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吉慶街

(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的景點)

鎖定
吉慶街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大智路與江漢路之間,與漢口老字號“豆皮大王”老通城酒樓相鄰,東起大智路,西至江漢路 [1] 
吉慶街夜市大排檔寬十幾米,路面凸凹不平,白天冷冷清清,一到晚上,它的魅力便凸現出來,賣花的賣唱的、拉琴的、吃飯的、服務的……幾百個台位擠得滿滿的,熱鬧非凡,到午夜12點以後,整個氣氛達到高潮。
2009年3月,吉慶街開始改造。改造後已於2011年11月23日開街,12月28日試營業。 [2] 
中文名
吉慶街
外文名
Jiqing Street
地理位置
武漢市江岸區大智路與江漢路之間 [3] 
開放時間
8:00-次日2:00
門票價格
免費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湖北省武漢市
建議遊玩時長
2-3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全年皆宜

吉慶街背景介紹

吉慶街 吉慶街
30年,短短170米,吉慶街用排擋和民間藝人,演繹了一段武漢的民俗傳奇,經由作家的藝術加工,遊客的口口相傳,吉慶街一度成為武漢民間文化的一個符號。
然而,與許多具有武漢市民特色的地方一樣,吉慶街的原始、喧鬧與髒亂終究與現代化大都市的發展相矛盾,過江隧道的建設又把吉慶街的交通阻斷,怎樣將吉慶街這一文化品牌保住並使之具有新時代的特徵?
江岸區政府的辦法是:易地重建,並按照現代商業和文化的要求重新設計規劃吉慶街的建築形態和商業佈局,並稱之為“吉慶民俗街”。新吉慶街其實已與老吉慶街無關,它承載的已不僅僅是一個消夜、聽曲的排檔夜市。

吉慶街人物

吉慶街齊追航

提到吉慶街,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叫齊追航,武漢音樂人、影視與大型活動導演,是在創建吉慶街文化上最有貢獻的人。他為吉慶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了關鍵性的5件事。
一是為吉慶街藝人創作出版了大量的影視音樂作品,《吉慶街遊子部落》CD專輯與《吉慶街孤芳自賞》MV合輯都是出自他的手,這些作品隨着吉慶街藝人的新老交替,大多成絕唱卻彌足珍貴;二是為吉慶街創作拍攝了2部紀錄片《吉慶街四大天王》與《吉慶街江湖三姐》,詳細記錄了吉慶街20年發展歷程,為吉慶街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三是一手策劃實施了吉慶街藝人跳槽事件,為吉慶街與吉慶街草根藝人,創造了一系列的、在全國都十分轟動的新聞;四是策劃發起了吉慶街《新四大天王》全民海選活動,為吉慶街民間藝人與民間藝術的展示,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舞台;五是最早提出全新改造吉慶街的動議,新吉慶街的改建,與他當初的動議如出一轍。
齊追航描繪吉慶街藝人與藝術,常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他相信吉慶街的民間藝人與民間藝術,必將煥發無窮的生命力與無盡的魅力。

吉慶街池莉

《生活秀》裏的來雙揚 《生活秀》裏的來雙揚
一個武漢女孩,和她年幼的弟妹們,在一夜之間遭生父無情拋棄。女孩挑起了養活弟妹的重擔,在街頭的夜市上支起了油鍋,炸起了臭豆腐乾子,後來小生意越做越紅火,家長裏短的故事由此鋪開。女孩叫來雙揚,小街叫吉慶街。一個辛酸的故事,一個繁雜的夜市,叫人品味活着的不容易。這就是武漢女作家池莉筆下的《生活秀》。這之後,電影版、電視劇版、話劇版的《生活秀》緊跟而上,人們自然而然地把這樣一幅場景深深地刻在了記憶中:在霓虹閃爍、人聲鼎沸的吉慶街頭,有一個風姿不凡的女子優雅地賣着她的久久鴨脖……
自此,這一條承載辛酸苦辣的小街走出深巷,聞名全國。無數人慕名前來,只為感受午夜吉慶街到底是怎樣的一番活色生香!

