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鎖定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是合肥工業大學的二級學院。 [1] 
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所轄學科是1945年合肥工業大學創辦之初最早擁有的學科之一;1999年學校專業調整,將建築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和數學力學系的力學部分合併為土木建築工程學院;2007年更名為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2]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本科專業9個;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有全日制本科生3100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000餘人;有專任教師170人。 [1] 
中文名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外文名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創辦時間
1945年
類    別
二級學院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劉峯
本科專業
9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7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3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2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院系設置
道路與橋樑工程系、建築工程系、水利水電工程系、測量工程系等8個系
地    址
合肥市屯溪路193號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歷史沿革

民國34年(1945年)10月,合肥工業大學的前身——安徽省立蚌埠工業職業學校在安徽蚌埠黃莊成立,學校設置高級土木科和紡織科。
民國35年(1946年),學校改名為安徽省立蚌埠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設土木工程科。
民國36年(1947年),學校改名為安徽省立工業專科學校,遷至安徽淮南洞山,設置土木、機械、電機3科。
1951年4月,經中央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並於次年設立煤田地質、測量、井巷工程、採煤、洗選煤、礦山機械、機電7個專業,分屬地質、土木、採煤和機電4科。
1952年,國家治淮委員會在安徽蚌埠懷遠籌建淮河水利專科學校,1954年劃歸國家水利部,改名為“水利部淮河水利學校”,至1958年7月,學校設有水利工程建築、農田水利工程、中小型水電站建築3個專業。
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決定學校改名為華東礦業學院並遷往合肥,1955年3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學校改名為“合肥礦業學院”,1956年7月,學校遷至合肥,土木工程科更名為合肥礦業學院礦山建築系(設置礦山企業建築1個專業)。
1958年9月,中央批准同意將合肥礦業學院改名為合肥工業大學,設置土木工程系,設立工業與民用建築、建築學2個專業;同年9月,淮河水利專科學校擴建為安徽水利電力學院(本科),設水利水電工程建築、農田水利工程專業。
1963年,合肥工業大學土木工程系更名為建築工程系,撤銷建築學專業,保留工業與民用建築1個專業。
1969年12月,經安徽省革委會批准,安徽水利電力學院併入學校,其水利水電工程建築、農田水利工程專業併入合肥工業大學建築工程系;當時的建築工程系設有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和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專業。
1971年,根據學校黨委決定,在電機、機械、農機、建築、化工、地質、採礦等七個系(當時稱大隊)成立黨的總支部委員會。
1973年,建築工程系包括水利工程、房屋建築2個專業。
1975年6月,安徽省革委會發文批准學校成立水利工程系,下設農田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建築兩個專業。
1978年10月,學校黨委根據安徽省委指示精神,將建築系分為建築工程系和水利工程系;力學專業在學校基礎部開始招收本科和碩士研究生。
1979年,建築工程系的建築學專業恢復招生;農田水利工程專業改為水資源利用專業。
1982年,建築工程系成立建築設計研究所。建築工程系設立公用與民用建築、建築學2個專業;水利工程系設水資源利用、水利水電工程建築2個專業;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水工結構工程、固體力學等十個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權點。
1983年12月,學校的力學學科與數學學科組成應用數學力學系。
1984年5月,水利工程系更名為土木工程系,設有農業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專業,並試辦土木工程建築結構、給水排水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專業。9月,學校在土木工程系試點,實施學分制,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次年全校普遍推行學分制;同年,學校開始發展合作培養研究生工作,在力學、固體力學等學科分別與北京機牀研究所、鄭州機械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在全國第二批學科學位點申報中,工程水文與水資源獲批碩士學位授權點。
1986年,在全國第三批學科學位點申報中,結構力學、實驗力學、建築設計、岩土工程、結構工程、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工程測量等學科專業獲批碩士學位授予權;為適應經濟社會和學科發展的需要,學校將建築設計研究所從建築工程系劃出,成立建築設計研究院;將建築學專業從建築工程系劃出,成立建築學系。
1987年,學校首先從土木工程系和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進行“按系招生、分類培養、按需分流”的專業管理改革試點,具體做法是按系招生後,一、二年級的基礎課集中統一進行,三、四年級則根據各專業實際需要數量對學生進行分類(專業)培養。
1988年,建築工程系設立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專科專業、給水排水工程專業並招生。
1992年,學校在土木工程系等四個系開設了研究生課程班。
1993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正式設立給排水專業。
1994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正式設立交通土建築專業。
1996年,學校制定《合肥工業大學重點學科建設論證報告》,明確提出了學校規劃建設包括“土木、力學及建築工程學科羣”在內的八個學科羣。
1997年,建築工程專業首次通過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工程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專家組評估,合格有效期為5年;10月,“合肥工業大學公路工程試驗檢測中心”成立;土木(水利)大樓建成。
1998年8月,獲批市政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為培養跨世紀的高層次水利人才,經當時學校的主管部門——機械部教育司的批准,學院恢復招生水利專業本科。
1999年,學校將土木工程系、建築工程系、應用數學力學系的力學學科部分進行合併,成立土木建築工程學院,並設有土木工程、給水排水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等本科專業。
2000年,工程力學學科獲批博士學位授權點,結構工程學科獲批安徽省級重點學科,學院設置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本科專業。
2001年,工程力學學科獲批安徽省重點學科;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被列為安徽省重點建設課。
2002年,土木工程專業首次通過國家建設部專業教育評估,獲得了5年有效期。
2003年,學院設立工程力學本科專業,結構工程學科獲批博士學位授權點,並獲批安徽省基礎力學教學示範中心、安徽省測量雙基教學示範試驗室。
2006年,獲批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2007年,學校根據學科發展需要,將學院更名為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同年,獲批土木工程防災減災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8年,學院設立測繪工程本科專業,獲批岩土工程學科獲批安徽省省級重點學科;獲批“安徽土木工程結構與材料省級實驗室”,獲批“力學省級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9年,學院獲批設立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2010年,土木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獲批首批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獲批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獲批力學、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柳炳康教授的《結構工程抗震設計》獲批國家級精品課程。
