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鎖定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是合肥工業大學的二級學院。
1958年9月,合肥工業大學化工系成立;1994年12月,在化工系基礎上成立合肥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2014年4月,化學工程學院更名為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截至2018年8月,學院設有5系1中心、5個本科專業,設有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領域3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個;全院教職工134人,在校本科生2000餘、研究生440人。 [1-2] 
中文名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創辦時間
1958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學校類別
理工
主管部門
合肥工業大學
現任領導
院長:俞書宏
黨委書記:魏鳳玉
本科專業
5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3個
院系設置
化工工藝系、高分子系、應用化學系、化學系、能源化工系
地    址
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號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歷史沿革

1958年9月,經高教部批准,合肥工業大學化工系成立招生,擬設無機化工工學、有機合成工學專業。
1959年,改設高分子工學、稀有元素工學兩個本科專業,前者於1977年、1985年、1998年先後改為高分子化工、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後者於1980年改為粉末冶金專業,並於1997年劃至材料學院。
1966年,開設無機化工本科專業,於1992年、1998年先後改為化工工藝、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1985年,獲批應用化學碩士點,於1996年、2000年先後被評為機械部和安徽省重點學科。
1988年,獲批高分子材料碩士點,1997年與相近學科合併為材料學,2000年被評為安徽省重點學科。
昇華樓 昇華樓
1994年12月,經機械部教育司批准,合肥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成立。
1997年,學院與安徽中醫學院聯合創辦製藥工程本科專業,2003年獨立招生,2011年劃至醫學工程學院。
1998年,獲批化學工藝碩士點,2008年被評為安徽省重點學科。
1999年,學院組建了高分子系、化學工藝系、應用化學系、製藥工程系。
2000年,學院與材料學院聯合獲材料學博士點、材料工程工程碩士領域授權;組建基礎化學實驗中心。
2002年,學院新設應用化學本科專業。
2004年,學院獲化學工程、生物化工兩個碩士點;化學工程、製藥工程兩個工程碩士領域授權;材料學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權。
2006年,學院獲批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碩士點;組建化工技術中心;與材料學院聯合獲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
2010年,學院獲批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設置材料化學工程、生物質化學與化工兩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2012年,學院設置工業催化碩士專業;宣城校區化工與食品加工系招生。
2013年,學院成立化學系;宣城校區設置化學工程與工藝和能源化學工程兩個本科專業。
2014年4月,學院更名為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2017年,宣城校區改設能源化學工程和應用化學(工)兩個新專業。
2018年,學院獲批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能源與環保領域工程博士授權點。 [2]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辦學條件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8月,學院設有五系一中心:化工工藝系、高分子系、應用化學系、化學系、化工技術中心和能源化工系,其中能源化工系位於宣城校區;設有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應用化學(理)、應用化學(工)、能源化學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 [1]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8月,學院設有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領域3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個、3個安徽省重點學科;其中化學、材料科學和工程學等3個學科分別進入全球科研機構ESI排名前0.6%,0.4%和0.28%。
昇華樓 昇華樓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材料學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材料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化學工程、材料工程
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領域:材料化學工程、生物質化學與工程、能源與環保工程 [1] 
安徽省重點學科:應用化學、化學工藝、材料學 [3]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8月,全院共有教職工134人,其中教學科研崗人員105人,實驗教師和技術人員16人,專職管理人員13人;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80人;教學科研崗人員中教授37人,副教授47人,93%具有博士學位;教師隊伍中包括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安徽省百人計劃專家、安徽省外專百人計劃專家(外籍全職教授)、黃山學者和黃山青年學者等伍。 [1] 
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吳宗銓 [4]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從懷萍、孫敏 [5] 
“黃山青年學者”特聘教授:從懷萍 [6] 
安徽省百人計劃專家:李育林、陸楊
安徽省教學名師:李學良、魯道榮
安徽省教壇新秀:陳祥迎、孫敏、姚路路
安徽省教學團隊:化工原理(崔鵬,2013)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省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精品課程3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校企合作基地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 [7] 
項目類別
項目名錄
省級特色專業
化學工程與工藝
省級精品課程
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學反應工程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化工熱力學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校企合作基地
高分子專業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化學工程與工業專業工程設計實踐教育中心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
  • 教學成果
2001—2012年,學院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
省級教學成果獎<br>
級別
獲獎項目名稱
時間
省級二等
地方工科專業結構及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2001
省級二等
和大中型企業共建實習基地的研究
2002
省級三等
工科基礎課程教學中加強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意識的研究與實踐
2005
省級特等
基於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高等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2005
省級一等
製藥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專業建設研究
2005
省級一等
加強實踐性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應用化學專業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能力
2008
省級一等
構建多元化工程實踐平台,培養創新型化工類工程技術人才
2010
省級三等
立足創新,彰顯化工特色——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實踐教學新架構
2010
省級特等
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改革與實踐
2012 [8]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學術研究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9月,學院擁有教育部工程技術中心1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3個、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3個、校企合作工程技術中心8個、校級研究所3個。 [9] 
平台類型
平台名稱
教育部工程技術中心
教育部農產品加工與生物化工工程技術中心
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先進功能材料與器件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先進催化材料與催化反應工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可控化工與材料化工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功能高分子工程研究中心
氯化聚烯烴新材料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安徽省精細化工催化加氫工程技術中心
校企合作工程技術中心
合肥工大 - 司爾特緩釋肥鉀肥技術研究中心
合肥工業大學——金地肥業技術研發中心
合肥工業大學——合肥圓融特種材料研究中心
合肥工業大學——華泰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合肥工業大學——海程塗復材料技術研發中心
合肥工業大學——四方磷複肥肥料工程技術中心
合肥工業大學——美邦(黃山)膠業工程技術公司
合肥工業大學——黃山白嶽膨潤土技術研發中心
校級研究所
應用化學研究所
複合材料研究室
塗料研究室 [9]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科研成果

