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吉田松陰

(日本江户時代末期思想家)

鎖定
吉田松陰(1830年9月20日-1859年11月21日),陽明學派思想家,名矩方,字義卿,號松陰,通稱寅太郎。 [1]  日本江户時代(又稱德川時代)末期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明治維新的精神領袖及理論奠基者。生於長州藩萩城松本村(今山口縣萩市椿東)。 [1] 
日本開國之後,他無限憤慨,著文疾呼民族危機,力倡“尊王攘夷”、 [2]  防禦外侮。後得藩主允許,興辦松下村塾,傳授兵法,宣講尊王攘夷主張,培養了高杉晉作伊藤博文山縣有朋等倒幕維新領導人。 [3]  1858年《安政條約》簽訂後,進而號召武力討伐幕府,並制定刺殺幕府老中的計劃。他寄希望於藩吏、公卿組織武裝行動,終歸失敗,再次入獄。在獄中提出“草莽崛起論”,轉而主張依靠“豪農豪商”、浪人(沒落武士)和下級武士,利用人民羣眾的反封建鬥爭,武力推翻幕府,為倒幕運動提供了重要指導思想。在井伊直弼為鎮壓尊王攘夷派志士而製造的“安政大獄”事件中,吉田松陰於1859年8月被解至江户,11月21日被處死,終年29歲。
吉田松陰的“皇國史觀”思想深深影響長州藩士,且後者成為明治政府重要支柱,使得新政府外交政策亦深受其思想影響,並且逐漸發展為日本軍國主義思想。著作有《講孟餘話》、《幽囚錄》、《留魂錄》。
全    名
吉田松陰
別    名
寅太郎 [1] 
義卿
所處時代
江户時代末期
民族族羣
大和族
出生地
山口縣萩市椿東 [1] 
出生日期
1830年9月20日
逝世日期
1859年11月21日
逝世地
江户
主要成就
號召武力討伐幕府,制定刺殺計劃
提出“草莽崛起論”,力主武裝倒幕
主要作品
《講孟餘話》
《幽囚錄》
《留魂錄》
本    名
吉田矩方
國    籍
日本
畢業院校
松下村塾

吉田松陰人物生平

吉田松陰遊學生涯

吉田松陰
吉田松陰(2張)
文政十三年(1830年)8月4日,吉田松陰生於萩城下松本村,幼時姓杉(本姓不清),幼名寅之助。為長州藩士杉百合之助的次子。天保五年(1834年),成為叔父吉田大助(山鹿流兵學導師)的養子。改名大次郎,所以後來通稱寅次郎。元服後名矩方(のりかた),字義卿,號松陰、二十一回猛士。 [1]  天保六年(1835年),養父吉田大助去世,吉田松陰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山鹿流兵學與吉田家的合法繼承人。進入同為叔父的玉木文之進所開設的松下村塾進行學習。在家庭教育的影響下,吉田松陰在幼年時就有一顆拳拳愛國心。他在弱冠之年曾學習過儒學漢學功底深厚,尤其讚賞和認同孟子的一些思想和主張。因為生活於兵學世家,因此青年時,他就成長為傑出的兵學家,成為山鹿流兵學的傳承人。
文政二十四年(1841年),吉田松陰十一歲時,其才能就在長州藩藩主毛利敬親的御前講義上展露頭角。這是由於吉田松陰幼年和就讀於長州藩藩校明倫館的長兄(杉百合之助之子)一起幹農活的時候,耳濡目染的學習了日文版的《四書五經》、《神國由來》等。同時松陰的生父杉百合之助也對江户時期大儒賴山陽漢詩進行日語注音,講給兄弟二人。但是鴉片戰爭清朝屢次敗於西方列強,使得吉田松陰痛感自己所學之學已落後於時代。所以嘉永三年(1850年),為了學習西方軍事而遊歷九州,並拜佐久間象山為師。
嘉永五年(1852年)12月14日,吉田松陰與友人宮部鼎藏相約遊歷東北打開眼界,但通行文書遲遲不下,決定冒脱藩之罪,前往水户。抵達水户後與水户藩士會澤正志齋會面。與會津藩藩校日新館學習,後離開水户。遊歷了白河、會津弘前、青森、盛岡、仙台和米澤,4月5日回到江户。在這五個月中,吉田松陰詳細觀察了民政、經濟、兵制,從而得出結論—— 生產力停滯,組織僵化,賦税苛酷,民不聊生,封建社會內部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吉田松陰在佐渡參觀了佐州金礦,親自下礦,為礦工的悲慘命運而感嘆:“(礦工)晝夜更番,雖強壯有力者,至十年羸弱不適用,氣息奄奄或至於死,誠可憐也……他山或三四年,而既至於死,其日值,則唯錢400耳。傷鑿甚多,非勤為之則不給。”他在東北諸藩看到各藩發行藩札(藩紙幣),但都是不可兑換的紙幣,盤剝農民。他説:“(秋田藩)癸巳甲午之飢僵,國用罷弊,以紙鈔續之。然以鈔與金不稱,鈔權漸下,今所行,以鈔一貫當錢七十孔。”他對東北地方經濟落後,土地荒蕪感到痛心。他説:“圃中無菜無麥,不見青蒼色,只有粟株,蓋收穫之後不復墾也。”

