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吉林省博物院

鎖定
吉林省博物院(Jilin Provincal Museum),原名吉林省博物館,位於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永順路1666號,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吉林省博物院是一座歷史與藝術博物館,直屬於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屬國家一級博物館 [1] 
截至2016年7月,吉林省博物院有文物藏品12萬餘件,其中一級文物295件、二級文物3379件、三級文物14280件、其它文物近10萬件。其中高句麗渤海、遼金時期的文物以及中國曆代書法繪畫、東北抗日聯軍文物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1] 
2022年5月29日,吉林省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發佈了恢復開館的公告:吉林省博物院將於2022年5月31日起有序恢復開放。每週二至週日9:00—16:00開館(15:30停止入館);每週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56] 
2022年11月24日起,吉林省博物院臨時閉館。 [59]  2023年1月6日起,吉林省博物院恢復開館。 [60] 
中文名
吉林省博物院
外文名
Jilin Provincal Museum
地理位置
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永順路1666號
類    別
歷史與藝術博物館
開放時間
9:00—16:30(週一閉館)
門票價格
免費
館藏精品
銀釉雞冠壺龍泉窯觀音像,王鐸自書詩冊(局部),漢白玉耳杯
現任館長
李剛

吉林省博物院歷史沿革

吉林省博物院舊院 吉林省博物院舊院
1951年5月,吉林省政府批准籌建吉林省博物館。12月,吉林省博物館竣工,位於吉林省吉林市江灣路12號。
吉林省博物院新院 吉林省博物院新院
1952年1月27日,吉林省博物館正式開館。
1954年9月,吉林省博物館隨吉林省人民政府遷至長春市偽滿皇宮博物院
1955年,吉林省博物館主要業務部門遷至長春市西安大路7號辦公。
1964年7月,吉林省博物館和偽滿皇宮合署辦公,內設七個機構,職工112名。
1978年12月,革命史部單獨分離,成立吉林省革命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館全部回到偽滿皇宮。
1982年,偽滿皇宮陳列館籌備處從吉林省博物館分離,成立偽滿皇宮陳列館;吉林省博物館在偽滿皇宮東側同德殿等處辦公。
1983年,文物工作隊從吉林省博物館分離,成立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87年5月12日,自然歷史部從吉林省博物館分離,成立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2003年9月,吉林省博物院在原吉林省博物館和吉林省近現代史博物館基礎上組建。
2007年5月8日,吉林省博物院新院奠基。
2015年12月,吉林省博物院整體遷入新院 [2] 
2016年4月28日,吉林省博物院新院面向社會開放試運行 [1] 
2018年10月31日,吉林省博物院被評為2018年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3] 
2022年11月24日起,吉林省博物院臨時閉館。 [59] 
2023年1月6日起,吉林省博物院恢復開館。 [60] 

吉林省博物院建築佈局

展廳
展廳(3張)
吉林省博物院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包含陳列展覽區、藏品庫房區、文物保護技術區、公眾服務區和辦公區五部分。其中陳列展覽區建築面積17700平方米,藏品庫房區建築面積6614平方米,文物保護技術區建築面積1510平方米,公共服務區建築面積2190平方米 [1] 

吉林省博物院場館特色

吉林省博物院是吉林省科技文化中心綜合館建築羣內的一組建築,由德國GMP公司設計,建築採用大立面通透式、庭院花園式佈局。建築羣體風格典雅古樸,集實用功能,藝術特色為一體。
綜合館的三座展館呈三角形排列,中間由一座圓形大廳連接,“三館合一”在全國省級城市中還屬首例。整體工程採用白色調,窗户的設計則是典型的德國風格,呈細長形狀。雖然三座展館的設計風格一致,不過建築的高度卻各不相同;其中,科技館最高,地上建築大約高50米;其次是博物館;最低的是美術館。另外,每座展館都是正方形建築,建設尺寸均為81×81米,並且每層的舉架都高達8.1米,內部空間非常大。另外,三座展館的內部設計風格也一樣,每個展館內部都採用了白色石材,每個館內都分為四個區域,中心區是一個天井,天井的高度與展館高度一致。

