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鎖定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是吉林大學的二級學院。學院前身是1952年東北地質學院建院之初所設三個系之一的地質礦產勘查系;1997年5月,發展為地球科學學院;2000年6月,原長春科技大學與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四校合併,組建新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4個系、9個教研室,開辦4個本科專業;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8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4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1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個;共有教職工168名,其中專任教師113人;在讀本科生920人,在校各類研究生共914人,其中博士生225人(含博士留學生1人)、學術型碩士生338人(含碩士留學生 1人)、工程碩士生350人、高級進修生1人。 [1] 
中文名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Jinlin University
創辦時間
1952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學校類別
理工
主管部門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部
現任領導
院長:任雲生
黨委書記:楊洲
本科專業
4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0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8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2個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1個
地    址
吉林省長春市建設街2199號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歷史沿革

1951年,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喻德淵俞建章、馬振圖教授等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所地質學校——東北地質專科學校
1952年,東北地質專科學校與山東大學地質礦物學系及東北工學院地質學系和物理系部分合並,成立東北地質學院,並設立地質礦產勘查系,第一任系主任為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俞建章教授。
1957年,更名為長春地質勘探學院地質礦產勘查系。
1958年,更名為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
1980年,結晶學與礦物學教研室及找礦勘探教研室化探部分從地質系分出與學校中心實驗室合併組建了巖礦測試與地球化學系,探礦工程教研室從地質系劃歸地質儀器系。
1984年,由地質系分出沉積岩教研室、石油地質教研室、沉積學教研室以及動力地質教研室的一部分組建了能源地質系。
1992年,更名為長春地質學院地球科學系。
1997年5月,地球科學系與能源地質系合併組建長春科技大學地球科學學院(1996年12月30日,長春地質學院更名為長春科技大學)
2000年6月,原長春科技大學與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四校合併,組建新吉林大學保留地球科學學院建制,同時原文管學院的國土資源系併入地球科學學院。
2011年5月16日,中共吉林大學第十三屆委員會第21次會議研究決定,吉林大學測試科學試驗中心業務職能調整,朝陽校區部分併入地球科學學院,命名為地學測試科學試驗中心。 [1]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辦學條件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系專業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4個系、9個教研室,開辦4個本科專業。 [1] 
教研室
專業名稱
地質學系
巖礦地球化學教研室
地質學、地理科學
構造教研室
地層古生物教研室
資源工程系
礦產勘查教研室
資源勘查工程
礦牀教研室
能源科學系
石油地質教研室
--------
油藏工程實驗室
國土資源系
土地管理實驗室
土地資源管理 [2] 
第四紀與地理科學教研室 [3]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學科建設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8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4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1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個,有國家重點一級學科1個、原國土資源部重點學科1個、吉林省重中之重學科1個、吉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3個。
根據美國湯森路透科技與醫療集團的《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2011年3月3日更新數據顯示,學院地球科學學科進入該學科ESI前1%。 [1] 
畢業典禮 畢業典禮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公共管理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礦物學、岩石學、礦牀學,地球化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數字地質科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土地資源管理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公共管理、海洋科學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礦物學、岩石學、礦牀學,地球化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數字地質科學,礦產普查與勘探,礦產資源經濟與技術,土地資源管理,海洋地質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地質工程、資產評估 [4] 
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原國土資源部重點學科:海洋地質
吉林省重中之重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5] 
吉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公共管理 [6]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師資力量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工168名,其中,專任教師113人。教師中,有教授51人(博士生導師35人),副教授32人,講師30人,中國科學院院士(雙聘)5人,俄羅斯外籍院士4人;有唐敖慶特聘教授8人,長白山學者1人,校外兼職博士生導師2人,外籍兼職教授13人,校際兼職教授32人;有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獲得者1人、銀錘獎5人,吉林省教學名師2人,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4個,吉林大學“十大名師”1人,吉林大學示範教師3人。 [1] 
