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同心同德興民興邦——給寧德地直機關領導幹部的臨別贈言

鎖定
《同心同德興民興邦——給寧德地直機關領導幹部的臨別贈言》是習近平的一篇文章,收錄於著作《擺脱貧困》。
中文名
同心同德興民興邦——給寧德地直機關領導幹部的臨別贈言
作    者
習近平
作品原文
歲月匆匆,我在寧德工作將近兩年了,有很多感觸和體會。不久,我就要離開這裏到新的工作崗位。今天藉此機會講幾句話,作為我的臨別寄語。
近兩年來,經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寧德地區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發生了一些變化:黨的建設初步形成了大氣候,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得到了有效維護;治、整、改正在深入進行,經濟建設穩步前進,脱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推進,社會治安問題已經引起了各級黨委的重視,並採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出現了可喜的轉變,“四下基層”已經形成風氣。閩東的這些變化應當歸功於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作用,這是最主要的一條,應當歸功於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關心和支持;同時,也是與歷屆地委、行署領導為全區各級各部門打下的良好基礎分不開的,是在座的同志和全區人民努力工作的結果。而我作為一個黨員、一個領導幹部,只是做了一些職責要求的分內事。因此,在這裏,我要向理解和支持我工作的地縣各級、各套班子、離退休老同志、駐軍指戰員以及默默奉獻的閩東廣大幹部羣眾,致以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敬意!
誠然,目前的閩東,經濟狀況仍然比較脆弱,基礎產業還比較落後,基礎設施還不完善,財政赤字的包袱仍然很重,脱貧工作還應上新的台階,黨的建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廉政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狀況還比較嚴峻,若干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這就告訴我們:閩東的工作還有差距,任重道遠,各位同志仍須努力。
面對困難怎麼辦?持一個什麼樣的態度?是臨陣退縮,還是知難而進,以良好的競技狀態去迎接它?這是值得我們認真思索的問題。我覺得越是艱苦的地方、困難的時刻,越能磨鍊人的意志、鍛鍊人的能力,選拔幹部就要在面對困難、克服困難上見高低。因此,我們不能妄自菲薄,喪失信心。我們在看到存在問題和困難的同時,應該看到光明和希望,應該看到閩東的發展優勢,看到解決困難和問題的有利條件:我們有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有省委、省政府的繼續關心和支持;有建國四十年來打下的工作基礎;有地委、行署一班人的團結配合,地縣各套班子的通力協作;特別是有廣大幹部羣眾的“滴水穿石”般的韌勁和默默奉獻的艱苦創業精神。有了這些有利條件,只要我們着眼鼓勁,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做堅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戰勝困難,渡過難關。我在閩東工作的近兩年裏,儘管也看到了落後的一面,看到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感到自己肩上的重擔,同時我也看到了“不恥落後,意氣奮發,放膽開拓,爭先創優”的閩東風格。正是這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給我帶來了無窮的力量和勇氣,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閩東是一片飽含深情的土地,閩東有一批兢兢業業的幹部,有可愛可敬的人民。我對閩東的發展是充滿信心、充滿希望的。我們曾經同心同德為閩東地區的興盛,為閩東人民的興盛竭盡努力,我們沒有理由不做得更好。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閩東精神”將會發揚光大,閩東各項工作將會一步一步推向前進!
