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同和街道

(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下轄街道)

鎖定
同和街道,隸屬於山東青島市平度市,位於平度市區西南部,地處東經119°51’,北緯36°44’,東靠鳳台街道,西北臨田莊鎮,北接李園街道,南連蓼蘭鎮,青新高速與220省道穿過轄區內。轄區面積134.7平方公里,耕地12.1萬畝,2023年末,同和街道轄區總人口6.6萬。 [6] 
曾獲得首批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中國園區成長力百強、國家衞生城鎮、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平安山東建設先進集體、青島市信訪工作示範鎮(街)等稱號,是全國千強鎮,並被國家發改委確認為第二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 [6] 
西漢時,屬鬱秩縣。1994年12月,改為同和街道,並將李園鄉的11村、城關鎮的7村劃入同和街道。截至2024年4月,同和街道下轄4個社區、103個自然村,街道辦事處駐文化廣場路1號。 [6] 
2023年,同和街道完成財政收入37055萬元;實現固定資產投資(不含分劈)11.1億元、同比增長94.1%;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36.1億元、同比增長3.5%。 [1]  [6] 
中文名
同和街道
行政區劃代碼
370283003000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
地理位置
平度市區西南部
面    積
134.7 km²
下轄地區
4個社區、103個自然村 [6] 
政府駐地
同和街道
電話區號
0532
郵政編碼
266700
人口數量
6.6 萬(截至2023年末總人口)
車牌代碼
魯B、魯U

同和街道歷史沿革

西漢時,屬鬱秩縣。
東漢時,屬膠東侯國。
三國魏時,屬膠東縣。
北魏皇興四年(470年),屬長廣縣。
隋仁壽元年(601年),屬膠水縣。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屬平度州。
清時,屬寥蘭鄉莊科、荊家莊、洪溝及門村鄉柳瞳、白埠、沙於莊、張村7社。
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第一區和第六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分屬第一區民智、李荊2鄉、蘿蘭、李園2鎮和第六區吳莊鄉、門村鎮、第七區何家店鎮。
民國三十年(1941年)9月,屬平北縣第一區。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月,第一區改稱蟠桃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月,分屬平西和平南2縣,是年由蟠桃區析設李園區,境域分屬李園區豐台鄉、王家站鄉、南莊鄉、荊戈莊鄉。
1951年,屬平南縣葛家鄉、何家店鄉、豐台鄉、王家站鄉、南莊鄉、荊戈莊鄉。
1953年,屬平度縣城關鎮和第二區(李園)、蘿蘭縣蘿蘭、白埠2區。
1956年後,屬豹竹區、城關鎮、白埠區、寥蘭區。
1958年2月,撤區並鄉設豐台鄉、王家站鄉,西部、南部16村屬白埠鄉、寥蘭鄉;同年9月,豐台鄉與城關鎮、下埠鄉、蟠桃鄉合併成立紅旗公社,分屬紅旗、蘿蘭、白埠公社。
1962年4月,紅旗公社析出蟠桃公社,城區及城南區域仍屬城關公社。
1976年1月,由城關、廖蘭、白埠公社析設王家站公社,轄城關公社南片16大隊、蘿蘭公社北片12大隊、白埠公社東片4大隊共32大隊。
1984年5月,撤社改為王家站鄉。
1994年1月,改為同和鎮。
1994年12月,改為同和街道,並將李園鄉的11村、城關鎮的7村劃入同和街道。
2012年12月,白埠鎮的任家莊、孫家疃、新華里等51個自然村和李園街道辦事處的梁家疃、孫家窯、邵家疃等6個自然村劃歸同和街道辦事處管轄。 [4]  [6] 

