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

鎖定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吉林省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1-2] 
吉林省長白山區域的25個縣(市、區),由於地形、植被、水源、温濕度、昆蟲種類等放養林蛙的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為林蛙自然繁衍提供了最佳生境,故而該區域出產的長白山中國林蛙體大、發育快、繁殖力強、產油率高、油質好,其蛙油藥用價值高。
2003年04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1-2] 
中文名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
產地名稱
吉林省
品質特點
延緩衰老、抗疲勞、滋陰養顏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3年第34號
批准時間
2003年04月14日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產品特點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品質特性

長白山中國林蛙雌蛙的乾燥輸卵管入藥,稱中國林蛙油,又稱哈蟆油,俗稱田雞油、哈什蟆油、蛤螞油、哈士蟆油等,1985年開始收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1]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理化成分

1934年,日本學者保田晴光等對林蛙油進行了成分分析,結果表明林蛙油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佔油總量的56.3%(純蛋白質40.71%),從蛋白質中分解得到10餘種氨基酸,主要為穀氨酸12.9%、甘氨酸8.58%、纈氨酸3.78%、羥脯氨酸7.74%、酪氨酸5.21%等。此外,油中含脂肪4.37%、碳水化合物9.65%、氮9.04%、無機物3.96%(其中灰分3.7%、磷0.26%及微量的硫)。
1940年壽田文次郎等日本學者也對吉林產的林蛙油進行了化學成分及藥理的研究,表明林蛙油極富吸水性,成分大半為蛋白質,水分6.11%,脂肪3.74%,無氮有機物27.21%,含氮有機物49.46%,礦物質3.76%,並含有相當的磷、硫及多種激素、維生素A、維生素D等。藥理試驗表明,林蛙油對小白鼠的生長髮育有良好的影響,且能延長雌性小白鼠的興奮期。
1982年中國學者王麗蘭等人對吉林產林蛙油進行了一般成分、氨基酸成分及微量元素的分析測定,結果表明林蛙油含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灰分、無氮浸出物等一般性成分,並含有色氨酸等18種氨基酸,氨基酸總量達41.66%(幹品計),且含有K、Na、P等13種微量元素。此外,從林蛙油脂溶性物質中鑑定出了3種單體成分,分別是:雌二醇、膽固醇、維生素A。
1985年王春霖等人對林蛙油的甾體激素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林蛙油中含雌二醇52.3±5.89皮克/100毫克、孕酮187.9±19.4皮克/100毫克。
1990年王麗蘭等又分析了林蛙油中核酸含量,其中水分6.72%,DNA0.13±0.01%,RNA2.56±0.06%。
1991年林紀嫺等對中國林蛙與中華大蟾蜍輸卵管幾種脂溶性維生素進行了比較分析,林蛙輸卵管中3種脂溶性維生素(A、D、E)含量均較高,分別為蟾蜍輸卵管的1.53倍、1.52倍和1.73倍。
1996年趙文英等利用氣相色譜/質譜法,對林蛙油石油醚提取物分離出的脂肪酸進行分析,檢定出16種脂肪酸及6種脂肪酸乙酯;1997年從林蛙油石油醚提取物中分離鑑定了3種化合物,分別為膽甾—3,6—二酮、膽甾醇、膽甾—4—烯—3—酮。 [1]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林蛙油味甘、鹹;性平。具有補腎益精、潤肺養陰之功效,用於身體虛弱、病後失調、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盜汗不止、癆嗽咳血等。
2、文獻報道的中國林蛙油主要藥理作用
(1)中國林蛙油的脂溶性成分能促進雌性幼鼠提前進入性成熟期,對小白鼠的生長髮育有良好的影響,能延長雌性小白鼠的興奮期。
(2)通過小鼠增重、游泳、耐高温等試驗認為中國林蛙油有強壯作用。對小鼠進行抗疲勞的游泳試驗表明,試驗組比對照組游泳時間平均提高28%。並證實了對小鼠的生長髮育有促進作用。
(3)中國林蛙油石油醚提取物抗應激和抗疲勞作用較好,對腎虛動物作用尤其明顯。
(4)中國林蛙油甲醇提取物鎮咳祛痰作用明顯。
3、已知中國林蛙油化學成分的藥理作用
(1)應用其脂溶性成分對雜種小白鼠雌體進行催情實驗證明,林蛙油可以促進幼鼠性成熟,其中雌二醇含量高,作用最強。
(2)維生素A、D、E對機體的生長髮育、健康強壯、延緩衰老諸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3)磷脂具有溶解和清除某些過氧化脂質、調節內分泌體系、延緩衰老等作用。
(4)不飽和脂肪酸是合成前列腺素所必需的前體,故有防止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結的作用,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防治高血壓和冠心病。
(5)多糖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腫瘤、心血管病均有療效。 [1]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林蛙分類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原動物的分類學地位:
兩棲綱(AMPHIBIA)
無尾目(SALIENTIA)
蛙科(Ranidae)
蛙屬(Rana)
中國林蛙長白山亞種(Rana chensinensis changbaishanensisWei et Chen) [1]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體態特徵