吉田松陰回藩防查

吉田松陰回藩以後,長州藩命其在父親身邊一面讀書一面反省。十二月八日判處亡命罪,開除士籍,剝奪世祿。吉田松陰就此成了一個浪人,生活無着,只有依靠父親。但這樣一來他倒可以自由活動了。
吉田松陰手跡 吉田松陰手跡
嘉永六年(1853年)6月3日,由馬休·佩裏率領的美國艦隊到達浦賀,以開戰威脅要求通商,並開大炮示威。松陰在佐久間象山那裏聽到這個消息,連夜趕到浦賀,探聽黑船動靜,並視察久裏濱。浦賀之西有炮台五座,即千代崎、千田崎、伯耆山、大浦和劍崎,都由彥根藩管轄。按照吉田松陰的見解,炮台“位置不行,無一適用”,而且附近許多居民在避難,存放着許多傢俱,還有牛馬。當時許多人對此重大事件無不憂心忡忡:“幕吏腰脱(膽小鬼),賊徒膽驕,失國體事可數千百,佐久間、近澤生及其他慷慨之士皆會於浦賀,每天觀察敵情及四藩(彥根會津、河越、忍)的守備等。惡彼悲此,悲憤兼至,逗留至九日。”
吉田松陰覺得只是悲憤不能解決問題,主張長、防兩國奮發圖強:“豪傑之人宜蓄力,慷慨之士宜練心。心練力蓄,縱然六十六國辱益大,患益深,長、防兩國猶能屹立於西隅,以懸天下之望,而清其辱,除其患。亦可許也。”於是吉田松陰寫了《將及私言》、《急務條議》、《必勝策》、《急務策》、《攘夷私議》等,獻給藩主。同時還與佐久間象山、同鄉金子重之輔密謀偷渡出洋留學,想投奔在長崎的俄國兵艦。但當他們到達長崎時,俄艦已經開走了。