吉林省博物院館藏文物

吉林省博物院代表性的館藏文物有北宋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行書卷、南宋楊婕妤百花圖》卷、金張瑀文姬歸漢圖》、元張渥李公麟九歌圖》卷、明董其昌《晝錦堂並書記》卷、清丁觀鵬法界源流圖》卷等;近現代著名畫家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溥心畲等人的作品也收藏頗豐,此外,還有東漢錯金銀“丙午神鈎”銅帶鈎、漢白玉耳杯、遼契丹文八角銅鏡、遼石雕彩繪塔、遼庫倫遼墓壁畫、金定窯紫釉印花碗、宋汝窯天青釉水仙盆、宋官窯貫耳瓶、宋“松風清節”琴等重要收藏。近現代文物中,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文物為主要收藏,重要的文物有:清中國一統輿地全圖、《淮軍陣圖》、吉林省全圖、吉林青年團印發的反對二十一條傳單、遼寧民眾自衞軍使用的電台、陳正人彭真的《對當前東北及其周圍形勢的認識和我們的方針的建議》手稿等 [1]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少年營使用的單刀
刀呈扁月形,鋼質,刀口有鈍痕。楊靖宇將軍創建的磐石抗日遊擊隊少年營使用的武器。“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抗日鬥爭風起雲湧。1933年5月,在對敵鬥爭中日益壯大的磐石游擊隊武器裝備得以改善,遂將繳獲敵人的部分武器撥給少年營使用,這把單刀就是其中之一。1964年,當地農民開荒翻地時發現了這把刀。經當年少年營隊員認定,少年營初建時有兩把單刀,這是其中一把。單刀現由吉林省革命博物館收藏,為館藏一級品 [4]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少年營使用的單刀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少年營使用的單刀
龍泉窯豆青釉琮式瓶
年代:遼(宋)。高18釐米、口徑3釐米。
1975年吉林省扶余縣班德古城出土。胎質潔白,釉色青碧,光澤柔和。上部仿古代玉琮形式,下部為方形座,整器狀如一座小塔。座身四壁均飾相同的捲曲紋和草葉紋。線條流暢,清新明快。在施釉較薄處,顯出胎質的白痕,俗稱“出筋”。此器當為中原傳人 [5] 
龍泉窯豆青釉琮式瓶 龍泉窯豆青釉琮式瓶
漩渦紋銅環
年代:東漢。外徑12.8釐米、最厚處0.5釐米。
1981年吉林省榆樹縣老河深墓葬出土。截面呈橄欖形,兩面分別陰刻八個相同的漩渦紋。線條流暢,表現出嫺熟的雕刻技巧 [6] 
漩渦紋銅環 漩渦紋銅環
石雕彩繪塔
年代:遼。殘高96.5釐米、基座邊長33.5釐米、寬25.8釐米。
1970年吉林省農安縣萬金塔塔基出土。灰色砂岩雕制。實心,四角三層。基座是仿磚石結構的須彌座。束腰部分雕有寶瓶式角柱、問柱:壺門、獅子,上緣施仰蓮。塔剎僅存蓮座、蓮珠及球狀“覆缽”。中間三層基本上仿木結構。綠檐紅柱,雕琢精細,四面浮雕花朵、奔羊、怪獸、門扉、佛像等。並在浮雕的物體上施以紅、綠、黑、白、藍等色彩。形象生動,色彩絢麗。從造型與技法看,它與北宋塔的建築風格頗多相似之處。同時出土的還有鐵質小塔和木桌等,應為禮佛之物 [7] 
石雕彩繪塔 石雕彩繪塔
青花雲龍紋高足碗
年代:元。高11.4釐米、口徑13釐米。
侈口,深腹。高圈足上有三道凸弦紋,呈竹節狀。口沿為青花唐草紋。內壁暗花印行龍二條。外壁用青花繪一遊龍,並襯以火焰紋。青花色澤青翠濃豔,線條流暢有力,堪稱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珍品 [8] 
青花雲龍紋高足碗 青花雲龍紋高足碗
瑪瑙項飾
年代:東漢。懸長約98釐米。
1981年吉林省榆樹縣老河深1號墓出土。由266顆瑪瑙珠和6根金管組成。瑪瑙珠為圓形,大小不一,桔紅色。金管呈圓筒狀,相間穿於瑪瑙珠之間。紅黃相映,晶瑩奪目,顯得華貴異常。1號墓是榆樹老河深墓地的一座大型墓葬。隨葬品相當豐富,出土有金耳飾、金銀指飾(雙手十指均有金或銀指環)、銀腕飾以及鐵馬鑣、鐵馬銜和銅節約等。死者生前為一地位高、擁有大量財富的女性 [9] 
瑪瑙項飾 瑪瑙項飾
鎏金神獸銅牌飾
年代:東漢。長11.5釐米、寬7.2釐米、厚0.15釐米。
1981年吉林省榆樹縣老河深墓葬出土。正面鑄一形如飛馬的神獸,吻部作彎角上翹,形似犀牛。昂首揚尾,四蹄騰空,雙翼伸展,作奔翔狀。背面於神獸臀部作一橫鼻。出土時牌面朝下,粘有紡織品和皮革殘跡 [10] 
鎏金神獸銅牌飾 鎏金神獸銅牌飾
定窯紫釉印花碗
年代:金。高5釐米、口徑17釐米。
1974年吉林省哲里木盟奈曼旗白音昌出土、胎薄而細。芒口,矮圈足。釉色滋潤柔和,瑩潔可鑑,內壁飾花紋六組,每組內容不同,有牽牛花、牡丹花、荷花、梅花等圖案。構圖井然有序而又富於變化。施紫釉的定窯瓷器,傳世極少,因而彌足珍貴 [11] 
