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鎖定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是同濟大學的二級學院,入選教育部17所試點學院,是土木工程領域唯一的一所國家試點學院。
學院前身為1914年11月創立的同濟醫工學堂土木科。1930年,國立同濟大學成立工學院,土木科改為土木工程系。1981年,以結構工程為代表的土木工程學科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首批博士學位授予點。1984年,土木工程學科首批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97年9月同濟大學成立土木工程學院。2012年,測量與國土信息工程系劃出土木工程學院,成立同濟大學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 [1]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5個系所,設有5個本科專業,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授予點,1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有教職工403人,在讀本科生2033人,碩士研究生1433人,博士研究生734人。 [1] 
中文名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簡    稱
同濟土木學院
創辦時間
1997年9月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同濟大學
現任領導
院長:趙憲忠
黨委書記:端木怡雯
專職院士數
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
專職院士數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
歐洲科學院院士1人
比利時皇家科學與藝術學院外籍院士1人 展開
專職院士數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
歐洲科學院院士1人
比利時皇家科學與藝術學院外籍院士1人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 收起
本科專業
5個
碩士點
二級學科13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4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2個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1個
院系設置
5個系所
地    址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發展歷史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系科初創

1914年11月,日本攻佔青島,取代德國在青島的殖民統治。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青島德華高等學堂)被迫停辦,該校教師德士烈、白德林等及43名學生轉來上海德人開設的同濟醫工學堂,學堂於年秋為轉來的30名土木科學生在工科內增設土木科,成為同濟土木系科的開端。 [2] 
同濟醫工學堂 同濟醫工學堂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民國時期

1930年,國立同濟大學成立工學院,土木科改為土木工程系。
1932年,學校成立高等測量系。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抗戰八年,學校六次遷校。一遷上海市區,二遷浙江金華,三遷江西贛州,四遷廣西八步,五遷雲南昆明,六遷四川李莊
1946年,學校復員返滬,工學院落住在其美路(今四平路)一箇中學校內(今校本部)。 [3] 
國立同濟大學 國立同濟大學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快速發展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歷史沿革脈絡圖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歷史沿革脈絡圖
1952年,學校院系調整後,前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聖約翰大學等11所院校的土木建築系科併入同濟大學,同濟大學成為以土木建築學科為主的學校,設立了結構系、鐵路公路系、上下水道系、測量系等五個土木建築學科的系。 [4] 
1958年,學校結構系更名為建築工程系。 [4] 
1960年,學校有關各系改稱建築工程系、路橋系、勘測系,同時學校設立工程結構研究所。
1985年,學校建立地下工程系。
1980年,學校建築工程系擴大為土建結構工程系,1982年改為結構工程系。 [4] 
1987年,學校建立結構工程學院,下設建築工程系、橋樑工程系和結構工程研究所。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史館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史館
1996年,原上海建材學院、上海城市建設學院的建築工程系併入建築工程系。 [4] 
1997年,學校建立土木工程學院,下設建築工程系、地下建築與工程系、橋樑工程系、測量與國土信息工程系、結構工程與防災結構所。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掛靠土木工程學院。 [5] 
2000年,原上海鐵道大學土木學院建築工程專業併入。 [4] 
2006年,學校建立水利工程系,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研究室劃出地下系,併入水利工程系。 [6] 
2007年,學校土木工程被評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6] 
2010年,學校開始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
2012年,學校測量與國土信息工程系劃出土木工程學院,成立同濟大學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系設置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建築工程系、地下建築與工程系、橋樑工程系、結構工程與防災研究所和水利工程系5個系所,設有5個本科專業:土木工程、地質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工科試驗班(土木類)、工程(土木)-法學(創新實驗區)。 [1]  [7]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校聘教職員工369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33人、副高級職稱107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歐洲科學院院士1人,比利時皇家科學與藝術學院外籍院士1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羣體1個,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6人,國家四青人才21人次,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等省部級人才100多人次。 [1]  [29] 