吉田松陰下田獲罪

安政元年(1854年),馬休·佩裏又率領美國軍艦七艘,開進浦賀。德川幕府至此毫無對策,只得任命儒家林大學頭復齋、長崎奉行大目付井户對馬守覺弘、目付鵜殿民部少輔鳩翁為使者,在浦賀接待美國使者。但馬休·佩裏不同意,主張在神奈川談判。德川幕府無可奈何,只有同意。2月10日,德川幕府與美國艦隊在神奈川開始談判。3月3日簽訂了《日美修好條約》(《神奈川條約》),日本從此開國。
黑船來航 黑船來航
安政元年(1854年)3月13日,馬休·佩裏的艦隊離開浦賀到下田,松陰及其學生金子重輔也從陸路經小田原、熱海,18日到達下田。他們在下田海岸徘徊,日夜等候美國軍艦。至27日恰巧有洋人在柿崎登陸,松陰就將“投夷書”(漢文)交給他們,在蓬台寺的温泉度過白天。半夜2點倆人搖着漁船摸黑出海,中途櫓柱損壞,便用褲將櫓系在左右弦上,搖船前進。後來褲斷了,再使用帶子,吃盡苦頭最後總算到了“密西西比號”邊。但不準上船,命令到旗艦“鮑巴坦號”。於是他們只好繼續和波浪搏鬥,好不容易來到“鮑巴坦號”的繩梯下。但水手不準上船,用木棒擊退小船,倆人不得已放棄小船,先後躍上繩梯進入船內。
維利耶姆斯還是反覆當初所説的話,催促松陰回去。最後松陰及其學生被送回陸地,兩人到處尋找原來的小船,沒有找到,一切行李物品全部喪失,只得在海邊等到天亮。倆人商議,事已至此,無可奈何,與其被捕不如一同到下田衙門投案自首。
松陰等人被押解江户後,由於連坐,老師佐久間象山也一同被捕入獄。德川幕府原決定判處死刑,但由於首席老中阿部正弘反對,改判幽閉。松陰和金子重之輔一起押送回長洲藩。並投入野山獄。在獄中,吉田松陰著《幽囚錄》。

吉田松陰私塾教學

在獄中,松陰認為教育是傳承志向的一種最好方法。因此,他在獄中一面大量讀書一面教育同犯。他覺得監牢中的犯人不是徹底的壞人,相信只要誠心引導他們是會變好的。
松下村塾舊址 松下村塾舊址
安政2年(1855年)出獄,被命令於杉家閉門思過。安政4年(1857年)由於幕府禁令,只能進入叔父玉木文之進的“松下村塾”講學。最初學生僅有四五人。後來學生有十人以上,原有的一間房屋便覺狹小,又和學生一起動手建造一間。這裏白天擺着桌子上課,晚上把桌子集中在一角充當寢室。學生都是寄宿生,從家裏帶來糙米,在學校裏邊舂邊吃。松陰有時也參加舂米。校內空氣自由,師生關係親切,共桌吃飯。老師睡覺則停止上課,老師種田則學生自修。
當初學校只教松下村的子弟,後來名聲漸大,較遠的周防國安藝國的青少年也來讀書了。他們均出身於下級武士、農民、商人和自由職業的家庭。這裏的教育打破了過去的階級性及形式主義,師生間沒有繁文須禮,平等自由,充分發揮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培養了忠誠質樸的新風,矯正了虛偽刻薄的舊習。
松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造就能夠適合當時政治形勢和政治理想的人才,也就是説培養具有尊王攘夷思想的進步知識分子。這個目的是實現了,他的學生中有許多傑出人物,如久坂玄瑞高杉晉作木户孝允伊藤俊輔(博文)、山縣狂介(有朋)、井上馨、前原一誠等。

吉田松陰安政受刑

安政五年(1858年)6月起,幕府大老井伊直弼未經天皇批准先後與美、俄、英、法、荷締結了不平等條約。日本民族危機激化,國內輿論沸騰,幕府大失威信。與此同時吉田松陰準備策劃倒幕與暗殺幕府老中越前鯖江藩藩主間部詮勝及伏見奉行巖村田藩藩主內藤正繩。但是刺殺計劃由於弟子久坂玄瑞、高杉晉作、桂小五郎(木户孝允)等的反對而取消。但是從此吉田松陰更加認為幕府是日本發展的最大障礙,堅決要求倒幕。為此再次被捕投入野山獄。
吉田松陰神社 吉田松陰神社
安政六年(1859年)3月,發生“安政大獄”,幕府鎮壓革命運動,大肆逮捕維新志士。5月,幕府命長州藩毛利氏將松陰送到江户。同月24日,獄吏福川犀之助設法讓他回家一天,向父母親友告別。25日向江户進發,途中寫了著名的《和文天祥(正氣歌)》。6月中旬抵達江户。江户奉行所對吉田松陰進行第一次審訊。幕府把松陰看做梁川星巖梅田雲濱(尊王攘夷派),提出兩個問題:一是懷疑松陰與梁川、梅田之間一定有什麼關係,二是投入皇宮的匿名信很像松陰的筆跡。當時松陰回答説,梅田一貫狡猾,與我毫無關係;而且我的性格光明正大,不做陰謀的事,我有自己的計劃。於是將嘉永六年美艦來日本以後自己為國為民奔波以及暗殺閣老間部詮勝的計劃和盤托出。幕府震動,將松陰投入傳馬町監獄。後來江户奉行又進行了第二次審訊,大老井伊直弼親自將江户奉行所定的流放罪改為死罪。1859年10月27日早晨宣佈死刑,當天上午10點被押到小冢原刑場斬首。時年30歲。
松陰就刑後,尾寺新之允、桂小五郎(木户孝允)、伊藤俊輔(博文)等學生立即收屍,葬於南千住迴向院。文久三年(1863年)由久坂玄瑞、高杉晉作等學生將墳墓移至茬原郡若林村(今世田谷區)。明治十五年(1882年)在墓邊建立松陰神社。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追封正四位。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由伊藤博文發起在松下村塾旁邊建立縣神社——松陰神社,供奉他生前愛用的硯和給父、叔、兄的永別信。在臨刑前一天,即1859年10月26日黃昏寫了最後的著作 《留魂錄》。

