家優質酒。這兩類酒是經過全國評酒會評出的,其級別最高。
中文名
名酒
外文名
vintage wine

名酒詞語概念

詞目:名酒
拼音:míng jǐu
英文:vintage wine
引證解釋:指名貴的酒。
晉陶潛《〈飲酒〉詩序》:“偶有名酒,無夕不飲。” 宋秦觀《次韻夏侯太沖秀才》:“或時得名酒,停午猶中聖。”如:茅台居我國十大名酒之首。 [1] 
如:1998年第五屆全國評酒會評出國家名酒17種,國家優質酒53種。國家名酒大都在商標上注有"中國名酒"四個字,此外還印有金質獎章的圖案。國優酒大都在商標上注有"國優"字樣或印有銀質獎章圖案。所謂"省優"是指獲得省級質量獎的酒。所謂"部優"是指經某一個部門,如輕工部、商業部等評出的優質酒。

名酒古時名酒

1915年瀘州老窖特曲金獎特曲名酒珍藏 1915年瀘州老窖特曲金獎特曲名酒珍藏
古時的“名酒”也不少,如:漢武帝喜歡的蘭生酒、曹操喝的縹醪,唐玄宗的三辰酒、虢國夫人作的天聖酒,孫思邈作的屠蘇酒。這些酒中最考究的大概是魏賈鏘作的崑崙觴了,因為他的用水十分考究,是用小船在黃河中流取水,而且自認為是取的黃河源頭之水,用以釀酒,所以把它叫作崑崙觴。雖然從四川彭縣、新都出土的釀酒畫象磚的實物印證來看,早在東漢,成都就已經懂得和開始用燒烤的蒸餾技術制酒了,但這種技術的成熟,卻應該是唐宋之間的事,因為當時雖然用燒烤蒸餾技術提高了酒精的度數,但勾兑技術卻遠未成熟,高度酒的口感也沒有釀製的醪酒口感好,所以還不能被人們廣為接受。但這種燒烤蒸餾技術的初型卻在四川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了,這也是使四川成為真正具有現代名酒意義的“名酒之鄉”的基礎。所以在唐代,四川便出現了綿竹劍南春燒酒以及瀘州荔枝綠、郫縣郫筒酒等名酒。而且這些名酒中,劍南春仍享譽海內外,而瀘州也是名酒之鄉,瀘州老窖酒仍然是著名的歷史悠久的品牌。郫縣的郫筒酒很有趣,它是把酒釀好以後,用大竹筒裝起來,“包以蕉葉,纏以藕絲”,放置於郊外,歷經幾十天后,直到濃香後再取出飲用的。郫筒酒之為名酒,從舊時文人學士的呤誦中也可見一班,如杜甫就有“酒憶郫筒不用酤”的詩句,蘇東坡也曾呤“他年攜手醉郫筒”,陸游有“且拼濫醉沽郫筒”等句。

名酒真假區別

瀘州老窖特麴酒是我國濃香型白酒的發源地,瀘州老窖特麴酒產於四川瀘州麴酒廠,這個廠有很多百年以上的老窖,經過這些窖池的發酵,釀出的酒香氣特別濃郁。

名酒商標

在選購時,應該認準真酒商標上的“中國四川瀘州麴酒廠”或“四川省瀘州麴酒廠”字樣,外銷酒為“中國四川瀘州酒廠”8個字,沒有分廠的名稱。假酒為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常常標註與真酒字音雷同的廠名,如“瀘州老窖麴酒”等。真酒為全瓶貼注商標,中間有“瀘州老窖”4個小字和“特麴酒”3個大字,上面中央還有用麥穗組成的圓形商標圖案與顏色.。

名酒封口

真酒在瓶蓋封口膠套上印有“瀘州麴酒廠”的字樣。金屬防盜蓋上印有“中國四川瀘州麴酒廠特曲(頭曲)”的字樣。假酒沒有封口膠套,即使用真瓶裝假酒也可以用這個方法鑑別出來。另外還可以從商標的新舊程序加以區別。

名酒口感

真酒具有“濃香、醇和、甜潤、回味”四大特點。開瓶拔塞以後,芬芳飄逸,輕咽慢品,韻味無窮,飲後餘香經久不絕,嗝噎回味,濃香猶存,不容易上頭,尤其是飲後的回味有一股特殊的水果香氣,使人感到心情愉快。假酒多為劣質酒,渾濁而有沉澱,味道與真酒不同。

名酒杜絕假酒

其實要杜絕假名酒,重要的是要杜絕公款喝名酒;要杜絕腐敗,讓喝酒的人用自己的錢去買酒。買酒的人就是喝酒的人,就會關心酒的品質。同時,市場大幅減小,名酒不再稀奇,造假盈利空間縮小,利益衝動減少。這樣,對於名酒的假冒現象就會大大減少。這是比兩公開更有效的對付假酒的釜底抽薪之舉。 [2] 