院士一覽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鈞
中國工程院院士:項海帆盧耀如沈祖炎、呂西林、何滿潮、肖緒文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Herbert A.Mang
奧地利科學院院士:Herbert A. Mang
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Herbert A. Mang
歐洲科學院院士:Dimitri E. Beskos
希臘科學院院士:Dimitri E. Beskos
比利時皇家科學與藝術院外籍院士:李國強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呂西林、薛松濤、汪發武 [9] 
教學名師 
國家級教學名師:沈祖炎 [8]  [10] 
上海高校教學名師 :陳以一李國強顧祥林朱慈勉、李鏡培、朱合華 [8]  [10] 
教育部長江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李傑、孫利民、顧明、呂西林、朱合華、黃宏偉、薛偉辰 [11] 
教育部長江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馮世進 [11] 
教育部長江獎勵計劃講座教授:付公康、趙曉林、PolD.Spanos、韓傑、席雲平 [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顧明、李傑、薛松濤、呂西林、李國強、黃茂松、蔣明鏡、肖建莊 [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趙林、馮世進、周穎、陳永貴 [11]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黃宏偉、黃茂松、朱樂東、劉國彬、肖建莊、彭芳樂、孫智、陳建兵、丁文其、王志亮、薛偉辰、程進、黃雨、陳雋、蔡永昌、馮世進、張偉平、趙林 [11] 
教學團隊 
類別
名稱
國家級教學團隊
鋼結構教學團隊
上海市級教學團隊
鋼結構教學團隊
混凝土結構教學團隊 [10]  [12-13]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3項,教育部、財政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上海市課程思政領航專業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9門,國家級一流課程8門,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網絡精品課程5門,上海市級精品課程11門。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土木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土木工程、地質工程
上海市課程思政領航專業:土木工程 [33] 
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專業名稱
立項時間
土木工程
2012
地質工程
2013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2013 [14-15] 
教育部、財政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專業名稱
立項時間
地質工程
2009 [16] 
精品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國家級精品課程
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結構荷載與可靠度設計原理、橋樑工程、鋼結構、結構力學、高層建築施工、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工程造價管理、建築結構抗震、鋼結構、建築結構抗震、地下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
國家級一流課程
基礎工程設計原理、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鋼結構基本原理、結構概念分析與ANSYS程序實現、岩石隧道防火體系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系統、荷載與結構設計原則、橋樑工程、建築結構抗震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橋樑工程、土木工程施工、鋼結構基本原理、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建築結構抗震、結構力學、工程造價管理、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土木工程施工基本原理
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
地下水動力學
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
高等混凝土結構理論
上海市一流課程
工程倫理學、波浪運動特性虛擬仿真實驗
上海市重點課程
計算結構力學與應用軟件、建築結構抗震、建築工程概預算與招投標、河流動力學、土木工程概論、結構穩定性和極限荷載、木結構、地下水動力學、結構力學(I)、建築混凝土結構設計、建築幕牆結構、河口治理工程、畫法幾何、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英)、河牀演變及整治、工程製圖、地質工程導論 (全英語)、結構力學 (全英語)、地下工程測試與監測、地下建築施工
、水文地質學、土木工程與土木工程師、土木工程與土木工程師、工程倫理學、AutoCAD工程製圖、建築鋼結構設計、高層建築結構、橋樑工程、科技與文化、建設工程法規、工程水文學、基礎地質、土木工程製圖(在線)、建築工程全過程課程設計(線下)、工程地下水(線下)、土木工程信息化(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
上海市課程思政領航課程
地下水動力學、航道工程學、橋樑施工與養護、橋樑工程、科技與文化、建設工程法規、圍繞土木工程防災,建設層層遞進的課程思政鏈、工程倫理學、土木工程與土木工程師、土木工程與土木工程師、工程地質、地質實習、建築結構抗震、建築結構抗火、建築結構抗爆、橋樑概念設計、傑出橋樑結構與美學、橋樑結構數值分析、橋樑施工與養護、橋樑工程發展與展望、基礎地質、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實驗、工程地下水、土木與環境類專業導論、河流動力學、航道工程學、水信息採集與處理
上海來華留學生英語授課示範性課程
高等混凝土結構理論、鋼和混凝土組合結構設計原理與應用、建築結構抗震、木結構、結構動力學、地下工程、高層建築結構
上海高校示範性全英語教學課程