吉田松陰主要影響

吉田松陰人性思想

  • 性善論
吉田松陰雕像
吉田松陰雕像(2張)
從思想淵源上講,吉田松陰的性善論是以孟子的性善論思想為基礎建構起來的。首先,吉田松陰指出:善的本性是人先天就有的而且是人人皆有的,“所謂性乃人生而持出也。所謂仁義禮智之性也。此性善而無惡,聖人與吾同者也。” [4] 
其次,吉田松陰繼承併發揮了程朱理學“性即理”的思想,他表示:“人性即天理也。天理無惡。故性豈有惡哉。” [5]  可見,在他看來,天理和人性是根本一致的,惡與天理是毫無瓜葛的,或者説,天理本質上是純善的。為了佐證自己性善論的觀點,他舉出了天地的例子,天是善的,因為它有太陽存在並通過太陽為地上自然物的生長提供了必要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説,地也是善的,因為它接受了太陽的氣並化育成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若無地,則雖有太陽,無法發育成長,是地之善也。然諸水旱、饑饉、疾疫,皆地氣之所然也,是地之惡也。” [5] 
再次,吉田松陰探討了人善的本性與肉體之間的關係問題。他認為人是具有“本然之性”的,即絕對的善的本性,但是人的“形氣”即肉體遮蔽了它。人的肉體不同於本性,並非純善的,它是善惡兼有的,比如:人們的慾望都是來自於肉體。吉田松陰進一步指出:此種形氣之慾就是人們種種惡行的發源地和肇始。所以,為了保護自己的純善本性,人們應當擯棄形氣之慾。
  • 忠誠論
地處日本西南部的長州藩是吉田松陰的故鄉,長州藩大名毛利氏是吉田家族世代侍奉和輔佐的對象。在家庭教育的薰染下,加之吉田松陰天資聰慧,他在年少時就得到了藩主毛利敬親的厚愛,所以報恩效忠的念頭早已深深地植根於他的思想中。在1844年舉行的廷試中,吉田松陰曾當眾宣講《孫子·虛實篇》,得到了毛利敬親的認可與稱讚並賞給他十四冊的《七書直解》,這在精神上大大地激勵了吉田松陰。可是,"爾來五穩之年,巷蔣逝矣。成何功而修何業,……為矩方者其心何如?憂之無他,如古人而已。自古志士仁人,感恩圖報,往往盡一身之力,而繼之以死。亦唯當厲精竭力,日夜無懈,孜孜家業,以死爭之耳;則質雖魯,性雖鈍,豈不可報其萬一哉。” [6]  主公有恩於我,我當以死相報,在所不辭,這一表面看似非常極端的忠誠其實就是當時武士的終極追求,吉田松陰也不例外。
首先,吉田松陰非常重視武士對藩主的絕對忠誠。這種觀念一方面與他出生於武士世家有關聯,另一方面也是他對當時日本社會種種醜惡現象經過深思熟慮後得出的結論。他認為,儘管當時西方列強窺覦日本,意欲香食,這雖是國家大事,但並不值得人們滿腹憂慮,寢食難安。真正令人擔憂的是在外敵當前之際,國內人心換散。如果大家齊心協;眾志成城,那麼儘管軍事上處於劣勢但仍可保家衞國。如果大家離心離德、士氣低落,那麼不消一場戰鬥,國家就可大敗並向西方列強拱手稱臣。“近來接對外夷之際,有失國體之事不少。事之至於此,皆因幕府諸藩之將士,其心不正,不能為國忠死。” [7] 
其次,吉田松陰否認了孟乎思想中“易姓革命”革命的合理性,主張從日本的實際出發切實強化下級對上級的忠誠意識。按照孟子的觀點,如果為君者昏庸無道,則臣民可以“良禽擇木而棲”,甚至可以釆用武力革命的方式推翻君主的統治,這也就是所謂的“易姓革命”。吉田松陰首先論述了日本有別於中國的獨特國情,他説:“道者,天下公共之道,所謂同也。國體者,一國之體,所謂獨也。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五者天下同也。如皇朝君臣之義卓越於萬國者,一國之獨也。” [7] 
最後,儘管他曾主張忠誠於天皇,但是,對於藩主的忠誠意識更為濃厚和強烈。在絕對忠誠觀念的影響下,吉田松陰並不贊同本藩臣民脱離本藩而為其他藩服務,他宣稱:臣民生於何藩理應最終死於何藩。然而,他也對本藩藩主對外藩賢良所表現出的淡漠態度頗有微詞,他力求藩主以更為博大的胸懷誠招賢良英才以便於為本藩服務。顯而易見,他的這種主張和絕對忠誠觀念是自相矛盾的。雖然吉田松陰在口口聲聲主張效忠天皇,其實他骨子裏依舊篤信並踐行着“武士—藩主—將軍—天皇”的等級效忠制,這也正如他的表態:我是毛利家的臣子,我常年累月的勤學苦練都是為了侍奉自己的主人。“毛利家者天子之臣也,故日夜奉公於天子也。吾等忠勤於國主者,即忠勤於天子也”。 [8] 