名酒十大名酒

茅台酒
茅台酒是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三大蒸餾名酒之一,是大麴醬香型白酒的鼻祖。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當地優質高粱、小麥,加以科學工藝精心釀製而成。它以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完美風格而冠蓋羣芳。被譽為國酒、外交酒,在我國的政治、經濟生活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茅台酒源遠流長。公元前135年,茅台鎮就釀出了使漢武帝“甘美之”的枸醬酒而盛名於世。1915年,茅台酒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享譽全球;先後十四次榮獲國際金獎,蟬聯歷屆國家名酒評比金獎,暢銷世界各地。
在日內瓦和談、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歷史性事件中,茅台酒都成為融化歷史堅冰的特殊媒介。黨和國家領導人無數次將茅台酒當作國禮,贈送給外國領導人。
2003年茅台酒產量突破一萬噸,實現了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年產萬噸的心願。茅台公司已開發了80年、50年、30年和15年茅台,以及53度、43度、38度、33度系列茅台等,推出了茅台王子酒、茅台迎賓酒等中高價位的醬香型酒。最新推出了神舟酒、及為中國軍隊特製的名將酒,形成了多品種、全方位的發展格局。
茅台古鎮一帶早在公元前135年就生產出令漢武帝“甘美之”的枸醬酒,這便是醬香型白酒茅台酒的前身。黔北一帶水質優良,氣候宜人,當地人善於釀酒,前人把這一帶稱為“酒鄉”,而“酒鄉”中又以仁懷市茅台鎮的酒最為甘洌,謂之“茅台燒”或“茅台春”。
茅台鎮開設正規作坊始於何時尚無明確考證,據茅台現存最早的明代《鄔氏族譜》扉頁所繪家族住址地形圖的標註,其中有釀酒作坊。族譜所載鄔氏是明代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隨李化龍平定動亂後定居茅台的,這説明茅台早在1599年前就有了釀酒的正規作坊。茅台酒獨特的回沙工藝在這個時候基本形成。
茅台最早的釀酒坊名稱據考查是“大和燒房”,這個信息是從茅台楊柳灣一尊建於清嘉慶八年(1803年)的化字爐上所鑄的捐款名單有“大和燒房”而獲得。其實茅台酒在清代已相當興旺,道光年間已遠銷滇、黔、川、湘。咸豐年間由於戰亂生產一度中斷。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台酒坊在舊址上開始重建,這以後的發展主要有三家作坊,名叫“燒房”,最先開設的是“成義燒房”;其次是“榮和燒房”、“恆興燒房”。成義燒房的前身是成裕燒房,於同治一年開設,創始人華聯輝。華聯輝祖籍江西臨川,始祖康熙年間來貴州經商後定居遵義,華聯輝主要經營鹽業,中過舉人,曾聞茅台出好酒,於是決定設坊烤酒,經其三代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起初年產茅台酒 1750 公斤,名叫 “ 回沙茅酒 ” ,華聯輝之子華之鴻接辦之初仍只是附帶業務,直至茅台酒有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之後才引起華氏的重視年產擴大到 8500 一 9000 公斤。 1936 年後川黔、湘黔、滇黔公路才繼通車給茅台酒的外銷創造了良好條件, 1944 華聯輝之孫華問渠擴大規模,窖坑增加到 18 個,年產量高達 21000 公斤,其酒俗稱 “ 華茅 ” 。
“榮太和燒房”於光緒五年(1879年)設立,後更名為榮和燒房;其本為幾家合夥經營,幾經周折1949年榮和燒房的經營權落到王秉乾之手。當時有窖坑四個;生產能力達12000多公斤,但由於管理不善,常年產量僅有5000公斤左右,其酒俗稱“王茅”。
“恆興燒房”前身為“衡昌燒房”是由貴陽人周秉衡於1929年在茅台開辦,周後因從事鴉片生意破產,酒房流動資金被挪用還債,生產停滯,一拖八年,到1938年同民族資本家賴永初合夥組成“大興實業公司”賴出資八萬銀元,周以酒房作價入股,擴大規模生產。後賴使用各種手腕迫使周把“衡昌燒房”賣給自已。並於1941年更名為“恆興燒房”,到1947年年產酒量達32500公斤。賴利用其在外地的商號擴大了酒的銷路,其酒俗稱“賴茅”。抗日戰爭勝利後;賴永初已擠身政界,當上了貴陽市參議員,曾任貴州省銀行、重慶大川銀行經理等職務。 古茅台一帶所產的酒在西漢時期就作為貢品供皇帝飲用或地方官僚享用,但由於交通不便規模一直很小,乾隆年間開修赤水河航道,茅台成為川鹽運黔的集散地,到道光年間茅台地區商賈雲集,民夫川流不息,對酒的需求與日俱增,從而刺激了釀造業的發展和釀酒技術的提高,正如清代大詩人鄭珍所説‘酒冠黔人國,鹽登赤地河”,當時酒的獨特工藝已基本形成。
1915年美國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行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成義'、“榮和”(華茅和王茅)兩家的酒作為名優特產送展,當時農商部未加區分,一概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義送出,統稱“茅台酒”,展會上茅台酒以其特有的優點征服了各國的評酒專家,被譽為世界名酒,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的蘇格蘭威士忌並稱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從此蜚聲中外。獲獎后王茅和華茅為國際金獎的所屬爭執不下,縣商無法裁決,官司打到省府;1918年由貴州省公署下文調處:兩家均有權使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字樣,獎牌由仁懷縣商會保存。華、王兩家為慶祝這次大獎各自封壇入窖存酒,在1996年紀念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召開八十週年之際國酒人推出了八十年陳釀茅台酒,其至高無上的品位堪稱國酒之尊。
