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同志神學

鎖定
同志還是“同志”,在於我們對於某些方面的內心理解,和內心的認證。
中文名
同志神學
性    質
宗教學説

同志神學同志神學之起源

傳統中的同志
英語同性戀一詞,在語意學中已帶有鄙視、仇恨之意味,就歐美各國而言,基督宗教(基督教天主教)的主流論述中對異性戀的高舉與對同性戀的譴責,是造成西方人憎惡同性戀的心理基礎。西方主流教會自中古世紀掌握一切政教資源後,便開始厲行排除異己,包括非白人、非基督徒、非異性戀、貶抑女性地位等。近代以來,因大眾傳播媒體的興起,各式同志平權運動興起,各教會領袖也站起來呼籲信徒抵抗同志運動、出版大量“醫治”同性戀的書籍:一方面它們強調“”、“包容”,對同志施以柔性訴求;另一方面又堅持同性愛是“罪”,提出許多“前同性戀者”被“醫治”而脱離“罪惡”的見證

同志神學後現代社會的興起

後現代主義在二次大戰後興起,相對於前現代的一貫思潮,後現代主義反對單一的、絕對的、行為主義的思考方式,範圍含括哲學政治美學建築……等等,如同他們所主張的,並沒有一個固定、單一的定義,是一以非主流思潮對抗主流思潮的運動,可説至今日仍在進行中。後現代主義雖無固定、單一的解釋,卻有一同樣的精神:在現代主義下的資本主義社會里,長久以來都有無法解答或是強制忽略、習慣至上的問題及爭議,而後現代主義正是試圖去突破這個困境的浪潮。
雖然後現代主義反對現代主義裏的單一、二元、絕對性的思想方式,但並不意味着後現代主義反對過去的一切。不可避免的,基督宗教也有着後現代的運動。有着豐富傳統的基督宗教,天主教向來承認三項權威:教會本身、教會領袖、聖經,而宗教改革後,所謂新教-基督教則是採納“惟信聖經”(Sola Scriptura)的立場。新教以降,在基督教世界裏,唯一可以相信的就是聖經。在某些新教的宗派裏,聖經具有“聖經無謬論”、“聖經靈感論”的説法。同性戀絕對是罪惡的、需要醫治、改正的,但也正因為聖經,開始出現了一羣神學家並不認同傳統的解經方式,多方學者卻從同樣的經文當中,讀出不一樣看法。

同志神學同志神學主要進路

同志神學是嘗試整合二十世紀中期的同志運動與及基督教信仰,相信上帝並不視兩個自主的成人同性情愛關係為罪;並認為傳統教會對同性戀是罪的理解是壓迫和誤解。同志神學的觀點大都主張,聖經作者並非探討同性戀為罪,又或是寫作的文化背景沒有同性戀的概念;故此教會要與時並進,接納同性戀合乎基督信仰中所指的神的心意。詳細可參考有關同志神學學者的著作。
同志神學對傳統經文的拆解,主要進路有二:(一)誤解論,即嘗試指出經文的焦點不在於兩情相悦的同性戀關係,而是其他罪行包括性暴力、孌童、偶像崇拜等。(二)過時論,即聖經的確有禁止同性戀行為,不過因種種原因,只適用於聖經寫作的時代,不大適用於今天的着重個人自主、人權、兩性平等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