同和街道行政區劃

1976年1月,轄城關公社南片16大隊、蘿蘭公社北片12大隊、白埠公社東片4大隊共32大隊。
2011年末,同和街道轄高平路、和平、南城、宏泰、同鑫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中辛莊、王家沙戈莊、倪家沙戈莊、柴家沙戈莊、姜家沙戈莊、荊家瞳、崔家莊、西豐台堡、東豐台堡、中李家莊、蘭家窯、大官家莊、侯家站、王家站、李家站、南十里堡、南代家莊、李家樓、劉家張、姚家、斜子、南宅科、龐家、洪溝南莊、大洪溝、楊家荊戈莊、張家荊戈莊、姚家荊戈莊、崔家荊戈莊、孫家張村、鄭家張村、梁家莊、東孫家莊、南莊、軍屯、宋家趙戈莊、石家莊、黃家瞳、大趙戈莊、王家趙戈莊、溝崖、石廟、王家柳瞳、孫家柳瞳、林家瞳、李戈莊、梁家瞳、孫家窯、邵家瞳、楊家瞳、張家瞳、艾家瞳52個村民委員會。 [4] 
截至2020年6月,同和街道下轄5個社區、94個行政村, [5]  街道辦事處駐文化廣場路1號。 [4] 
截至2024年4月,同和街道下轄4個社區、103個自然村,街道辦事處駐文化廣場路1號。 [6] 
南城社區
李戈莊村
梁家莊村
院前王疃村
南宅科村
南王家莊村
和平路社區
梁家疃村
東孫家莊村
西邢家村
龐家村
匙劉家村
高平路社區
孫家窯村
南莊村
東邢家村
洪溝南莊村
東侯家莊村
中興社區
邵家疃村
軍屯村
付家疃村
大洪溝村
吳家莊村
同鑫社區
楊家疃村
宋家趙戈莊村
東史家村
楊家荊戈莊村
李家莊村
中辛莊村
張疃村
石家莊村
西李戈莊村
張家荊戈莊村
大廟莊村
王家沙戈莊村
艾家疃村
黃家疃村
李家埠子村
姚家荊戈莊村
史同莊村
倪家沙戈莊村
西孫家莊村
大趙戈莊村
東三甲村
崔家荊戈莊村
王家坡子村
柴家沙戈莊村
牛戈莊村
王家趙戈莊村
後五甲村
孫家張村
耿家集村
姜家沙戈莊村
西侯家莊村
溝崖村
任家屯村
鄭家張村
姜家莊村
荊家疃村
付家莊村
石廟村
寨裏屯村
李家樓村
南高家莊村
崔家莊村
大羅家村
王家柳疃村
孫家疃村
劉家張村
胡鐵家村
西豐台堡村
劉古路村
孫家柳疃村
黃土嶺村
姚家村
圈裏胡家村
東豐台堡村
西史家村
林家疃村
同城和府村
斜子村
陳家屋子村
大官家莊村
西郭家莊村
西林家莊村
西和順村
李家站村
西王家莊村
候家站村
北高家莊村
南代家莊村
華里村
南十里堡村
任家莊村
王家站村
盧家莊村
/
/
/
/

同和街道地理環境

同和街道位置境域

同和街道地處平度市南部新城區,北依青島路,與李園街道田莊鎮接壤,東鄰鳳台街道,西接明村鎮,南與崔家集及蓼蘭鎮接壤。同和街道位於平度南部新區和西部新城交匯處,由原同和街道、白埠鎮【老中莊鎮除外】合併而成,轄區面積134.7平方公里。 [4]  [1]  [6] 

同和街道地形地貌

同和街道境內屬平原地帶,地勢北高南低,海拔在20~45米之間。 [4] 

同和街道氣候

同和街道屬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1.5℃,無霜期195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50—480毫米。 [4] 

同和街道水文

地圖
地圖(2張)
同和街道轄區涉及澤河、秦皇河、白裏河、龍王河、漩河、秀水河6條河道,現有澤河王家柳疃橡膠壩及秦皇河邵家疃提升閘2座水閘。
澤河:轄區內長度10.98千米,流域面積160平方公里。起點:左岸東與白沙河交界(膠平路大橋以東791米處),右岸與鳳台街道交界(膠平路大橋為界限),訖點:與李園街道交界(王家柳疃橡膠壩以北300米處),河道建有橡膠壩1座。
白裏河:轄區長7.99千米,流域面積34平方公里。起點:高平路(中間穿插蓼蘭鎮河道段),訖點:與崔家集鎮交界(左岸:陳家屋子西南大橋往西328米處,右岸:魏家路大橋東382米處。)
秦皇河:轄區內長度3.54千米,流域面積10.3平方公里。起點:孫家窯北與李園街道交界,訖點:樂義基地橋與李園街道交界。河道建有提升閘1座。
龍王河:轄區內長4.31千米,流域面積47.5平方公里。起點:北高家莊北與田莊鎮交界,訖點:付家莊大橋西與明村鎮交界。現有四類水閘1座(已列入拆除重建計劃)。
漩河:長7.67千米,流域面積19.7平方公里。
秀水河:轄區內長3.7千米,流域面積9.5平方公里。起點:太原路以北與李園街道交界,匯入澤河。 [4]  [6] 

同和街道自然資源

2022年,同和街道耕地面積11.96萬畝。 [6] 