1946年賴永初在上海設立“永興公司”先後銷售賴茅10000公斤,並利用在重慶、漢口、廣州、和長沙的商號推銷賴茅。“成義”的華茅也在上海、長沙、廣州、和重慶通過文通書局在當地經營,“榮和”的王茅在重慶和貴陽都以“稻香村”號為銷售點,這樣茅台酒的知名度進一步得以提高;茅台酒在抗日戰爭勝利後開始在香港試銷,很快被搶購一空。
由於茅台酒銷路好利潤高,清末以來許多資本家都企圖仿製,如遵義的集義酒廠,貴陽的榮昌酒廠等先後到茅台聘酒師,抗戰勝利後仿製者就更多了,如貴陽的“金茅”、“丁茅”、“王茅”,但都未成功相繼倒閉。茅台所特有的地形地勢,土壤、水質以及空氣中的微生物造就了茅台酒醬香突出、優雅細膩飽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獨特風格,是其它任何地方無法仿製的。
1951、1952年地方政府通過購買、沒收的方法把成義、榮和、恆興三家燒房合而為一,成立了國營茅台酒廠,從此茅台酒廠不斷髮展壯大,雖幾經波折仍艱難前進,1977年,總產量達763噸,銷售387.8噸,達歷史最高水平。新中國成立後,茅台酒得到了國家領導的特別青睞,曾在新中國的外交史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為國酒,茅台酒伴隨着新中國一起成長。
茅台鎮,這個神秘而又古老的傳奇古鎮釀造着一代又一代的神奇傳説,茅台酒就是那名揚中外、香飄九州的酒林至尊,曾迷倒多少政客文人,在這個有着深厚酒文化積澱的東方文明古國裏茅台鎮以其特別的歷史背景和迷人的神秘色彩吸引了眾多的歷代名人,甚至成為有些人心中朝拜的聖地。當代諸多著名政治家、社會活動家、藝術家、宗教領袖,如王震、田紀雲、楊波、朱學範、許德珩、陳再道、啓功、伍修權、劉海粟等或參訪茅台古鎮、或為茅台酒題辭,其幽幽墨香為茅酒增輝。茅台酒以其至高無上的品位和國色天香的品質令眾人傾倒,特別是茅台集團推出的陳年窖酒堪稱酒中極品,填補了中國極品酒的空白。對於愛酒和熱衷於酒文化者來説,為能斟上一杯五十年、八十年茅台陳釀而無比榮耀,並津津樂道。
新中國成立後茅台酒在國家最高層領導者的關懷和青睞下逐漸顯現出其王者本色,在新中國的外交史上扮演了親善大使的角色;其中傳奇佚事婦孺皆知,膾炙人口。國酒之父周恩來更是傾力推薦,使國酒茅台飄香世界而譽滿全球,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窗口和傳播友誼的紐帶。成為東方古老文化的一部分,是東方文明古國的象徵之一。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茅台酒同樣挑起了把民族品牌發揚光大的歷史重任,茅台酒在華夏人民心中樹立起了一個神聖而又堅毅的豐碑。茅台酒在國人心中的認知度和忠誠度牢不可破,並贏得了中國馳名商標第一名的盛譽。茅台集團為感謝和回報國人的厚愛,勵精圖治、永攀巔峯逐漸把茅台酒廠建設成酒類行業中的佼佼者,現擁有總資產26.45億元,是國 家特大型企業、國家一級企業、全國白酒行業唯一的榮獲“國家企業管理最高獎一金馬獎”的企業。在繼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奪取金獎之後,又多次獨攬國內國際金獎:蟬聯歷屆國家名酒評比之冠、十四次榮獲國際金獎,萬般榮耀集於一身;王者風範顯露無遺。
1978年後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茅台酒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相繼開發出43度、38度、33度茅台酒鄉級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口味,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引導了酒廠向公司體制轉變,1997年1月成立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逐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1999年集團公司實現股份化,成立了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在白酒行業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茅台集團1999年銷售總額12.06億元人民幣,實現利税6.38億元,利潤3.01億元,並繼續朝着建設規模效益型和多元化生產的現代企業道路闊步前進。
五糧液
天下三千年,五糧成玉液。五糧液酒是濃香型大麴酒的典型代表,它集天、地、人之靈氣,採用傳統工藝,精選優質高梁、糯米、大米、小麥和玉米五種糧食釀製而成。具有“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淨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的獨特風格,是當今酒類產品中出類拔萃的精品.五糧液酒歷次蟬聯“國家名酒”金獎,九一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馳名商標”;繼1915年獲巴拿馬獎八十年之後,1995年又獲巴拿馬國際貿易博覽會酒類唯一金獎。至此,五糧液酒共獲國際金獎三十二枚。
五糧液酒”是濃香型白酒的傑出代表。她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麥和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以“包包曲”為動力,經陳年老窖發酵、長年陳釀、精心勾兑而成。其五穀雜糧的特殊工藝,恰到好處地融合了五種糧食的精華,規避了其他白酒用單一紅糧或兩三種糧食為原料,釀酒風味單一、口感欠佳的缺陷,形成了“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淨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稱”的酒體風格,成為真正在環保的大自然中發酵的食品;其獨有的自然生態環境、600多年的明代古窖、五種糧食配方、釀造工藝、中庸品質、“十里酒城”等六大優勢,成為當今酒類產品中出類拔萃的珍品。