2011年,學院新增博士點涵蓋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下的五個二級學科(岩土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另外自主設置了兩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水資源工程與結構、可持續建築工程)。新增碩士點包括力學一級碩士點下的2個二級學科(一般力學基礎、流體力學)和測繪科學與技術以及碩士點下的2個二級學科(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10月,土木工程專業被批准設立為全國高校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2012年,土木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綜合改革教改示範專業;在2012年第四次國家專業評估中,通過國家住建部專業教育評估,獲得了最高層次的8年有效期,為獲得最高八年合格的18所院校之一;宣城校區設立建築工程系。
2013年,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被評為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柳炳康教授主持的《工程結構抗震設計》課程,被批准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牛忠榮教授負責的“理論力學”被評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測繪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被評為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獲批“安徽省土木工程結構與材料省級重點實驗室”。
2014年,土木工程學科獲批“安徽省省級學科重大建設項目”和“安徽省先進鋼結構技術與產業化2011協同創新中心”。
2015年,獲批“安徽省建築產業現代化示範基地”。
2017年,力學學科獲批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國家住建部授予學院“國家裝配式建築產業化基地”;獲批安徽省氫安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通過國家住建部專業教育評估,獲得了5年有效期。
2018年,在宣城校區設立“城市建設工程系”,設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並招生。 [3]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專業設置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8個系、本科專業9個。 [1] 
教學系:道路與橋樑工程系、建築工程系、水利水電工程系、測量工程系、建築環境與技術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工程力學系、城市建設工程系(宣城校區) [4] 
本科專業: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農業水利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工程力學、測繪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1]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學生活動
學生活動(3張)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工202人,專任教師17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0人,正高職40人,副高職80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人選2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名、全國模範教師1名,安徽省教學名師2名,安徽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 [1]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任偉新 [5]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人選:任偉新等 [5]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任偉新、何偉 [5-6] 
安徽省教學名師:高飛 [7] 
(注:名單不全)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 [1] 
博士後流動站:土木工程 [1]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土木工程、工程力學 [1]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水資源工程與結構、可持續建築工程、工程力學、固體力學、流體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8]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力學、測繪科學與技術 [1]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固體力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水工結構、水利水電工程、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9]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建築與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測繪工程 [4] 
省級重點學科:結構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學 [1]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國家綜合教改示範專業1個、國家級教育教學和產學研平台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 [1]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2013年通過國家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給排水科學與工程2018年通過國家住建部專業教育認證;土木工程專業自動通過國家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 [3] 
國家級特色專業、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國家綜合教改示範專業:土木工程 [1]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 [10] 
國家級教育教學和產學研平台: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實踐國家級教育中心、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 [1]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工科力學安徽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學術科研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科研機構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先進鋼結構技術與產業化安徽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土木工程結構與材料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建築產業現代化示範基地、安徽省基礎設施安全檢測與監測工程實驗室、安徽省氫安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七個省部級科研平台。 [1]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近五年承擔科研項目統計
國家級科研項目其他政府科研項目非政府科研項目(橫向項目)
——項目數(個)
經費數(萬元)
項目數(個)
經費數(萬元)
項目數(個)
經費數(萬元)
力學
23
991.2
8
356
46
3421
土木工程
43
2225
44
719
451
9583
水利工程
17
780
4
72
133
4970
測繪科學與技術
9
662
2
176
22
307
參考資料: [11]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學院標識

  • 院徽
學院院徽由土木、橋樑、河流構成,四周圍繞學院的中英文名稱。 [1] 
學院院徽 學院院徽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社團文化

  • 學生活動
據2020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開展了大學生最美筆記展評活動、心理健康活動月系列活動、觀影活動等活動。 [12-14]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劉峯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李麗鵬
副院長王靜峯、王佐才、彭原
參考資料: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