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合理補鈣

鎖定
鈣是人體內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常量元素之一,除形成骨架之外,主要是通過Ca2+發揮重要的生理作用。鈣對人體至關重要,如果鈣攝入不足,人體就會出現生理性鈣透支,造成血鈣水平下降,缺鈣會表現為兒童的佝僂病、成年人骨質軟化、老年人骨質疏鬆等症狀。因此,合理補鈣對人的健康至關重要。
中文名
合理補鈣
相關疾病
佝僂病、骨質軟化、骨質疏鬆等
專科分類
兒科、骨科
補鈣方法
選擇鈣源好、含鈣高、易吸收的鈣

合理補鈣生理作用

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無機元素之一,99%的鈣集中在骨骼和牙齒中,另外1%的鈣主要是以鈣離子形式參與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主要表現在:
1.維持骨骼肌和心肌的收縮作用。
2.對血液凝固有重要作用。
3.對人體內的酶反應有激活作用。
4.對細胞的黏着、細胞膜功能的維持有重要作用。
5.對人體內分泌腺激素的分泌有決定性作用,對維持呼吸、循環、神經、消化、內分泌、泌尿、生殖等系統器官的功能也至關重要。

合理補鈣缺鈣表現

人的一生中,主要有四個時期容易缺鈣:嬰幼兒及兒童期、青春期的孩子們因生長髮育的需要,對鈣的攝入需求較大;女性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需要額外添加鈣的攝入;老年期因鈣流失明顯增多,故需要在外源性補充更多的鈣質。不同人羣缺鈣時的表現如下:
1.嬰幼兒及兒童
主要表現為多汗、夜啼、夜驚、出牙遲、換牙晚、齲齒、學步晚、雞胸、厭食、X型腿、O型腿等。
2.青少年
主要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盜汗、易疲勞、齲齒、小腿抽筋等。
3.孕產婦
主要表現為腰痠腿痛、小腿抽筋、水腫、牙齒鬆動、骨軟化、骨痛。
4.中老年人
主要表現為骨質疏鬆、易骨折、牙齒鬆動、手足麻木、腰腿無力、小腿抽筋、駝背等。

合理補鈣補鈣方法

一般健康人通過高鈣飲食(如牛奶、豆製品、海帶、蝦皮等)、曬太陽、加強鍛鍊,體內的鈣質不會缺乏。但對於易缺鈣人羣,高鈣飲食不能滿足身體對鈣的需要,必須通過鈣劑來補充足量的鈣。
1.鈣劑分類
(1)無機鈣:主要包括碳酸鈣、磷酸鈣、氧化鈣等。
(2)有機鈣:主要包括葡萄糖酸鈣、乳酸鈣、檸檬酸鈣等。
(3)活性鈣:主要成分為氧化鈣、氫氧化鈣及少量碳酸鈣。
(4)新型鈣劑:主要包括氨基酸鈣、蘇糖酸鈣、三羥基丁酸鈣等。
2.鈣劑選擇
(1)選擇鈣源好、含鈣高、易吸收的鈣才能保證補鈣的質量。
(2)選擇口感好,對胃刺激性小,不含重金屬的鈣劑。
(3)產品的標識必須是國家藥檢局或衞生部門審批的合格產品,有產品批號或保健品字號。

合理補鈣注意事項

1.磷、鎂、鈉的攝入量過多,人體會減少對鈣的吸收。因此,補鈣時應清淡飲食,控制食鹽的攝入量。
2.不和含草酸食物一起補鈣。竹筍、菠菜、毛豆、芥菜、洋葱等食物含草酸過多,草酸易與鈣結合成草酸鈣沉澱,影響鈣劑的吸收。在烹飪之前,可以將這些菜在沸水中燙一下,去除其中的草酸。
3.服用鈣劑的同時要適當補充維生素D。
4.鈣與奶製品不可同服。牛奶中加入鈣很容易結合形成凝塊,不僅鈣不易被吸收,乳汁也不易被消化。
5.不與油脂類食物同吃。油脂分解脂肪酸鈣與脂肪酸結合後不易被腸道吸收最終隨大便排出體外。

合理補鈣不良反應

過量補鈣會導致血鈣濃度升高,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
1.血鈣濃度過高時,可刺激胃泌素分泌增加,出現厭食、噁心、嘔吐、頑固性便秘、體重下降等症狀。
2.胰腺鈣沉着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3.腎臟鈣鹽沉着可出現尿頻、血尿、尿結石,甚至出現腎衰。
4.小支氣管、毛細血管和肺泡鈣沉着,可出現呼吸道反覆感染。
5.嬰幼兒過量補鈣,會導致囟門過早閉合,影響大腦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