自1915年代表中國產品首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以來,五糧液酒又相繼在世界各地的博覽會上共獲39次金獎,1995年在“第十三屆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上又再獲金獎,鑄造了五糧液“八十年金牌不倒”的輝煌業績,並被第五十屆世界統計大會評為“中國酒業大王”。2002年6月,在巴拿馬“第20屆國際商展”上,再次榮獲白酒類唯一金獎,續寫了五糧液百年榮譽。同時,五糧液酒還四次蟬聯“國家名酒”稱號;四度榮獲國家優質產品金質獎章;其商標“五糧液”1991年被評為首屆中國“十大馳名商標”;2003年再度獲得“全國質量管理獎”,成為我國酒類行業唯一兩度獲得國家級質量管理獎的企業;數年來“五糧液”品牌連續在中國白酒製造業和食品行業“最有價值品牌”中排位第一,2006年其品牌價值達358.26億元,連續12年穩居食品飲料行業榜首,位居中國最有價值品牌前四位,具有領導市場的影響力。2006年度,五糧液系列酒的出口量佔全國白酒總出口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五糧液”是產於四川省宜賓市五糧液酒廠,是以小麥、高粱、玉米、糯米、粳米等5種糧食為主要原料,所以稱“五糧液”,屬於濃香型。特點是:酒液醇厚甘美,香氣撲鼻,落喉淨爽,各味諧調,滿口溢香。雖然為60°的烈酒,但是沾唇觸舌並無強烈刺激感。
商標鑑別
真品為全瓶貼註冊。以醒目的“五糧液”三個草體大字為標誌,圖案底部以黃色穀穗襯映,穀穗以上全部套紅。“五糧液”和穀穗圖形採用凸印製,商標背面印有出廠日期,透過酒瓶可以看清。
瓶型鑑別
有鼓形和麥穗型兩種,瓶上有燒製的廠名;瓶底呈圓形,底中央有一個凸起的三角形,周圍有規則的凸出條紋。瓶蓋為金屬蓋,瓶蓋與內蓋分離。
酒的質量
“五糧液”真酒晶瑩透明,香氣長久,入口甘美。廠家除生產60°的“五糧液”外,還有38°的“五糧液”,它保留了原來60°的香、甜、醇、淨的特點。
怎樣識別
“五糧液”產於四川省宜賓市五糧液酒廠,以小麥、高粱、玉米、糯米、粳米等5種糧食為主要原料,故稱“五糧液”,屬濃香型。其特點:酒液醇厚甘美,香氣撲鼻,落喉淨爽,各味諧調,滿口溢香。雖為60°的烈酒,但沾唇觸舌並無強烈刺激性。
真品特徵:
(1)商標:真品為全瓶貼註冊。以醒目的“五糧液”三個草體大字為標誌,圖案底部以黃色穀穗襯映,穀穗以上全部套紅。“五糧液”和穀穗圖形採用凸印製,商標背面印有出廠日期,透過酒瓶可以看清。
(2)瓶型:有鼓形和麥穗型兩種,瓶上有燒製的廠名;瓶底呈圓形,底中央有一個凸起的三角形,周圍有規則的凸出條紋。瓶蓋為金屬蓋,瓶蓋與內蓋分離。
(3)酒質:晶瑩透明,香氣長久,入口甘美。除60°的“五糧液”外,還有38°的“五糧液”,它保留了原來60°的香、甜、醇、淨的特點。
西鳳酒
西鳳酒產於陝西省鳳翔縣柳林鎮西鳳酒廠。西鳳酒屬其它香型(鳳型)。曾四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西鳳酒是中國最古老的歷史名酒之一。鳳翔古稱雍州,地處古周原,是中華民族先祖的定居地區之一。這裏又是上古農業大師后稷教民稼牆的地方,歷來頗具興農釀酒之地利,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中心地區之一。
唐儀鳳年間的一個陽春三月,吏部侍郎裴行儉護送波斯王子回國途中,行至鳳翔縣城以西的亭子頭村村附近,發現柳林鎮窖藏陳酒香氣將五里地外亭子頭的蜜蜂蝴蝶醉倒奇景,即興吟詩讚嘆曰:“送客亭子頭,蜂醉蝶不舞,三陽開國泰,美哉柳林酒”。此後,柳林酒以“甘泉佳釀、清冽醇馥”的盛名被列為朝廷貢品。
到了近代,柳林酒改為西鳳酒。在手工業作坊的生產條件下,西鳳酒產量很有限,尋常百姓只得慕名興嘆。特別在三座大山的深重壓迫下。西鳳酒已經瀕臨絕境。解放後,陝西省西鳳酒廠的建成,使西鳳酒獲得新生,特別是隨着企業規模的擴大河現代科學技術在釀造工藝中的廣泛使用,西鳳酒產量突飛猛進,質量精益求精,品種不斷增加,四次被評為國家名酒,兩次獲得世界最高級別的金獎,已經成為人們待客贈友的上乘佳品。如今西鳳酒---這一古老的名酒之花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更加大放異彩。
關於西鳳酒的歷史,相傳始於周秦,盛於唐宋,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的歷史。據《鳳翔府志》記載,在秦穆公時代,雍縣(今鳳翔縣)已有美酒佳釀。當地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時的酒器觚、延爵,戰國時期的酒器銅壺等。唐代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西鳳酒就享有“開壇香十里,隔壁醉三家”之美譽,時人讚歎:“富哉關中,酒哉西風”。
清朝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在南洋賽酒會上,西鳳酒榮獲二等獎。1956年,國家投資在柳林鎮建起了“陝西省西鳳酒廠”,從此,西鳳酒迅速發展,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量日趨增長,品質風格更加醇馥突出。在1952年、1963年和1984年的第一、二、四屆全國評酒會上,西鳳酒三次被評為國家名酒,兩次榮獲國家金質獎章。1984年,在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中,西鳳酒又獲得金盃獎。
西鳳酒具有“鳳型”酒的獨特風格。它清而不淡,濃而不豔,酸、甜、苦、辣、香,諸味諧調,又不出頭。它把清香型和濃香型二者之優點融為一體,香與味、頭與尾和調一致,屬於複合香型的大麴白酒。西鳳酒的特點是:酒液無色,清澈透明,清芳甘潤、細緻,入口甜潤、醇厚、豐滿,有水果香,尾淨味長,為喜飲烈性酒者所鍾愛。
雙溝大麴
產於江蘇省泗洪縣雙溝鎮。1984年的第四次全國評酒會後,該酒以“色清透明,香氣濃郁,風味協調,尾淨餘長”的濃香型典型風格連續兩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雙溝大麴系列名酒,素以色清透明、酒香濃郁、綿甜爽淨、香味協調、尾淨餘長等特點而著稱。