中國科學院院士(雙聘):李廷棟、歐陽自遠、劉嘉麒、張培震、王成善
俄羅斯外籍院士:張貽俠、閻鴻銓、馬志紅、劉招君 [7] 
唐敖慶講座講授:侯寶宏、陳久華
唐敖慶特聘教授:馬志紅、張興洲、劉招君、孫豐月、徐學純、劉正宏、孫景貴、李才 [8] 
吉林省教學名師:張梅生等
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礦牀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8,孫豐月)、岩石學課程教學團隊(2009,許文良)、構造地質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13,劉志宏)、地學類基礎地質教學實習教學團隊(2014,郭巍) [9] 
院士風采 院士風采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開設課程實驗57項、課外研究性綜合性實驗項目46項、課外實驗基本技能訓練項目24項,擁有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吉林省精品課程7門、吉林大學“百門精品課程”1門;有國家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驗區1個、吉林省高等學校本科品牌專業1個、吉林省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吉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 [1]  [9] 
國家特色專業: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驗區:地質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新生見面會 新生見面會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礦牀學
吉林省高等學校本科品牌專業:資源勘查工程
吉林省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地質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吉林省精品課程:地球科學概論、岩石學、礦牀學、構造地質學、礦產勘查學、地學類基礎地質教學實習、石油地質學 [9] 
吉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吉林大學地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吉林大學資源勘查實踐教學中心 [1] 
  • 教學實驗/實訓基地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8個基礎實驗室、6個科研與教學實驗室、2個綜合實驗室;設有地學測試科學試驗中心,下設10個測試室。實驗室(測試中心)具有實驗面積近6000平方米;儀器設備1600餘台件,價值人民幣3000餘萬元;藏有礦物、岩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和礦牀等教學、科研標本50餘萬件。
學院建有長春周邊、遼寧興城兩個本科生實習基地;建立了吉林紅旗嶺大型銅鎳礦牀、琿春小西南岔大型銅金礦牀、黑龍江烏拉嘎大型金礦牀、內蒙古拜仁大壩超大型銀鉛鋅礦牀、東北石油局等多個專業實習基地。 [1] 
  • 獎助學金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五四”青年獎勵基金、本科生科學研究基金;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貴陽)、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質環境研究所和原國土資源部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埃爾拉多黃金公司等單位在學院設立了獎學金。 [1] 
  • 教材編寫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60年來編寫教材數十部。其中,《地質學基礎》和《變質岩石學》曾獲地質礦產部“高等地質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礦相學》和《礦牀學基礎教程》獲地質礦產部“高等地質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十一五”期間,學院新編(修編)了《礦相學》、《礦牀學教程》、《礦產勘查學》、《礦山地質學》、《岩石學》、《構造地質學》、《古生物學導論》等多部國家和吉林大學規劃教材。其中,《礦相學》被評為“2007年度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礦山地質學》被先後評為“吉林大學第四屆本科優秀教材”一等獎和“2011年吉林省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獲獎”一等獎。 [1] 
  • 學生成績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學生在“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全國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等國家級、省部級評選中取得優異成績;多名學生被評選為吉林大學十佳大學生、自強自立大學生標兵等榮譽稱號。 [1]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學術研究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科研平台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原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1個、吉林省重點實驗室2個、校級研究中心5個、校級研究所2個、校級科研創新團隊3個。 [1]  [3] 
原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原國土資源部東北亞礦產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
吉林省重點實驗室:油頁岩與共生礦產成礦及勘查開發實驗室、吉林省油頁岩原位裂解及相關資源開發技術工程實驗室
校級研究中心:吉林大學數字地質研究中心、吉林大學長白山火山地質研究中心、青藏高原地質研究中心、油頁岩實驗研究中心、海洋地質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所:油氣與盆地研究所、能源地質研究所
校級科研創新團隊:東北地區油氣資源勘探新領域分析與預測(負責人:張興洲教授)、火山岩儲層及其油氣藏的成因與識別(負責人:王璞珺教授)、油頁岩與油氣資源評價與成礦規律(負責人:劉招君教授) [1]  [3]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研究成果

院長:任雲生 院長:任雲生