定窯紫釉印花碗 定窯紫釉印花碗
錯金銀“丙午神鈎”銅帶鈎
年代:東漢。長15.7釐米。
1968年吉林省榆樹縣劉家鄉出土。首部似鷹,眼窩嵌兩顆黑色玉石珠,前額嵌一綠松右,羽用金銀絲錯成。鈎身作鳥喙神人,眼窩嵌藍色寶石,額鑲一滴水狀綠松石,雙手抱魚,作舂食狀。魚身通體以金絲填成鱗片,體側嵌二銀片,似滴水狀。魚置於“神人”懷中,能活動而不脱出。尾部作飛鳥,口含一藍色寶石;雙足、雙翅捲曲向後成環形。背面中部有一凸起的圓鈕,鈕面錯銀,作捲雲狀,中心嵌一紅寶石。上部腹面錯金銘文“丙午神鈎,君必高遷”八字。下部飾飛鳳,頭足錯金,翅、尾和體部錯銀。造型優美,鑄工精巧。加之通體錯金銀,鑲嵌寶石,是一件十分罕見的珍貴工藝品 [12] 
錯金銀“丙午神鈎”銅帶鈎 錯金銀“丙午神鈎”銅帶鈎
石獅
年代:渤海(唐)。通高64釐米。
1949年吉林省敦化縣貞惠公主墓出土。用花崗岩雕琢而成。渤海匠師以洗練而又細緻的刀法,把守墓石獅刻畫得威武雄健。石獅造型與陝西省唐乾陵的大石獅頗相一致,可以看出渤海的石雕藝術,與唐代一脈相承的關係 [13] 
石獅 石獅
契丹文銅鏡
年代:遼、直徑26.2釐米。
1971年吉林省大安縣紅崗出土。鏡作八角形。鏡背鑄契丹小字五行,陳述先生對鏡銘作過釋讀。大意是:時不再來,命數由天;及時解脱,天相吉人。鏡邊刻漢文“濟州錄事完顏通”七字。據《金史》記載,天眷三年(1140年)改遼黃龍府為濟州,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更為隆州,貞祜初升隆安府。此鏡稱“濟州錄事”,當為金初官職。完顏通不見史籍記載。此鏡為遼代舊物,後經完顏通籤刻發放使用 [14] 
契丹文銅鏡 契丹文銅鏡
白玉耳杯
年代:高句麗(漢)。高3.2釐米、口長13釐米、口寬9.5釐米。
1958年吉林省集安縣城內糧庫出土。在古代,耳杯用於盛酒或羹,亦稱“羽觴”。實用耳杯多為漆器,亦有陶質的,玉製耳杯為數甚少。此耳杯玉質光潤晶瑩,富麗端莊,系用新疆和田玉磨製而成。其形制與滿城漢墓出土的料耳杯相似,當為漢代畿內工匠的傑作。可能是中央王朝饋贈之物 [15] 
白玉耳杯 白玉耳杯
“禾屯吉衞指揮使司印”銅印
年代:明。邊長9釐米。
1974年吉林省洮安縣玉城村明代遺址出。銅質。九疊篆陽文:“禾屯吉衞指揮使司印”。印背刻“禾屯吉衞指揮使司印”、“禮部造”、“永樂七年九月日’’側邊刻“禮字四十三號”。明代在都指揮使司下設衞指揮司,相當於縣一級地方機關。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這是研究明代東北地區歷史的重要實物 [16] 
“禾屯吉衞指揮使司印”銅印 “禾屯吉衞指揮使司印”銅印
遼寧民眾自衞軍使用的電台
鐵合金製品,縱24釐米,橫40釐米,是一部舊式電台。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為支援東北民眾抗日鬥爭,於1932年從北平給遼寧民眾自衞軍唐聚伍部隊秘密送來這部電台,在該部隊的抗日鬥爭中,起到了重要的通訊聯絡作用。後唐聚伍部撤離臨江時,將這部電台掩埋在板石溝,成為東北義勇軍與日本侵略軍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建國後,該電台在臨江板石溝被髮掘出土,現由吉林省革命博物館收藏,為館藏一級品 [17] 
遼寧民眾自衞軍使用的電台 遼寧民眾自衞軍使用的電台
東北抗日鬥爭時期中共吉林特支第二交通站隱藏文件用的花瓶
花瓶為一對,高24釐米,底徑9.5釐米,玻璃制。1933年初,吉林特支在吉林市河南街富裕衚衕7號鄧曉春家建立了秘密交通站,負責接待滿洲省委領導幹部途徑吉林去南滿抗日遊擊區。負責人鄧曉春經常將黨的文件和傳單隱藏在這對花瓶中,上面插滿鮮花,遮掩敵人耳目,以保存和傳遞黨的文件。該站是當時連接中共滿洲省委與吉林地方黨組織的重要紐帶,這對花瓶也成為中共滿洲省委領導吉林人民堅持反滿抗日鬥爭的歷史見證。1963年,鄧曉春夫人閆慶蓮將花瓶捐贈吉林省博物館。現由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為館藏一級品 [18] 
東北抗日鬥爭時期中共吉林特支第二交通站隱藏文件用的花瓶 東北抗日鬥爭時期中共吉林特支第二交通站隱藏文件用的花瓶
龍泉窯刻花食盒
年代:清。通高21釐米、口徑29釐米。
蓋面等距刻蝙蝠五隻。盒身以系耳為界,分為兩區:一區為牡丹與荷花,另一區為菊花和梅花。並分別配以五言詩句:“春牡百花王,夏荷滿池中,秋菊多佳色,冬梅映雪芳”。象徵“五蝠(福)臨門”、“四季平安” [19] 
龍泉窯刻花食盒 龍泉窯刻花食盒
龍泉窯湖綠釉貼菊花紋洗
年代:元。高2.5釐米、口徑16.5釐米。
釉色呈淺湖綠色,柔和淡雅。矮圈足。內底中心貼一朵深紅色菊花,圖案規整卻無板滯之感。紅綠相映,顯得典雅秀美 [20] 