她採用優質紅高梁為原料,並以優質小麥、元麥、元豆特製成的高温火曲作為糖化發酵劑,採用傳統工藝,經老窖適温緩慢發酵,分甑蒸餾;分段摘酒,分等入庫、分級貯存,並精心勾兑而成。具有風味純正、甘冽爽口、回味悠長等特點。主產品雙溝大麴在1984、1989年第四、五屆全國評酒會上,均初評為國家名酒,榮獲金質獎。在全國同行業中首批通過國家方圓標誌認證(中國方圓標誌認證委員會,產品質量認證和質量體系認證)雙溝大麴系列產品暢銷全國,並遠銷海外。雙溝大麴系列產品1996年國內市場佔有率(%): 65.00,省內市場佔有率(%): 20.00;國內市場佔有率在全國同行業中位居第十
洋河大麴
洋河大麴是江蘇省泗陽縣的洋河酒廠所產,曾被列為中國的八大名酒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甜、綿、軟、淨、香”是洋河大麴的特色。現洋河大麴的主要品種有洋河大麴(55度)、低度洋河大麴(38度)、洋河敦煌大麴和洋河敦煌普曲四個品種 。
洋河牌洋河大麴是江蘇省泗陽縣江蘇洋河酒廠的產品。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盃獎,1979年、1984年、1989年在全國第三、四、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1990年獲香港中華文化名酒博覽會特獎和金獎,1992年獲美國紐約首屆國際博覽會金獎。
洋河鎮地處白洋河和黃河之間,水陸交通暢達,自古以來就是商業繁榮的集鎮,酒坊堪多,故明人有“白洋河中多沽客”的詩句。清代初期,原有山西白姓商人在洋河鎮建糟坊,從山西請來酒師釀酒,其酒香甜醇厚,聲名更盛,獲得“福泉酒海清香美,味佔江淮第一家”的讚譽。清代同治十二年編纂《徐州府志》載有“洋河大麴酒味美”。又據《中國實業志·江蘇省》説:“江北之白酒,向以產於泗陽之洋河鎮者著名,國人所謂‘洋河大麴’者,即此種白酒也。考詳河大麴行銷於大江南北者,已垂二百餘年之歷史,厥後漸次推展,凡在泗陽城內所產之白酒,亦以洋河大麴名之,今則‘洋河’二字,已成為白酒之代名詞矣。”1915年三義酒坊所釀之酒在美國舊金山巴拿馬賽會上獲銀牌獎,1929年裕昌源酒坊的大麴酒在工商部中華國貨展覽會上獲二等獎。1932年有八家酒坊,年產白酒經6040擔,以洋河鎮聚源湧、逢泰、南王人和及共他鄉鎮的樹泉、潤泉酒坊著稱。1934年江蘇全省物品參展。可見流傳數百年的“酒味沖天,飛鳥聞香化鳳;糟粕落地,游魚得味成龍”這副對聯,對洋河大麴是最精彩的讚譽。1949年在舊糟坊基礎上建成現酒廠,繼承傳統工藝,繼續生產此酒。
此酒清澈透明,芳香濃郁,入口柔綿,鮮爽甘甜,酒質醇厚,餘香悠長。其突出特點是:“甜、綿軟、淨、香。”其酒有38度、48度和55度三種。
洋河大麴以粘高梁為原料,用當地有名的“美人泉”水釀造,用高温大麴為糖化發酵劑,老窖長期發酵釀成。洋河酒廠進行科學釀造,合理降低酒度,連續釀成28、18度低度白酒,形成系列化。該廠28度洋河大麴於1988年在全國第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優質酒稱號及銀質獎。書法家啓功詩曰:早聞佳釀出洋河,一飲瓊漿發浩歌;添得少陵詩料富,仙人第九席中多。
古井貢酒
該酒產於安徽省亳縣古井酒廠(今亳州市古井集團)。魏王曹操在東漢末年曾向漢獻帝上表獻過該縣已故縣令家傳的“九釀春酒法”。據當地史志記載,該地釀酒取用的水,來自南北朝時遺存的一口古井,明代萬曆年間,當地的美酒又曾貢獻皇帝,因而就有了“古井貢酒”一美稱。古井貢酒屬於濃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純如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的特點。
古井牌古井貢酒是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酒廠的產品。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盃獎,1987年被評為安徽省優質產品,1988年在法國第13屆巴黎國際食品博覽會上獲金獎,1963年、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國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1992年獲美國首屆酒類飲料國際博覽會金獎及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亳州曾稱亳縣,古稱譙陵、譙城,是曹操、華佗的故鄉,漢代釀有酒品聞名著稱。據《魏武集》載:曹操向漢獻帝上表獻過“九醖酒法”,説:“臣縣故令南陽郭芝,有九醖春酒……今僅上獻。”“貢酒”因而得名。據《亳州志》載:釀酒取水用的古井,是南北朝梁代大通四年(532)的遺蹟,井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以其釀酒尤佳,故名“古井貢酒”。宋代時亳州釀酒業很發達,熙寧年間的酒課達“十萬貫以上”。明代初期,懷姓商人在減店集建“公興糟坊”以釀“減酒”聞名於世。清代,亳州釀有眾多酒品,《亳州志》載:“酒品,高梁酒俗曰大麴酒,其高者曰幹酒;明流酒又名希熬,相傳陳希夷先生始造故名;小藥酒,用藥曲蒸成,惟夏月飲之可以祛暑;福珍酒,其色紅,其味甜;老酒,其香味彷彿紹興酒;三白酒,色白味甜,糯米釀成;竹葉青、狀元紅、佛手露,皆高梁酒之染色者”,可見亳州釀酒業發達。1925年,城內有54家糟坊,以“三盛、在源永糟坊”著稱。1948年剩有18家糟坊。1952年“公興糟坊”停業,1958年改為公社小酒廠,釀製代用品酒。第二年改建為古井酒廠,1960年投產此酒。
古井貢酒以本地優質高梁作原料,以大麥、小麥、豌豆制曲,沿用陳年老發酵池,繼承了混蒸、連續發酵工藝,並運用現代釀酒方法,加以改進,博採眾長,形成自己的獨特工藝,釀出了風格獨特的古井貢酒。
古井貢酒酒液清澈如水晶,香純如幽蘭,酒味醇和,濃郁甘潤,粘稠掛杯,餘香悠長,經久不絕。酒度分為38度、55度、60度三種。
書法家啓功題詞:“佳釀千年傳魏井,濃香萬里發湯都。”有詩為證:“瓊漿始漢家,獻帝龍顏誇。煮酒論英雄,曹劉説天下。”
劍南春
