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合胞體學説

鎖定
合胞體學説主要是Hadzi和Hanson提出的,認為多細胞動物來源於多核纖毛蟲的原始類羣。,表達基因是ERVWE1
中文名
合胞體學説
提出者
Hadzi,Hanson
提出時間
1953年
適用領域
細胞
應用學科
生物

合胞體學説概要

Hadzi(1953)和HANSON(1977)提出合胞體學説(syncytial theory),認為多細胞動物來源於多核纖毛蟲的原始類羣。

合胞體學説主要觀點

後生動物的祖先開始是合胞體結構,即多核的細胞,後來每個核獲得一部分細胞質細胞膜形成了多細胞結構。
圖
圖 合胞體學説 A.原始的多核纖毛蟲;B.合胞體細胞化,形成多細胞結構,然後進一步發展成為無腸類渦蟲樣的兩側對稱的動物。
由於有些纖毛蟲傾向於兩側對稱,所以合胞體學説主張後生動物的祖先是兩側對稱的,並由其發展為無腸類扁蟲,認為無腸類扁蟲是現在生存的最原始的後生動物。

合胞體學説主要反對意見

因為任何動物類羣的胚胎髮育都未出現過多核體分化成多細胞的現象,實際上無腸類合胞體是在典型的胚胎細胞分裂之後出現的次生現象。
最主要的反對意見是不同意將無腸類扁蟲視為最原始的後生動物。體型的進化是從輻射對稱到兩側對稱,如果認為無腸類扁蟲兩側對稱是原始的,那麼腔腸動物的輻射對稱倒成為次生的,這顯然與已揭明的進化過程相違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