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同心清真大寺

鎖定
同心清真寺,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豫海鎮101省道,建築面積約為3500平方米,創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 [9] 寧夏現存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一座伊斯蘭教建築
同心清真大寺由高低錯落的上下兩大部分組成。禮拜殿、邦克樓、南北經堂、門樓為上部,寺門、外院、照壁、井房、浴室為下部。由高約10米的磚砌高台連接上下部,整個建築羣因之呈座鐘狀。 [15] 
1988年1月13日,同心清真大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16]  2015年,同心清真大寺被評為寧夏“新二十景”之一。 [4] 
中文名
同心清真大寺
地理位置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豫海鎮101省道
所處時代
明朝
保護級別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8:00—18:00
所屬教派
伊斯蘭教
建築面積
約 3500 m²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3-0136-3-84

同心清真大寺歷史沿革

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
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同心清真大寺開始創建,相傳是在明代在元代喇嘛教寺廟基址上改建的,是全國十大清真寺之一。 [1]  [3]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同心清真大寺維修。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同心清真大寺維修。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同心清真大寺維修。
1982—1985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先後撥款61萬元,對同心清真大寺建築進行徹底維修。 [14] 

同心清真大寺建築格局

同心清真大寺結構

同心清真大寺由高低錯落的上下兩大部分組成。禮拜殿、邦克樓、南北經堂、門樓為上部,寺門、外院、照壁、井房、浴室為下部。由高約10米的磚砌高台連接上下部,整個建築羣因之呈座鐘狀。 [15]  建築面積約為35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800人做禮拜。 [9]  清真大寺正門為三孔道,有裝飾着阿拉伯文磚雕的三個磚砌券門,牆壁上飾有磚雕垂蓮;拱門對面建有照壁,其下為須彌座,上雕月掛松柏圖案,兩側刻有"萬物偏生沾主澤,羣迷普度顯聖恩"的對聯。 [1] 
同心清真大寺平面圖 同心清真大寺平面圖 [13]

同心清真大寺特點

同心清真大寺是一座將中國傳統木構建築與伊斯蘭木刻磚雕裝飾藝術融為一體的建築。同心清真大寺坐落於聳出地面達7米之高的青磚枱面上,寺門前有一座仿木建築的磚牆照壁,中間刻飾有大幅花木磚雕,刀法細緻,構圖精美。由券門通過暗道可登上高達數米的基台,台上首先見到的是二層四角攢尖頂的喚拜樓,樓亭上綴滿了磚雕紋樣,柱枋之間鏤刻着硬木掛落,給人以玲瓏纖巧的感受。越過喚拜樓側的牆門,即進入禮拜大殿和南北講堂組成的大院落,其中禮拜大殿由前後兩殿勾連而成。 [1]  [3] 
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主要建築

禮拜大殿:是清真寺的主體建築,坐西向東,磚木結構,由前後兩殿和門前抱廈相連而成。大殿頂為捲棚頂和兩個歇山頂前後勾連,前殿面闊七間,後殿面闊五間,呈倒捲簾佈局。大殿由兩座歇山頂和一個捲棚頂勾連搭,面闊5間,進深9間,內有20餘根明柱支撐,木板鋪地,牆壁裝飾有《古蘭經》文書法。 [1]  大殿殿門上方掛着“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會會址”的牌子——這是一處見證了紅色歷史的宗教文化遺產。 [12] 
邦克樓:是阿訇呼喚教徒禮拜的建築,位於禮拜大殿南側、入口拱道之上,平面為正方形,高二層,四角攢尖頂,每層均飾磚雕。四面透空,省去周圍檐柱,作成垂柱形式。自金柱伸出挑枋斜撐,承託垂柱,垂柱之上再置鬥棋承託挑出深遠的屋檐,柱間花牙子狀如掛落,鏤刻植物紋樣。屋頂四隅起翹較大,屋脊全部用雕花型磚。 [1]  [13] 
照壁:照壁為磚雕仿木結構,壁寬9米,高6米,其壁身部分分成七個開間,壁身正中是光緒年間用青磚雕刻的“月藏松柏”圖。照壁另外一面用阿拉伯文和中文寫着:同心清真大寺。 [11-12] 

同心清真大寺文物遺存

同心清真大寺寺門門洞上方嵌有明萬曆、清乾隆石雕橫額,清同治年間曾遭破壞,光緒年間重修。 [1] 

同心清真大寺歷史文化

同心清真大寺名稱由來

同心清真大寺原名清真大寺,因同心縣已有數百座清真寺了,為了和別的清真寺有所區別,故冠以縣名為“同心清真大寺”。 [6] 

同心清真大寺文化活動

同心清真大寺主麻日的宣講一般都會有主題,比如伊斯蘭教的中正思想、愛國愛教、教法教規與國法、鄰里互助、抵制毒品等等。
2017年11月,同心清真大寺邀請武警寧夏總隊的全國人大代表馬欲曉到大寺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活動前,舉行了莊嚴的升國旗儀式。
2018年5月,寧夏伊斯蘭教協會和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固原市、中衞市伊協組織同步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憲法和法律法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四進”清真寺活動啓動儀式。 [12] 

同心清真大寺相關歷史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彭德懷將軍率領各級將士,在這裏運籌帷幄,勝利地結束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西征戰役,迎來了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的勝利大會師,並在這裏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紅色民族自治政權——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開創了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先河。 [1]  [3]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6月,西征紅軍到達寧夏豫旺縣(今同心縣),解放豫旺全境後,中共中央決定建立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同年10月20日至22日,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會在同心清真大寺隆重召開。全縣300多名各界代表歡聚一堂,討論通過了《新土地法》《新婚姻法》《減租減息條例》等法規,並選舉了縣政府領導人員。 [5] 
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文物保護

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
1985年,同心清真大寺被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 
1988年1月13日,同心清真大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16] 

同心清真大寺所獲榮譽

1996年,同心清真大寺被文化部、總政治部、國家教委等六部委確定為10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2]  [10] 
2004年,同心清真大寺被國家確定為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景區之一。 [2]  [10] 
2006年,同心清真大寺被國家確定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2]  [10] 
2015年,同心清真大寺被評為寧夏“新二十景”之一。 [4] 

同心清真大寺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同心清真大寺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豫海鎮101省道。 [7] 
  • 開放時間
8:00—18:00。 [7] 
  • 門票信息
10元。 [8] 
  • 交通指引
同心縣人民政府——羅山路——豫海南街——南環路——同心清真大寺。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