龍泉窯湖綠釉貼菊花紋洗 龍泉窯湖綠釉貼菊花紋洗
攪釉瓷盒
年代:遼。高4釐米、蓋徑8釐米。
1953年吉林省農安縣遼塔內發現。胎質堅密潔白。蓋與器作子母口扣合。矮圈足。內外均施白褐兩色釉,紋飾由蓋頂旋轉展開,猶如孔雀開屏,靜中有動。釉色典雅,晶瑩潤潔。小巧玲瓏,活潑自然。如此精美的攪釉瓷器,極為罕見 [21] 
攪釉瓷盒 攪釉瓷盒
無上光榮錦旗
用染有紅色的家織布製成,長方形。旗上用墨筆楷體書有“秋季攻勢和龍縣擔架隊無上光榮 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政治部贈”。1947年10月15日,東北民主聯軍在東北戰場發動了秋季攻勢,主要戰場在遼南一線。吉林解放區主要是擔負支援前線任務。和龍縣擔架隊跟隨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開赴前線。他們以子弟兵為榜樣,一面上前沿搶救傷員,一面開展各項羣眾工作,受到了部隊和地方的歡迎,得到六縱隊政治部的表彰 [22] 
無上光榮錦旗 無上光榮錦旗
龍泉窯觀音像
年代:元。通高24.2釐米。
觀音為堆塑素燒坐像,頭戴花冠,身披瓔珞,莊嚴肅穆,神態安詳。像前左右有子作侍奉狀,顯得虔誠畢敬。右側置一淨瓶。背龕以叢鏤空捲雲紋成頂罩,當為民間所供奉之遺物。頂罩略有殘損 [23] 
龍泉窯觀音像 龍泉窯觀音像
年代:遼。高25釐米、口徑6釐米。
1975年吉林省哲里木盟奈曼旗沙力好來出土。淡黃陶胎。扁身,短管口,口唇微侈。上有馬鞍狀雙孔泉,供穿繩用。體側有皮條及針痕裝飾。通體施綠釉,壺身呈現光豔悦目的銀斑。壺身兩面壓劃卷草紋,紋飾簡潔明快,優美自然。雞冠壺是遼瓷中的典型器物,它適應遊獵生活的需要,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從造型與裝飾看,此壺應為遼代早中期的作品 [24]  [62] 
乾隆款仿鈞窯雙耳瓶
年代:清。通高29.8釐米。
鼓腹,貫耳,圈足。造型仿宋官窯,釉色仿鈞窯。造型端莊穩重,釉色青、白、藍、紫交相輝映,豔麗奪目。乾隆時期(1736―1795年)是我國清代瓷器工藝的鼎盛時期,達到了“製作日巧,無物不備”的地步。仿古器物更是超越前代,此器是仿鈞瓷的佳品 [25] 
乾隆款仿鈞窯雙耳瓶 乾隆款仿鈞窯雙耳瓶
董其昌書《晝錦堂記》卷(局部)
年代:明。縱42釐米、橫1312釐米。絹本。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生,崇禎九年(1636年)卒。書法博採眾家之長,融於一爐,自成風格。其分行布白,疏宕秀逸,對明末清初書壇影響甚大。
《晝錦堂記》乃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韓琦所作,董氏作《晝錦堂圖》,並書此記於後,書畫相得益彰。通篇筆調清新爽利,活潑自然。牽連引帶處,簡捷痛快,有一氣呵成之勢。為董氏行書之精品 [26] 
董其昌書《晝錦堂記》卷(局部) 董其昌書《晝錦堂記》卷(局部)
鄭燮竹石圖軸
年代:清。縱130.5釐米、橫71.5釐米。紙本,設色。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居揚州。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乾隆丙辰進士,曾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因助農民勝訟和救濟災民,得罪豪紳而罷官。為官清正,關心民間疾苦。工詩文,善書畫,尤長蘭竹。以草書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脱盡時俗,秀勁絕倫。書法隸楷參半,自謂“六分半書”,獨具風格。詩文通俗流暢,格調清新,自然真率,為世所稱。為“揚州八怪”之一。有《板橋全集》行世,
此幅竹石,筆墨不多而別有風韻。自題七絕一首,實為作者的自我寫照。此濤原為題畫蘭,作者曾在幾幅畫上題寫,只是個別字略有不同,如“立根”或作“紮根”,“亂崖”或作“破崖”、“亂巖”,其餘均同。“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蘭竹如此,為人則更應如此 [27] 
鄭燮竹石圖軸 鄭燮竹石圖軸
王鐸自書詩冊(局部)
年代:明。縱25釐米、橫17釐米。綾本。
王鐸,字覺斯,號嵩樵、痴庵,又號痴仙道人。河南孟津人。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生,清順治九年(1652年)卒。博學好古,工詩文,有“神筆王鐸”之稱。以行、草書見長,深得“二王”筆法。
全冊共三十頁。行筆有痴有徐,頓挫轉折,有跡可尋。冊後題記“天啓乙丑仲冬”,即明天啓五年(1625年),時王氏才三十四歲,但書法卻毫無稚嫩之感。當是他早年佳作之一 [28] 