產於四川省綿竹縣。其前身當推唐代名酒劍南燒春。唐憲宗後期李肇在《唐國史補》中,就將劍南之燒春列入當時天下的十三種名酒之中。現今酒廠建於1951年4月。劍南春酒問世後,質量不斷提高,1979年第三次全國評酒會上,首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劍南春牌劍南春酒是四川省綿竹縣劍南春酒廠的產品。1963年被命名為四川省名酒,1985年、1988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稱號及金爵獎。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國第三、四、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1988年獲香港第六屆國際食品展覽會金花獎,1992年獲德國萊比錫秋季博覽會金獎。
綿筆直古屬綿州,歸劍南道轄,釀酒歷史悠久。據李肇《唐國史補》載,唐代開元至長慶年間,釀有“劍南之燒春”名酒。詩人李白曾於劍南“解貂贖酒”的典故,留下“士解金貂,價重洛陽”佳話。其酒又稱“燒香春”。宋代釀有“蜜酒”,據《綿州志》載:“楊世昌,綿竹武都山道士,字子東,善作蜜酒,絕醇釅。東坡及得其方,作‘蜜酒歌’以遺之。”清代康熙年間,陝西三元縣人朱煜見綿竹水好,開辦朱天益酢坊,釀製大麴酒,後相繼有楊、白、趙三家大麴作坊開業。從此大麴酒成為綿竹名產。據《綿竹縣誌》雲:“大麴酒,邑特產,味醇香,色潔白,狀若清露。”清乾隆年間太史李調元在《函海》中説:“綿竹清露大麴酒是也,夏消暑,冬禦寒,能止吐瀉、除濕及山嵐瘴氣。”他還賦詩稱:“天下名酒皆嚐盡,卻愛綿竹大麴醇。”光緒年間曾列為貢酒。名泉出佳酒,《綿竹縣誌》雲:“惟西南城外一線泉脈可釀此酒”,並指出“用城西外區井水蒸烤成酒,香而洌,若別處則否”,這泉水是著名的“諸葛井”。是三國末年,魏兵入蜀‘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守城拒敵、掘井汲水之用,後遂將井名為“諸葛井”。清代末年,綿筆直大麴酒坊有17家。1919年間“有大麴房25家,歲可出酒十數萬,獲錢五六萬緡,銷路極廣”。後發展為30餘家,有酒窖116個,最高年產達350多噸。1922年綿竹大麴獲四川省勸業會一等獎,1928年獲四川省國貨展覽會獎章及獎狀,聲名鼎盛,行銷各地,時人贊有“十里聞香綿竹酒,天下何人不識君?”的雅譽。1941年,酒坊有200多家,產酒200萬公斤。享有盛譽的大麴燒房有乾元泰、大道生、瑞昌新、義全和、恆豐泰、天成祥、朱天益、楊恆順等38家,擁有酒窖200個。小曲燒房有100餘家,其中以第一春、曲江春、永生春、德永春等作坊著稱。1951年在朱天益等燒房基礎上建成綿竹酒廠,繼續生產大麴酒。1958年投產高檔白酒,由蜀中詩人龐石帚起名“劍南春”。1985年更為現廠名。此酒以高梁、大米、糯米、玉米、小麥為原料,小麥制大麴為糖化發酵劑。其工藝有:紅糟蓋頂,回沙發酵,去頭斬尾,清蒸熟糠,低温發酵,雙輪底發酵等,配料合理,操作精細而釀成。
劍南春酒質無色,清澈透明,芳香濃郁,酒味醇厚,醇和回甜,酒體豐滿,香味協調,恰到好處,清洌淨爽,餘香悠長。酒度分28度、38度、52度、60度,屬濃香型大麴酒。著名書法家啓功賦詩讚:美酒中山逐舊塵,何如今釀劍南春。海棠十萬紅生頰,卻是西川醉前人。作家劉心武賦詩:人間有酒香滿杯,難得劍南春滋味。艱幸獨留自己嘗,幸福贈予天下醉。
瀘州老窖特麴酒
瀘州老窖特曲於1952年被國家確定為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瀘州老窖窖池於199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我國白酒行業唯一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譽為"國寶窖池"。瀘州老窖國寶酒是經國寶窖池精心釀製而成,是當今最好的濃香型白酒。
瀘州牌、麥穗牌瀘州老窖特曲又稱瀘州老窖大麴酒,是四川省滬州老窖酒廠的產品。1985年、1988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稱號及金爵獎、1952年、1963年、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國第一、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上五屆蟬聯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1987年在泰國曼谷第二屆國際飲料食品展覽會上獲金鷹金盃獎。1988年獲香港第六屆國際食品展金鼎獎,1990年獲法國巴黎第41屆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1992年獲匈牙利布達佩斯和俄羅斯莫斯科國際名酒展覽會特別金獎及金獎。
瀘州古稱江陽,釀酒歷史久遠,自古便有“江陽古道多佳釀”的美稱。瀘州地區出土陶製飲酒角杯,系秦漢時期器物,可見秦漢已有釀酒。蜀漢建興三年(225)諸葛亮出兵江陽忠山時,使人採百草制曲,以城南營溝頭龍泉水釀酒,其制曲釀酒之技流傳至今。宋代酒業較為興盛,熙寧年間酒課為“一萬貫以下”,據《宋史》載瀘州等地釀有小酒和大酒,“自春至秋,酤成即鬻,謂之小酒。臘釀蒸鬻,侯夏而出,謂之大酒。”大酒系燒酒。詩人墨客留有贊酒詩文,黃庭堅曰:“江安食不足,江陽酒有餘”。唐庚曰:“百斤黃鱸膾玉,萬户赤酒流霞。餘甘渡頭客艇,荔枝林下人家”。楊慎曰:“江陽酒熟花似錦,別後何人共醉狂”,又曰:“瀘州龍泉水,流出一池月。把杯抒情懷,橫舟自成趣”、張船山曰:“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元代泰定元年(1324)已釀大麴酒。明代萬曆十三年(1586)瀘州大麴酒工藝初步成型。《瀘縣誌》載:“酒,以高梁釀製者,曰白燒。以高梁、小麥合釀者,曰大麴。”清代順治十四年(1657)前後,“舒聚源糟坊”開業。乾隆二十二年(1757)增建4個酒窖,其大麴酒膾炙人口。同治八年(1869)“舒聚源糟坊”改號為“温永盛糟房”,有大麴酒窖10個,其中6個建於1650年左右,4個建於1750年左右。清末白燒酒糟户達600餘家,“民國以來減至三百餘家矣。大麴糟户十餘家,窖老者,尤清洌,以温永盛、天成生為有名。
