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同和鎮

鎖定
同和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地處平南縣北部,東與梧州市藤縣東榮鎮接壤,南連安懷鎮,西鄰國安瑤族鄉,北接梧州市藤縣大黎鎮, [1]  行政區域面積195.96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同和鎮户籍人口為65665人。 [3] 
清光緒九年(1883年),劃分為大同上、中、下里。1984年9月,改稱同和鄉。1992年6月,撤鄉改同和鎮。 [1]  截至2021年10月,同和鎮轄14個行政村, [2]  鎮人民政府駐同和圩北街93號。 [1] 
2019年,同和鎮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3] 
中文名
同和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
地理位置
平南縣北部
面    積
195.96 km²
下轄地區
1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同和圩北街93號
電話區號
0775
郵政區碼
537317
車牌代碼
桂R
人    口
65665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同和鎮歷史沿革

清光緒九年(1883年),劃分為大同上、中、下里。
民國前期,仍稱裏。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為北三區轄鄉。
1950年1月,改為同和區轄鄉;同年8月,又改為第五區轄鄉。
1951年4月,調整為十三區轄鄉,駐地同和圩。
1955年9月,改稱同和區。
1958年11月,成立平南縣公社同和分社。
1968年3月,改為同和區,駐地同和圩。
1970年11月,改為同和公社。
1984年9月,改稱同和鄉。
1992年6月,撤鄉改同和鎮。 [1] 

同和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同和鎮轄練山、武全、良田、同朝、平塘、官地、陳龍、宇華、六利、平美、利道、活步、妙客、新雅1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06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1年10月,同和鎮轄14個行政村:練山村、平美村、武全村、良田村、陳龍村、宇華村、活步村、利道村、平塘村、六利村、官垌村、同朝村、妙客村、新雅村, [2]  鎮人民政府駐同和圩北街93號。 [1] 

同和鎮地理環境

同和鎮位置境域

同和鎮地處平南縣北部,東與梧州市藤縣東榮鎮接壤,南連安懷鎮,西鄰國安瑤族鄉,北接梧州市藤縣大黎鎮, [1]  行政區域面積195.96平方千米。 [3] 

同和鎮地形地貌

同和鎮為丘陵山區地貌,地勢北高南低,境內最高峯燈盞頂位於宇華村,海拔650米;最低點出水口位於妙客村海拔80米。 [1] 

同和鎮氣候

同和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夏熱冬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期不長;春季低温陰雨,夏季高温,秋季温和涼爽,冬季乾冷有霜。年平均氣温20.6℃,極端最高氣温35.7℃,極端最低氣温1.8℃。年平均降水量1578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00小時。無霜期年平均330天。 [1] 

同和鎮水文

同和鎮有大同江發源於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觀音山北麓,是平南縣內第二大內陸河,縱貫同和鎮轄區,在新村北側流入梧州市藤縣,匯合蒙江而注入混江,河道長60.7千米,平均流量47.5立方米/秒,天然落差72米,水能藴藏量25600千瓦。 [1] 

同和鎮自然災害

同和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旱災、霜凍。其中洪澇平均每年一次,旱災及霜凍平均3-4年一次。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05年6月21日上午10時,突降暴雨,導致山洪暴發,沖毀民房634户1065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0.57億元。 [1] 

同和鎮自然資源

同和鎮境內擁有豐富的金礦資源,2011年末境內探礦點有陳龍金礦、練山金富衝金礦、良田雞籠頂金礦。
2011年,同和鎮有耕地面積3032.51畝。 [1] 

同和鎮人口

2011年末,同和鎮總人口6141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04300人,城鎮化率7%。另有流動人口1365人。總人口中,男性33449人,佔54.46%;女性27969人,佔45.54%;14歲以下16284人,佔26.51%;15—64歲38146人,佔62.11%;65歲以上6988人,佔11.3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0489人,佔98.49%;瑤族823人,佔1.34%;其他少數民族106人,佔0.17%。2011年,人口出生率13.39‰,人口死亡率4.85‰,人口自然增長率8.5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13.4人。 [1] 
截至2019年末,同和鎮户籍人口為65665人。 [3] 

同和鎮經濟

同和鎮綜述

2011年,同和鎮完成財政總收入426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2.3萬元,比上年增長1.74%。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120萬元,增值税216萬元,企業所得税31.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69.36元,比上年增長20%。 [1] 
2019年,同和鎮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3] 

同和鎮農業

2011年,同和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69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28萬噸,人均208.4千克,其中水稻1.12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木薯等。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0.35萬畝,產量7439噸;木薯產量8.71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三黃雞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3451頭,年末存欄23345頭;三黃雞飼養量124917羽,年末存欄67520羽。 [1] 

同和鎮工業

同和鎮以化工生產和製造業為主。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3500萬元,比上年增長44%。工業企業11家,職工248人;實現工業增加值868萬元,比上年增長28.2%。 [1] 

同和鎮商貿

2011年末,同和鎮有商業網點1個,職工263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605萬元;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約1300萬元。 [1] 

同和鎮金融業

2011年末,同和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89億元,比上年增長13%;各項貸款餘額1.77億元,比上年增長16.2%。 [1] 

同和鎮郵電業

2011年,同和鎮郵政業務總量234萬元,其中純收入6.5萬元。電信業務收入150萬元。 [1] 

同和鎮社會事業

同和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同和鎮有小學22所,在校生4910人,專任教師25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760人,專任教師11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同和鎮科學技術

2011年末,同和鎮有各類科學技術人才35人。 [1] 

同和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同和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4個;各類圖書室8個,藏書8000冊。2011年,有線電視用户800户,入户率3%。
2011年末,同和鎮有學校體育場16個,看台設座椅2600張。13%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9%。 [1] 

同和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同和鎮有醫療衞生機構1個;病牀2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0.45張;固定資產總值307萬元。專業衞生人員53人,其中執業醫師16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90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1] 

同和鎮社會保障

2011年,同和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82户,人數293人,支出60.1萬元,月人均170元,比上年增長36%;城市醫療救助17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472人次,共支出7.42萬元,比上年增長4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685户,人數4746人,支出36萬元,月人均63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7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6萬元。敬老院1家,牀位10張,集中供養農村五保人員10人;五保村2個,有牀位20張。 [1] 

同和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同和鎮有郵政支局1處;全年報紙、期刊累計5.58萬份(冊),電信企業1家;電話交換機總容量0.36萬門,固定電話用户3600户,電話用户普及率32%;移動電話用户約2萬户;寬帶接入用户0.05萬户。 [1] 

同和鎮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同和鎮有自來水廠2座,日供水能力400立方米,年供水14.6萬立方米。2011年,投資50多萬元建設人飲工程3個,解決10個自然屯共3000人飲水困難問題。 [1] 
  • 供電
1977年,同和鎮建成電站,裝機容量800千瓦時。1978年建成同和鎮燕灘發電站,年發電量1000萬千瓦時。園林綠化2011年末,鎮駐地有花壇20餘個。 [1] 

同和鎮交通

同和鎮境內有206省道經過。

同和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同和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於同和圩得名。 [1] 
參考資料
  • 1.    黃樹賢總主編;韓元利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 廣西壯族自治區捲上[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8.01:993-994.
  • 2.    同和鎮2021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1-31]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