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同步傳輸方式

鎖定
同步傳輸方式是以數據塊為傳輸單位。每個數據塊的頭部和尾部都要附加一個特殊的字符或比特序列,標記一個數據塊的開始和結束,一般還要附加一個校驗序列(如16位或32位CRC校驗碼),以便對數據塊進行差錯控制。所謂同步傳輸是指數據塊與數據塊之間的時間間隔是固定的,必須嚴格地規定它們的時間關係。 [1] 
中文名
同步傳輸方式
釋    義
以數據塊為傳輸單位的傳輸方式
同步傳輸的報文分組要大得多,它不是獨立地發送每個字符,而是把它們組合起來一起發送,字符之間不允許有空隙。我們將這些組合稱為數據幀或簡稱為幀。同步傳輸時,發送端首先對欲發送的原始數據進行編碼,如採用曼徹斯特碼或差動曼徹斯特碼,形成編碼數據後再向外發送,發出的編碼自含同步時鐘,可以實現收、發雙方的自同步。同步通信時僅在數據塊開始處用同步字符來指示,發送端可一次連續發送幾十字節到幾百字節,克服了異步傳輸方式中的每一個字符均要附加起、止信號的缺點,因而具有較高的效率。例如,假設一個幀的長度是500B的數據,其中包含10B的開銷,這時的開銷是500:10,只佔2%。
參考資料
  • 1.    朱學莉.智能建築網絡通信系統: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