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吉格梅·多吉·旺楚克

鎖定
吉格梅·多吉·旺楚克(Jigme Dorji Wangchuck,1928年5月2日-1972年7月21日),藏語稱為晉美多傑,第三任不丹國王。吉格梅·多吉·旺楚克讓不丹向全世界開放,並開始民主化的步伐。在他父親的基礎上,他成功終止了封建制度及奴隸制度,並且釋放了餘下的農奴。他鼓勵使用現代工具來幫助本地農民。他又建立高等法院並重組法律制度。1953年,他成立了國會——不丹首個一院制的國民議會。1963年,成立皇家諮詢局。他在位的20年間,不丹社會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如:1770公里的公路修建完成,建起了6所現代化醫院。不丹還在1971年正式加入聯合國。吉格梅·多吉·旺楚克在20歲時證實患有心臟病,因此他不得不經常長途跋涉去國外醫治療養。1972年他在肯尼亞內羅畢接受治療期間不幸病逝。兒子吉格梅·辛格·旺楚克繼位。
中文名
吉格梅·多吉·旺楚克
外文名
Jigme Dorji Wangchuck
別    名
晉美多傑
國    籍
不丹
出生日期
1928年5月2日
逝世日期
1972年7月21日
職    業
國王
主要成就
終止了封建制度奴隸制度
出生地
不丹 重桑地方
性    別

吉格梅·多吉·旺楚克登基前的歲月

不丹的第三個國王晉美多傑於1928年5月2日出生在不丹重桑地方(不丹王室祖先的故里)的斯路旁宮,父親是不丹二世國王晉美旺秋,母親是普措卻登王后。他童年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兩個與他們王室祖先發跡有關的城市度過,冬季住在重桑,夏季住在本塘。從多傑幼年開始,就開始作為王位繼承人進行培養。學生時代是在本塘的旺登卻林宮廷學校度過的。和他一起就讀的還有專門從各地精心挑選出來的品學兼優的學生。學習的科目有佛學、文學、英語和印度語等。除了學校教育,他還參加他的父親和朝臣門的政務會議。這個時段的教育是以瞭解當時政治情況和熟悉不丹的傳統文化為目的的。在1935年,8歲的多傑王子曾經陪同父親出席加爾各答的大型官方會議,擔任行政幹事。這也早早向世人展示了一個非常年輕的政治家,也讓人們看到了在印度羽翼下(印度控制不丹的外交,但不干涉內政)經濟正在向前發展的新新國家。
第三代不丹國王 第三代不丹國王
他的父親晉美旺秋國王堅持認為,他的兒子必須出國走一走、看一看,要把眼光放到全世界,而不僅僅是小小的不丹。只有這樣,在多傑王子登基的時候就能給不丹帶來新氣象。由於王子已洞察了政府的運作和國家行政機制,他在1945年被任命為重桑地方的禮賓官。晉美王子在1950年被派往不丹南方的卡林邦進行學習(那裏是不丹最早也是最現代化的學校所在地),之後在晉美巴登多吉的陪伴下前往英國。到了英國,他住在了自己父王的好友——大英博物館著名植物學家喬治席立夫的家中。喬治席立夫曾經獲得不丹二世國王允許,於1933年前往不丹東部地區考察並收集植物標本。這次英國之行是不丹王室出訪西方世界的第一次嘗試。這次訪問讓晉美多傑清晰地洞察到經濟發達的西方世界。在這次有意義的英國之行後,他登上王位。
吉格梅·多吉·旺楚克 吉格梅·多吉·旺楚克
1950年,在完成對英國考察的六個月之後,晉美多傑王子返回不丹。回國後,他被任命為重桑佩羅頭人一職。這個家族部落首領職位(類似王儲)在1949年王子的堂兄帕羅佩羅次仁彭炯死後就一直空缺。當仍然擔任重桑佩羅頭人(也稱帕羅佩羅)期間,也就是在1951年,晉美多傑和首相貢則索朗託傑多傑的女兒格桑卻登結婚。格桑卻登有錫金王族血統,所以一直穿拉薩的衞藏服飾。王后擁有錫金王室血統,受歐洲教育長大,思想現代,性格強勢。格桑卻登與晉美多傑是表兄妹。這對皇室夫婦的婚禮和蜜月,是在帕羅和廷布度過的。不丹三世國王和王后有四個女兒,大公主索朗卻登旺秋,出生於1953。二公主德青旺母旺秋,出生於1954年9月8日。三公主彭彭旺秋,出生於1959年3月12日。四公主格桑旺母旺秋,出生於1961年5月15日。1955年11月11日,不丹四世國王出生,他是王后五個孩子中唯一的男孩。不丹三世國王和王后是表兄妹,他們的婚姻是典型的政治婚姻,雙方的關係不睦,改革失敗和酒精中毒加重了國王精神上的負擔,也加劇破壞了他們的婚姻。後來國王避開妻子,和情婦同居,生了兩男一女三個孩子。