吉田松陰政治思想

  • 一君萬民論
吉田松陰曾經以“天下是萬民的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為論點與堅持朱子儒學君臣有序的長州藩藩校明倫館學頭山縣太華進行辯論。所謂“一人的天下”是指國家受天皇支配,天皇以下的萬民平等,但萬民需要為了天皇殊死拼搏。所以可以看出,松陰的理論是一種類似於平等主義的思想,是一種激進否定幕府的觀點,並且也批判了天皇統轄萬民的整體。不過在松陰的著作中並沒有“一君萬民”這一句,只不過是後人總結的而已。
  • 飛耳長目
吉田松陰的學生有很多是普通百姓,不受幕府控制在日本各地自由活動,並且將各地情報報告被監禁的吉田松陰。吉田松陰很多有預見性質的思想,很多來自於對“飛耳長目”提供的情報的分析。
  • 草莽崛起
“草莽”一詞出於孟子,泛指鄉野大眾。吉田松陰在安政大獄被羈押時第一次提出草莽崛起,説明最後將倒幕的希望從武士自覺轉移到了百姓身上。

吉田松陰對外思想

吉田松陰在他的《幽囚錄》中説:凡英雄豪傑之立事於天下,貽謀於萬世,必先大其志,雄其略,察時勢,審時機,先後緩急,先定之於內,操所張弛,徐應之於外 …… 為今之計,不若謹疆域,嚴條約,以霸糜二虜(“二虜” 似指英美兩國——引者注)。乘間墾蝦夷,收琉球,取朝鮮,拉滿洲,臨印度,以張進取之勢,以固退守之基。遂神功之所未遂,果豐國之所未果也。收滿洲逼俄國,並朝鮮窺清國,取南洲襲印度。宜擇三者之中易為者而先為之。此乃天下萬世、代代相承之大業矣。