吉慶街民俗文化

吉慶街夜生活

吉慶街藝人 吉慶街藝人
“吉慶街白天不做生意,就跟死的一樣。”池莉在《生活秀》中如此直白描繪。吉慶街在白天就是一條普通、安靜的小街,與近在咫尺、喧囂繁華的中山大道比起來,實在是清冷寂寞、反差強烈。一到晚上,短短170米的小街在霓虹下頓然活了過來。十米寬的小街上,簡易的圓桌板凳連綿排開,賣花的、賣唱的、拉琴的、吃飯的、擦鞋的……你還沒搞清楚這些人是從哪個角落冒出來,而他們已經甩開嗓子吆喝着和你做起了生意。轉眼間,人潮暗湧,催促着你儘快落座,識趣的老闆娘一邊熱情地張羅,一邊和拉琴賣唱的藝人交流眼色,在一幫人的簇擁中迷迷糊糊坐定,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到底進了“芳芳”、“明明”、“順記”、“園園”、“小妹”、“玲玲”、“歪歪”哪家排檔,猝不及防,只能搖頭一笑。幾百個台位滿滿當當,燈火映紅了一張張恣意滿足的笑臉,各色菜餚任君選擇,吹拉彈唱的賣藝人隨你召喚。這些飽經世事滄桑、混跡於三教九流、遊走於龍魚之間的藝人,不僅可以為你演唱各種戲曲、民謠,還善於察言觀色,在你觥籌交錯,酒酣耳熱之際,用最時尚的妙言諧語為你現編現演,一首首流行歌曲和民謠演繹得讓你忍俊不禁、捧腹開懷。據説,吉慶街的藝人有藝術院校的學生,有音樂學院的教授,還有寫字樓的白領。
午夜十二點,整個氣氛達到了高潮。對吉慶街來説,夜是白晝,生活理所應當是從此刻開始的。買賣人不知疲倦地做生意,直至凌晨四點依舊精神抖擻、聲音洪亮,食客們卸下白日裏的憋悶,一口氣興奮到深夜,不知歸去。這個不夜城給人的就是一個歡暢和痛快,難怪讓人愛到了骨子裏,美得妙不可言。

吉慶街排檔文化

吉慶街夜景 吉慶街夜景
吉慶街沒有安靜的茶莊,沒有高檔的餐廳,市井味道的排檔是擺了一排又一排。席間的食客形形色色,大學教授、知名作家隱於其中,文藝界、體育界、政治界人士頻繁捧場,各種口音的中國人,不同國籍的外國人更是流連忘返。排檔將這種面對面的消費方式和平民化的表演方式渾然天成地糅合在一起,沒有絲毫地矯揉造作,很是對了。
吉慶街,是全國可以佔道經營的場所,這可以説是幾經取締又重生的吉慶街獨享的特權了!
這就是吉慶街的文化大排檔,它將面對面、開放式的消費方式與隨意性、平民化的表演方式並浸潤在極具地方特色的民風民俗之中,構成了獨具特色、遠近聞名的飲食文化超市,吸引着上至白領官員、下至藍衫小民以及外地遊客紛至沓來。排檔在很多很城市早已消失,但是在大武漢,還是經營得風生水起。還是漢味作祟,武漢的大熱天,特別是晚飯後,硬逼着人們在家裏待不住。三三兩兩地,男人們打着赤膊,在外幹什麼呢?坐在竹牀邊吃毛豆喝啤酒最爽快。二十世紀的八九十年代,一些勤快的嫂子、夫婦、父子從家裏抬出竹牀放在屋前臨街的路上,竹牀上放着涼麪、米粉、米飯、雞蛋、涼菜、自己滷好的牛肉、牛肚、牛筋、肥腸、雞鴨等,旁邊生一個小煤爐,炒點家常菜,支一兩個小桌小凳,人們就地坐,吃着喝着,“挖地佬殼”的每天都有鈔票進賬,那時,“下崗”一詞還很少聽見,那些有工作的嫂子們靠這種方式賺錢貼補家用。再後來,一撥人又來了,他們乾脆租下門面,十幾、二十幾平方米都能開店,幾張桌面擺到街上,小家小菜的,號稱“靠杯酒”,很符合武漢市民的口味。到九十年代初期,生意再次做大,門面大了,生意的規模大起來。1933年左右為吉慶街的最高峯時期,形成了以吉慶街為中心,包括鄰近的交易街、瑞祥路、大智路在內的大排檔市場。