吉格梅·多吉·旺楚克憲政改革

這位24歲的王子是在1952年父王去世後登基成為不丹第三世國王。之前他擔任過行政幹事、禮賓官和帕羅佩羅等職務。他還放眼外面的世界,從中獲益匪淺。當時,他繼承了由他父親一手穩固的國家(不丹二世國王建立了中央集權)。不丹的政治命運開始掌握在不丹三世國王晉美多傑的手中。
不丹國民議會大樓內部 不丹國民議會大樓內部
不丹一世國王建立不丹的世俗政權,積極恢復因為戰亂而導致的破敗局面,並建立新秩序。第二代國王則把精力放在了鞏固政權上。兩代國王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充分運用在鞏固政權和穩定局面的事務上面。這確保了不丹的主權地位,也為日後的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到第三世國王即位的時候,不但已經實行君主制度將近半個世紀。在他看來,是時候來對不丹進行政治機構和社會經濟方面的改革了。在接下來的改革中,一個最有歷史意義的改革,是在政權系統中建立了措都(國民議會)和羅卓措都(皇家諮詢理事會)。
不丹三世國王在改革中採取的第一個措施就是於1953年建立國民議會。這標誌着不丹走上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君主立憲制度。國民議會旨在動員人民參與國家的決策,並最終建立一個具有普遍政治意識的社會。因此,國民議會的議員包括10個政府代表、10名僧侶代表和110人的民間代表。然而,在1960年代,政府部門代表名額從10個增加到30個,那是因為國王將政府中所有部門納入議會進行參政議政。議會每年舉行兩次例會,討論與國家和人民相關的重要事項。所有的決定都必須通過議會三分之二票數的同意,只有通過了才能由國王簽署生效。
國民議會大樓外觀 國民議會大樓外觀
議員任期為三年。他們享有言論自由,畢竟他們效力於一個民主的機構,給他們解套能讓他們放手去為國獻策,從而產生為國家服務的意識。議員們主要服務於立法機構,有時也會參與相關諮詢工作。1968年,國民議會的規則和條例由國王親自修訂,國王賦予了議會許多權力,包括否決權。國王還賦予了議會的極高的法律權力。比如,議會有權通過投票提出對政府的不信任案,並有權罷免部長和國王本人,或取消其相關決定。這些權力都由王室交給了國民議會。
1965年,國王又建立了皇家諮詢理事會。它包括8個成員組成,其中五名羣眾代表,兩個僧侶代表和一名由國王提名的理事會主席。後來羣眾代表從原來的5個增加到6個。理事會代表任期三年。雖然該機構沒有權力干涉國民議會各項事務,但它充當了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之間協調人的角色,調解雙方的關係。國王和部長們就重要問題制定相關政策的時候,理事會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並對已經通過的議會決議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保證其順利實施。 設立這兩個機構是國王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有利於人民的聲音傳達到政府高層,並且也可以將國家事務的決策權力下放分散到基層。