地質工程導論、木結構、結構力學I、地下建築結構、建築結構抗震、鋼結構基本原理、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組合結構、彈性力學、土力學A、結構力學II
上海市精品課程
土木工程施工、土力學、鋼結構、結構力學、工程結構荷載與可靠度設計原理、基礎工程設計原理、橋樑工程、工程地質學、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計算結構力學與應用軟件、地下建築結構、建築結構抗震、建築幕牆結構、地下建築施工、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工程製圖、港口水工建築物、土木工程與土木工程師、河流動力學、水文地質學基礎 [34] 
國家級教學成果獲獎
成果名稱
項目級別
鋼結構系列課程建設
1989年國家級優秀
建築工程專業課程中的計算機輔助教學
1997年國家級二等
鋼結構(教材)
1997年國家級二等
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2001年國家級二等
土建類專業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2005年年國家級一等
土木工程本科學生創新型、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與實踐
2009國家級一等
工科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建立與實踐
2009年國家級二等
鋼結構學科創新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建設
2009年國家級二等
20年磨一劍——與國際實質等效的中國土木工程專業評估制度的創立與實踐
2014國家級
全方位監控、多階段跟蹤、持續性改進、本研全覆蓋的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與實踐
2014年國家級二等
入耳入腦入心 同向同行同頻:以思政課為核心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
2018年國家級
基於文化與技術整合的城鄉建成遺產保護及傳承特型人才培養體系
2018年國家級二等
基於綠色發展理念的國際化工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2018年國家級二等
職業性與學術性高度統一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2018年國家級二等 [32]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授予點,1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上海市重點學科,上海高校一流學科(A類)1個。
  •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土木工程 [17] 
上海高校一流學科(A類):土木工程
上海市重點學科:地質工程 [1] 
  • 學位點設置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土木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1] 
碩士點及博士點設置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
博士學位授權日期
碩士學位授權日期
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
1984.01
1981.11
結構工程
1981.11
1981.11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1984.01
1981.11
橋樑與隧道工程
1990.10
1986.07
土木工程施工
2003.12
2003.12
土木工程信息技術
2003.12
2003.12
隧道及地下建築工程
2003.12
2003.12
風工程
2003.12
2003.12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地質工程
2003.07
1984.01
水利工程
水文學及水資源
---
2001.01
水工結構工程
---
2001.01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2003.07
地理學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
2003.07 [18] 
  • 學科評估
2012年,教育部第三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發佈,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一級學科土木工程位居全國第1位,水利工程位居全國第17位,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位居全國第10位。 [19]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學術科研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省部級研究中心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育部創新團隊1個。
科研基地與團隊
平台與基地類別
平台與基地名稱
國家重點實驗室
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土建結構預製裝配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地震工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結構性能演化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橋樑結構抗風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地震工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省部級研究中心
建築鋼結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土木信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創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創新團隊
