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吉鴻昌

(1979年李光惠、齊興家執導電影)

鎖定
《吉鴻昌》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革命歷史題材故事片,由李光惠齊興家執導,達奇主演,於1979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愛國將領吉鴻昌從一名舊軍人成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率部英勇抗日,最終卻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故事 [1] 
該片獲得第三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最佳編劇獎 [1] 
中文名
吉鴻昌
類    型
劇情,歷史,革命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發行公司
長春電影製片廠
導    演
李光惠
齊興家
編    劇
陳立德
主    演
達奇
片    長
171 分鐘
上映時間
1979年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吉鴻昌劇情簡介

《吉鴻昌》海報與劇照
《吉鴻昌》海報與劇照(3張)
1931年,被部署在鄂豫皖邊界剿共的西北軍吉鴻昌部第二十一軍,士氣低落,叛逃日眾,治軍嚴明的吉鴻昌對此困惑不解。一次,一位逃兵反對剿共的慷慨陳詞,引起了他的深思。他破例赦免逃兵死刑後,喬裝平民進入蘇區實地考察。蘇區領導人周光遠識破他的身份,就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戰爭觀念等問題,與之作推心置腹的討論。吉鴻昌徹悟心服,返回駐地後即按兵不動。蔣介石懷疑吉鴻昌赤化,迫使他出國考察。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吉鴻昌回國抗日,蔣介石又誘逼他反共。他看透了蔣介石的反動本質,同時也認清了拯救中華的希望在共產黨,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3年,吉鴻昌積極聯絡西北軍、東北軍的愛國將領,在天津組織了抗日救國同盟軍。吉鴻昌跨馬揮刀,率領同盟軍屢建奇功,捷報頻傳。蔣介石驚恐萬分,企圖用武力威逼吉鴻昌交出軍隊,吉鴻昌在抵抗中負傷,回到天津。但不久,吉鴻昌就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逮捕。蔣介石再次誘降不成,便下令將其處決。吉鴻昌留下遺詩,慷慨就義 [1] 

吉鴻昌演職員表

吉鴻昌演員表

    • 左夫 飾 周光遠
    • 李瑛 飾 孫梅
    • 張錫奇 飾 鄭桂林
      配音  張玉昆
    • 伊波 飾 陳玉玲
      配音  趙文瑜
    • 張立法 飾 林萬鵬
    • 劉漢 飾 唐貴
      配音  吳永慶
    • 李顯剛 飾 年輕戰士
    • 趙恆多 飾 蔣介石
      配音  馬陋夫
    • 唐克 飾 賀部長
      配音  車軒
    • 李頡 飾 馮先生
    • 苑藻 飾 上校甲
    • 王潔人 飾 上校乙
    • 方輝 飾 偽軍軍官
    • 吳代堯 飾 日本代表
      配音  毛英海
    • - 飾 鐵柱父親鄭大爺
      配音  馬靜圖
    • - 飾 日本指揮官
      配音  鄭萬玉
    • 崔超明 飾 賀部長副官
      配音  趙雙城

吉鴻昌職員表

製作人 王書斌(製片主任)、劉振中(製片主任)
導演 李光惠齊興家
副導演(助理) 金一、白德彰
編劇 陳立德
攝影 李光惠、王吉順
配樂 雷振邦
剪輯 劉旭
道具 王成棟
美術設計 李文光、崔永泉
造型設計 王仕儒
服裝設計 胡臣、劉仁羿
燈光 孫振祥
錄音 黃力加
場記 劉慶生
佈景師 柳煥興(繪景)、肖永生(置景)
展開
責任編輯
劉靈
特技設計
紀景春
特技攝影
閆序中、張興文
煙火
孫秉臣
音響
康秀
獨唱
負恩鳳、姚宗儒
合唱
長影樂團歌隊、吉林省歌舞劇院合唱隊
演奏
長影樂團
指揮
軍事顧問
張公幹、張文舟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2] 