王鐸自書詩冊(局部) 王鐸自書詩冊(局部)
張渥臨李公麟九歌圖卷(局部)
年代:元。縱29釐米、橫523.3釐米。紙本、墨筆。
張渥,字叔厚,號貞期生。淮南人。生年不詳,約卒於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後不久。博學多才藝,善畫人物,尤精白描。他繼承了宋代李公麟的畫法,被譽為“李龍眠後一人”。
此圖根據《九歌》內容,卷首先繪屈畫像,然後依次繪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當時著名書法家吳睿書辭。可謂書畫合壁,相得益彰。此卷是張渥於至正六年(1346年)冬十月為其好友言思齊所繪。雖説是臨李公麟,實際上是再創造。所畫人物狀貌各異,生動自然。把屈原那種憂國憂民、憔悴枯槁的精神氣質再現出來。全卷忠實地表現了《九歌》的辭意,是一件極為珍貴的藝術精品。屈原是戰國時期的偉大愛國詩人,有《離騷》、《九歌》、《天問》等不朽詩篇傳世。著名書畫家倪瓚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在言思齊家看到了這件作品,深有感慨地題雲:“張督厚(張渥)畫法,吳孟思(吳睿)八分,俱有古人風流。今又何可得哉!壬子六月廿九日,觀于思齊西齋。”説明此時張渥、吳睿均已作古 [29] 
張渥臨李公麟九歌圖卷(局部) 張渥臨李公麟九歌圖卷(局部)
丁觀鵬摹張勝温法界源流圖卷(局部)
年代:清。縱33釐米、橫1635釐米。紙本,設色。
丁觀鵬,北京人。生卒年不詳,乾隆時供奉南薰殿。善道釋、人物。初學丁雲鵬,有出藍之譽。後曾從郎世寧學畫,深受其影響。
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衞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温所畫(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秘殿珠林續編》、《國朝院畫錄》著錄 [30] 
丁觀鵬摹張勝温法界源流圖卷(局部) 丁觀鵬摹張勝温法界源流圖卷(局部)
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卷(局部)
年代:北宋。縱28.3釐米、橫306.3釐米。紙本。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景祜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生,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北宋著名文學家、詩人和書畫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行、楷書得力於李邕、顏真卿和楊凝式,而自成一家。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後人稱他與黃庭堅,米芾、蔡襄為“北宋四大家”。著作豐富,有《東坡全集》等傳世。
此卷是蘇軾白書的《洞庭春色賦》和《中山松醪峨》。“涮庭春色”和“中山松醪”均為酒名。蘇軾藉此抒發他因仕途坎坷而鬱結在心中的不平:“曾日飲之幾何,覺天刑之可逃。”文章豪放暢達,想象豐富:書法沉雄勁健,一氣呵成,珠聯璧合,堪稱雙絕。蘇軾在後記中寫道:“……紹聖元年(1094年)閏四月廿一日,將適嶺表,遇大雨留襄邑(今河南睢縣)書此。”拖尾有元人張孔孫。明人黃蒙、李東陽、王辭登、王世懋王世貞張孝思題跋,以及乾隆皇帝的題跋和題詩。乾隆時入清內府,在此之前,流傳有緒,鈐諸家鑑藏印記數十方。《平生壯觀》、《書畫記》、《墨緣舡觀》、《石渠寶笈續編》、《壯陶閣書而錄》等書著錄。並刊刻於《秋碧堂帖》、《敬一堂帖》、《三希堂帖》、《壯陶閣帖》等叢帖中,有影印本傳世。溥儀出宮時將此卷攜出,藏於長春偽宮。1945年偽滿洲國覆亡,此件國寶下落不明,吉林省博物館為此尋訪了三十多年,終於在1982年12月於一位中學教師家裏找到了它,使這什珍寶重新得到了國家的保護,這是一件值得慶幸的大喜事 [31] 
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卷(局部) 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卷(局部)
宋汝窯青釉橢圓水仙盆
尺寸:高4.2釐米、口23.2釐米×15.5釐米、底22.5釐米×14.7釐米。
水仙盆釉色天青,凝厚温潤,口沿略顯矮淺。
釉面上細碎的開片紋,俗稱“蟹爪紋”,為汝窯特有花盆的四足則是如意雲頭的形狀。 [63] 
宋汝窯青釉橢圓水仙盆 宋汝窯青釉橢圓水仙盆