吉慶街吉慶民俗街

吉慶街 吉慶街
武漢,正邁出十二五規劃的第一步,作為肩負城市使命的中堅力量,忽然意識到,對這座城市的熱愛與尊重不該是反覆地修整、一味地改變,直到喪失過去的記憶,遺忘美好的當時,而該承擔地是文明科學運營城市的同時,讓悠久的漢文化深入建築、景觀的骨髓,讓它得以傳承、光耀。
吉慶民俗文化街正是在滿足武漢人精神飛躍的同時,吸納了上百年老武漢的歷史文化因子,加以創意的聚合、活力的昇華,未來它將呈現給武漢人的既是忘不掉的過去,又是更美好的未來,這樣的情節才會沁透於心。

吉慶街國粹發源地

武漢文化底藴深厚,有"京劇之母"美譽的漢劇,便鼎盛於漢口,最終與徽劇合流,誕生了國粹京劇。

吉慶街特色文化

吉慶街的歌手 吉慶街的歌手
吉慶街位於漢口著名的老字號“豆皮大王”老通城酒樓附近。東起大智路,西至江漢路。別看這條有名的吉慶街夜市大排檔寬不過十幾米,路面凸凹不平,白天冷冷清清,可一到晚上,它的魅力便凸現出來,賣花的、賣唱的、拉琴的、吃飯的、服務的……幾百個台位擠得滿滿的,熱鬧非凡,特別是在午夜12點以後,整個氣氛達到高潮。

吉慶街美食文化

吉慶街廟會 吉慶街廟會
傳統漢味:小桃園雞湯、四季美湯包、蔡林記熱乾麪老通城豆皮、面窩
消夜必備:精武路鴨脖子、蝦球、毛豆
名揚全國:武昌魚臭鱖魚、鴨脖子

吉慶街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三鮮豆皮”的“豆”必須是脱殼綠豆;豆皮的“皮”必須是精製米漿;豆皮的餡,必須是湘產糯米;豆皮的三鮮必須是鮮肉、鮮菇和鮮筍;豆皮的形,必須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須是金而黃;豆皮的味,必須是香而醉。

吉慶街糯米雞

有點像飯糰,用糯米做的,煮熟,加入乾子(切成丁)、肉末、榨菜丁等,再用手團成團沾點麪粉走道油即可。

吉慶街四季美湯包

武漢湯包很有名氣,武漢人過早也格外鍾愛她。説起湯包人們自然想到“四季美”,今楚湯包與四季美湯包不同,有些像淮安文樓湯包,湯多不膩,皮薄而有韌性。如今許多人都怕吃油膩食物,於是店主開發出“番茄湯包”“草莓湯包”等“迷宗”品種,略呈紅色,微酸中稍帶甜味,直侵味蕾,讓你吃了一籠還想再來一籠。老闆説,吃這種湯包不需顧及會長胖,所以最受美眉和靚嫂歡迎。

吉慶街歷史軌跡

從歷史的角度追本溯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從漢口古鎮到如今武漢經濟、商業中心,漢口的發展過程中多種因素,磨鍊出它如今獨特的個性。歷史上的租界地盤和碼頭文化衍生出漢口現今的金融與商貿氣質,造就了漢口人精明、幹練、敢為人先的性格;具有悠久歷史和濃郁漢派個性的民眾樂園江漢路和吉慶街,循着歷史的軌跡,演變成了現如今的武漢娛樂、商業、飲食集中地,也成就了武漢“最市民化城市”的個性名片。

吉慶街建築風格

吉慶街建築 吉慶街建築
吉慶民俗街分三期改造:一期改造重點老通城、東山里片,即美食生活區;雲清裏和豐壽裏片區,作為本項目的第二、三期工程,將以保護為主,修繕優秀歷史建築,拆除違章搭建,還原優秀歷史街區,意在打造民俗創意區、文化館藏區。
新吉慶街清末民初風格的建築羣與中山大道上的歐式建築呼應成景。建築風格研究吉慶街這樣的老漢口舊城改造項目,其社會責任重大。為此,我們對清末民初時期老漢口的建築語言進行了必要的研究,同時也對吉慶街片區周邊的歷史建築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測繪工作,作為設計的理論支撐。我們通過發掘和再現老漢口建築造型元素的方法,來解讀建築歷史,再現老漢口商街風貌,展示中山大道的歷史文脈。同時,我們也適當地在入口處引入現代元素,作為時代烙印,體現傳承與發展。老通城片區七層樓的餐飲主力店和賓館,其立面風格向對面的鹽業銀行靠攏,秉承租界建築風格,是對該街區舊時建築風格的一個真實寫照。在內街空間的處理上,利用豐富的建築空間層次,多樣的户外空間,再現老漢口、老吉慶熱鬧繁華的“美食生活秀”。儘可能保護和強化吉慶街民間藝人的演繹傳統,並提供相應的場所和舞台。露天排擋應該予以保留。
在清末、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漢口一度成為中國內陸最大的通商口岸,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武漢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著名的辛亥革命便首義於此(武昌起義)。武漢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也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城市。
明末清初的建築主要由木質結構房,庭院、土圍牆、石門組成。木門、石門上雕刻着人物、山水、花鳥等精美圖案,工藝高超。

