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合徵姬蛙

鎖定
合徵姬蛙(學名:Microhyla mixtura)是姬蛙科、姬蛙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體小呈三角形,前肢細弱;指間無蹼,指端鈍圓,無吸盤,其背面亦無縱溝;後肢粗壯,前伸貼體時脛附關節達眼或眼後緣,左、右跟部重疊,脛長超過體長之半;第一趾端鈍圓,其餘各趾膨大成吸盤,吸盤背面有縱溝;第五趾短於第三趾;趾側緣膜窄,基部相連成微蹼;關節下瘤大;內蹠突長橢圓形,外蹠突小而圓;有外跗褶。皮膚較粗糙,背面有分散小疣;四肢背面有小圓疣;顳褶明顯,其下方的膚溝由眼后角至前肢基部繞至腹面形成環繞咽喉部的膚溝。腹後端與股部交界處及股基部後方有較大扁平疣。
合徵姬蛙生活在海拔100-1700米的山區稻田,水坑及其附近的草叢、土穴及泥窩內。在水中時往往僅露出頭部,有時浮在水面,不鳴叫也不動;在草叢中或士縫內隱蔽良好,難以發現。雄蛙鳴叫聲略帶彈音。成蛙主要捕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其中以鞘翅目、膜翅目昆蟲為主。分佈於中國陝西、河南、四川、重慶、貴州、湖北、安徽、浙江。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合徵姬蛙
拉丁學名
Microhyla mixtur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亞    綱
滑體亞綱
無尾目
亞    目
參差型亞目
姬蛙科
亞    科
姬蛙亞科
姬蛙屬
合徵姬蛙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Liu & Hu,1966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3] 
外文名
Mixtured Pygmy Frog

合徵姬蛙形態特徵

  • 成體
合徵姬蛙
合徵姬蛙(5張)
體小呈三角形,雄蛙體長22毫米,雌蛙體長25毫米左右。頭寬略大於頭長;吻鈍尖,微突出於下唇,吻稜明顯,頰部略向外傾斜;鼻孔近吻端,鼻間距小於眼間距而大於上眼瞼寬;鼓膜不顯;無犁骨齒;舌橢圓形,後端無缺刻。 [4] 
前肢細弱,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指間無蹼,指端鈍圓,無吸盤,其背面亦無縱溝;第一指短小,第二指略短於第四指,達第三指的第二關節下瘤;關節下瘤發達;掌突2個,內掌突橢圓形,略小於外掌突。後肢粗壯,前伸貼體時脛關節達眼或眼後緣,左、右跟部重疊,脛長超過體長之半;第一卧端鈍圓,其餘各趾膨大成吸盤,吸盤背面有縱溝,一般以第三、第四趾上的最為明顯,有一定的變異;第五趾短於第三趾;趾側緣膜窄,基部相連成微蹼;關節下瘤大;內蹠突長橢圓形,外蹠突小而圓;有外跗褶。 [4] 
皮膚較粗糙,背面有分散小疣,多呈縱行排列,沿背正中自吻端至肛前方者疣窄長,其兩側者多呈橢圓形或圓形;四肢背面有小圓疣;顳褶明顯,其下方的膚溝由眼后角至前肢基部繞至腹面形成環繞咽喉部的膚溝。腹後端與股部交界處及股基部後方有較大扁平疣。 [4] 
生活時背面灰棕色,有一明顯的醬褐色主幹,從兩眼間的三角形斑開始向後延伸加寬在兩肩水平處及後背中部分別向兩側斜出達體側及胯部,後背到近肛前方有一個或兩個“∧”形紋,或“∧”形紋呈斷續的斑點狀。主幹線紋的兩外側常有與之平行的淺色線紋;頰部及體側略帶淡藍色;體側有醒目的黑褐色紋,此紋自眼前角至眼後沿顳褶達前肢基部前方中斷,再自肩部形成一個角狀彎曲,從前向後斜達胯部,當後肢曲向體後時,此線紋與體側線紋相銜接。股部前方遠端及四肢背面具深淺不同醬褐色斑紋,前臂3條,股、脛部各4-5條,色較淺,脛部橫紋內側末端及附內側與肛兩側皆為黑褐色。背面所有鑿褐色斑的周圍都鑲有玫瑰黃色的細邊。腹面咽喉部紫黑色,胸部灰褐色,腹部灰白或灰色,有密集小黑點。虹彩淡赭色,瞳孔深褐色。 [4] 
  • 第二性徵
雄蛙有單嚥下外聲囊,聲囊孔長裂形;咽喉部色深;紫紅色雄性線明顯;無婚墊。 [4] 
雌蛙卵粒直徑1mm左右,動物極棕褐色,植物極乳黃色。 [4] 
  • 蝌蚪
生活時背面深褐色,前端兩側略帶淺綠色;腹面乳白色略透明;尾基部較背面淺,尾鰭乳白色,上、下尾鰭邊緣由密集深褐色小點組成寬黑邊。當蝌蚪後肢5.2毫米(第34期)時,頭體長9.9毫米,尾長為頭體長的1.7倍左右,頭及背部扁平,體略高;尾肌弱,尾鰭發達,上尾鰭較下尾鰭窄,尾末端細尖;吻端圓,鼻孔位於眼前方中線兩側,眼小位於頭的兩極側;出水孔位於肛前方腹中線上,為一寬而薄的膚褶所覆蓋,該膚褶達肛部;肛孔位於下尾鰭基部中央。口位於吻端,呈“∀”形,上唇褶平直,在口的兩側及前下方有較寬的唇褶,褶緣各有4-5個乳突,無唇齒,無角質頜。 [4] 