吉林省博物院展出內容

吉林省博物院常設展覽

吉林故事——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吉林故事——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展出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民族民俗類藏品62件(套)。該館設有序廳、森林文化展區、漁獵文化展區、民族文化展區、技術文化展區等若干專題展區。各展區採用實物、圖表、文字、場景復原等傳統展出方式結合電子模擬、影像合成等現代技術手段,集中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32] 
吉林故事——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吉林故事——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瓷苑掇英——吉林省博物院藏精品陶瓷展
吉林省博物院藏中國古代陶瓷精品展,匯聚了史前陶器、原始瓷器、及宋、元、明、清時期主要名窯的產品。有唐三彩的絢麗多彩、汝瓷的温潤如玉、官窯及龍泉青瓷的凝厚深沉 [33] 
瓷苑掇英——吉林省博物院藏精品陶瓷展 瓷苑掇英——吉林省博物院藏精品陶瓷展
白山松水的記憶——吉林省歷史文化陳列
白山松水的記憶——吉林省歷史文化陳列是反映吉林地域歷史文化的一部大型通史陳列。展覽分為文明曙光、漢唐古韻、松漠雄風、明清華章、近代吉林等五個部分,生動地展現了自有人類活動以來,吉林省的滄桑歷史與變遷,反映了邊疆各族人民不斷的交流融合,共同創造中華民族文化的恢宏歷史進程。巍峨的長白山,孕育生命的三江之源,肥沃的松嫩平原,邊疆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美麗家園。在這裏各族兒女攜手譜寫着中華民族大融合的歷史畫卷。王府屯、仙人洞、安圖人、榆樹人為您徐徐拉開了吉林的歷史帷幕,點燃了吉林大地上的生命之火。先民們依江河而居,逐水草而牧,畋漁獵而食。眾多的遺址、遺蹟散落在江河湖泊,山地草原。二龍湖古城、西團山、帽兒山、國內城、西古城、塔虎重鎮、烏拉古街……一個個改造自然,物競天擇的歷史舊影,昭示着漢、肅慎、夫餘、鮮卑、高句麗、靺鞨、渤海、契丹、女真、蒙古、滿族各民族人民曾經的戰天鬥地和激盪壯闊。如今,歷史的滄桑依然留在了那些古老的斷壁牆垣、碑碣石刻和墓陵大道,更有數不盡的歷史謎底和文物瑰寶等待着我們去探索,去發現。吉林,正是有這一幀幀的記憶,描繪出了一幅華夏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中華文明的歷史長卷。白山松水的記憶,星羅棋佈的考古遺蹟,歷史悠久的文物……沉澱經年而有勃勃生機,依託着歲月的滄桑,開拓着輝煌的明天 [34] 
黑土軍魂——東北抗日聯軍軍史陳列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東北淪陷。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戰爭中,誕生了中國東北抗日聯軍。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三大抗日武裝之一,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在白山黑水之間,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頑強的鬥爭,牽制了幾十萬日本關東軍,有力地支援了全國抗戰。湧現了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驚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民族英雄,他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一部民族解放的愛國主義詩篇。為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傳承民族精神,吉林省博物院、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隆重推出黑土軍魂——東北抗日聯軍軍史陳列。陳列利用豐富的抗聯文物、文獻和最新研究成果,對東北抗日聯軍的光輝歷程和歷史貢獻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展示。精心設計,傾力打造,再現了東北抗日聯軍的英雄業績,謳歌了東北抗日聯軍的偉大精神。黑土軍魂——東北抗日聯軍軍史陳列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新穎、亮點突出。陳列分六個部分:東北淪陷、奮起抗日肩負民族救亡重任、配合抗戰烽火關東聲威遠揚、艱苦卓絕挑戰人類生存極限、捨生殉國熱血鑄就英雄壯歌、收復東北。展出抗聯典型文物500多件,珍貴照片400餘幅。黑土軍魂——東北抗日聯軍軍史陳列凝結了吉林省幾代博物館人的心血,是吉林省博物院為社會公眾奉獻優秀精神文化產品的重要舉措,是弘揚民族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35] 
《黑土軍魂——東北抗日聯軍軍史陳列》 《黑土軍魂——東北抗日聯軍軍史陳列》

