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合寨村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區屏南鄉轄村)

鎖定
合寨是廣西宜州區一個比較偏遠的山村,位於宜州、柳江、忻城3縣(區)的交界處,全村有12個自然屯1052户,人口4398人,其中壯族佔95.3%,70%為山地。這裏是中國“村民自治”的發源地,中國第一個村民自治組織當年就產生於原合寨生產大隊的一個自然村——果作屯,合寨因而被稱為“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
宜州區合寨村,是廣西一個普通的小山村,但由於在20世紀80年代,村民首創了村民自治的組織機構和制度,被稱為“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被載入史冊。
2019年12月31日,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1] 
中文名
合寨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區屏南鄉
面    積
33.4 km²
人口數量
4398人
著名景點
村民自治文化公園 裏洞水庫 六旺巖農家樂
方    言
壯話、桂柳話
户    數
1052户
自然屯
12個

合寨村歷史沿革

1979年,合寨的農民自發地將田地分到農户,農民生產的積極性調動起 [2]  來了。但原來的生產隊也成了空架子,社會矛盾也多了。在這種情況下,1980年1月,在果地屯(自然村)原老支書蒙寶亮、老黨員蒙正昌、蒙正奉、蒙光新等人的主持下,召開了全屯户主會議,選舉蒙光新為村民委員會主任,同時制定了“村規民約”(至今仍保存有原始記錄)。果地村委會是迄今發現的全國第一個有正式記錄為依據的村民委員會(後按規定改為村民小組),也是首個利用村規民約進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村委會,蒙光新則成為全國第一個由村民自選的“村官”。
20世紀80年代,中國農村發生了兩次意義深遠的歷史性變革,一次是“包產到户”,另一次就是“村民自治”,其中村民自治的重點在於制度上的創新。從合寨村開始萌芽的民主制度,如選舉方法、村民議事制度、村務公開、年終報告制度等等,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當中的重要內容。
[3] 
此後,宜山、羅城各地紛紛效仿。作為中國農民創造的一種基層民主體制,它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的高度重視。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民政部等迅即派出工作組進行實地考察,充分肯定了廣西農民的創舉。1982年12月,重新制定的《憲法》中,確立了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則,規定村民委員會是我國農村的基層羣眾自治組織,正式認可了村民委員會的合法地位。

合寨村政治生活

“議事會”即“村民代表會議”,是1982年成立的,由村民代表推選曾擔任鄉村幹部的有威望的老人、參政議政能力強的黨員以及部分現任村幹部組成。村裏重大事情必須通過“議事會”討論研究。作出的決定,經村民會議通過後才提交村委會辦理。“議事會”每個季度開一次,20多年來從未間斷過。
2003年,合寨村集體林場因管理不善,出現了“只砍不種”的現象。當時,合寨村村委會提出:將林場賣給個人,用拍賣所得資金為各屯修路。“議事會”對此進行討論時,多數人表示反對,認為林場是集體財產,不能輕易放棄,而應收歸村委會管理,指定專人負責,讓全村人得到長久的利益。最後,村委會執行了“議事會”的決定,如今,合寨村1850畝的集體林場每年為村裏創收10多萬元。
每年初,合寨村的村民們總會彙集到村民委員會所在地,爭相觀看最新公佈的“政務公開”、“民主管理”專欄牆報。
合寨村的村委會允許村民按程序查看村裏的賬目,要求村幹部如實回答村民提出的問題。村委會還將羣眾關心的熱點、難點、敏感性問題,村裏重大建設項目定時向村民公開。
記者看到,合寨村委會設立的村務公開專欄,密密麻麻佔了幾個牆面,內容包括財務公開、村民自治事務公開、協助上級的政務公開、村民意見徵詢與反饋情況公開等。羣眾稱之為“明白牆”。村民蒙勝同表示:“我最關心村裏面的財務開支,每一筆開支,都可以在‘明白牆’上看得到。”

合寨村發展現狀

這些年來,通過實行村民自治,合寨村解決了村裏用電、用水、校舍修建、硬化道路、水渠、安裝閉路電視等與羣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如今,全村有九成以上的農户安裝了閉路電視,七成以上的農户住進了鋼混結構的樓房。村民年人均收入由1980年的57.83元提高到2007年的3050元。村裏還投資50多萬元,興建了老年人活動中心、五保新村和村委會辦公樓等一批新的活動場所。
據現村委會主任韋向生介紹,村民之間有小矛盾小糾紛的,再不會像早些年一樣“用嘴巴和刀棍解決”,而是主動地找村委會調解。
如今,在合寨村各項硬件設施逐漸完善的情況下,村委會也越來越注重發展村民素質文化教育,並舉辦各種文體活動,力求提高村民的各方面素質。

合寨村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被民政部辦公廳確認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 [4] 
參考資料