吉慶街改造規劃

吉慶街規劃目標

吉慶民俗街的規劃定位為漢派風情街、文化旅遊目的地、藝術創意社區。

吉慶街規劃業態分區

一期為美食生活區,二期為民俗創意區,三期為文化館藏區。
武漢老字號、知名特色餐廳、精緻西餐廳、快速消費餐飲、大排檔、便利店、茶藝館、咖啡廳、酒吧、KTV、文物古玩、土特產店、婚紗攝影、商務會所、創意工作室、知名企業……

吉慶街運營目標

吉慶街 吉慶街
通過發掘民俗文化特別是荊楚大地、武漢一百年來的文化事項,結合時代精神深度創意開發,以集中展示各具特色的飲食、居住、服飾習慣為突破口,以中華老字號的聚集為特色,以民間表演、民間歌舞、豐富的民俗旅遊節慶開發為亮點,集餐飲、旅遊、購物、休閒等多功能一體,發揮民俗文化的娛樂、審美、規範、維繫作用,以滿足武漢及全國大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成為中部民俗文化精華的展示舞台、國內知名的藝術社區、最亮麗的城市文化名片。

吉慶街新吉慶街

吉慶街 吉慶街
吉慶街經過三年的拆遷、改造和建設,一期美食生活區全面竣工。圖片更加直觀地展示了新吉慶街的風貌,從最初的平面圖,到三維立體模型,再到鮮活的實體,吉慶街的風貌一點一點地顯現。新圖新氣象,讓我們走進吉慶民俗街。

吉慶街旅遊發展

吉慶街曾經風景

吉慶街曾是享譽全國的夜市,在這裏,美食和文化很好地融為了一體,客人們一邊享受特色美食,一邊欣賞以“四大天王”為首的民間藝人表演,再喝上一點小酒,這是武漢一道著名的風景。

吉慶街全新面貌

兩年多前,隨着過江隧道江北出口施工的進行,吉慶街陷入了“半封閉”狀態,前來光顧的食客越來越少。為求全新的發展,也是為使武漢這張特殊的名片能真正打出去,藉着過江隧道開始貫通的東風,吉慶街期待重新開街時能以全新面貌示人。

吉慶街旅遊推薦

吉慶街街景 吉慶街街景
吉慶民俗街北至銘新街,東臨大智路,西至黃石路,南臨中山大道,一期美食生活區,分東西二區,東區為一棟7層簡歐式“洋樓”:灰色水磨石牆面,弧形層頂,走廊配寶瓶柱造型。西區為6棟三四層的樓房圍成的“四合院”,牆面以紅色為主,極具中國傳統特色。一期9月建築竣工,進入裝修階段,預計11開街。
屆時,開街活動必定會熱鬧非凡,舞獅、亮燈、剪綵,湖北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民間技藝展示,各系菜品品嚐。吉慶街永恆不變的熱鬧和人氣撲面而來,身在其中必會樂不思蜀。“白天哪懂夜的黑!”正如池莉所説:吉慶街的一天是從夜開始的!除此之外,吉慶民俗街年度50場主題活動即將啓動——老漢口風貌,新生活格調。歡迎八方遊客來吉慶街體驗漢味風情,共享美食、文化與藝術的全城盛宴。

吉慶街所獲榮譽

2022年5月26,被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確定為湖北省首批非遺特色村鎮、街區。 [4-5] 

吉慶街交通信息

地鐵1號線、6號線大智路站A出口沿大智路向南步行500米即到。
1路、24路、yx24路、581路、711路、727路、電2路在保華街黃石路站下車,沿中山大道向北步行50米即到。1路、24路、yx24路、38路、402路、520路、526路、581路、608路、707路、711路、727路、801路、n408路、w408路、電2路在中山大道大智路站下車沿中山大道向南步行300米即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