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同樂村

(雲南省迪慶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葉枝鎮同樂村)

鎖定
同樂行政村,屬於山區。距離鎮2.00公里, 國土面積60.95平方公里,海拔1840.00米,年平均氣温14.30℃,年降水量947.70毫米,適宜種植小麥,水稻,玉米,油菜等農作物。
2019年12月31日,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中文名稱
同樂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迪慶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葉枝鎮
面    積
60.95平方公里

同樂村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64.68畝(其中:田251.12畝,地1613.56畝),人均耕地1.47畝,主要種植小麥,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擁有林地7242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1.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1畝,主要種植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793.98畝。 [1] 

同樂村榮譽記錄

2019年12月31日,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2] 

同樂村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299户通自來水,有299户通電,有299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299户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299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299户。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58.91畝,該村到2013年底,有28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1] 

同樂村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45.5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31.10萬元,畜牧業收入110.34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05頭,肉牛169頭,肉羊337頭); 林業收入38.51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45.50萬元, 工資性收入20.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11.2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6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0人 ,在省內務工72人,到省外務工8人。 [1] 

同樂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農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91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農業產業。 [1] 

同樂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299户,共鄉村人口1252人,其中男性650人,女性600人。其中農業人口1252人,勞動力794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0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5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委會衞生所,距離鎮衞生院2.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户234户。 [1] 

同樂村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葉枝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縣中學。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75人。 [1] 

同樂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26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86.19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11940個(勞均15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公開,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1] 

同樂村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1人,黨員中男黨員66人,女黨員5人。 [1] 

同樂村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處橫斷山區,山高谷深, 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生產生活物資大部份仍靠人背馬馱,農業機械使用率極低,絕大多數使用傳統的農耕手段。大多數旱地靠雨水灌溉,灌溉渠道等級低,保通程度差。電力供求矛盾突出,公路等級低,通達狀況差,對經濟發展制約突出。貧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質較低,科技措施推廣的廣度,深度受制約。家庭經營致富能力不強,貧困户一般僅能維持簡單再生產。對市場經濟競爭適應性差。在自然災害出之年返貧率高,社會事業落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難度大。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在農業穩步發展的基礎上,積極努力發展民族文化產業,爭取資金,在同樂傈僳族原始生態文化村建一食宿接待站和娛樂室,並加強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民族文化,啓動旅遊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加強對民族文化、生態文化、歷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傳承,為民族特色產品的流通提供了一定的條件,增強了當地羣眾的市場經濟意識,促使農特手工產品規模化發展,促進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