“1949年瀘州有酒坊36家。1951年至1952年間,組成春和榮、温永盛、定記、曲聯四個聯營酒社,聯合12家作坊繼續生產。
1952年以金川酒廠為主吸收未參加聯營的17户酒坊成立四川省專賣公司國營第一曲酒廠。1955年將四個聯營酒社合併成立公私合營酒廠,其第一曲酒廠改為地方國營酒廠。1960年兩廠合併為瀘州麴酒廠,1990年易為現廠名。1952年按瀘州老窖大麴產品內在風格上的細微差異進行分級,分為特曲、頭曲、二曲、三曲,其品級最高的為特麴酒,也是出口的瀘州老窖大麴酒。
瀘州麴酒的主要原料是當地的優質糯高梁,用小麥制曲,大麴有特殊的質量標準,釀造用水為龍泉井水和沱江水,釀造工藝是傳統的混蒸連續發酵法。蒸餾得酒後,再用“麻壇”貯存一、二年,最後通過細緻的評嘗和勾兑,達到固定的標準,方能出廠,保證了老窖特曲的品質和獨特風格。
此酒無色透明,窖香濃郁,清洌甘爽,飲後尤香,回味悠長。具有濃香、醇和、味甜、回味長的四大特色,酒度有38度、52度、60度三種。華羅庚題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而今無憂,特曲是嘗;產自瀘州,甘洌芬芳。”
汾酒
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甲等金質大獎章,連續五屆被評為國家名酒。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以其清香、純正的獨特風格著稱於世。其酒典型風格是入口綿、落口甜、飲後餘香,適量飲用能驅風寒、消積滯、促進血液循環。酒度38度、48度、53度。註冊商標:杏花村、古井亭、長城、汾字牌。
古井亭牌、長城牌、汾牌、老白汾牌汾酒均是山西省汾陽縣杏花村汾酒廠的產品。1952年第一屆全國評酒會上榮獲八大名酒之一,蟬聯全國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國家名酒稱號,並榮獲金質獎章,1992年獲法國巴黎國際名優酒展評會特別金獎。
汾陽古稱汾州,南北朝時產有“汾清”酒。據《北齊書》載:北齊武成帝高湛在晉陽給其侄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手書中説:“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唐代詩人李白曾在汾陽攜客品酒,醉校過古碑。唐宋以來的文獻和詩詞中也多有“汾州之甘露堂”酒、“幹榨酒”、“乾和酒”等記載。清代以汾酒聞名於世,李汝珍在《鏡花緣》中列舉五十餘種國內名酒,將“山西汾酒”排在首位。《汾陽縣誌》載:“汾釀以出自盡善杏花村者最佳。”故後人借唐代杜牧《清明》中“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作為讚頌汾酒,以杏花村著稱於世。該村用於釀酒的古井至今猶存,井旁牆壁上刻有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傅山題寫的字匾“得造花香”,並有“申明亭酒泉記”石碑一座,刻有讚美井水“其味如醴,河東桑落不足比其甘馨,祿俗梨春不足方其清洌。”清代光緒元年(1875年)開設寶泉益酒坊。1912年後又設崇盛永和德厚成酒坊,三家常年生產汾酒。1915年寶泉益易名為義泉湧,將崇盛永和德厚成相繼併入。1919年太原成立晉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1932年將義泉湧併入。其產品於1915年國貨展覽會上獲二等獎,同年在美國舊金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甲等大獎章,1928年工商部中華國貨展覽會上獲一等、二等獎。自此揚名國外,成為國際上著名酒品之一。1947年晉裕公司破產。翌年又投入小型生產。1951年在原杏花村酒坊基礎上建成“杏花村汾酒廠”,以後逐年擴建,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白酒廠之一。
汾酒以晉中平原所產的“一把抓”高梁為原料,用大麥、豌豆製成的“青茬曲”為糖化發酵劑,取古井和深井的優質水為釀造用水。這口有優美傳説的古井之水,與汾酒的品質有很大關係。汾酒發酵仍沿用傳統的古老“地缸”發酵法。釀造工藝為獨特的“清蒸二次清”。操作特點則採用二次發酵法,即先將蒸透的原料加曲埋入土中的缸內發酵,然後取出蒸餾,蒸餾後的酒醅再加曲發酵,將兩次蒸餾的酒配合後方為成品。
汾酒,酒液無色透明,清香雅鬱,入口醇厚綿柔而甘洌,餘味清爽,回味悠長,酒度高(65度、53度)而無強烈刺激之感。其汾特佳酒(低度汾酒)酒度為38度。汾酒純淨、雅鬱之清香為我國清香型白酒之典型代表,故人們又將這一香型俗稱“汾香型”。專家稱譽“其色、香、味”被實為酒中“三絕”,歷來為消費者所稱道。除銷往全國各地及香港、澳門地區外,遠銷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法國、波蘭、美國等五大洲四十餘個國家。
1960年謝覺哉題詩曰:逢人便説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聞。草長鶯飛春已暮,我來乃是雨紛紛。
汾酒產于山西省杏花村汾酒廠,是我國古老的名酒之一。在酒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汾酒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即酒液清洌,晶亮透明,清香純正,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入口綿,落口甜,飲後餘香不絕,素以色、香、味“三絕”著稱。汾酒現有65°、60°、53°、48°的系列化產品。
商標鑑別
汾酒的註冊商標為“汾牌”和“古井亭牌”。“汾牌”註冊商標是一個圓圈裏面加行書體“汾”字,字金黃透亮,與周圍圓圈無接觸處,商標兩邊的英文字母清晰。“古井亭”商標由古井亭正面圖案和“古井亭”3個字組成,圖中亭頂除翹伸的兩個黑角外,共有16條豎直黑線,代表着亭瓦寬度,寬窄間隔均勻,所描的金線也清晰,亭檐下黑底金樞匾額上有“古井亭”3個金字。“汾酒”和古井亭圖案均為凸版印刷,色澤鮮豔,邊裁整齊。註冊商標兩邊以外徑為15mm的1915年巴拿馬賽會一等獎章和1963年全國評獎會金質獎章圖案為裝飾。