在近兩年的工作中,我經常在思考,並且經常與同志們探討閩東的發展問題。我感到,要搞好閩東的工作,當前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珍惜穩定局面
安定方能興邦益眾,動亂則將禍國殃民。建國四十年風風雨雨的歷程説明,穩定來之不易。沒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我們的經濟建設、四化大業乃至一切工作都無從進行,甚至連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果也將付之東流。
古人云“居安而念危,則終不危;操治而慮亂,則終不亂”。在國家安定的時候,不可忘記危險的存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臨陣不亂、處變不驚。聯繫我區實際來看,工業滑坡和企業停產、半停產狀況急待扭轉,社會治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在某些人頭腦中,“左”的思想、自由化傾向仍在作祟,在某些貧困鄉村,人民羣眾的温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在個別單位,以權謀私、貪污受賄等不正之風尚未完全剎住,等等。這些都是影響我區穩定的因素,務必引起各級領導、各個部門的高度重視,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加以解決。雖然我區經濟還比較落後,但有了穩定的局面,在穩定中堅持不懈地團結奮鬥,閩東的面貌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
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保證
歷史的經驗證明,是黨帶領閩東人民取得了翻身解放,也只有黨才能帶領閩東人民擺脱貧困,走向富裕。這兩年,我區黨的建設和廉政建設都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遠遠不夠。我們應當繼續加強黨的建設,突出地抓好思想建設、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在幹部問題上,應當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幹部路線,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和幹部“四化”方針,選拔幹部應當堅持五湖四海,衝破狹隘的地域觀念。近兩年,我區懲治腐敗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特別是查處幹部違紀違法佔地建房、以權承包工程、貪污受賄的工作取得較大進展,贏得了羣眾的擁護和支持。今後要繼續鞏固懲治腐敗的成果,把廉政建設引向深入。今年各級黨委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縣鄉換屆選舉。這項工作十分重要。前一段地委已做了原則部署,各級黨委應加強對換屆工作的領導,緊緊依靠羣眾的智慧和力量,務必使各級領導權牢牢地掌握在馬克思主義者手裏。在換屆選舉以前,各級領導幹部思想要穩定,要以革命事業的大局為重,服從組織需要,安心工作。
抓好黨的建設,絲毫也不能放鬆精神文明建設。在社會上,特別在農村,封建意識、醜惡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的;封建迷信、山林海埕糾紛時有發生,請大家引起注意。這些問題如不加以妥善解決,勢必影響社會安定團結,影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同時,我們應當看到老區人民有着光榮的革命傳統,與黨的感情最深,他們奉獻的多,索取的少。我認為,這是我區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區的一大優勢。我們應當一手抓掃除封建意識、醜惡現象,一手抓弘揚正氣、端正黨風,繼承和發揚老區人民的光榮傳統,進一步把學雷鋒樹新風的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以達到淨化社會風氣的目的。
經濟是基礎是中心
經濟穩定發展是社會穩定、人心穩定、政治穩定的基礎,我們要牢牢地抓好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對閩東經濟發展,要持一種辯證的態度,要堅持國民經濟長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方針,既要看到這些年我們取得了成績,又要看到長期制約經濟發展的諸多不利因素。我們要面對閩東的實際,消除一切超現實的幻想,繼續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方針,腳踏實地地開展工作。各級領導幹部應時刻牢記“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的道理,克服經濟建設中的急躁情緒和短期行為,做長期艱苦的努力。
在國家治理整頓的大環境下,考慮閩東的經濟發展,應審時度勢,瞄準主攻方向,突出地抓好兩個基本環節:一是農業,二是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相對落後地區抓好農業是脱貧致富的前提,對農村經濟發展有根本的意義。農業是閩東的優勢,閩東的過去、現在靠農業,閩東的未來也將維繫於農業的綜合發展。閩東的山海資源十分豐富,這是我區的長處,但開發得不夠,做好山海資源綜合開發的文章,意義十分重大、十分深遠。去年,我區林業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今後要紮紮實實地抓下去,經過幾年的努力,閩東的山會更青,水會更綠,人民會更富裕。在農業資源綜合開發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利用本地資源的加工工業,閩東的工業方能形成一定的實力。在治理整頓期間,要注意調整產業結構,狠抓企業基礎建設。
基礎設施落後已成為閩東經濟發展的“卡脖子”問題。交通不便、能源緊張不僅加大了上新項目的難度,而且使現有生產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因此,我們要予以足夠的重視,大力加強基礎設施,改善投資環境,為閩東工農業發展、擴大對外開放創造必要條件。
人民羣眾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動力