同和街道人口

2011年末,同和街道轄區總人口3.8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86萬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2.3萬人。總人口中,男性19138人,佔49.6%;女性19468人,佔50.4%;14歲以下6613人,佔17.1%;15—64歲27055人,佔70.1%;65歲以上4938人,佔12.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8556人,佔99.9%;有苗、壯、布依、朝鮮、滿、侗、羌等少數民族,共50人,佔0.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37人。 [4] 
截至2024年3月底,同和街道轄區內人口65935。其中男性32623人,女性33312人,男女比例0.98:1;0-17歲人口10973人,佔總人口數16.6%;18-34歲人口11573人,佔總人口數17.6%;18-34歲人口17587人,佔總人口數26.7%;60歲以上人口24929人,佔總人口數37.8%。 [6] 

同和街道經濟

同和街道綜述

2011年,同和街道地方財政收入10081萬元,比上年減少15%;人均財政收入2612元。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2801萬元,增值税5052萬元,企業所得税996萬元,分別比上年減少15.1%、15.3%、8.6%。 [4] 
2019年,同和街道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2.26億元,同比增長6.9%;實際利用內資50億元,同比增長10.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16億元,同比增長32%;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35億元,同比增長3.9%;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萬元,同比增長10.3%。 [1] 
2023年,同和街道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97.5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18.62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35.8億元,同比增長5.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1億元(不含分劈),同比增長94.1%。 [6] 
  • 第一產業
2023年,同和街道糧食總產8.4萬噸;蔬菜播種面積1500公頃左右,蔬菜總產11.5萬噸,其中設施農業佔地面積303.7公頃,設施農業總產2.3萬噸;花生播種面積215公頃,花生總產0.14萬噸;果園面積162公頃,水果總產0.63萬噸;生豬期末存欄2.1萬頭,生豬當年出欄4.5萬頭;家禽期末存欄43萬隻,家禽當年出欄156萬隻等等。
  • 第二產業
2023年,同和街道第二產業企業1130家,其中,工業704家,規上企業73家,職工1.01萬人,總產值136.2億元;建築業426家,有資質建築業9家,職工230人,總產值3905萬元。截至2023年底,共有高新技術企業65家,專精特新企業46家,青島市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5家,省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1家。
  • 第三產業
2023年,同和街道有商貿服務業2063家,個體户10604家,其中,四上企業35家,職工862人。2023年完成限上批發業銷售額74億元;限上零售業銷售額9720萬;限上住宿業營業額4616萬元;限上餐飲業營業額3881萬元;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9億元。 [6] 

同和街道農業

2011年,同和街道農業總產值14862萬元,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2%。2011年,生產糧食3.3萬噸,其中小麥1.6萬噸,玉米1.7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桑蠶、花生。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7000畝,產量2萬噸,主要品種有芹菜、黃瓜、土豆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6萬頭,年末存欄0.8萬頭;羊飼養量1700只,年末存欄1430只;家禽年飼養量160萬羽,年末存欄40萬羽。 [4] 
2023年,同和街道生產糧食8.4萬噸,其中小麥3.8萬噸,玉米4.6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花生。2023年,蔬菜種植面積20800畝,產量11.5萬噸,主要品種有馬鈴薯、番茄、胡蘿蔔等。 [6]  花生播種面積215公頃,花生總產0.14萬噸;果園面積162公頃,水果總產0.63萬噸;生豬期末存欄2.1萬頭,生豬當年出欄4.5萬頭;家禽期末存欄43萬隻,家禽當年出欄156萬隻等等。 [6] 

同和街道工業

2011年,同和街道工業總產值63億元,工業企業230家,職工2.7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5億元,比上年增長23%,已擁有全國馳名商標1個,省優產品5個。 [4] 
2019年,同和街道轄區工商登記註冊企業共2683家,其中規上企業78家。
2023年,同和街道第二產業企業1130家,其中,工業704家,規上企業73家,職工1.01萬人,總產值136.2億元;建築業426家,有資質建築業9家,職工230人,總產值3905萬元。 [6] 
截至2023年底,共有高新技術企業65家,專精特新企業46家,青島市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5家,省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1家。 [6] 

同和街道商業

2011年末,同和街道有商業網點190個,職工4060人。重點規劃了青島利客來購物中心、青島北方國貿購物中心為主的商貿集羣區。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1.1億元,比上年增長19.2%;城鄉集貿市場17個,年成交額4.2億元,比上年增長11%。2011年,出口總額2.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3%,主要產品有機電產品、農產品、工藝品,銷往日本、韓國、歐洲、美洲等國家和地區。 [4] 
2023年,同和街道有商貿服務業2063家,個體户10604家,其中,四上企業35家,職工862人。2023年完成限上批發業銷售額74億元;限上零售業銷售額9720萬;限上住宿業營業額4616萬元;限上餐飲業營業額3881萬元;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9億元。 [6] 