吉鴻昌角色介紹

  • 吉鴻昌
    演員 達奇

    抗日英雄,從一個吃“糊塗飯”的舊軍人,走上革命的道路,成為無產階級先鋒戰士。他機智、勇敢、樂觀、幽默,嫉惡如仇、從善如流,追求真理,不隨波逐流,有正義感、有高度的民族氣節,視死如歸;但同時他也有輕信、粗暴、固執的一面,雖然痛恨蔣介石賣國,卻一度對國民黨反動派抱有一絲幻想。

  • 霍金龍
    演員 白德彰

    吉鴻昌的部下,西北軍青年將領。彪悍、勇猛、魯莽,富有正義感。他隨吉鴻昌將軍投奔共產黨,從一個只想報私仇的軍人成為革命戰士。在共同的戰鬥生活裏,他與女醫生陳玉玲萌發了愛情。

  • 周光遠
    演員 左夫

    中共黨員,蘇區領導人,吉鴻昌的革命領路人之一。為人豁達大度、幽默機智。他識破化裝來蘇區考察的吉鴻昌的身份,向其宣傳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戰爭觀念,令吉鴻昌徹悟心服。當吉鴻昌被捕入獄後,他千方百計設法營救,冒險化裝前去探監,送上中共中央發給吉鴻昌的電報,讓吉感受到黨的巨大關懷。

  • 孫梅
    演員 李瑛

    中共黨員,是吉鴻昌的革命領路人之一。在吉鴻昌領導的抗日同盟軍中進行政治工作,和吉鴻昌一起浴血奮戰。同盟軍失敗後,在吉鴻昌掩護下,她帶着一部分戰士衝出重圍。

  • 陳玉玲
    演員 伊波

    女醫生、愛國青年。美麗、稚氣、純真、柔中見剛。她一心一意要抗日,經孫梅介紹去為吉鴻昌治病併成為抗日同盟軍的軍醫。與吉鴻昌的部下霍金龍不打不相識。

  • 趙老成
    演員 任頤

    跟隨吉鴻昌征戰多年的老兵,會吹奏《蘇武牧羊》,曾與吉並肩戰鬥、出生入死。他善良、純樸、正直、熱愛祖國,因為不願“剿共”而險些被當成“逃兵”處死。他曾悲痛地表示絕不讓兒子當兵打仗,但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不僅自己參加抗日同盟軍,而且把強壯的兒子帶到戰場上。最後,他在戰鬥中犧牲。

  • 趙大年
    演員 宮喜斌

    憨厚、壯實的小夥子,隨父親趙老成一起參加抗日隊伍。在長城腳下他和軍長吉鴻昌摔跤,把軍長撂倒在地,贏得了吉鴻昌的誇獎,並被委以排長職務。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1]  [3]  [4]  [5] 

吉鴻昌音樂原聲

片中歌曲
曲名
作詞
作曲
《恨不抗日死》
吉鴻昌
雷振邦
《國土未復心不甘》(原西北軍軍歌)
齊興家、雷振邦(填詞)
-
《大別山上杜鵑開》
齊興家、雷振邦整理大別山民歌原詞
雷振邦 [6] 

吉鴻昌幕後花絮

  • 該片投拍前,有人抓住吉鴻昌的出身問題,強令劇組把吉的真實姓名換掉,後來該片的軍事顧問將此事反映給中共中央,一場風波才告平息 [7] 
  • 在該片即將開機時,因為有人寫信向電影局告狀稱長影啓用“右派”拍片,長影想用導演趙興水來換掉齊興家,但趙興水認為這對齊興家不公平,回絕了這個要求 [7] 
  • 齊興家在拍片過程中查出患癌症,但他沒有為此請過一天病假 [8] 
  • 為了再現解放多倫縣城的一幕,齊興家閲讀了《察綏抗日同盟軍紀實》,並拜見了原察綏抗日同盟軍的後勤部長,詢問當時西北軍的軍裝款式、用料、領章等細節。因為那位後勤部長回憶不起西北軍騎兵的馬鞍到底是蒙古式還是日本式的,所以該片中凡是出現馬鞍的鏡頭,馬鞍上都蒙着一塊日式軍毯 [7] 
  • “刑場放逃兵”的戲,導演原計劃把場景設計為黃昏落日、烏雲沉沉,烘托淒涼、恐怖的氣氛,但是等了半個來月也沒有等來理想的天氣,只好改成“晴天殺人” [9] 