城市軟土地下空間與工程創新團隊(朱合華) [21]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科研經費 科研經費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近三年牽頭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類項目(重點項目、儀器專項、國際合作等)20項,國家先進技術項目14項,以開展基礎研究、實現從0到1的原創突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突破核心關鍵技術,近三年學院積極承擔國家部委專項研發項目、重大工程技術攻關項目、企業成套技術研發項目共計3015項,單項合同額500萬以上的重大工程項目13項,項目合同額近三年累計8.7億元。近三年實現直接轉化經費3392萬元。承擔科技規劃項目與政府戰略諮詢項目10項。近三年,累計承擔縱橫向課題3666項、合同金額13.3億元。2020年土,木工程學院承擔科研經費的合同額首次突破5億元。 [30]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 十三五以來,教師主持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國際科技合作獎2項,參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包括特等獎1項);主持獲得上海市、教育部等省部級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2項。 [22] 
科研獲獎
獎勵類別
獲獎項目名稱
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建築固體廢物資源化共性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
2017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消能-承載雙功能金屬構件及其高性能減震結構
2017年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城市高密集區大規模地下空間建造關鍵技術及其集成示範
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自然獎二等獎
工程結構抗災可靠性設計的概率密度演化理論
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大跨度橋樑結構和行車抗風安全的氣動控制技術
201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特大橋樑顫振和抖振精細化理論
200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大跨、高墩橋樑抗震設計關鍵技術
200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軟土盾構隧道設計理論與施工控制技術及其應用
2006年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結構抗震防災新技術研究及其工程應用 [22]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學院主辦的學術期刊有:《Underground Space》、《AI in Civil Engineering》、《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Asian Architect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Geoenvironmental Disasters》。 [31] 
學術期刊
學術期刊(2張)
建築鋼結構進展》雜誌創辦於1999年,是由教育部主管、同濟大學主辦的建築鋼結構專業學術雜誌。2007年入選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入編北京大學圖書館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建築科學類的核心期刊,2014年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建築科學類的核心期刊。為“2015-2016年度”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雜誌入編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lrich’S IPD)。 [23] 
根據《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15版)統計:《建築鋼結構進展》雜誌在2014年影響因子(JIF)的學科排序分別為:複合影響因子14/142、期刊綜合影響因子9/142,排名均在前10%之內。 [23] 
結構工程師》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同濟大學主辦公開發行的建築科學類學術期刊。期刊創辦於1985年,欄目設置有設計方法研究、結構分析、抗震與抗風、地基基礎、試驗研究、結構加固與改建、工程施工和文獻綜述等。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合作交流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德國包豪斯大學建築學及城市規劃學院、智利阿道夫·伊瓦涅斯大學、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法國里昂應用科學學院等機構建立了學術合作交流,舉辦了土木工程交叉學科論壇等國際會議,參加了第三屆同濟大學-東京工業大學建築/土木工程聯合研討會等國際會議,開展了2016年土木工程學院台灣暑期夏令營活動、中法合作雙文憑項目、同濟大學卓越工程師法國行等項目活動。 [20]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標識

  • 院徽
院徽 院徽
院徽標誌的創意靈感來源於“匠人營國”,象徵廣義的營造活動,土木工程學院的學科門類簡而言之即是“營造”——築土為屋,架木為橋。標誌形式上借鑑中國古代的“關防”(印章的一種),代表“責任”和“權威”;“土木”二字與“城”內“建築”巧妙融合。 [25]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文化活動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同濟學生分會協會、同濟無止橋、同濟大學土木編譯社、同濟大學建築結構試驗技術協會、同濟大學BIM菁英俱樂部、橋魂協會、同研社 、結構減災學術社等研究性學術社團,舉辦了土木社團嘉年華、土木·建築聯合博思論壇、同濟大學BIM高峯論壇、企業日、企業高層講座、企業課程、I SEE YOU等文化活動。 [26]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學院領導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院黨委書記
端木怡雯
副書記
徐培芳、陳雋、嚴長征
名譽院長
項海帆
院長
趙憲忠
副院長
李建中、張偉平、蔣歡軍、謝雄耀 [28]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歷任領導

院長
任職時間
常委書記
任職時間
項海帆
1997-1999
程鴻鑫
1997-1999
李永盛
1999-2002
樓夢麟
1999-2006
陳以一
2002-2006
朱合華
2006-2010.9 [27]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所獲榮譽

2021年9月26日,榮獲全國教材建設先進集體稱號。 [3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