建院初至20世紀九十年代,以俞建章、董申保、張秋生、張貽俠等學者為核心的科研團隊,發現並以俞建章教授名字命名的建章珊瑚,先後主持或承擔的項目有:中國變質地質圖編制;國際岩石圈委員會和中國岩石圈委員會規劃的中國11條地學大斷面之一“中國滿-綏地學斷面(GGT)”;國家早期礦產資源規劃與科技攻關、國家區域地質調查和礦產普查、大慶石油會戰、遼北冀東前寒武地質與礦產科技攻關、攀枝花鐵礦和膠東金礦研究等礦產資源基地建設。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近年來,學院承擔了“大慶探區外圍中、新生代斷陷盆地羣構造演化與油氣遠景”“中國東北油氣資源勘查基礎地質研究”“全國油砂資源評價”“全國油頁岩資源評價”“吉黑東部礦產資源潛力綜合調查與評價”“青藏高原區域地質和大地構造研究”“松遼盆地北部深層火山岩儲層研究”“華北克拉通破壞:中生代高鎂閃長巖及深源岩石包體制約”“興蒙海槽晚古生代構造演化”“大陸岩石圈天然流變典型區解剖研究”“古太平洋板塊中生代在歐亞大陸下的俯衝歷史:東北亞陸緣火山岩與增生雜巖證據”“黑龍江省東部隱伏盆地油氣地質條件綜合調查”“大陸岩石圈天然流變典型區(遼西興城)解剖研究”“興蒙造山帶東段多塊體拼合與成礦體系”“東、西崑崙地區的區域成礦條件、典型礦牀及成礦規律研究”“遼吉成礦帶本溪-臨江地區三維地質研究”等一批國家重大(點)專項、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863”、“973”項目課題。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承擔着國家“863”項目、“973”項目、國家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博士點基金項目、原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等國家級項目百餘項,十二五期間累計科研經費4.8億元;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20餘項,個人科研成就獎7項;兩篇論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內)學術論文。
十二五期間,學院累計獲得各級科研獎勵15項,其中以地球科學學院為第一完成人的獲獎項目7項;1人入選2014年度地球和行星科學領域中國高被引學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單;1篇論文入選2014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2篇論文入選2014年度“領跑者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 [1]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學術交流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每年派出師生參加中國國內外學術會議,並多次受邀做大會報告,多次成功主辦或承辦重要的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主要包括:“全國金礦地質、找礦學術討論會”(2000),“中國古生物學會東北地區古生物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學術年會”(2001),“國際對比計劃(IGCP)第420項第四次工作組會議”(2002),“第二屆東北亞國際地學學術研討會”(2002),“第九次中韓東北亞地殼演化學術研討會”(2002),“西藏羌塘及臨區地質與資源學術研討會”(2003),“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全國油砂、油頁岩資源評價工作會議”(2004),“2009年全國岩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第十屆全國礦牀會議”(2010),“全國第五屆大學地球科學課程報告論壇(2011)”等。
十二五期間,學院先後主辦或承辦了伊春地質古生物國際研討會、大陸天然流變學研究研討會、全國礦物科學發展論壇、第六屆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學術研討會、長白山火山國際研討會、實驗岩石學與計算地球化學前沿研究專題學術討論會、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5屆學術年會等學術會議;邀請了日本、韓國、俄羅斯、德國、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科研機構和高校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及野外地質考察並做學術報告。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近年來,學院先後有大陸岩石圈天然流變典型區(遼西興城)解剖研究、古太平洋板塊中生代在歐亞大陸下的俯衝歷史:東北亞陸緣火山岩與增生雜巖證據、中俄合作興安—佳木斯—佈列亞成礦帶成礦規律對比研究、鄂霍茨克板塊構造體制疊加過程與成礦背景等10餘個國家級項目與俄羅斯(4項)、美國(2項)、奧地利(1項)、加拿大(1項)、德國(1項)等國家開展合作研究。 [1]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合作交流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與美國、俄羅斯、德國、奧地利、日本等16個國家的60餘所國際大學和科研機構保持着交流與協作關係;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紫金礦業大慶油田等15個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係,聘請了多位來自中國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為名譽教授、兼職教授來學院講學。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學院共接受來自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各類留學人員75名,其中訪問學者32名、本科生10名、碩士研究生22名、博士研究生11名;與中石油、中石化、中國黃金集團等大型國有企業建立了長期的人才培養協議。 [1]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文化傳統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形象標識

  • 院徽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徽呈藍色圓形,中間為世界地圖,上方為吉林大學四個字,下面兩側由和平鴿環繞,正下方為指南針和學院的始建時間,將和平鴿分開。院徽外環上下分別寫着學院的英文和中文名稱。 [1]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社團文化

學院通過“蒲公英志願者服務團隊”組織學生開展大量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建立“吉林大學學生髮展與成長培育基地”積極開展學生公寓文化建設;通過組織“在學習路上”系列工作認真抓好學生學風建設;連續多年成功舉辦“地學之春”文藝演出、“李四光”杯地學知識競賽、OEC英語演講比賽、足籃排聯賽等多項文體活動。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院長
黨委書記
楊洲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劉曉鵬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曲珩
副院長
鄭常青、單玄龍、陳廣俊、丁清峯、楊德彬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