  • 成果綜述
昇華樓 昇華樓
學院針對能源、材料、環境、資源等國計民生重大領域中的化學工程技術和科學問題開展基礎與應用研究,在儲能材料與技術、納米技術與應用、高分子化學與化工、催化與合成工藝、化工分離技術、工業煙氣淨化技術等主要研究方向上產生了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近年一系列高水平學術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JACS、Angew Chem Int Ed、Nano Energy, ACS Nano、Accounts Chem Res、Chem Soc Rev、Small、Adv Mater、Macromolecules、Chem、ChemComm、J Membrane Sci、ACS Sustain Chem Eng、AIChE J、Ind Eng Chemy Res、Chem Eng J等國際刊物上。
截至2018年8月,學院承擔在研的國家級科研項目40餘項,其他縱向和橫向項目100餘項。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120篇/年以上、申請發明專利50餘項/年、授權發明專利40餘項/年。
2017年,以學院教師為第一完成人,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二等獎1項。 [1] 
  • 科研項目
部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課題名稱
起訖時間
經費
兩步法制備高韌性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研究
2002-2005
18萬元
有機無機雜化梯度玻纖的製備和成纖性能研究
2003-2006
23萬元
基於氫氧化銅納米管與納米纖維陣列控制合成相關半導體納米結構陣列
2004-2006
21萬元
A2 和 B3 單體受限聚合直接合成超支化聚合物
2005-2007
23萬元
採用 RAFT 在碳納米管表面接枝系列聚合物及其應用
2006-2008
26萬元
錳氧化物納米結構催化劑的控制合成及其在染性廢水降解處理中的應用基礎研究
2006-2008
25萬元
POSS/ 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007-2009
32萬元
可加工成型高分子 / 木材雜化陶瓷材料的研究
2008-2010
30萬元
電化學研磨法合成 Fe 、 Co 、 Ni 納米金屬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2008-2010
18萬元
薄層池導數循環伏吸法研究複雜電化學反應動力學
2008-2010
27萬元
硫屬半導體 / 氟碳聚合物纖維納米複合物太陽能分解水制氫催化劑的製備與機理研究
2008-2010
27萬元
多層空心結構無機納米材料的設計、製備及相關性能研究
2008-2010
32萬元
超聲強化陶瓷膜分離 - 光催化氧化反應集成過程應用基礎研究
2008-2010
27萬元
基於廢舊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 LiMn2O4 原位製備高效 MnO2 催化劑
2009-2009
8萬元
輔酶 NADH 模型物負氫轉移機理及其在有機小分子催化中應用研究
2009-2011
18萬元
基於實時合成水滑石分離固化高放廢液技術及機理研究
2010-2012
30萬元
基於廢舊錳酸鋰電極材料原位製備不同晶型與形貌的 MnO2 及其應用基礎研究
2010-2012
33萬元
以生物質原料製備碳-硅(鈦)複合材料的研究
2010-2012
34萬元
改性凹凸棒石催化劑 SCR 法煙氣脱除 NOx 性能、動力學和機理
2010-2012
20萬元
綠色離子液體與 PLLA 相互作用及對其結構演化與性能的影響
2010-2012
34萬元
用於有機電化學動態過程分析的芯片薄層光譜池 - 毛細管電泳聯用技術研究
2010-2012
32萬元
有機負氫化合物及其氧化形式的機理和應用研究
2011-2013
35萬元
合金 Pd-M ( M=Fe 、 Co 、 Ni )納米晶控制合成及其催化 Ullmann 碳 - 雜偶聯反應研究
2011-2013
33萬元
Cu2ZnSnS4 薄膜太陽電池的製備與光伏性能關係的研究
2011-2013
37萬元
利用碳纖維上接枝螯合聚合物於化學鍍鎳廢液中原位電化學制備納米鎳研究
2011-2013
36萬元
基於高分子水熱碳化過程的凹凸棒石 / 碳的複合機理及結構、性能
2011-2013
20萬元
廢水中硫酸鹽向單質硫定向轉化的耦合機制與系統調控
2011-2013
21萬元
高滲析通量多功能基團新型離子膜的設計、製備和應用
2012-2014
60萬元
催化透汽膜用於含硫合成氣高選擇性制甲硫醇的研究
2012-2014
25萬元
遠紅外大豆蛋白—聚 L- 乳酸 /ZrO2 雜化纖維的研究
2012-2014
60萬元
基於 Langmuir-Blodgett 技術研究粘土礦物負載界面離子液體催化材料的形成機制
2012-2014
25萬元
手性離子液體鍵合整體柱毛細管電色譜新技術及其在手性拆分中的應用
2012-2014
25萬元
負載量子點的有序介孔鋁酸鹽複合磷光體的可控合成與發光機制研究
2012-2014
25萬元
基於水熱反應修復廢舊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及其性能改善研究
2012-2014
60萬元
基於羧 - 脒鹽橋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質研究
2012-2014
60萬元
剛性二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手性誘導及自組裝研究
2012-2014
25萬元 [10] 
  • 獲獎項目
部分<b>獲獎科研成果</b>
成果名稱
完成人
獲獎名稱、等級、時間
銅、錳等過渡金屬氧族化合物納米結構的控制合成及性質研究
張衞新
安徽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2007
DL- 氨酸及其衍生物高技術產業化
柴多里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07
新型緩釋高氮硫基 NPK 複合肥
韓效釗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07
營養調理型液體葉面複合肥
韓效釗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08
天然等同甲基乙酰基原醇二聚體香料生產技術
馮乙巳
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8
複合軟包裝材料高性能化關鍵技術的 研究與應用
徐衞兵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09
結構可控的聚羧酸類高效減水劑的研究
王文平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09
棉花專用配方緩控釋肥
韓效釗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09
煤礦用低煙無滷阻燃耐火高壓軟電纜
丁運生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10
染料 C.I. 還原黑 25 新技術和工業化生產
馮乙巳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10
速成即剝離二液型聚氨酯合成革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崔 鵬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0 [11] 
  • 成果轉化
學院與全國各地的企業建立了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係,一批具有先進技術水平的應用性成果,如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製備技術、工業尾氣二氧化硫脱除及其資源化、中低温SCR催化脱硝新技術、高光學純度核苷類藥物中間體不對稱合成技術、高導熱絕緣灌封複合材料、環保型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水性半PU革專用系列樹脂等實現了產業化,取得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1]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合作交流