假汾酒的字表面光亮,且與圓圈接觸,兩枚獎章圖案印製粗糙,字跡模糊而無光亮,亭頂黑線不是16條,亭檐下“古井亭”3個字很難看清楚,“註冊商標”上的“冊”字與真品寫法不同。
頸標鑑別
真汾酒的頸標上的字跡工整清晰。假“汾酒”的頸標印刷粗糙,有的把“酒”字誤寫為“灑”字,陶瓶的頸標字跡不清楚,紅顏色相互滲透。 識別真假《酒鬼酒》 “酒鬼酒”是由湖南湘泉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名優白酒。它的酒鬼酒的認證
原料與工藝獨特,酒液香氣幽雅,酒體豐滿,尤其以醇厚綿甜、落口爽淨見長,具有濃中帶醬、醬不露頭的獨特風味。
包裝鑑別
酒鬼酒的認證 酒鬼酒的認證
酒鬼酒的包裝瓶形似捆口麻袋,頸部捆紮的麻繩成蝴蝶狀,其中1根可扯動而另1根無法扯動。從1996年5月起,瓶口改用進口軟木塞封口,上印有“鬼”字樣,表面平整細潔,有別於假酒使用的質地粗糙的普通木塞。自1997年起,酒鬼酒瓶則採用內瓷外陶的新包裝,瓶口加有撬破式附近蓋片,開啓後便無法回收再用,新酒瓶的加工難度很大,因而具有很好的防偽功能。
防偽電碼鑑別
酒鬼酒的瓶口及紙盒底封口處貼有全息防偽標誌,盒子底部為長方形,瓶口為圓形標,紙盒口則用電碼防偽籤封口。輕輕將防偽的表層撥開,便可見一串(排成兩行)共21位的數碼,各地消費者可以撥通本地168服務枱的防偽查詢電話,待聽到語音提示後即可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輸入產品標籤上的21位防偽數據,最後按電話上的#鍵結束。若輸入的數碼正確,則電話語音籤復該產品為湘泉集團生產的酒鬼酒,為正牌產品。若將該數碼重新輸入一次,電話語音還會告訴你該產品已經於某月某日被查詢過,該防偽碼作廢。若你的數碼為假冒的,則語音電話會清楚地告訴你,這是假冒產品。
董酒
董酒產於貴州省遵義市董酒廠,1929年至1930年由程氏釀酒作坊釀出董公寺窖酒,1942年定名為“董酒”。1957年建立遵義董酒廠,1963年第一被評為國家名酒,1979年後都被評為國家名酒,董酒的香型既不同於濃香型,也不同於醬香型,而屬於其它香型。該酒的生產方法獨特,將大麴酒和小曲酒的生產工藝融合在一起。
董牌董酒是貴州省遵義董酒廠的產品。1963年被命名為貴州省名酒,1986年獲貴州省名酒金樽獎,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盃獎,1988年獲輕工業部優秀出口產品金獎,1963年、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國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1991年在日本東京第三屆國際酒、飲料酒博覽會上獲金牌獎;1992年在美國洛杉磯國際酒類展評交流會上獲華盛頓金盃獎。
中國名酒
中國名酒(21張)
遵義釀酒歷史悠久,可追溯到魏晉時期,以釀有“咂酒”聞名。《遵義府志》載:“苗人以蘆管吸酒飲之,謂竿兒酒”。《峒溪纖志》載:“咂酒一名釣藤酒,以米、雜草子為之以火釀成,不芻不酢,以藤吸取。”到元末明初時出現“燒酒”。民間有釀製飲用時令酒的風俗,《貴州通志》載:“遵義府,五月五日飲雄黃酒、菖蒲酒。九月九日煮蜀穄為咂酒,謂重陽酒,對年飲之,味絕香”。清代末期,董公寺的釀酒業已有相當規模,僅董公寺至高坪20裏的地帶,就有酒坊10餘家,尤以程氏作坊所釀小曲酒最為出色。1927年程氏後人程明坤匯聚前人釀技,創造出獨樹一幟的釀酒方法,使酒別有一番風味,頗受人們喜愛,被稱為“程家窖酒”、“董公寺窖酒”,1942年稱為“董酒”。其董公寺據《遵義府志》載:“在治北十五里。陳志:按舊名龍山寺,後名西樂寺。康熙元年兵備董顯忠重葺,有邑舉人王以衝記。乾隆六年,有燕僧來,重修,易名董公寺。”董酒工藝秘不外傳,僅有兩個可容三至四萬斤酒醅的窖池和一個烤酒灶,是小規模生產。其酒銷往川、黔、滇、桂等省,頗有名氣。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兩次路過遵義,許多指戰員曾領略過董公寺窖酒的神韻,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説。解放前夕,因種種原故程氏小作坊關閉,董酒在市場上也絕跡了。1956年在遵義酒精廠恢復生產,在原程氏作坊建成一個車間,翌年投產。1979年,其董酒車間析置為現酒廠。
該酒選用優質高梁為原料,引水口寺甘洌泉水,以大米加入95味中草藥製成的小曲和小麥加入40味中草藥製成的大麴為糖化發酵劑,以石灰、白泥和洋桃藤泡汁拌合而成的窖泥築成偏鹼性地窖為發酵池,採用兩小兩大,雙醅串蒸工藝,即是小曲由小窖製成的酒醅和大麴由大窖製成的香醅,兩醅一次串蒸而成原酒,經分級陳貯一年以上,精心勾兑等工序釀成。
董酒無色,清澈透明,香氣幽雅舒適,既有大麴酒的濃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綿、醇和、回甜,還有淡雅舒適的藥香和爽口的微酸,入口醇和濃郁,飲後甘爽味長。由於酒質芳香奇特,被人們譽為其它香型白酒中獨樹一枝的“藥香型”或“董香型”典型代表。酒度58度,低度酒38度名飛天牌董醇。

名酒四川郎酒

郎酒,原名回沙郎酒。用優質郎泉水釀製而成,因而得名,產於四川省古藺縣郎酒廠。郎酒也是國家名酒,屬於醬香型,工藝與茅台酒相似,但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酒質紅澤微黃,清澈透明,醬香突出。
郎酒素以醬香濃郁、細膩幽雅、酒體豐滿,回味綿長,空杯留香而著稱,還同時兼有“飲時不辣喉、飲後不幹口、不頭痛”的獨特風格。
郎酒鑑別
(1)真郎酒瓶標上寫有“中國名酒”及“獲國家金質獎章”字樣,假的郎酒則不寫。
(2)真郎酒的全名稱是“郎酒”,僅僅兩字而已。瓶貼上有一個特大而醒目的“郎”字,右下方有一個小號的篆體“酒”字,假冒者雖然也一般能把“郎”字模仿得十分逼真,但小字號的篆體“酒”字卻一般寫不好,或者寫成“曲”字、“窯”字,讀來不通,。
(3)真郎酒的瓶貼上部有金質獎章圖案,左下有廠名“四川省古藺郎酒廠”等字樣。假郎酒沒有獎章圖案,廠名一般都寫成“四川省左藺郎酒廠”,與真的廠名有一字之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