中國林蛙長白山亞種皮膚顏色隨季節變化而有所變化,秋季多為褐色。
頭部形狀扁寬,長度略小於頭長或相等。口闊,吻端鈍圓,略突出於下顎,吻稜較鈍,口內鋤骨齒2短,斜行。鼻位於吻眼之間,鼻間距大於眼間距而與上眼瞼等寬。眼大,凸出。眼後方鼓膜顯著,呈正圓形,黑色,其直徑為眼徑的2/3。頭側眼後緣及鼓膜處有三角黑斑。
皮膚上有很多細小的痣粒,體側分佈較多。背側褶不平直,在鼓膜上方略斜向外側,隨即又折向中線,再向後延伸達跨部,至顳部形成曲折狀。側褶間有少數分散的疣粒,並參有較大塊紅色斑紋。肩部有一“∧”形黑色條紋。
背部及四肢背側有顯著的黑色橫紋。腹面皮膚光滑,雌性黃色或紅黃色,有褐色或紅褐色斑點,雄性灰白色或紅黃色,有褐色斑點,下顎部近乳白色。前肢短壯,與後肢股部等長。四指,指端圓,指細長略扁,指長順序3、1、4、2,指關節下瘤及內外掌突均較顯著。雄性第一指內側有二個發達的灰色婚墊,交尾時用於抱住雌蛙腋部。後肢長,脛跗關節前伸達眼或略過之,跳躍性頗強。蹠部有顯著的長圓形的內蹠突起,外蹠突起消失。蹼發達,為膜狀。第四趾最長,第三、五趾等長,關節下瘤小而明顯,內蹠突窄長,外蹠突小圓。
無外聲囊,雄蛙有一對嚥下側內聲囊。
雄性成蛙軀幹內側較瘦,長6—7釐米;雌性成蛙軀幹部肥圓,長6.5—8.5釐米。 [1]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品種來源

(1)名稱考證中國林蛙長白山亞種,俗稱哈什蟆、紅肚田雞、蛤螞、田雞、雪哈、蛤蟆、巴拉蛙等,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長白山區域,是中國一種重要的野生藥用動物,其乾燥輸卵管即為中外馳名的珍貴中藥材——哈蟆油。
“哈士蟆”、“中國林蛙”的名字在歷代本草中均無記載,《本草圖經》(宋·蘇頌)蝦蟇項下:“……又有一種大而黃色,多在山石中藏蟄,能吞氣飲風露,不食雜蟲,謂之山蛤,山人亦食之,此主小兒勞瘦及疳疾等最良。”《本草綱目》(明·李時珍)轉述了《本草圖經》中對山蛤的描述,並將其從蝦蟇項下分出單列,以示其在體型、生態、顏色上與蝦蟇一類有別。 [1]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品種考證

中國林蛙(Ranachensinensis)是PereDavid於1875年根據秦嶺殷家坡的標本訂名的。1940年,Pope和Boring在研究中國兩棲類時認為,中國林蛙是歐洲林蛙的一個亞種,即Ranatemporariachensinensis。我國研究兩棲類動物鼻祖劉承釗在《中國無尾兩棲類》(1961年)一書中使用了Ranatemporariachensinensis一名,並指出,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地區的中國林蛙在體形大小、粗壯、後肢長短、脛骨粗細和輸卵管的吸水量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異,但未繼續深入研究。
中國林蛙長白山亞種今俗稱長白山中國林蛙。
由於這一亞種個體肥大,雌蛙輸卵管粗長,吸水力強,質量上乘,應用歷史悠久,建議各種醫藥書籍所載哈蟆油均應以此亞種(中國林蛙長白山亞種RanachensinensischangbaishanensisWeietChen)為其正品動物來源。 [1]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產地環境