吉格梅·多吉·旺楚克內政改革

保障老百姓的幸福和福利一直是不丹三世國王晉美多傑關注的重中之重。為此,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來對王國的內部進行改革。
不丹三世國王一家 不丹三世國王一家
土地改革是國王改革的一個方面。一家人持有土地的最高限額定為三十英畝。超過三十英畝的部分由國家收回,然後重新分配給沒有土地的人。國家也在一直減少對土地税的徵收。對於那貧困的,並且持有土地很少的農民,政府完全免收他們的土地税。這是減輕貧困和建立一個自力更生的社會的第一個步驟。另一個重要變革是國王宣佈廢除死刑。不丹作為一個佛教國家,此舉是符合佛教的原則。接着,將行政和司法分開。在首都廷布建立了一所高等法院,並開始進行一系列司法系統的現代化改革。這一司法機構的成立,能夠為人民提供有效的和公平的服務。
在對外面世界不斷地敞開大門的過程中,國王還認為有必要維護和促進不丹本國文化和傳統的發展。因此,一批主題藝術館相繼成立,比如繪畫、舞蹈、唱歌和雕塑登。另外在帕羅宗建立了一個國家博物館。
國王還於1955年建立了正規軍隊。他認為,這將主要是確保國家內部的安全。到1964年大約有9000名士兵服役,指導他們訓練的是來自印度的軍事教官。
晚年的三世國王夫婦 晚年的三世國王夫婦
另一個重大舉措是用一個長期的計劃把洛特下巴人拉進不丹主流社會(洛特下巴人是過去一百年來由英國人鼓勵下來不丹開荒的尼泊爾難民,他們與不丹文化不同,信印度教,和不丹其他民族時有矛盾,他們佔不丹人口20%,對不丹有顛覆政權的野心)在1953年,國王允許洛特下巴族派代表參加國民大會。 後來,他們還從洛特下巴人中招募各公務員、軍人和警察。
國王除了確保經濟發展而外,其他方面的改革也有重要的意義。這漸漸使得不丹成為一個穩定的國家,人們享受着平等的待遇和快樂的生活。

吉格梅·多吉·旺楚克第一個五年計劃

儘管前幾代國王都在為着不丹的發展而努力,但是直到20世紀50年代,不丹仍是一個不發達的封建君主制國家。 已故的不丹三世國王晉美多吉認為,國王應該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上,不斷推進不丹的現代化,在發展中,儘量不傷害老百姓的權利。他認為,進展不能是政府的單獨行動,這還需要全國上下一致努力,除了開工建設大量便民的基礎設施,還需要大家共同支持不丹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社會的確立。在1958年,第一個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訪問不丹,在訪問期間,他承諾幫助不丹實現現代化這一夢想(提供援助貸款或贈款)。在1961年,不丹推出了第一個五年發展計劃,計劃總支出為1.747億盧比。預算中值得注意的是,修建公路佔總預算的最大頭,約6千2百萬盧比;其次是教育,約1千萬盧比。另外還有其他重要的投資領域,包括運輸、保健、森林、農業、電力、畜牧業和工業。
一個印度的邊界道路組織還在不丹成立了道路協會。這個協會稱為丹託Dantak,他們一直在不丹修建道路。他們後來在不丹建立起總共1770千米長的道路網絡。其中比較著名的公路有旁措林到廷布、帕羅、哈區;桑珠迥卡到垂西崗;薩邦到格勒方和次讓;格勒方到折木崗和重薩。這是一個巨大貢獻,因為它促進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和商業,也促進了國內人民的生活和經濟水平的提高。
在教育領域,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不丹已建立起超過59所學校。這些學校的畢業生都在為自己國家的發展奮鬥在各條戰線上,他們深知自己肩負着將不丹帶入現代化的責任和使命。
身體健康一直是老百姓關注的話題。因此,公共衞生部還在首都廷布設立了一名首席醫官。在眾多醫療計劃中,有一個主要項目是消除瘧疾。到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時,不丹在全國各地已經建立起3家醫院和40個診療。
這期間還成立了農業部。農業部開始實行多個項目,比如示範農場、農業研究站、種子生產單位和推廣工作場所。蔬菜和水果的種植被給予特別關注。另外還成立森林部,並在保護森林和森林產品開發方面採取了措施。
能源局還修建了兩個400千瓦的電站,以滿足廷布和帕羅的需求。不丹在1961年之前沒有郵政系統。因此,為了擁有正規的郵政設施,1962年10月10號第一家郵政局在不丹建立,當天還發行了不丹歷史上第一張郵票。所有的這些舉措,都在推動不丹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道路上不斷進步。