合徵姬蛙近種區別

合徵姬蛙指端無吸盤,其背面亦無縱溝,可區別於粗皮姬蛙Microhyla butleri)及小弧斑姬蛙Microhyla heymonsi);趾端具吸盤,其背面有縱溝,可區別於花姬蛙Microhyla pulchra)與飾紋姬蛙Microhyla ornata);趾間微蹼又可區別於大姬蛙Microhyla fowleri)。 [4] 

合徵姬蛙棲息環境

合徵姬蛙生活在海拔100-1700米的山區稻田,水坑及其附近的草叢、土穴及泥窩內。 [4] 

合徵姬蛙生活習性

合徵姬蛙在水中時往往僅露出頭部,有時浮在水面,不鳴叫也不動;在草叢中或士縫內隱蔽良好,難以發現。雄蛙鳴叫聲略帶彈音。成蛙主要捕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其中以鞘翅目膜翅目昆蟲為主。蝌蚪多羣集於水體中層活動,受驚後潛入水底。 [5]  [4] 

合徵姬蛙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陝西(洋縣及華陽鎮、寧強)、河南(商城)、四川(萬源、南江)、重慶(城口、巫溪)、貴州(印江的梵淨山)、湖北(丹江口、神農架)、安徽(霍山、金寨、嶽西)、浙江(北侖)。 [4] 
合徵姬蛙分佈圖 合徵姬蛙分佈圖

合徵姬蛙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在3-6月,卵產在稻田或水坑中,雌蛙每次產卵400-657粒;從受精卵至變態完成約需60天,剛變態幼蛙體長8-10毫米。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地區(海拔100米左右)的合徵姬蛙在3月下旬(觀察時間在1997-1999年)即開始鳴叫繁殖,抱對行為在靜水域內進行,雄蛙前肢抱握在雌蛙的腋部;卵羣平鋪在水面上或黏附在水草間。4月初即可見到小蝌蚪。1961年5月30日在陝西洋縣及1974年5月9日在湖北均縣都採到雌蛙,腹內均有成熟待產卵粒,1961年5月24日曾在四川萬源縣採得一雌蛙,於5月28日在室內產卵。可見,合徵姬蛙在偏北的大巴山和秦嶺以南地區產卵季節為5-6月。 [5]  [4] 

合徵姬蛙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9年 ver 3.1——無危(LC)。 [3]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