吉鴻昌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備註
1980年
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0] 
最佳影片
《吉鴻昌》
獲獎
最佳編劇
陳立德
獲獎
1979年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11] 
優秀故事片
《吉鴻昌》
獲獎
青年優秀創作獎
宮吉斌 [13] 
獲獎
1983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 [12] 
《吉鴻昌》
獲獎

吉鴻昌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1961年9月15日,陳立德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吉鴻昌》發表於《電影文學》,引起眾多電影人興趣,但當時歷史背景下,此類題材為創作“禁區”,劇本沒能搬上銀幕。直到1977年下半年,齊興家才重新把它發掘出來。鑑於影片主人公的身份,再加上齊興家自己尚沒有摘掉“右派”的帽子,要避免上級拒絕這個項目,就得找人合拍。但與“右派”合拍也要冒一定政治風險。後來,攝影師李光惠得知齊興家的苦惱,主動提出掛名合作,只拍不導。有了李光惠這個“合作導演”,齊興家才把劇本交到長影廠並順利得到批准 [7] 
劇本改編
在將文學劇本編寫為分鏡頭本時,齊興家等主創人員訪問了吉鴻昌的家屬、同事、戰友、部下、鄉親,查閲了文字資料和影象資料,用了三個月幾乎走遍了劇本中所寫的吉鴻昌到過的地方,掌握了幾十萬字的有關劇本中所涉及相關歷史和吉鴻昌的資料。根據從中得到的有關吉鴻昌的個性信息,他們把文學本中吉鴻昌在高興和苦悶時打草鞋的動作改為大口喝酒、滿地踱步 [5] 
關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問題,在分析劇本階段,主創人員有過爭論。部分同志頭腦中“三突出”餘毒未消,在他們看來,黨在電影中的形象應該是“料事如神”,而劇本中同盟軍的失敗、吉的被捕和營救無效,説明黨的領導無方,歷史結局不能改,那麼越強調黨在同盟軍的領導作用和營救吉的戲,越會起反效果。齊興家認為,這種看法是反歷史主義的,《吉鴻昌》是一部悲劇,悲劇的美學意義正在於揭示造成悲劇的社會原因,使人們在悲痛中受到革命教育。而黨的領導形象應該是人不是神。同盟軍的失敗、吉鴻昌的犧牲有諸多歷史原因,不能脱離歷史時代拔高人物。在修改劇本時,他們根據掌握的歷史情況,增加了周光遠和孫梅的戲,並和編劇陳立德商量把吉鴻昌入黨的時間改回1932年,從而加強共產黨對吉鴻昌的影響和教育,加強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 [5] 
文學本近九萬字,限於影片長度,齊興家等主創人員必須把劇本壓縮在三小時之內。經過研究,他們認為,圍繞吉鴻昌成長、戰鬥的主線的重要情節、重場戲、重要人物不能刪除,大的歷史事件不能忽略,而對某些過程,則應進行提煉。他們刪掉吉辭職後與部下告別、出國前後的一些過程交待,以及聶慶鳴被收買,吉鴻昌被捕後的刑訊、審判等戲份。吉在獄中與親人告別、揮筆題詩的戲,原文學劇本寫得很動人,全組讀劇本時很多人流了淚。然而,齊興家考慮這場戲一是前無鋪墊,親人“從天而降”,二是類似的情節在其他影片中已被用濫,三是份量壓過了與戰友告別的戲。最終,他在分鏡頭本中刪除這場兒女情長的戲,把其中題詩的情節移到“刑場”一節 [5] 
演員排練
在實拍之前,劇組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排練。一開始,他們按劇本情節發展進行排練,希望演員能理解自己的角色在劇情發展的每一段所處的地位。但他們發現這樣排練演員們並不能入戲,只是在演“性格”,卻沒有找到人物的“自我感覺”,例如主演達奇是帶着自己的表演習慣和生活習慣在“演”英雄,每當説話時必要有手部動作。於是,導演就從破除他的演員習慣開始,在排戲時控制他的手,要他儘量少動或不動手,同時也要求他改變聲音、形體動作,引導他漸漸入戲。另一方面,導演進行“抽排”,選取能表現人物不同性格側面的段落集中排練,引導演員進入角色 [5] 