吉林省博物院臨時展覽

古風神韻——走進神秘的薩滿世界
吉林省博物院和伊通滿族自治縣博物館合辦的展覽《古風神韻——走進神秘的薩滿世界》分別於2012年12月18日、2013年9月10日兩次在吉林省博物院開展。薩滿文化是歷史悠久的世界性文化現象,主要分佈於東北亞、北美、北歐等地區。我國北方阿爾泰語系少數民族的薩滿文化遺存極其豐富,而吉林省正是薩滿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這裏至今仍然保留着比較完整的薩滿器物和活態薩滿祭祀儀式。薩滿教的內容主要是自然崇拜、動物崇拜、祖先崇拜及與之相應的祭祀活動儀式,這些內容構成了薩滿文化。古老神秘的薩滿文化經過世代的積澱和傳承,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生產、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其強大的感召力、頑強的生命力和獨特的魅力讓人歎為觀止。此次展覽共展出文物89件套,還有很多圖片資料,分別從薩滿服飾、祭祀、醫術、神偶、面具五方面向觀眾展示豐富多彩且神秘莫測的薩滿文化,展覽中的很多實物都有特殊的意義。薩滿文化既是北方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石,又是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該展覽對觀眾瞭解薩滿文化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 [36-37] 
旗裝雅韻——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滿族服飾展
2016年1月13日,吉林省博物院推出《旗裝雅韻——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滿族服飾展》。此次展覽精心遴選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服飾八十多件。清代是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發展的繁榮時期,是服飾歷史上繼“胡服騎射”、“開放唐裝”之後的第三次突變。無論款式品種、衣着特點都直接影響了我國近現代服飾文化的演變和發展,是中國服飾發展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清初,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統治者為鞏固其在全國的統治地位,三令五申,強制廣大漢族軍民“剃髮易服”,以滿族長期騎射生活所形成的旗袍、馬褂、箭袖、旗鞋、剃髮垂辮來取代漢族自古形成的寬袍、大袖、蓄髮、綰髻的傳統裝束,這種服飾就成為清代滿族服飾發展的“藍本”。儘管在清代服飾的演變和發展中,也吸收了漢族服飾的某些特點,但在清代整個服飾的發展當中,仍沒有離開過滿式衣冠的結構和風格。清代滿族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服飾,對我國服飾的發展和演變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堪稱我國服飾百花園中一支奇葩 [38] 
旗裝雅韻——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滿族服飾展 旗裝雅韻——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滿族服飾展
清風徐來——吉林省博物院院藏成扇精品展
吉林省博物院分別於2016年7月17日、2018年8月13日兩次推出《清風徐來——吉林省博物院院藏成扇精品展》。明代中期以後,摺扇書畫日漸成熟,根據相關材料記述可知,不僅文人喜歡用摺扇,富貴人家也會不惜巨資大量購藏名家書畫摺扇,一般每次訂購數十柄,以便每天更換一柄,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同時,摺扇製作也日漸成熟,無論扇面還是扇骨均十分精美,例如扇面,自明代的赤金、雲母等扇面到晚清的青金、素面礬紙,各個時期略有不同,例如同一種泥金質地的扇面,明代泥金色澤鮮豔,以純金製成,稱為赤金,而清代往往在扇紙上染一層紅色後再鋪泥金,使赤金看起來更紅,所以在色澤上要遜於明代。扇骨也從單一的竹木質地發展成牙、骨、玳瑁等多種材質,摺扇的配套點綴也日趨繁複,出現了扇套、扇盒、扇墜等,從單一的實用發展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摺扇文化。展覽以晚清到近現代的摺扇成扇為主,第一次展覽精選了院藏34幅書畫摺扇,第二次展覽總計46件摺扇文物,配合6件扇套文物。該展覽扇骨方面包括了象牙、竹、木、大漆等,扇面則涵蓋了雲母、屑金、雨雪金等;形式方面既有常見的螳螂腿、挑燈方、羅漢頭,也有比較少見的波折式、透雕福在眼前紋飾扇骨等;繪畫包含了山水、人物、花鳥以及相應的工筆寫意等各類風格;書法篆刻方面,篆、隸、楷、行、草、古璽漢印、流派印等各種書體和篆刻風格囊括殆盡。作者既有齊白石、張大千、溥儒一類的書畫名家,也有載洵俞陛雲林長民這樣的社會名流。該展覽從摺扇的書畫印等多個角度向大家展示了晚清到近現代的傳統藝術發展道路。摺扇書畫是吉林省博物院重要藏品系列之一,在宋振庭先生“收盡天下成扇”的號召和支持下,才有瞭如今吉林省博物院的摺扇書畫收藏規模 [39-40] 
清風徐來——吉林省博物院院藏成扇精品展 清風徐來——吉林省博物院院藏成扇精品展
歷史的豐碑——黃埔軍校校史展
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由吉林省博物院與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歷史的豐碑——黃埔軍校校史展》,於2016年7月29日至8月15日在吉林省博物院展出。黃埔軍校是1924年孫中山先生親手創建的一所著名軍事學校,被譽為“中國將帥的搖籃”。軍校創立後,以“創立革命軍,來挽救中國危亡”為使命,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鬥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歷史的豐碑——黃埔軍校校史展》分為“黃埔歲月”、“軍校變遷”、“情繫黃埔”三個部分,通過200多張歷史照片及45件珍貴文物,全面再現了黃埔軍校的輝煌歷程,以此紀念孫中山先生及告慰眾多在東征北伐戰爭中、在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黃埔英烈。這是黃埔軍校文物首次亮相吉林,其中,“黃埔軍校頒發給農講所學員梁桂華的修業證書”、“周士第收藏的西北農民銀行的紙幣樣本”等二級文物3件,“黃埔軍校第5期學生王碧若使用過的短劍”、“徐向前生前使用的手杖”“聶榮臻用過的裝藥箱”等三級文物20件。文物涵蓋了黃埔軍校發展變遷的歷程,成為串聯黃埔軍校校史的節點,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41] 
歷史的豐碑——黃埔軍校校史展 歷史的豐碑——黃埔軍校校史展
初心如磐——吉林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主題展覽
2021年6月至10月,吉林省博物院(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舉辦《初心如磐——吉林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主題展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精品展覽 [42] 
---