同和街道金融業

2011年末,同和街道有各類存款餘額7.2億元,比上年增長9%;人均儲蓄18653元;各項貸款餘額1.3億元,比上年增長3.6%。 [4] 
2023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97.5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18.62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35.8億元,同比增長5.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1億元(不含分劈),同比增長94.1%。 [6] 

同和街道社會事業

同和街道文體事業

2011年末,同和街道有文化站1個,社區(村)文化中心48個;社區(村)圖書室52個,藏書6.2萬冊;舞蹈、秧歌、戲曲等文化娛樂團體39個,達820人。2011年末,學校體育場3個,看台設座980張。100%的社區和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48%。 [4] 

同和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同和街道有幼兒園12所,在園幼兒1160人,專任教師87人;小學5所,在校生2508人,專任教師15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090人,專任教師17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980萬元,比上年增長11.5%。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17%,比上年增長11%。 [4] 
2023年末,同和街道有中心幼兒園3所,分園4所,村辦園8所,專任教師161人,在校生151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3所,分校3所,專任老師235人,在校生4784人;初中2所,專任老師138人,在校生112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23年教育實際支出9463.98萬元,佔街道2023年總支出的42.75%,2024年教育預算支出10453.55萬元。 [6] 

同和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同和街道有醫療衞生機構2個,門診部(所)63個;病牀1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3.1張,固定資產總值695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28名,其中執業醫師29人,執業助理醫師31人,註冊護士4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3.3人、執業(助理)醫師1.6人、註冊護士1.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7萬人次,出院病人785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8%。 [4] 
截至2023年末,同和街道轄區共有兩處醫療機構,同和街道辦事處白埠衞生院位於同和街道辦事處市場路1號,同和分院位於同和街道辦事處同康路39號。院內職工共70人,現院內共設有住院牀位92張,診療科目齊全,設置全科醫學科、內科、外科、中醫科、婦科、兒保科、口腔科、公共衞生科、檢驗科、影像科及預防接種門診等科室。配有先進的DR、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尿)分析儀、全自動化學發光分析儀、肺功能檢測儀、動態心電圖、黃疸儀、盆底康復儀等精密醫療設備。主要承擔轄區內的醫療、保健、預防、健康教育、中醫康復等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衞生服務。 [6] 

同和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同和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8户,人數11人,支出1.8萬元,比上年增長16.8%,月人均135元,比上年增長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88户,人數305人,支出37.3萬元,比上年增長17.8%,月人均102元,比上年增長10.2%;醫療救助12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90人次,比上年增長31.2%。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0人,撫卹事業費支出78.5萬元,比上年增長15%。社區服務設施56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5個,社區服務站15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7萬元,使16人(次)困難羣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2萬人,參保率99%。 [4] 
截至2023年末,同和街道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户8户、13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343户、510人,農村特困231户、239人;敬老院2家、牀位共636張,以助餐功能為主的村(居)居家養老服務站7個;殘聯1處、慈善分會1個、基層紅十字會1個。 [6] 

同和街道基礎設施

同和街道轄區內海青鐵路運輸便利,設有平度西站;青平高速穿境而過;公路四通八達,路網建設完善,北依濰萊高速,南靠青銀高速,交通便利,城區範圍內道路基本實現硬化;自來水管網基本實現全覆蓋,雨污水排水設施完善。 [6] 

同和街道交通運輸

截至2023年末,同和街道有管理養護農村公路149條,共計251.442公里,涉及103個自然村,其中縣道3條,共計33.749公里,鄉道7條,共計37.262公里,村道139條,共計180.431公里,鐵路1條(海青鐵路)、高速1條(青新高速)。 [6] 

同和街道歷史文化

  • 名稱來歷
同和街道地名因梅花、護城、泉組、璇河、煙台溝五條河匯聚澤河而注膠萊河入渤海,古有“同和"(河的諧音)的美譽而得名,取同心合暢、和衷共濟之意。 [4] 

同和街道風景名勝

同和街道轄區內有著名園林——牡丹園。牡丹園建立於2011年,內有超過8000株來自10個品種的牡丹,3000株來自4個品種的芍藥,以及400餘株來自4個品種的木繡球等植物。此外,還有瓊花、雪蘿、金葉榆、對節白蠟、紫藤、凌霄、紫薇、龍爪槐等品種。 [6] 

同和街道榮譽稱號

2020年7月,同和街道獲得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榮譽稱號。 [2] 
2021年6月,同和街道黨工委被授予“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3] 
2023年11月,同和街道獲評山東省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6] 
六大特色產業園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