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

鎖定
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成立於1979年,隸屬於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是國家依法設置的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
中文名
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
成立時間
1979年
地    址
長春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宜居路2699號 [1] 
佔地面積
7000 m²

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單位簡介

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位於長春市衞星路7370號。全院佔地面積7000平方米,實驗室面積6000多平方米,現有員工110人,其中高級工程師35人,工程師38人,固定資產4000餘萬元,擁有國內外生產的先進檢驗設備800多台(套)。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和計量認證的產品/參數共1700多項, 2002年4月通過了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組織的認證,現通過認證的產品/參數共1329項,可開展機械、冶金、建築、電工、交通運輸設備、輕工、化工、食品、農(林)產品、木材傢俱十大類2000多種產品(參數)的檢測工作。
電線、電纜3C認證的定點檢測機構和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的定點檢測機構;可以進行食品、農產品的品質分析,而且可對食品、農產品的安全性能檢測和營養成分的分析,可檢測食品、農產品中的有毒有害成分、農藥殘留、獸藥殘留、致癌化學物質、有害微生物、微量元素和轉基因生物產品等。

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機構設置

我院始建於1979年,是為質量監督提供技術支撐和保證的公益型事業單位。下設食品、建材、機電、輕化、科研、業務部、食品審核中心、農產品認證中心、人事財務部、辦公室共10個工作部門。現擁有“國家農業深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散熱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汽車零部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國家飲用水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四個國家級檢驗中心。還設有“無公害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綠色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兩個農業部的部級檢驗中心。同時,經吉林省編委批准,加掛了“吉林省食品生產許可證審核中心”和“吉林省農產品認證中心”等兩塊牌子。院內現有編制126個,在編實有人員119人,聘用制人員81人,總計實有人員200人。其中博士及在讀博士10人、碩士33人,正高級工程師8人、高級工程師31人、工程師32人。院現有各類檢驗用儀器設備1100餘台套,設備原值5000餘萬元,現有實驗樓面積15,100餘平方米,全院固定資產總值1億五千萬元。

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主要職能

主要職能是:負責產(商)品質量的監督抽查、定期檢驗;承擔產(商)品質量爭議的仲裁檢驗和質量鑑定;受有關部門委託對實行認證、許可證的產品進行檢驗;承擔標準制、修訂工作中的驗證檢驗;接受各種委託檢驗併為社會各界提供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設有國家散熱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國家農業深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負責接受國家總局下達的在全國範圍內的相關產品的質量監督抽查任務。
我院的主要職能:一是承擔國家質檢總局和省質監局下達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專項監督抽查檢驗任務;二是承擔國家質檢總局和省質監局指定的產品質量認證、發放生產許可證、評定名牌產品和地理標誌產品檢驗工作;三是承擔產品質量爭議的仲裁檢驗和產品質量鑑定工作;四是承擔標準制修訂工作中的驗證檢驗工作;五是開展產品質量檢驗技術、檢驗方法等科研工作;六是承擔或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專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七是接受有關執法部門、企業及消費者的產品質量委託檢驗,為社會各界提供檢驗技術服務;八是負責組織國家級食品生產許可證的現場核查和發證抽樣工作,負責對國家級和省級食品生產許可證申報材料的複核,對省級食品生產許可證許可前抽查,開展食品生產許可證工作人員培訓和對企業的宣貫工作;九是開展有機產品認證和良好農業規範認證工作。另外,我們還承擔各級政府組織的風險監測的專項檢驗工作。

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工作成績

我院完成了大量的各類國家監督抽查、風險監控檢驗,省級監督抽查、風險監控和定期檢驗,在為評定國家名牌產品、食品市場準入、發放生產許可證以及各級執法部門監督執法的檢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時,還完成了大量的社會委託檢驗工作,為工商、國税、農業、衞生等部門做了大量的委託檢驗工作。我院還爭取到了農業部的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定點檢驗機構的資質。近幾年,我們還積極應對了國內發生的各種有關食品質量安全及危害人身健康安全的突發性事件,多次對調味品中的蘇丹紅、肉製品中的豬鏈球菌、啤酒中的甲醛、PVC保鮮膜中的聚乙烯單體、水產品中的孔雀石綠、飲料中的苯含量、禽流感中的禽類肉製品和乳製品中三聚氰胺等進行了檢測。保障了人民羣眾的食品安全,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2] 

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所獲榮譽

2021年8月,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業務窗口被命名為“第20屆全國青年文明號“。 [3] 
2021年12月,被認定為2021年度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示範平台認定有效期三年,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