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吉利村

(廣東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下轄村)

鎖定
吉利村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中部,轄內有20條自然村,設2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577人,面積為3.5平方公里。
中文名
吉利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
地理位置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中部
面    積
3.5 km²
人口數量
5577人
車牌代碼
粵E

吉利村基本情況

行政區域內水陸交通便利,形成一個網絡性的水陸交通樞紐。

吉利村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2年經濟總收入為39088萬元,人均收入為5109元。

吉利村工農業發展

該村一向以養殖四大家魚、種桑養蠶為主。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髮展和深入,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進一步優化農業發展結構,從四大家魚的養殖發展到鰻魚、桂花魚、加州鱸等優質品種的養殖。同時,大力發展各種經濟作物,農業效益不斷提高,農民收入不斷增加。
1959年開辦的第一間工廠是酒廠,當時只有工作人員6人。1971年酒廠改為榨油廠,主要業務是幫助村民把自收的花生榨油。其後,也曾辦過規模有百人的藤廠,是黃岐東風藤廠的一個發外加工點。此外,於1977年在下街小崗辦過石場等。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於80年代開始,先後辦起鞋廠、製衣廠、塑料廠、海綿廠、米酒製品廠、飼料門市部等工商業企業。
到了90年代,工企業迅速發展,當中以陶瓷業發展最快,是吉利的支柱產業,產出以億元為單位計算。期間,不少農民洗腳上田,從務農轉為入廠工作,農村的二級分配水平在該期間明顯以倍數速度遞增。
1991年9月投產了吉利高級牆地磚廠,1992年上半年又辦起了吉利建陶二廠,同年9月吉利建陶三廠誕生;1993年又辦起了先鋒模具有限公司和吉興鋁型材有限公司。這幾間企業初辦時是集體經營或集體有股份的企業,隨着形勢的變化,開始實施體制改革,於1995年9月首先將吉利高級牆地磚廠以承包的形式實行轉制,到2000年10月份止,全部集體企業實行了轉制。至於非公有制企業,就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壯大。

吉利村教育事業發展

解放前吉利教育多以私人辦學為主,如1932年開辦的覺民、鄧崗、周強等3所學校,以及後來開辦的聖堂完全小學等都是私人開辦的。上述各校在1938年淪陷期間已停辦,直到抗戰勝利後,吉利教育才得到較大的發展。
1946年由吉利關六堂產業基金會統一籌辦吉利鄉第一小學,校址在海口,校長關炳淳,設5級6班,教師7人,學生150人。吉利鄉第二國民小學,校址在聖堂,校長李俊雄,設4級4班,教師3人,學生80多人。吉利鄉第三國民小學,校址在基便,校長吳鐵民,設4級4班,教師3人學生80人。
1949年,上述3校分別改名為吉利第一、二、三小學。1952年8月,這三間學校合併為七區吉利小學,共有學生350人,1953年名為十二區吉利小學,後又定為中心小學、南莊公社吉利小學。1973年9月附設初中班,1981年復辦南莊公社中心小學,1984年9月停辦初中班。1987年又定為南莊中心小學,1990年又複名為吉利小學。
1997年村委會籌資兩千多萬元,建成了新的吉利小學,佔地56畝,有19個教學班,教師34人,學生784人。吉利小學發揚優良傳統,重視德、智、體、美、勞五育教育,取得一定的成績。從1994年開始,教學質量檢測均列鎮三甲之內,曾獲省級冬季體育鍛煉先進單位稱號,也曾獲全國航模比賽男子組團體第三名的佳績。1999年被評為“南海市一級學校”,2000年被評為“佛山市一級學校”。
吉利現分別建有三所幼兒園,農豐村、鄧羣村、紅星村各一所。1989年6月拆除舊農豐村幼兒園,在原地興建一座較有規模的吉利中心幼兒園,配套齊全,佔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中心幼兒園投入使用後合併了前兩所幼兒園,再於1993年3月投入130多萬元擴建建築面積2000平方為米。多年均獲得鎮先進幼兒園稱號。1990年被評為“南海市文明幼兒園”。

吉利村文體事業發展

吉利村開展羣眾文娛體育活動具有優良傳統,即使在經濟困難時期,羣眾也積極開展舞獅、唱戲、籃球等活動,從未間斷過。尤其是鄧崗村每年都由村委會撥出經費,組織夏季運動會,舉辦乒乓球、籃球、拔河、划龍舟接力賽等比賽,廠企和農村青年積極參加,相當活躍。
吉利的醒獅有悠久的歷史,以鄧羣村為基地,成立過醒獅武術隊,屢獲殊榮,1999年參加中央電視台南海影視城舉辦的“99年百獅賀太平”表演競賽,在380頭醒獅中獲三等獎。
吉利的業餘文藝活動也很活躍,這支由鄧崗村的文娛骨幹關富榮、關樂其等組成的文藝宣傳隊,排演粵劇,為配合中心宣傳做了許多工作,演出的粵劇《沙家浜》、《補鍋》、《打銅鑼》等大、小戲,深受村民的歡迎,自創小戲《相親》曾參加農村文藝表演獲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