吉林長白山區面積9萬多平方千米,包括東部山區、中部半山區。適宜生長中國林蛙(長白山亞種)的主要區域是在海拔1100米以下玄武岩台地上,吉林省長白山區中部和東部的大部分地區都在其中。這一地區的地形平緩,氣候温和,降水量充沛,為山地棕色森林土。
自然環境適宜林蛙生長
該區域植被主要以闊葉樹林、矮小灌木及草本植物為主體構成,鬱閉度0.9以上,光照強度為2—3Lex。闊葉樹主要有色木槭、春榆、紫梅、青楊、白樺、水曲柳、黃波蘿、核桃秋、水冬爪、赤楊和暴馬丁香等,低矮植物主要有山茄、美汗草、雞爪芹、蔓烏頭、大人字果、菟葵、在葉柴胡、毛百合、鹿藥和四花苔草,以及禾本科、藜科、豆科、茄科、旋花科、莧科、菊科等多種雜草和陰暗潮濕的蕨類、苔類等植物。
獨有的植被為長白山中國林蛙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一是上述三層植被可以減少光照,保持林下濕度;二是草本植物層是眾多低等動物繁殖場所,如粉蝨類、小葉蟬、小跳蟲、圓跳蟲類等微型昆蟲,為長白山中國林蛙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三是由喬木、灌木、草本三層落下的枯枝落葉腐爛形成的枯枝落葉層厚度達15—20釐米,為長白山中國林蛙提供了極佳棲息場所。
長白山中國林蛙屬兩棲類動物,繁殖、越冬離不開水,必須有一年四季不斷流的河流。長白山區水系發達,河流縱橫。適宜林蛙生長的山間河流,春季水深平均大於0.22米;夏季表面最大流速1.42米/秒,流量大於0.64米3/秒;秋季表面最大流速0.72米/秒,流量大於0.09米2/秒;冬季流量大於0.01米3/秒。
昆蟲類羣適宜林蛙生長
長白山有森林昆蟲1200多種,其中林蛙喜食的昆蟲類羣齊全,而且數量充足。不同齡期的中國林蛙對昆蟲類羣的捕食有特異選擇性,但是成蛙對昆蟲類羣食嗜極為廣泛。中國林蛙的食物結構情況初步可以分成兩種情況:
(1)幼蛙捕食昆蟲種類中國林蛙幼蛙對昆蟲有一定的苛求,主要是體形較小的一些昆蟲,主要包括圓形跳蟲科、菱蝗科、粉蝨科、蟻科、小甲蟲類、小菱蝗、二點葉蟬、小綠葉蟬、長額負蝗若蟲、短星翅蝗蟲、黑背蝗若蟲、稻蝗若蟲以及微型甲蟲如孤甲、跳甲、小步甲等。
(2)成蛙捕食昆蟲類羣除幼蛙捕食的昆蟲類羣外,同時捕食各類蝗蟲成蟲。主要包括非洲螻蛄、油葫蘆、四紋麗金龜和甲蟲類(小步甲、孤甲、天牛、中小型金龜、葉甲、金花蟲、螢蟲、叩蟲、象蟲、隱翅等)、鱗翅類(蛾類、蝶類等)、直翅類(蝗蟲、螳螂、負蝗、蟋蟀、青蛉類等)、半翅類(蝽類、盲蝽、葉蟬、飛蝨類等)。
原始生態條件決定了吉林長白山林蛙油質量
長白山是中國具有世界意義的典型自然綜合體,1960年被確立為國家A級自然保護區,同年成立了長白山自然保護管理局。1980年長白山又加入國際人與生物圈(MAB)組織的生物圈保護區網,被列為世界自然歷史遺產保留地。保護區內禁止農墾、放牧,遠離工業區,無任何污染,出產的林蛙油、純天然、無污染、質量上乘,符合GAP標準。 [1]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歷史淵源