吉田松陰歷史評價

  • 梁啓超:日本維新之業,其原因固多端,而推本其原動力,必歸諸他。松陰可謂新日本之創造者矣。日本現世人物其嘖嘖萬口者,如伊藤博丈、桂太郎輩,皆松陰門下弟子不待論。雖謂全日本之新精神,皆松陰所感化焉,可也。 [9] 
  • 美國艦隊司令官馬修·佩裏:這件事情很有深意(指吉田松陰和其弟子企圖偷渡去美國留學),它顯示了兩位有教養的日本人的強烈求知慾,他們為增長見識敢於無視國家的嚴法,敢於賭上性命。日本人無疑是求知慾旺盛的國民,他們應該會歡迎能夠增長道德和知識能力的機會。這兩位運氣不佳,但他們的行動可以認為是該國國民的特質,沒有什麼比這件事情更能體現該國國民的強烈好奇心了。他們的行動之所以受阻,只不過是因為極其嚴苛的法律和保證不違法的嚴密監視體系在起作用。從日本人的這種特性,可以推斷這個有趣的國家未來藴含着怎樣的可能性啊,或許應該説,它是多麼有希望啊。 [10] 
  • 日本思想家永田廣志:吉田松陰在幕末是一個重要人物,與其説他是個學者,不如説作為教育家是一個重要人物。

吉田松陰軼事典故

吉田松陰自號含義

吉田松陰號“二十一回猛士”。對於“二十一回”的來歷有兩種:1.原姓“杉”可拆為“十”、“八”、“三”三字,加起來為21;2.“吉田”兩字“吉”為“十一回”,“田”為“十回”,合為“二十一回”。

吉田松陰偷渡赴美

佩裏來航之後,吉田松陰帶着自己的弟子,在夜深人靜之時潛入美國軍艦。根據日本的法律,日本人不允許出國旅行,否則就要被判處死刑。因此,吉田松陰不顧個人安危的勇氣讓美國艦隊司令佩裏非常欽佩,也讓他感到為難。美國剛剛與日本簽訂條約,要想幫助吉田松陰他們就不得不再去談判。最終,吉田松陰和弟子被送上了岸。 [10] 

吉田松陰人際關係

吉田松陰親屬

  • 父親:杉百合之助,俸祿二十六石的長州下級藩士。
  • 養父:吉田大助。

吉田松陰師傅

  • 佐久間象山(1811-1864年):江户末期思想家,兵法家。

吉田松陰弟子

  • 高杉晉作(1839-1867年):長州藩尊王討幕派領袖之一。幕末尊攘、倒幕運動的志士。
  • 木户孝允(1833-1877年):參加起草《五條誓約》,推進奉還版籍、廢藩置縣,明治維新三傑之一。
  • 伊藤博文(1841-1909年):日本第一個內閣總理大臣、樞密院議長。立憲政友會的創始人。
  • 山縣有朋(1838-1922年):日軍高官。陸軍卿、參軍、參謀本部長,內閣總理大臣(首相)。

吉田松陰影視形象

類型
內容
NHK大河劇
2013年《八重之櫻》(扮演者:小栗旬
2015年《花燃》(扮演者:伊勢谷友介
參考資料
  • 1.    馮契、徐孝通主編.《外國哲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226頁
  • 2.    陳春香.高旭與吉田松陰[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第112頁
  • 3.    安倍參拜吉田松陰神社 後者曾主張侵略中朝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03-22]
  • 4.    日本山口縣教育委員會編.《吉田松陰全集》(第3卷):巖波書店,1938:第369頁
  • 5.    日本山口縣教育委員會編.《吉田松陰全集》(第5卷):巖波書店,1938:第282頁
  • 6.    日本山口縣教育委員會編.《吉田松陰全集》(第1卷),:巖波書店,1934:第271頁
  • 7.    唐利國.論日本幕末時期武士忠誠意識的演變——以吉田松陰為例[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第90頁
  • 8.    日本山口縣教育委員會編.《吉田松陰全集》(第5卷):巖波書店,1934:第410頁
  • 9.    梁啓超.《松陰文鈔》:上海廣智書局,1906年:第1頁
  • 10.    吉田松陰:一位先知先覺者的偷渡夢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