吉林省博物院文化活動

吉林省博物院參觀活動

2011年4月23日,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雒樹剛一行在時任吉林省委常委、214214吉林省委宣傳部部長荀鳳棲、時任吉林省文化廳廳長林君、時任吉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馬克的陪同下,到吉林省博物院視察工作 [43] 
2015年10月18日,台灣文化管理部門洪世芳一行到吉林省博物院交流。吉林省博物院副院長錢進接待了洪世芳一行,雙方就博物館分級管理與運行評估、《博物館條例》頒佈對博物館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座談 [44] 
2016年4月27日,時任吉林省政協主席黃燕明就發揮文化引領作用,助推文化發展到吉林省博物院調研 [45]  。5月26日,時任吉林省副省長李晉修到吉林省博物院調研 [46]  。6月8日,時任吉林省委常委、吉林省委宣傳部部長高福平一行到吉林省博物院考察,時任吉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楊長虹、時任吉林省文化廳廳長馬少紅、吉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志偉、吉林省文化廳(現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金旭東等陪同考察 [47]  。7月16日,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主任學藝員,中國古陶瓷研究學者小林仁先生到吉林省博物院進行學術考察與交流,並作《東洋陶瓷之美—關於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的館藏品和獨特陳列方式》的學術報告 [48] 

吉林省博物院學術交流

2013年9月7日至9日,時任吉林省博物院副院長、研究員趙聆實、吉林省博物院研究員黃嵐應邀出席第11屆國際薩滿文化研討會暨世界儀式人類學高級論壇,並就薩滿文化研究、展示與國際薩滿學會組織者進行交流 [49] 
2015年2月6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哲峯到吉林省博物院開展講座,以《關於白瓷與白陶的幾個問題》為題為全院職工深入地講解了白瓷、白陶的歷史起源、考古發現、區域分佈、相互關係等 [50]  。6月5日,台北歷史博物館策展人、研究組組長戈思明到吉林省博物院做了題為《兩岸博物館交流實況—以台北歷史博物館為例》的學術演講;演講結合《萬里江山頻入夢—兩岸張大千辭世三十週年紀念展》、《大清盛世》、《大三國特展》等展覽實例,對博物館策展的創意、展覽的溝通與交流、布展的技術事項等做了學術報告 [51] 

吉林省博物院參觀信息

吉林省博物院參觀須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6:00(15:30停止入館)
閉館時間:週一(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參觀預約:參觀人員需提前在吉林省科技文化中心公眾號或美團APP上進行預約,並按預約時間入場參觀;參觀時需持預約人身份證原件(預約碼)、吉祥碼、行程碼,出示新冠病毒疫苗標識碼(原則上不允許未接種人員進入,有禁忌症人員需出示相關證明),並佩戴好口罩 [52] 
2022年中秋節期間開閉館時間公告如下:
開館時間:9月10日—9月12日(星期五—星期一)
閉館時間:9月13日(星期二) [58] 

吉林省博物院交通線路

公交站名
乘車地點
公交線路
吉林省博物館
永順路與梧桐街交會處東側
參考資料 [53] 

吉林省博物院免費政策

2020年2月,為致敬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自博物館恢復運營之日起一年以內,將對全國醫務工作者實行免費開放的優惠政策。
優待內容一:全國(含港澳台)所有醫務工作者,憑有效證件(醫師證、護士證或與醫務工作相關的其他資格證件),團體參觀10人以上,自吉林省博物院正常開館起,提前預約可提供免費講解。
優待內容二:支援湖北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子女及家屬,憑有效憑證(支援照片、請戰書等),團體十人以上,每年開展兩次免費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加場。
優待內容三:支援湖北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子女及家屬,憑有效憑證(支援照片、請戰書等),免費參加我院舉辦的小小講解員課程。
優待內容四:全國(含港澳台)所有醫務工作者,憑有效證件(醫師證、護士證或與醫務工作相關的其他資格證件),參加吉林省博物院講座、大型節慶活動可提前團體預約 [54] 

吉林省博物院所獲榮譽

時間
榮譽
2022年6月2日
被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評定為吉林省“省級文明旅遊示範單位”。 [55]  [57] 
2023年1月
入選2022年度全國熱搜博物館百強榜單。 [6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