中國林蛙的別名中有“田雞”,哈蟆油亦常被稱作“田雞油”。《本草綱目》虫部四十二卷稱鼃之別名為“田雞”,原文為“鼃好鳴……南人食之呼為田雞,雲肉味如雞也。”古本草中的“鼃”即蛙,包括了蛙屬的許多種類,尤其是指分佈於中國南方的蛙類,如虎紋蛙等,而不是今日之中國林蛙別名的“田雞”。《四庫全書·盛京通志》中有記述:“蛙,即鼃,好鳴,一名田雞……土人呼為青蛙。”《遼海叢書·沈故篇》卷三中有“哈什螞形似田雞……”的記述,以上均明確表明古本草中的“田雞”不是中國林蛙。因此,將中國林蛙及林蛙油稱為田雞和田雞油是不恰當的,極易造成原動物來源上的混淆。
哈士蟆一名出現於清代,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始著的《四庫全書》之《盛京通志》卷一百“物產”中有:“山蛤……多伏巖中,似蝦蟇而大,腹黃紅色,俗呼哈什蟆,向亦充貢。”的記述。
在歷代本草中,鼃、蝦類及山蛤多以全體入藥,至今中國林蛙乾燥全體亦作藥用,但有關其“油”入藥情況未見任何記載。關於哈士蟆油的記載首推《遼海叢書·沈故篇》卷三,原文如下:“哈士蟆形似田雞,腹有油如粉條,有子如鮮蟹黃,取以作羹,極肥美,然惟興京一帶有之,滿洲人用以祀祖,取其潔也。”另外《樺甸縣誌》卷六,在“食貨”、“物產”、“動物”中有以下記述,“田雞,狀與蛙一致,惟背明黑,腹或黃或紅,後足比蛤蟆加長為異,冬季蟄伏入水,春暖產卵於水後,卵生有白粘質物即其腹內之脂肪,人所珍視,呼為田雞油……土人秋間捉之入市,得值頗豐,清時歲取入貢,名哈什螞”。很明顯,這裏所説的“田雞”實際上是中國林蛙,“田雞油”是哈士蟆油。以上可以看出,林蛙油起初在東北民間作為美味食品應用,使用過程中發現具有明顯的滋補強壯功效,達到“人所珍視”的程度,成為名貴藥材與補品。
林蛙油的動物基源是中國林蛙已成定論,但蛙屬其他動物的輸卵管能否作為林蛙油應用尚需深入研究。20世紀50年代,劉仁甫等認為林蛙油為黑龍江林蛙的乾燥輸卵管,後來《中藥志》、《中藥大辭典》、《全國中草藥彙編》等多種著作及文獻均將黑龍江林蛙作為林蛙油動物基源之一。實際上,黑龍江林蛙在當地藥材收購部門稱之為“山溝子”,其體形小,輸卵管也小,在當地捕捉食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從1985年版開始,以哈蟆油一名收載中國林蛙油,將其動物基源定為中國林蛙。
20世紀30年代,有人在吉林省蛟河、敦化的深山溝中開始人工養殖中國林蛙,永吉縣也有人修建水泥池進行圈養,方法很粗放。
20世紀40年代,,日本人修了養蛙樓,人工養殖中國林蛙,最後以失敗告終。
20世紀50年代,中國東北人工放養林蛙的人數增多,但收效甚微。1958年,吉林省農業學校在鍋頂山修築規模宏大的養蛙池,進行圈養,也未成功。
1975年,吉林市藥材公司在蛟河縣進行人工孵化自然放養林蛙獲得成功,但回捕率非常低。
1985年,“中國林蛙人工養殖技術”、1990年,“應用農業工程方法研究哈什蟆養殖方法”相繼通過吉林省鑑定。以上養殖技術實際上是半人工管理下的種羣復壯,俗稱半人工放養或封溝養蛙,回捕率較自然放養大幅度提高。隨後兩項成果迅速推廣到全省各長白山中國林蛙產區,並在實踐中得到逐步提高和完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顯著。
1987年以來,由於市場的拉動作用,吉林省長白山區域內封溝養蛙的農民越來越多,遍佈全省長白山區域4個地區的25個縣(市、區),放養區域化明顯,放養規模越來越大。在吉林省的養蛙户中,放養大户(年產林蛙6萬隻以上,平均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佔25%,中型户(年產林蛙3—6萬隻,平均年收入在5—10萬元)佔50%,一般户(年產林蛙3萬隻以下,平均年收入在5萬元以下)佔25%。
2000年,作為國家北藥基地的吉林省,開始對10個常用中藥材進行“中藥材無公害、規範化生產技術基地”建設,林蛙油是其中之一。林蛙放養技術的SOP已經完成,林蛙生產(包括放養和產地加工)正逐步按《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AP)要求,走向規範化、標準化。 [1]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生產情況

2001年,吉林省已有5990條溝用於封溝放養林蛙,專業養蛙户7800户,回捕林蛙3.95億隻,產林蛙油100噸,總產值6.3億元。 [1] 
2010年,吉林省年回捕林蛙商品量3億隻左右,生產林蛙油160噸左右,半人工放養主要集中在東部山區,產值達到15億元。 [3] 
2017年,白山市封溝達到822條,林蛙放養面積達到220萬畝,林蛙貯量達到18億隻,年捕成蛙1.2億隻,林蛙油產量20噸。 [4]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產品榮譽

