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吉林農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鎖定
吉林農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創建於1956年(前身為長春農業機械學校),已經走過了60多載的風雨歷程。桃李芬芳,碩果累累。今天的工程技術學院,在學科建設、師資力量、硬件設施、科研能力、教學水平、對外交流諸多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中文名
吉林農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外文名
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簡    稱
吉農工程、吉農工院
創辦時間
1956年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本科專業
4 [2] 
碩士點
農業工程一級學科
博士點
農業工程一級學科 [2] 
類    別
公立大學
所屬地區
吉林省長春市
前    身
長春農業機械學校

吉林農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學院概述

吉林農業大學於1956年建立了農業生產機械化系,1959年開始培養本科生,1985年更名為農業工程系,1994年經吉林省教育廳批准成立了工程技術學院。 [1] 
1985年獲批“農業機械化”碩士學位授權點,2001年獲批“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05年獲批“農業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1年在農業工程一級學科下獲批自主設置“機械製造技術”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20年在作物學學科下增設農藝農機學與智能化技術博士二級學科。 [1]  學院擁有1個農業工程一級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學科,5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農業水土工程、機械製造技術),同時有機械(農業工程領域)、農業碩士(農業工程與信息化技術領域)2 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可以實現院內碩士、博士深造。 [1-2] 
學院設有1個校級工程訓練中心,6個一級實驗室,42個二級教學和科研實驗室,實驗室面積達7000餘平方米,儀器設備價值2700餘萬元。 [1]  現有1個省級現代農業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工程創新訓練中心,3個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  學院現有在籍本科生1400餘名,碩士研究生100餘名。 [1] 
學院設有農業智能裝備工程、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和自動化4個本科專業,其中,省級一流本科專業1個,吉林省高等學校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校級特色專業1個,校級優秀教學團隊4個,省級創業教育改革示範課程1門,省級優秀課程4門。 [2] 
學院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己任”的辦學理念,緊密結合生產實際,形成了農業機械化裝備與保護性耕作技術、農業信息化技術、新能源開發利用和設施農業環境優化控制技術等為優勢特色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方向,對現代農業工程體系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2] 
“十三五”以來,學院教師主持和參加國家、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40餘項,獲專利30餘件,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60餘篇,編寫教材及公開出版物40餘部。學院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己任”的辦學理念,大力推進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的教育教學改革,並堅持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複合型的育人方向。60多年來,為社會培養和輸出高級專業技術人才12000餘名,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0%以上,為我國農業工程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1] 
學院堅持科技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方針,以農業機械化科技示範區建設為起點,走出了一條“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科教服務之路,科教興農工作多次受到吉林省政府的嘉獎。學院積極實施開放辦學戰略,全面提升國際化水平,立足吉林,放眼全球,不斷拓展辦學空間,先後與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學院參加建設了國家首批援非農業技術示範項目——贊比亞農業技術示範中心。 [1] 

吉林農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81人,其中專業教師61人,實驗技術人員10人,行政管理人員2人,教學管理人員3人,學生工作管理人員4人,實驗技術工人1人。教師隊伍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33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0人。有省級教學名師1人,校教學名師2人,長春市師德標兵1人。 [2] 

吉林農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學生競賽

學生積極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iCAN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大學生智能農業裝備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相關專業創新創業競賽等活動。近三年,學院學生藉助學院實驗室和實驗平台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一等獎,iCAN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全國一等獎等國家級、省級以上獎勵67項,獲批省級、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共45項,其中國家級23項。 [2] 

吉林農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發展目標

打造有特色的辦學層次全面的一級學科,力創吉林農業大學聲譽專業,創建教學研究型學院。

吉林農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發展模式

是以人才培養為經,科技創新為緯;以本科教學為基礎;教學、研發和產業化基地建設為內容;以學科梯隊建設和人才引進培養為關鍵;以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為動力;以多層次人才培養以及服務國家地方經濟建設為目的的產學研一體化協調發展模式。

吉林農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本科招生

學院按機械類進行大類招生,包括農業智能裝備工程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4個專業。 [2] 
農業智能裝備工程
培養具備紮實的農業工程、機械工程和自動化基礎理論與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批判思維與創新能力、科學研究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團隊合作精神,身心健康、有高尚的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感,能在農業智能裝備領域從事教學科研、產品研發、生產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複合型人才。 [2] 
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
培養具有農業建築與環境工程、新能源工程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在設施農業、新能源、建築工程領域具有較強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具備寬厚的人文情懷與自然科學基礎,從事相關工程技術領域的規劃與設計、研究與開發、施工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的複合型高級技術人才。以滿足國家和吉林省對現代農業發展、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 [2]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培養具備紮實的機械設計製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具備自然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基礎知識,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溝通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協作精神;能勝任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及和農業相關的機械設備的開發與應用工作,適應國家特別是東北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能解決複雜問題的應用型高素質專業人才。 [2] 
自動化
培養具備社會責任感、良好的道德和修養、團隊合作精神,掌握控制科學基礎理論、自動化系統分析和設計的方法、技術,具備良好的科學思維和實踐、創新及終生學習能力,能在工業控制、智能農業、科研及其他相關部門從事自動控制系統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運行維護、技術支持和生產管理等方面高素質複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