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吉爾尕朗河兩岸

鎖定
《吉爾尕朗河兩岸》是梁曉陽創作的長篇散文,首次出版於2013年1月。 [3] 
該作品展現了吉爾尕朗河兩岸各族人民詩意的生活環境和頑強的生存狀態。 [4]  該作品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敍述主體“我”的強烈在場。文中所描繪的瑰麗風光和詩意生活固然迷人,但真正能打動讀者並帶有衝擊力量的不是瑰麗風光和詩意生活本身,而是作者在其中融注的主體精神和力量。 [5] 
作品名稱
吉爾尕朗河兩岸
作    者
梁曉陽
文學體裁
長篇散文
字    數
27萬字
首版時間
2013年1月

吉爾尕朗河兩岸內容簡介

該作品以天山腹地的吉爾尕朗河兩岸為背景,以一個降格廢置荒涼遙遠的昔日軍用馬場——伊犁新源老馬場為觀察點,分別對牧場、田園、河流、林區、冰山、村落民居乃至風土人情和日常家居生活作了描繪,記述了作者在吉爾尕朗河兩岸結廬而居10年之久的奇特生活,闡釋了自己對30多年人生以及愛情家庭的感悟和思考。 [4] 

吉爾尕朗河兩岸作品目錄

第一章 一個人的冬天
第二章 雪花引來的春天
第三章 從春末到秋初的勞動
第四章 舊家與新家
第五章 名叫大平灘的地方
第六章 天山長風吹過大平灘
第七章 加烏爾山牧場的清晨和傍晚
第八章 在高高的加烏爾山上
第九章 草場邊是流淌的河水
第十章 河岸守望者
第十一章 清涼的台地
第十二章 小巴扎
第十三章 歌舞的村莊
第十四章 鄉野的色彩
第十五章 林區之路
第十六章 庫爾德寧歲月 [3] 

吉爾尕朗河兩岸作品鑑賞

該作品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敍述主體“我”的強烈在場。老馬場的霧凇、冰河、雪原,大平灘的草藥、野菜、蘑菇、雄鷹,加烏爾山的野花、呱啦雞、黑山羊,吉爾尕朗河的月夜、拉索纜車、鋼索木板橋,小巴扎的烤肉攤子、黑眼睛、阿爾娜,還有草原上的篝火晚會、阿肯彈唱、賽馬活動、“姑娘追”,既有能淨化心靈的寧靜,也有讓人熱血沸騰的熱鬧。文中所描繪的瑰麗風光和詩意生活固然迷人,但真正能打動讀者並帶有衝擊力量的不是瑰麗風光和詩意生活本身,而是作者在其中融注的主體精神和力量。如果抽離了主體“我”的存在,這些或瑰麗、或浪漫、或寧靜、或熱鬧的場景就如同庸常的攝影師用照相機拍攝的西域風情圖片,只能作為客觀的欣賞對象,很難產生觸動靈魂的力量。
讀《吉爾尕朗河兩岸》,之所以時時被一種情緒觸動,是因為梁曉陽以朝聖般的虔誠、赤誠走向這片土地,擁抱這片土地,他對這片土地的愛深入到骨髓中。在《天山長風吹過大平灘》一章中,他真誠地書寫了自己為了親近和擁抱這片熱戀的土地,赤身裸體睡在繁密的青草鮮花上的感受:“當秋日的陽光畢畢剝剝地在我赤裸的上身皮膚上炸響,偶爾吹過的山風又在皮膚上綿軟清涼地撫摸的時候,我聞到了草原上漫過來一片牲畜的氣味。我想這時候人若成為一頭牲畜也不見得就是羞恥——能以這種方式與大平灘草原上的花草親近,如果沒有一份赤誠的感情你能做到嗎?”作者有這樣一份赤誠,讀者也能感受到,其中所藴藏的人與自然之間息息相通、密切交融的美感讓人動容。
《吉爾尕朗河兩岸》建構了一個“有我”的散文世界。相比較而言,該作品中執着尋夢的“我”和擁抱自然的“我”更具感染力,而沉思感悟的“我”則力度相對弱。梁曉陽對北疆草原傾注了強烈的情感,這情感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帶着欣喜甚至是沉迷和狂熱的愛。這樣的情感讓他傾向於關注和讚歎草原的和諧與美好,而忽略了草原上的憂鬱與傷痛;這樣的情感也讓他能熱切地融入並擁抱草原的生活,卻不一定能深度走進草原人民的內心。作者有很多機會可以把體驗與思考進一步引向深入,但這種可能性總是被席捲而來的強烈的情感一次次淹沒、沖淡。顯然,敍述主體“我”的強烈在場,使《吉爾尕朗河兩岸》具備了情感的衝擊力。但主體“我”在過於忘我、缺少節制的情感漩渦裏不斷地沉浮、旋轉,也造成了情感表達的重複與單一,並限制了該作品思想與藝術的深度與廣度。 [5] 

吉爾尕朗河兩岸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7年4月6日,《吉爾尕朗河兩岸》獲首屆三毛散文獎散文集三等獎。 [1] 

吉爾尕朗河兩岸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吉爾尕朗河兩岸》
2013年1月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978-7-5515-3160-3 [3] 

吉爾尕朗河兩岸作者簡介

梁曉陽,20世紀70年代出生於廣西北流,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西玉林市作協主席、北流市文聯主席。作品見於《中國作家》《花城》《天涯》《美文》等刊物。出版長篇小説《出塞書》,長篇散文《吉爾尕朗河兩岸》等。曾獲首屆三毛散文獎。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