吉鴻昌影片評價

該片塑造的英雄形象之所以激動人心,是和影片的作者善於正確處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係,進行嚴密的藝術概括分不開的。該片從吉鴻昌一生中擷取了他從1931年到犧牲時的經歷,有助於事件的集中和人物塑造。創作者在符合大的歷史真實的前提下,根據人物性格和情節發展需要而做的改動和虛構,使吉鴻昌這一人物形象既符合歷史真實而又比真實的歷史人物更加感人,更加典型。該片在塑造吉鴻昌形象時拋充了那種亦步亦趨地單純追隨歷史事件進程的寫法,而是選擇幾個典型情節,細緻地表現他的思想性格發展,令人信服地概括出吉鴻昌從一個富有正義感的舊軍人轉變為共產主義戰士的光輝歷程。同時,影片在刻畫吉鴻昌形象時,始終把握住人物個性,既寫了他的優點,也毫不掩飾他的缺點。影片在塑造吉鴻昌的形象上也有不足之處,如對他的內心世界刻畫似嫌不夠充分,對他個人家庭生活表現極少 [3]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章柏青評)
該片刻畫了吉鴻昌的英雄形象,人物性格鮮明,畫面宏偉磅礴,筆觸雄渾悲壯。影片不僅在思想上具有較深刻的教育意義,而且在藝術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創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這是該片取得的一個突出成就。片中主人公吉鴻昌將軍英雄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影片很自然親切地刻畫了主人公思想發展的過程,使他的性格閃耀着獨特的光彩,給人留下永志難忘的印象。影片中其他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注意細節描寫和道具的運用是該片取得的另一個成就。片中一管洞簫的運用就是令人難忘的。該片的不足之處是共產黨的領導形象顯得薄弱,有的人物表現內心世界的戲尚欠火候,有的抒情的地方,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個別的戲還有拖沓的感覺。儘管如此,該片仍是一部動人的好影片 [4]  (《電影藝術》評)
參考資料
  • 1.    《吉鴻昌》劇情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17-11-16]
  • 2.    電影《吉鴻昌》(上)(1905電影網/1979)片頭字幕00:34-02:50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19-01-20]
  • 3.    章柏青.英雄碧血灑神州--談影片《吉鴻昌》中吉鴻昌的形象[J]民族團結,1980(3):34-38
  • 4.    紀葉,金德順.性格鮮明 劇情感人——評影片《吉鴻昌》[J]電影藝術,1979(5):59-61
  • 5.    文化部電影局《電影通訊》編輯室,中國電影出版社本國電影編輯室編.電影導演的探索: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08:26-32
  • 6.    靳鳳蘭主編;中國電影音樂協會編.100部優秀愛國主義影視片主題歌選編:海南出版社,1995.03:9-13
  • 7.    蘇洪義.遲到的藝術之春——影片《吉鴻昌》從劇本到銀幕的17載風雨內幕[J]軍營文化天地,2008(5):42-43
  • 8.    曹積三.如歌如煙 那年·那月·那明星:當代世界出版社,2002.01:224
  • 9.    文化部電影局《電影通訊》編輯室,中國電影出版社本國電影編輯室編.電影導演的探索: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08 :34
  • 10.    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   .中國電影家協會[引用日期2019-04-28]
  • 11.    1979年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引用日期2020-02-19]
  • 12.    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首屆授獎大會隆重舉行[J]《劇本》,1983 (8):65
  • 13.    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電影年鑑1981: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273-27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