2003年04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1-2]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地理標誌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地域保護範圍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原產地域範圍以《吉林省人民政府成立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報小組的批覆》(吉政函〖2002〗58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即舒蘭市、樺甸市、蛟和市、磐石市、集安市、通化縣、輝南縣、柳河縣、白山市八道江區、靖宇縣、撫松縣、臨江市、長白縣、江源縣、敦化市、安圖縣、琿春市、汪清縣、延吉市、和龍市等20個縣(市、區)現轄行政區域。 [1-2]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質量技術要求

一、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理化、感官等質量特色
1、性狀特徵
長白山中國林蛙油呈不規則塊狀,彎曲而重疊,長1.5-2釐米,厚1.5-5毫米,寬4毫米左右(輸卵管直徑7毫米左右)。表面黃白色或微白色,具脂肪樣光澤,可見明顯紅色毛細血管,偶帶灰白薄狀幹皮,手摸有滑膩感。質硬易折斷。用40℃左右温水浸泡,體積可膨脹10—15倍。氣腥,味微甘,嚼之有粘滑感。
優質中國林蛙油的感官性狀要求: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7張)
①油塊整齊,肥大,無碎粉末。
②黃白色,有的微呈淺棕色,有光澤。
③不帶皮膜,無血筋及卵子。
2、鑑別
(1)經驗法本品遇水膨脹,膨脹時輸卵管破裂,24小時後呈白色棉絮狀,邊緣呈白絨狀,體積增大15-20倍;泡發pH值在6左右,泡發體有微腥味;加熱煮沸不溶化,手捏不粘手;脱水乾燥後可恢復原狀,但失去光澤。遇火易燃,離火自熄,燃燒時發泡,並有噼啪響聲,無煙,有焦糊氣,不刺鼻。
(2)顯微法本品加碘染色後,在顯微鏡下呈金黃色。腺體細胞肥大,呈長橢圓形,排列整齊,細胞壁明顯,並且凸起,靠腺體內腔一側較窄,細胞核橢圓形,位於細胞中間偏向腺體內腔一側;腺體底部較寬,上端較窄,呈圓錐形;腺體開口呈心臟形內凹,腺體內較寬,佈滿細小紋理。
(3)理化法
①熒光法:A、取未經破碎的本品少量,置紫外燈下(365納米)觀察,顯棕色熒光,筋膜黃色熒光。B、取本品0.1g,加入3毫升50%乙醇浸漬12-24小時,取上清液滴於白色瓷板上,置紫外燈下(254納米)觀察,在浸出液pH值為6時,呈明顯的藍白色熒光。
②蛋白質、氨基酸反應:取樣品各1克,於45℃烘乾磨碎,過60目篩。加15毫升蒸餾水浸泡12小時後過濾,取濾液2.5毫升,雙縮尿反應為深紫紅色,茚三酮反應為深藍紫色。
③薄層層析:取供試品20毫克,用濾紙包緊,置10毫升具塞試管中,加5毫升氯仿於室温下浸泡24小時。取出濾紙包,將氯仿液濃縮至0.2毫升供點樣用。取硅膠G板,點樣量為10微升,以苯-乙醚-甲醇(10:5:0.8)為展開劑,展距9釐米,取出晾乾,噴以茴香醛-冰醋酸-濃硫酸(1:100:2),然後置90℃烘乾箱中加温10分鐘,即顯3個斑點,其中紫灰色和紫色斑點各一個。
3、檢查
(1)水分按藥典常規方法檢測,水分不得超過12%。
(2)灰分按藥典常規方法檢測,灰分不得超過4.6%。
(3)浸出物按藥典常規方法檢測,水浸出物應在23%以上。
(4)膨脹度檢查取本品破碎成直徑約3毫米的碎塊,於80℃乾燥4小時,稱取0.2g。照膨脹度測定法測定:開始6小時,每1小時振搖一次,然後靜止18小時,傾去水液,讀取樣品膨脹後的體積,計算,即得。膨脹度不得低於55。
(5)粗脂肪在4.18%左右,粗蛋白在55.93%左右。
(6)必要時測定雌二醇、維生素A、維生素E等脂溶性成分。
二、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分等質量標準
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一般分成四個等級:
一等:黃白色,塊大整齊,有光澤,乾淨,無皮肉及其他雜物。
二等:色黃而不黑,筋皮及其他雜質不超過1%。
三等:色不純白,筋皮及其他雜物不超過5%。
四等:不符合一、二、三等者,但雜物不超過10%。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