吉格梅·多吉·旺楚克廢除農奴制度

不丹王國曆史上,在貴族及莊園主那裏,曾經有為數不少的農奴在辛勤的勞動。農奴制度的實行一直都被當時的不丹人認為是無可爭議的。在不丹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成為聯合國會員國並設立駐聯合國辦事處的時候,不丹三世國王晉美多傑也漸漸覺得農奴制度有損人類尊嚴,也會造成社會不安。因此,國王發出敕令禁止對農奴使用帶有歧視的稱呼,比如“魁、龐繼爾、咋登、堅木、究”等。一個統一的對農奴的新稱呼誕生,那就是“朗生”。這是一個相對於其他稱呼比較温和的叫法。這是不丹廢除農奴制度的開端。
在發佈統一農奴稱呼的敕令一年後,國王宣佈徹底廢除農奴制,給農奴自由。農奴們希望沒有任何恐懼地,充滿自由地,離開他們過去農奴主的領地。然而,他們被禁止帶走農奴主的任何的財產和物品。他們還由政府安排定居在其他鄉村,而不是和過去的主人生活在同一個地方。此舉也是為了避免雙方緊張和不安的感覺,畢竟農奴獲得自由後就與過去的主人取得平等的地位了,由此或許會帶來不少以前沒有過的麻煩。因此,大量的農奴被遷移到其他地區。
國家給昔日的農奴劃分土地,以便開始他們作為自由公民的新生活。於是,不少農奴從西部地區的普拉卡、旺堆頗章和帕羅等地來到德青瓊林王宮,在那裏,國王親自宣佈把土地作為禮物贈給他們。他們中的許多人後來被重新安置在廷布,這些人的遷居的原因主要是原來遷居地人口的減少、以及所在地方疫病流行、抑或水災或逃税而需要遷移他鄉。另一些人則是被重新安置普拉卡或者不丹其他地方。
這些被重新安置的舊日農奴如今耕作在自己的土地上,他們需要向國家上繳税,而在過去當農奴的時候是不需要上税的。所以解放農奴其實也是開發勞動力、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手段。這項改革使農奴的後代獲得了自由。他們可以正常享受公民的權利,以及他們自己通過辛勞與汗水得來的勞動成果。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改革為建立一個平等的社會打下了基礎,而為了所有人的幸福,則成為不丹日後發展的指導原則。

吉格梅·多吉·旺楚克與印度的關係

1958年,不丹三世國王與尼赫魯(右) 1958年,不丹三世國王與尼赫魯(右)
1949年,《印度不丹友好條約》及其附屬條約的簽訂標誌着印度與不丹新型關係的確立。不丹三世國王晉美多傑即位的時候,他覺得為了不丹的未來有必要更加重視與印度之間的關係。1954年夏天,國王晉美多吉旺訪問印度,他受到了隆重的歡迎。作為回訪,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也在1958年訪問不丹。印度代表團下榻在帕羅宗的烏金培瑞宮,呆了將近一週的時間。這對於兩國來説都是劃時代意義的事件。1958年9月23日,尼赫魯在帕羅向不丹公眾發表演説,他宣稱將反對任何旨在損害不丹主權獨立的活動。尼赫魯説:“有些人可能認為,由於印度是一個強大的國家,而不丹是一個小國,何不向不丹施加壓力或者吞併。然而,我可以明確告訴不丹人民,我們唯一的希望是,不丹應繼續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繼續傳承自己的生活方式,並根據你們的意願來探索發展的道路。與此同時,我們兩國在共同生活中應該互相表示善意。我們都是喜馬拉雅大家庭的成員,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友好相處、互相幫助。不丹和印度兩國自由都應得到保障,不允許從外部勢力來傷害它。”
在1959年8月28日,尼赫魯在人民院(印度議會的下院)表示印度應該保障不丹的國防和邊境地區的安全。(也就是有出兵不丹的權力)尼赫魯對外宣稱這樣可以維護不丹的相對獨立權。至此,不丹的國防和外交都由印度指導。 之後的兩國互訪中,印度總理也一再重申尊重不丹的獨立地位。這也標誌着兩國關係更進一步發展,這是一種新形勢下的“友好關係”。
1968年三世國王(中)歡迎英迪拉訪問不丹 1968年三世國王(中)歡迎英迪拉訪問不丹
1968年,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也就是尼赫魯的女兒)訪問了不丹。同年,不丹接受了印度的提議,由印度政府派遣一個外交大使常駐不丹首都廷布。這是一個重大舉措,因為這是不丹首次允許外國外交人員在本國領土上辦公。這是一個不錯的決定,有利於兩國之間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最後,不丹也派遣大使前往印度首都。1971年5月國王派遣羅布白馬旺秋前往印度首都新德里,向印度遞交國書。旺利翁波佩瑪遞交了國書大使不丹,成為不丹駐印度大使。不丹三世國王與尼赫魯父女的周旋,維護了不丹的獨立地位,也加強了兩國的關係。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畢竟我們知道上世紀70年代錫金就是被印度吞併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