學院與中國國內外一些大學和學術機構保持着各種形式的合作關係,舉辦學術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來校訪問講學、交流,聘請知名教授學者為學院的兼職或客座教授。
學院每年安排教師赴國際知名高校開展博士後工作、國際合作項目研究或短期訪問;從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選拔優秀學生赴海外大學學習,與中國以外的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
截至2018年8月,學院已與美、英、法、日、韓、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學者互訪與合作關係。 [1]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文化傳統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形象標識

  • 院徽
院徽為一個綠色的C形圖案,中間為正六邊形與其橫狀陰影,整體又構成了字母E,與Chemical Engineering相吻合。
正六邊形代表着分子結構,與學院化學與化工的研究方向相對應。
數字1958為學院的始建時間。 [1]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社團文化

學生活動
學生活動(2張)
院學生會成立於1994年,以“來自學生,服務學生”為宗旨,組織開展了迎新生、運動會、一二九晚會、化工藝苑、科技周、女生節等活動。 [12] 
春風社於1994年4月9日成立,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為宗旨,服務社會、服務殘疾人,開展了“1+1”敬老、春芽助殘、十八中支教、圖書館共建、逍遙津社區共建等活動。在2009年“益暖中華”谷歌杯第二屆中國大學生公益創意大賽中,春風社“給聾啞兒童一場燈光音樂會”的創意最終從來自766所高校的6252個創意申請中成為29個優勝項目之一。 [13]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院長
黨委書記
執行院長
副院長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陳樹海 [14]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傑出校友

截至2018年8月,學院為國家輸送化學、化工和材料等領域各類人才1.2萬餘名,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青9人等大批傑出學者專家和企業家。 [1] 
姓名
獲得成就
徐南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張志兵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國伯明翰大學中國學院代理院長 [15] 
朱作滿
中國新興(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兼黨委書記,少將軍銜,高級工程師
任傳俊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外部董事
潘復生
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餘夕志
中國石化集團茂名石化公司總經理、中國石化股份公司茂名分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中共茂名市委常委,廣東省委候補委員
楊桂生
上海傑事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科院化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合肥工業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
中國工程塑料工業協會、中國工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和中國玻璃鋼工業協會副理事長
俞漢青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宛新華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系主任,
北京大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陳大鵬
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萬人計劃”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人選
徐銅文
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黃飛鶴
浙江大學化學系求是特聘教授、博導、副系主任,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