十三屆六中全會把能否保持黨和政府同人民羣眾之間的血肉聯繫,提到鞏固執政黨地位和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來認識。縱觀歷史,得天下者無不因為得到民心。古人云:“善為國者,愛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飢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古人尚知如此,何況我們共產黨人?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我們黨的各級幹部都是人民公僕,必須密切聯繫羣眾,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羣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因此,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脱離羣眾,只有相信羣眾、依靠羣眾、關心羣眾的生活,我們的工作才能得到羣眾的理解和支持,我們的事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正如列寧所説的“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氣勃勃的人民創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獲得勝利並保持政權”。近年來,黨內一些意志薄弱者經受不住執政和改革開放的考驗,腐敗現象有所滋生和蔓延,官僚主義作風有所發展,從而不同程度地削弱了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損害了黨在人民羣眾中的威信,甚至讓敵對分子乘機鑽了空子。我們應當從中警醒地認識到密切聯繫羣眾的重要性。
在閩東,提倡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更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閩東各方面的條件比較差,基層工作存在很多困難,人民羣眾的生活比較艱苦。這就更需要我們到基層去了解社情民意,體察羣眾的冷暖疾苦,幫助羣眾解決實際問題。去年我們開展的“四下基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得到了人民羣眾的歡迎和稱讚。今後,要繼續堅持下去,並注意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還要不斷探索密切聯繫羣眾的新途徑、新方法。
團結就是力量
一個地方的經濟建設能否搞上去,人民是否安居樂業,關鍵在於這個地方的領導班子是否有戰鬥力,而領導班子的戰鬥力又來自於班子成員的團結和集體作用,這裏所説的團結,是指一種相互協調配合的和諧狀態。一個班子工作好比一場球賽,最重要的是整體力量的有機配合,個人的技術只是居於次要的位置。如果盲目地突出個人技術,不顧整體協調配合,往往會使總體水平下降,影響整個球隊的戰鬥力。如何解決班子成員之間的分歧?只有批評與自我批評,才能解決矛盾、消除分歧和克服各種不正確的思想意識。班子成員之間有意見、有分歧的時候,就需要班子成員之間講究容人的雅量,坦誠相待,相互謙讓諒解。班子內部要堅持團結——批評——團結的原則,反對一味不講原則的一團和氣,使班子更富有戰鬥力。我在寧德近兩年時間裏,感到地委一班人是團結的,氣氛是和諧的,工作是積極配合的,希望地縣各級班子今後繼續團結一致,鼓足幹勁,放膽開拓。
加強理論學習
斯大林指出,離開革命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我們正在從事的振興閩東的宏偉大業,一刻也不能離開理論的指導。我們都是做領導工作的,需要有廣博的知識,其間也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因此,要提高理論水平。在地方工作的同志,如果能將理論高度與實踐深度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更好地做好領導工作。
我們的工作比較繁忙,真正脱產學習的機會很少。所以,我們應當有一種雷鋒的“釘子”精神,擠時間學習,爭分奪秒地學習。古人講的治學“三上”:馬上、枕上、廁上,是值得我們借鑑的。治學要有一種嚴謹、科學、老實的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要虛心向書本學習,虛心向實踐學習。
工作忙、學習時間少,就更需要我們抓住學習的重點。時代呼喚着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因為馬列主義是國際工人運動經驗的總結,是在革命實踐中形成又服務於革命實踐的理論,是我們觀察一切現象、處理一切問題的武器,特別是觀察一切社會現象、處理一切社會問題的武器。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一個領導幹部,如果不努力學習馬列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如果不用馬列主義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他要在革命鬥爭中堅持無產階級的立場,增強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反覆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典原著,反覆琢磨、深刻領會。當前應該特別注意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如陳雲同志所説“學好哲學,終身受用”。學好哲學,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能使我們在錯綜複雜的革命建設實踐中不迷失方向。此外,還要注意學好經濟、歷史、文學、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識,以適應領導工作全方位、多層次的需要。
人們常説“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個人的工作變動是十分正常的。但是我們的事業不僅不會停止,而且必定會一步一步地向前進。我深信,新的地委領導班子,一定能在黨的基本路線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全區人民,再接再厲,把閩東的各項工作搞得更快、更好。
講到這裏,我想起了一則故事: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訪華回國之際,友人問他,你到中國丟失了什麼?他回答:什麼也沒丟,就是留下了一顆心。我也有同樣的心情,人雖然即將離開閩東,但我留下了一顆熱愛閩東的赤誠之心。離開以後,我會時常牽掛、關注着閩東的工作,積極為閩東的發展進言獻計。閩東的點滴變化,都會給我帶來無比的喜悦和欣慰。
我衷心地祝願閩東明天更加美好!
我真誠地相信閩東明天更加美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