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同心圓學説

鎖定
同心圓學説指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區,環繞市中心呈同心圓帶向外擴展的結構模式。為城市地域結構的基本理論之一。
1925年美國社會學家帕克(R.E.Park)與伯吉斯(E.W.Burges)等通過對美國芝加哥市的調查,總結出城市人口流動對城市功能地域分異的5種作用力:向心、專業化、分離、離心、向心性離心。
中文名
同心圓學説
類    型
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區
含    義
環繞市中心呈同心圓向外擴展模式
作用力
向心、專業化、分離、離心
結構模式
城市同心圓
城市同心圓(3張)
它們在各功能地帶間不斷交叉變動,使城市地域形成了由內向外發展的同心圓式結構體系。其結構模式是:
①中心商業區。是商業、文化和其他主要社會活動的集中點,城市交通運輸網的中心;
②過渡帶。最初是富人居住區,以後因商業、工業等經濟活動的不斷進入,環境質量下降,逐步成為貧民集中、犯罪率高的地方;
③工人居住區。其居民大多來自過渡帶的第二代移民,他們的社會和經濟地位有了提高;
④高級住宅區。以獨户住宅、高級公寓和上等旅館為主,居住中產階級、白領工人、職員和小商人等;
⑤通勤居民區。是沿高速交通線路發展起來的,大多數人使用通勤月票,每天往返市區;上層和中上層社會的郊外住宅也位於該區,並有一些小型衞星城。這個簡單模型説明了城市土地市場的價值區分帶:越近鬧市區,土地利用集約程度越高;越向外,土地利用越差,租金越低。該學説的可取之處為:在方法上採用動態變化人手分析城市;在宏觀效果上,同心圓模式基本符合一元結構城市的特點。但由於僅考慮芝加哥一市的特點,劃帶過多,過於規則,且未估計到城市交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